梅鋼公司構築濱江生態長廊 繪就長江大保護最美答卷

2020-12-20 上海新聞網

  中新網上海新聞5月7日電(李玉)蔚藍的天空、湛藍的江水,巍峨屹立的卸船機、門機、料倉,連綿蜿蜒的封閉式皮帶運輸通廊,寶鋼股份梅鋼公司產成品運輸碼頭上,一座座體量龐大、顏色明豔的裝卸橋正在緊張作業,而沿江芳草萋萋、溼地繽紛……這是梅鋼聚焦「打造全球鋼鐵業最潔淨工廠」、繪就長江大保護最美畫卷所取得的實際效果。

  梅鋼是中國鋼鐵業航母中國寶武旗艦公司寶鋼股份的四大生產基地之一,也是國內重要的高端熱軋、酸洗和冷軋板生產基地。梅鋼位於南京西南郊三山磯旁,連接蘇皖要塞;它的運輸碼頭,是萬裡長江江蘇段的大型工業碼頭。

  伴隨著《〈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江蘇實施方案》的發布和「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步伐的加快,中國寶武和寶鋼股份提出了「廢水零排放、廢氣超低排、固廢不出廠」的「三治」和「潔化、綠化、美化、文化」的「四化」要求,梅鋼全面推進《中國寶武長江大保護環境治理行動計劃》,一個「水清岸綠景美」的綠色生態工業長廊,正在成為長江之濱的最美風景線。

  從源頭抓起  守護長江清水碧波

  梅鋼梳理長江經濟帶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專項行動相關內容,針對問題快速整改。開展水平衡測試,繪製水平衡圖,嚴格用水管理,提高合理用水水平。同時對照國家標準、政策要求、同行企業先進指標等開展用水指標的對標管理,挖掘內部改善潛力。

  嚴控工業排水,強化水汙染治理。梳理、封堵廠區不明雨水溝排口,杜絕雨水溝異常進水;嚴格把控碼頭汙水排放,完善區域排水水系,確保初期雨水、場地衝洗水有效收集和汙水不入江;治理改造水廠汙水處理系統、電廠循環水池等,顯著改善排放水質指標。強化碼頭與船舶運輸管理,原料碼頭區域設置6個洗車臺,建設衝洗水收集池,用於場地噴淋降塵和綠化澆灌,實現了水的循環利用。

  通過多種途徑降低用水損耗。加快各區域老舊供水管道的改造,減少供水管網的漏損;以循環用水工藝改造直供直排水系統;加強管網系統巡視與維護,減少供水損失;完善廢水回收利用系統,降低自來水的消耗量。梅鋼噸鋼耗新水呈現直線下降,2019年為2.85m3/t,全年降低從長江取水46萬噸,處於行業領先水平。以「少用水、用好水」的實際行動守護長江清新水生態環境。

  變廢為寶  化解固廢圍江難題

  對於鋼鐵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固廢棄物處理難題,梅鋼敢為人先,把固廢處理納入主體生產組織管理中,以項目化管理模式推進固廢減量化、資源化,月度推進、季度報告,實施脫硫灰源頭減量、高爐一次灰、混合渣粉返生產利用等15個推進項目,使生產組織和固廢管理高度融合。

  大力推進固廢源頭減量,運用固化少渣冶煉和脫硫扒渣技術、全球領先的燒結煙氣脫硫操作技術,最大限度實現固廢資源化。梅鋼固廢不出廠率由2017年的69%提高到2019年的93%。2019年內部消納處置固廢31810噸。2020年3月11日,梅鋼起草的《水泥鐵質校正原料用鋼渣》通過國標立項,填補了國內這一產品標準的空白。

  依江擁翠  點亮綠色濱江岸線

  梅鋼以超前思維推進環保建設,按照「環境友好型、景觀地標型、品質展示型」的超高標準,加大投入,打造碼頭生態景觀,書寫新時代長江大保護的「梅鋼答卷」。

  2019年四季度,梅鋼啟動原料碼頭「智慧化環保料場改造」設計,探索建設「半封閉智慧環保料場」,有效融合行業首創的「減少塵源、降低風速、控制風場、凝降風塵」等多種技術,集「管理-監控-治理」為一體,跟蹤捕集靜態物料、動態物料、工業活動等過程產生的揚塵,採用管、控、治一體化平臺支撐下的數據,料場區域PM10降低80%以上,實現環境空氣品質優於城區。

  梅鋼並不滿足已有成績,正以「長河流碧水,赤地變青山」為指引,做好「碼頭區域生態環境提升」方案,傾力打造「濱江藍帶、濱江運輸帶、濱江風光帶、物料傳輸綠帶、外延形象帶」。正在實施的該項目建成後將實現公司碼頭沿江側環境整體提檔升級,提升梅鋼碼頭長江岸線綠色生態質量,實現廠區景觀優於城區景觀的目標。

  在梅鋼所轄的幾公裡長的江岸線、精心打造的周邊景觀大道、數平方公裡的廠區內,經常見到「環保志願者」在撿拾垃圾、維護環境……去年以來,共開展綠色專項行動56次、1200餘人次參與、清理垃圾雜物40餘噸。梅鋼完全顛覆了傳統重化工業固廢圍江、髒亂遍布的企業形象,而今漫步在其所處的長江堤岸和生產區域,江天寥廓、綠意盎然、風物宜人,宛如置身於一座江岸大花園。

  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也是助推沿江區域經濟發展的最重要的黃金水道。保護好長江水資源,利莫大焉、善莫大焉。(完)

註:請在轉載文章內容時務必註明出處!   

編輯:於俊  

相關焦點

  • 【手繪圖解】長江大保護的生態答卷
    2016年1月5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重慶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聽取對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意見和建議並發表重要講話。  五年來,漁民退捕上岸,制度法規紛紛出臺,破舊船舶與廠房不見蹤影,母親河重現水清岸綠、魚翔淺底的美景。沿線省市攜手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完成了一份出色的生態答卷。
  • 書寫長江生態大保護的「鎮江答卷」
    自古以來,於華夏兒女而言,長江還是一種象徵:她,是美景,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她,是鄉愁,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她,是親情,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2016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指出:「當前和今後相當長一個時期,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
  • 推進長江大保護,直播打卡南京魅力濱江
    11月20日下午,南京市委網信辦、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聯合組織「長江大保護和魅力濱江2035」主題宣傳活動,邀請網絡大V、媒體記者從魚嘴溼地公園碼頭順流而下,從江面近距離感受近年來我市長江岸線保護、生態修復成果以及濱江岸線城市客廳的面貌,擁抱母親河打卡魅力濱江新岸線。
  • ...新篇章】南京打造濱江九大「城市客廳」 書寫長江大保護「生態...
    11月20日,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舉辦「長江大保護和魅力濱江2035」主題宣傳活動,乘船遊江,從南京魚嘴溼地公園上船,行至五馬渡遊輪碼頭,近距離感受南京堅持「以江為軸、擁江發展」的城市戰略,打造風景如畫的長江岸線,完善濱江城市公共空間功能,落實「長江大保護」理念,完成長江沿線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工程。
  • 張家港:共推長江大保護 打造最美「第一灣」
    最終,張家港灣將會形成呼應雙山香山一體化運作,推動形成具有濱江特色「山的形狀、島的韻味、江的風情」的長江最美「第一灣」。  勇擔當,部門協作辦好民生事  「近年來,我市積極踐行『長江大保護』戰略,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到壓倒性位置。加快張家港灣建設,既是市委市政府落實『長江大保護』國家戰略的必然要求,也是優化我市沿江生態環境、增進港城人民福祉的重要手段。」
  • 武漢兩江四岸規劃突出「長江大保護」 天興洲白沙洲南岸嘴建設...
    24日,長江日報記者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獲悉,《武漢市兩江四岸規劃》編制完成,《規劃》指出將打造武漢百裡長江生態廊道、沿江十片特色功能區片,構築濱水天際線,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引領區,打造世界一流的濱水城市。《規劃》致力打造「兩江四岸」生活岸線、生態岸線、景觀岸線,將更多的沿岸空間留給市民,還江於民、還岸於民,讓城市更宜居宜業宜遊。
  • 武漢變身大美綠色「蝴蝶」,生態長廊讓人忍不住點讚
    這些重大綠化舉措,有力地促進了生態化大武漢建設再上新臺階,取得了園林綠化高質量發展的新成果。 不久的未來,武漢這隻脫胎換骨的「蝴蝶」,將變得更加靈動,更加迷人! 「繪」綠 兩江四岸萬畝林帶「繪」生態長廊
  • 長江大保護巡禮·南京建鄴篇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親自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強調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努力探索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習近平總書記從戰略高度廓清了保護與發展的關係,闡明了「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的辯證法和方法論。「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理念已在建鄴落地生根。在融入長江經濟帶發展過程中,建鄴正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奮力打造「創新密度」最高的創新名城展示區,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正從共識走向落實、從落實化成現實。
  • 南京濱江開發區:打造現代生態工業園區
    打造現代一流製造業基地   濱江經濟開發區位於南京主城西南部,地處長江江蘇段最上遊,是江蘇沿江開發的第一站。長江岸線21公裡,其中深水岸線5公裡。開發區等距離處於南京、馬鞍山兩大城市之間,距離馬鋼、梅鋼兩大鋼鐵企業都只有10公裡。205國道延伸進區,11公裡之外有長江三橋,30公裡處有祿口國際機場。開發區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
  • 渠縣建50萬人口中等城市,打造川渝最美生態濱江文化名城!
    近年來,渠縣堅持生態強縣、文化強縣,建設大城市,「三山兩水」「兩江四岸」的大手筆讓山水相融的自然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三國古戰場八濛山、自然生態馬鞍山、「以文為峰」文峰山點綴其間,公園與城市融為一體,「10分鐘公園圈」已經形成,川渝最美生態濱江文化名城呼之欲出。
  •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走進南京濱江風光帶:用生態...
    11月12日,記者隨「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活動,走進南京濱江風光帶,看這座古城濱江岸線的發展變遷。  沿江整治築就「最美岸線」  信步閒遊,芳草茵茵;憑欄遠眺,一碧萬頃。  然而,長期以來,工業生產、生活汙水卻直排通江河道,長江的生態環境遭到了嚴重的破壞,當地居民對這片區域的印象並不是很好。  為了改善長江沿線生態環境,南京市政府對幕燕濱江片區進行了沿江整治和治汙處理,並在此基礎上進行轉型發展,讓水清岸綠遍布長江兩岸。
  •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南京濱江帶綠色蝶變 繪就長江...
    南京河西魚嘴棧道 受訪對象供圖把「化工區」變濱江風光帶,改破舊油庫成「網紅打卡點」……11月12日,記者隨中央網信辦「共舞長江經濟帶 看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活動在長江南京段沿線採訪發現,美麗古都濱江帶實現了綠色「蝶變」,繪就長江經濟帶上的生態美景。
  • 打造「綠色長廊」 構建長江生態屏障
    近日,國務院印發的《關於依託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指導意見》中,將「建設綠色生態廊道」作為重點任務之一,明確了長江經濟帶不單是打造「黃金水道」,還要成為「綠色長廊」。    「前三十年的發展,我們犧牲了一部分長江的生態環境。」中國科學院院士曹文宣這樣表示。    國家做出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戰略部署,為曾經受傷的長江帶來新希望。
  • 鐵腕落實長江大保護 常州高新區下出「先手棋」
    但在13平方公裡的濱江化工園區,有各類企業71家,沿江1公裡企業44家,其中化工企業30家。  群眾的呼聲,就是黨和政府的使命。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和全市唯一擁有長江岸線的常州高新區,圍繞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長江大保護」要求,一直在行動。  鐵腕治汙,推生態大保護  長江大保護,從鐵腕治汙開始。
  • 修復生態環境推進長江大保護
    推進長江大保護是關係國家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既是一場攻堅戰,更是一場持久戰。近年來,長江經濟帶沿線11省市協同發力,共抓大保護不斷取得新進展。2020年一季度,長江經濟帶優良水質比例達94.5%。圍繞長江大保護,以《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為綱領,以專項規劃、實施方案和指導意見為配套的「1+N」規劃政策體系已基本形成。
  • 改善江岸環境 公安縣傾力打造長江綠色生態長廊
    正文 來源:荊州日報 時間:2020-05-07 09:37近兩年來,公安縣委縣政府堅定不移地做好生態修復、環境保護、綠色發展「三篇文章」,全縣境內的118公裡的江岸生態復綠、綠色生態廊道打造一直處在火熱的建設中。
  • 湖北宜昌推進長江生態治理 三年修復岸線97餘公裡
    宜昌市猇亭江邊濱江彩色步道成為靚麗風景線(資料圖) 楊青 攝中新網宜昌12月14日電 (高伊洛 陳鋒 董曉斌)記者從近日召開的湖北省宜昌市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一次會議上獲悉,宜昌市正全力加快岸線修復治理,助力長江生態大保護,近三年來累計復綠
  • 東莞長安鎮升級打造茅洲河生態經濟長廊
    昨日下午,「生態賦能 智造長安」茅洲河生態經濟長廊建設調研活動舉行,長安鎮委主要負責人表示,將引入社會力量共建共享生態文明建設成果,共同把茅洲河生態經濟長廊打造為新時代長安的新名片。綠道之城將實現通山達海願景長安鎮北靠蓮花山、南朝獅子洋、東依茅洲河、西臨磨碟河,擁有蓮花湖、五點梅水庫等大小8座天然或人工湖庫水體,具備生態文明「山水林田湖河」的基本元素,散落著許多未被發現的優美生態資源。
  • 板橋街道:創新邁大步,詩畫幸福家
    在攻堅產業轉型升級上,街道縱深推進梅鋼產業轉型發展,潤泰市場、普迪市場建設運營,完成G2地塊出讓,12萬平方米路西商務綜合體項目、紅星美凱龍家居廣場項目加快推進。  在落實生態環境保護方面,板橋人奮力攻堅。工農河水系環境通過「國考」,獲評全省先進;梅鋼9號路沿線環境明顯改善,板橋生態園及板橋橋北頭、朝陽西苑等綠地遊園的建成,厚植了板橋最美生態底色。
  • 武漢城市圈大通道+百裡長江生態廊道 武漢兩大重點工程同日開建
    武漢高新大道與三環線互通及武廣高鐵線,形成光谷東的立體交通格局,成為武漢連接鄂東的重要通道。12月7日,新港高速雙柳長江大橋及接線項目開工建設,標誌著武漢城市圈大通道正式啟動建設。據了解,武漢城市圈大通道項目全長約360公裡,分為東、南、西、北4個路線段及新港高速公路雙柳長江大橋、簰洲灣長江大橋兩座長江大橋。其中,雙柳長江大橋是武漢市第12座長江大橋,其主橋採用鋼桁架懸索橋結構,是長江上最寬的鋼桁梁懸索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