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學走路最怕啥,一是傳統老三樣教走路,二是摔倒後腦勺著地

2020-09-04 墨仔媽媽育兒

這兩天在小區溜娃,看到一些爺爺奶奶教寶寶學走路,還是那些老辦法:彎腰扶著寶寶腋下、拽著寶寶一隻胳膊、綁個圍巾拎著寶寶,每個寶寶在大人的外力協助下踉踉蹌蹌的學習走路。

雖然一代又一代的絕多大數孩子都是這樣學會走路的,但是並不代表這些方法就是正確的,這種教走路的方式其實是在拔苗助長。

為什麼不提倡這種教走路的方式呢

1、違背寶寶的大運動發展規律

寶寶的大運動發展是有一套循序漸進的規律,與生長發育的需求相匹配,每一個大運動技能的掌握都需要上一個大運動為基礎,環環相扣。

寶寶出生以後開始學習俯趴抬頭,俯趴到一定程度以後,脖頸力量、脊柱、背部肌肉群得以增強,只有這些部位的力量增強,才能完成翻身的動作,靈活掌握翻身以後,大腦對軀體及四肢的控制越來越熟練,為學習爬行、坐立做好準備。

當寶寶學會匍匐爬行、手膝爬行以後,每天不斷重複的爬行,開始學習坐立、扶站、扶走、最後學會走路。

這一切發展都是自然而然的過渡出來的,其實不需要人為的去提前某個環節。

但現實情況是,很多家長迫不及待得想讓孩子學會走路,繞過孩子爬行這個階段,或者沒有充分讓孩子爬行,直接進行人為幹預教走路。

事實證明,只要寶寶爬行的強度和時間充足了,根本不用家長那些協助方式,自己就能學會走路。

2、不利於寶寶發展平衡能力、走不穩易摔跤

不論是扶著寶寶還是用圍巾或者學步帶拎著寶寶,我們都能看到寶寶走路的時候整個身體向前傾,家長不得不向後拽,這中間有著力量的對抗,實際上,是家長在幫助寶寶掌握平衡,而非寶寶自己掌握。

而平衡能力是走路的關鍵,即使寶寶最後被教會了學習走路,但是在初期也很容易摔跤,並且摔跤的時候很容易摔個屁股蹲後仰著地。

但是如果寶寶是經歷過充足爬行自己學會走路的,平衡能力非常強,在走路的時候能夠看到他會通過調整胳膊的姿勢來幫助自己保持平衡。

我家墨仔就是自己學會走路的,從頭到尾我沒有扶過一次,第一次走就穩穩噹噹得走了五步,一周左右就學會了走路,摔倒的時候也能啟動身體本能保護機制,向前摔手撐地,而不是失去平衡後仰著地。

3、家人累得腰酸背痛

其實傳統的教走路的辦法特別累,不管什麼姿勢,大人都得彎腰駝背,不論是年輕人還是老人,這個姿勢堅持十來分鐘都會腰酸背痛,最後寶寶終於學會了走路,但是自己卻腰肌勞損了,得不償失。

4、耗時長見效慢

同樣是學習走路,被大人扶著教走路可能需要個把月才能讓寶寶初步掌握走路技巧,再花個把月走穩當。

但是經過充足爬行的寶寶學習走路只需要一兩周而已,不出一個月已經走得非常穩當。

就拿我兒子和小區裡另一個小女孩來比較,兩個孩子就只差幾天,墨仔是爬行後自然學會走路的,那個小女孩是姥姥扶著教走路的,兩個不同的帶養方式的區別是:

墨仔已經走穩當的時候,那個小女孩還在圍巾的牽引下踉踉蹌蹌走路,姥姥看到墨仔走得又快又穩,非常著急,說自己孫女太笨了,都教了3個月了還沒學會。

所以說,學走路這個事情其實有事半功倍的辦法,完全不需要這麼費時費力。

如何不扶不拉不拎著,讓寶寶自己學會走路

其實方法只有一個,那就是在爬行期的時候讓寶寶充足爬行,爬行是寶寶自己學會走路的最有效的方法,其意義在於:

  • 爬行的時候,寶寶需要抬起頭部,背部與地面平行,這個姿勢能夠幫助寶寶形成人體的四個生理彎曲:頸曲、胸曲、腰曲、骶曲。生理彎曲擴大了軀幹重心在基底的面積,從而加強了人體在直立姿勢下的穩定性,保護我們的大腦和內臟器官。
  • 爬行能夠鍛鍊寶寶的手眼協調能力、手腳協調能力,這兩個能力正是走路所需要的功能,眼睛看到哪,腿就能走到哪,邁出左腿甩出的是右臂,邁出右腿甩出的是左臂。
  • 爬行能夠發展寶寶的空間意識,被教走路的寶寶可能會出現走路撞到障礙物、無法繞過障礙等和空間有關的問題,但是爬行過的寶寶因為得到了充分的探索鍛鍊,所以前後左右等空間意識是非常強的,基本不會出現那些情況。

所以,當寶寶5-6個月的時候就需要有意識的幫助寶寶學習、練習爬行,那我們該如何做呢?

1、從寶寶5-6個月開始推爬

大部分寶寶會在5-6個月期間出現爬行意識,比如拱起小屁股,如果沒有出現這個姿勢也沒有關係,我們依舊可以給寶寶進行推爬。

很多寶寶沒有經歷匍匐爬行就直接進入了手膝爬行,雖然都是爬行,但是漏掉匍匐爬行會白白丟失一段爬行時間,尤為可惜,畢竟爬行期只有短短的7、8個月而已。

2、8個月左右開始手膝爬

當寶寶嘗試著把自己撐起來前後搖晃的時候,就是要進入手膝爬行了,大部分寶寶爬到13-14個月左右就會開始學習走路了。

3、提供充足的空間讓寶寶爬

爬行開始以後,寶寶會滿屋子亂爬開啟探索之旅,我們需要做的是將多餘的、危險的家具移開,騰出足夠大的空間讓寶寶穿梭,儘量不要用圍欄把寶寶圍住,經常在圍欄裡的寶寶會失去對爬行的興趣,更加糟糕的是會很快學會扶站扶走,徹底不再爬行。

家裡的環境往往只滿足於匍匐爬行或者手膝爬行初期的寶寶,等到寶寶爬熟練以後,就需要帶到戶外更廣闊的地方爬行了,比較理想的地方是商場、公園。家長可以帶著寶寶進行戶外爬,爬完及時給寶寶洗手消毒即可。

4、保證足夠的爬行時間

紐諾育兒的國際嬰幼兒睡眠顧問王榮輝老師建議寶寶應該爬夠500小時,有些感統專家也提出了這個數字目標,個人覺得這個目標實現起來頗有難度,但是如果每天能夠保證寶寶累計爬行的時間達到1.5小時左右,爬夠300個小時是沒問題的。

這300個小時足以讓寶寶獨立學會走路。

寶寶學習走路時需要注意的安全問題

雖然說寶寶走路不需要家人額外幹預,要敢於放手讓寶寶爬行,但是大膽之餘還需心細,必要的安全問題還是要注意,防患於未然。

1、衛生問題

很多家長不願意讓寶寶爬行是因為覺得地上髒,有各種細菌病毒,寶寶會爬著爬著把手放進嘴裡。

我的做法是,如果在家裡爬行,每天拖地(不需要用消毒水之類的拖地,清水即可),保證地面乾淨,如果在戶外爬行,我會挑選環境相對比較好的,比如乾淨的公園跑道、商場大理石地面,並且會在寶寶爬行路線上觀察是否有玻璃等危險物品,給寶寶帶好護膝保護膝蓋,防止寶寶吃手,隨身攜帶酒精噴霧和溼紙巾,爬完立刻擦手。

2、安全問題

寶寶在爬行的時候會爬著爬著坐起來,有時候坐不穩會後仰頭著地,摔到後腦勺,走路初期也有可能出現這樣的問題,那些被教走路的寶寶的平衡能力不強,更容易摔個四腳朝天,現在家裡的地面大多都是瓷磚、如果寶寶後仰著地是非常危險的。

但是家長們又不能眼睛一動不動的盯著寶寶,即便看到寶寶摔倒了可能也來不及扶,尤其是一個人帶孩子的時候,大人還需要做家務,難以全面兼顧,所以寶寶摔倒是防不勝防。

我家墨仔在爬行初期就因為沒有坐穩直接躺倒,後腦勺咚的一聲磕在了爬行墊上,萬幸是摔倒在2cm厚度的墊子上,沒有受傷。

但是從那以後,我覺得不能存在僥倖心理,覺得寶寶爬得好走得穩一次都不會摔倒,所以我決定買一個防摔枕頭給他背上。

墨仔坐著玩玩具的時候戴著,防止後仰躺倒。

初期走路的時候戴著,避免一不小心的摔跤。


在家裡推著扭扭車跑得飛快的時候戴著,以防被快速滑行的車子帶倒。


這個枕頭上的圓環部分不軟不硬,剛好墊在墨仔的後腦勺部位,但不會緊貼著頭,所以不會有不舒服的感覺,我扶著墨仔模擬摔倒的姿勢測試了一下枕頭,墨仔摔倒的時候,後腦勺恰好就枕在了圓環上,如果是向側面摔倒了,最後都會變為仰躺的姿勢,還是能夠護住後腦勺。

後來墨仔還真就摔倒了幾次,幸好有枕頭的保護,沒有受傷,直到他徹底走穩當了才讓防摔枕退休,退休以後又送給了閨蜜,剛好她娃也開始爬行了。

墨仔的防摔枕是個紫色的王冠,背著特別可愛,之前照了不少照片凹造型,當時買的時候花了我89大洋,實在是貴,但是為了保護寶寶的腦袋不受傷,咬咬牙就拿下了,剛才猛然發現頭條上竟然有貝恩施的防摔嬰兒枕頭,這個牌子也是家喻戶曉的品牌,質量過關,現在做活動只需要69元,省錢秘笈就是哪最優惠就在哪買,省下來的錢還能給娃多買個玩具。

我估摸著馬上又要一批寶寶即將進入爬行和學步期,爸爸媽媽們在實踐爬完自然走路的育兒理念的時候,還需要做好充足的安全防護哦,所謂不怕一萬就怕萬一,要膽大也要心細。如果喜歡這款枕頭,可以直接在文末下單哦。

相關焦點

  • 寶寶學走路總是摔跟頭,7個月-2歲寶寶學走路這些誤區你要知道!
    寶寶學走路總是摔跟頭,可能跟日常訓練方式有關,孩子一怕被「揠苗助長」教走路,二怕後腦勺著地撞壞頭部。可可出生第10個多月了,從小大動作發育比較好的她,超級愛動,真的是屬於那種一分鐘閒不下來的那種寶寶,不是在爬就是在爬著走的路上,一分鐘不看著就會闖禍。
  • 寶寶幾個月開始學走路?如何訓練寶寶學走路?
    第五階段(13到15個月):嬰兒能夠很好地走路,對周圍事物的探索也逐漸增加。父母此時應該滿足他的好心,並使其朝著積極的方向發展。寶寶學走路的好處一些父母認為爬行對於嬰兒來說是很自然的事情。嬰兒走路前的準備寶寶學走路之前要準備的工作1.
  • 寶寶學走路強有力的「幫手」是什麼?不知道的媽媽過來看看
    而等寶寶一歲左右學走路的時候,也是大人最累的時候,特別是年邁的爺爺奶奶如果天天扶著寶寶學走路,對腰絕對是很大的挑戰。今天結合著我們家寶寶學走路的經驗,跟寶媽聊聊寶寶學走路的時候選擇哪種方式才最省力。學步車我家寶寶沒有用學步車。
  • 這才是寶寶學走路的最佳時期
    學走路是寶寶成長過程中必須經歷的一個過程,當寶寶的肢體運動日益增強,在經歷了抬頭、翻身、坐、爬行、站立之後,走路就成了寶寶成長發育中一項重要的肢體運動。寶寶學走路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每個寶寶學走路的時間都不盡相同,有的寶寶學走路時間會早一點,有的寶寶學走路的時間會晚一點,因此爸爸媽媽需要根據寶寶的自身發展情況而定。
  • 寶寶摔到後腦勺著地,出現什麼症狀時,需要及時就醫?
    尤其是在寶寶學走路時,磕碰是在所難免的,由於寶媽媽的粗心大意,寶寶就很容易摔倒的。再就是大一些的孩子,相互之間的玩耍打鬧,當被摔倒的孩子後腦勺著地時,寶媽媽知道後是很擔心的,這樣對寶寶的大腦會不會造成影響呢?
  • 牽著寶寶學走路,家長純粹是在「幫倒忙」,如何循著生長規律引導
    牽著寶寶學走路,家長純粹是在「幫倒忙」!為何不建議牽著寶寶學走路?大人將手架在寶寶的腋窩下,牽著他往前走,以為這樣能讓寶寶正確把握平衡,另一方面也是怕孩子摔倒。,學會走路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根本無需家長過多幹預。
  • 「男孩雨天過斑馬線摔倒,後腦勺著地身亡」視頻瘋傳,揭開真相
    有網友上傳了一個視頻「男孩雨天過斑馬線摔倒,後腦勺著地身亡」,短時間內,該視頻在朋友群裡瘋狂轉發,網友們轉發視頻的用意,也是想提醒朋友們雨天安全出行。而給視頻配上文字解說的結果,真相是如此嗎?有網友在網絡上傳了一個視頻:天下著雨,在斑馬線上前後走過2個男孩,第二個男孩走到馬路中央,踩到人行道上的斑馬線,腳底打滑,後腦勺著地,倒地不起,在原地無力地掙扎。
  • 寶寶學走路那些事
    我們在之前的文章中給大家介紹過寶寶學走路的安全措施,很多心急的爸爸媽媽也在很早的時候就已經開始給寶寶買了學步車,讓寶寶儘早學會走路。殊不知,過早使用學步車學走路,反而會學得更慢哦!   寶寶使用學步車必須滿足三個條件:頭部支撐力已足夠、能夠獨立坐起和腰椎可以挺直、自己能扶著物品走路。但如果寶寶發育還沒成熟就急於使用學步車,那麼有可能會適得其反,對寶寶危害更大!   一、使用學步車有哪些不為人知的弊端  1.增加危險性  一些家長常常就把寶寶放在學步車中,然後就去忙自己的事情。
  • 寶寶學走路跌倒竟眼球破裂,寶寶學步安全4要點
    然而,西安有一名1歲8個月的小男孩,剛學會走路,在院子內玩耍時不慎摔倒,眼睛被草扎到,當下小星的眼睛並無異狀,不紅也不腫,但到醫院檢查後,醫生卻告知小星的眼球嚴重破裂,晶體和虹膜損傷程度大,必須摘除,且後來引發斜視,又動了一次手術。
  • 牽著寶寶學走路,這樣做對嗎?
    你是怎樣教寶寶學走路的呢?攙著手臂?扶著腋下?還是把寶寶放學步車裡讓TA自己學?90%的爸爸媽媽,都曾牽著寶寶手學走路,但是這樣是正確的嗎?本期【好之屁屁課堂】就來給大家科普一下,牽著寶寶走路的危害。,寶寶的手臂伸得很直,這時如果突然摔倒,爸媽下意識猛地拉住TA,就很容易損傷寶寶的骨骼,甚至可能造成骨折或脫臼。
  • 寶寶學走路的原則和環境
    1歲多的寶寶,開始蹣跚學步了,作為父母,除了鼓勵加油之外,最重要的是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安全的走路環境,助寶寶一臂之力。寶寶學走路的原則   注意時機  學走路是一種很自然的過程。隨著寶寶肢體運動能力的日益增強,在經歷翻身、坐、爬、站之後,走路就被提到日程上來。  每個寶寶開始學走路的時間都不相同,甚至可能出現較大的差距。因此,學走路並沒有所謂最適當的時機,必須視自身的發展狀況而定。這也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一般來說,寶寶在11~14個月時開始學走路。如果在11個月以前就有學走路的意願,也不會有太大影響。只要寶寶在1歲6個月之前能獨立走路,就沒有什麼可擔心的。
  • 寶寶學走路期間,這樣做有助於寶寶進人角色!
    我家嬋嬋最近步入了「踏步」的角色,每天起床第一件事,是扶著床欄學站立,睡前最後一件事也是在扶床欄「學走路」,這小傢伙在學走路的道路上可謂是「三好學生」 ,因為這傢伙除了睡覺之外,沒有一分鐘是在原地不動的,特別是在這個學走路的階段,總是不停的扶著東西攀爬,站立,或者嘗試著自己走幾步,雖然還不能站得很穩,每次摔倒都是自己爬起來,這點是值得表揚的!
  • 寶寶走路早晚和智商有關?寶寶學走路越早越好?聽聽專家怎麼說
    寶寶學走路,是家長非常關心的問題,走路早甚至被看作是智商高的表現。寶寶稍微晚走一點或姿勢和別家寶寶不一樣,就會引發各種擔心!今天就和大家聊聊寶寶走路的那些事兒~寶寶學走路越早越好?NO!誤區二:使用學步車寶寶骨骼發育不完善,學步車兩腿間的寬帶子,使寶寶無法真正站直,導致形成O形腿。其次,學步車發生意外傷害的機率很高。熟悉了學步車的寶寶,稍微一使勁就可能「飛」出去,容易出現意外事故。
  • 為什麼醫生都不建議牽著寶寶學走路?危害太多,別再讓無知害了娃
    可這樣放心讓寶寶自己學走路的家長並不多,他們喜歡牽著娃走路,時間久了,不由得仰天長嘆:哎呀,我的老腰!事實上,寶寶並不需要寶爸寶媽這樣累死累活地教他們走路,他們很聰明,自己就可以學會。牽著寶寶走路,不僅大人難受,對寶寶也有不少的壞處:家長牽著寶寶的胳膊走路,會使寶寶受到向上的牽拉,走路腳尖先著地,久而久之,就養成了踮腳走的走路習慣;同時,成人的步伐跟寶寶的步伐不一致,牽著走很容易出現寶寶跟不上大人的情況,導致寶寶摔跤,如果大人不注意牽拉力道,還會使寶寶手臂脫臼
  • 這才是寶寶學走路的最佳時期,父母可別傻傻弄錯了
    這才是寶寶學走路的最佳時期,父母可別傻傻弄錯了有寶寶之後,寶寶的每一個進步,父母們都非常的驚喜,寶寶第一個翻身,第一次叫媽媽,第一次走路,作為父母非常興奮。有些媽媽總會忍不住的問,寶寶什麼時候才會走路了,什麼時候才會跑了?
  • 寶寶學走路的注意事項,這些你知道嗎?
    在寶寶剛出生的頭一年裡,他的肌肉力量和身體協調能力一直在增強,到一歲左右就開始學習走路了,當寶寶晃晃悠悠踏出第一步的時候,父母往往既期待又緊張。在學習走路的過程中,只要父母在幾個方面多加注意,一般不會出現什麼問題。
  • 寶寶學走路,該不該用學步車,會影響他的骨頭髮育嗎?
    當媽那些事兒寶寶學走路,該不該用學步車,會影響他的骨頭髮育嗎?…… 一提到寶寶學走路,大多數媽媽首先想到學步車。她們認為寶寶要想學會走路,就必須通藉助學步車啟蒙。 寶寶使用學步車,一來,可以解放爸爸媽媽的雙手,拯救老母親的老腰;二來,寶寶能更快學會走路,而且不會磕磕碰碰,累了也能直接坐在裡面休息。 乍一聽好處多多,媽媽們也就早早的給寶寶用上了學步車。
  • 寶寶學走路的2大誤區,90%的媽媽都做錯了
    經常會聽到有媽媽們在聊天的時候會問:你家寶寶幾歲會走路的啊?寶寶走路的早與晚,經常會成為媽媽間「攀比」的話題有的寶寶學走路早,有的寶寶學走路晚那麼到底寶寶多大開始學走路最合適呢?7-10個月——爬:寶寶在爬行階段最重要的是練習同時移動他的胳膊和腿。
  • 寶寶學走路,該不該使用「學步車」?應該注意什麼?新手爸媽須知
    然而,那些走路早的孩子,在未來人生的發展過程中,根本沒有比走路晚的孩子有太大的優勢確切的說,根本沒有優勢,唯一的優勢就是先下地。蘇黎世兒童醫院的研究人員為了證明這一事,同時追蹤調查了222個寶寶,對比這些寶寶的身體、手腳的協調能力以及智商的水平,結果讓人驚訝,智商根本就沒有什麼差異,也就是說並沒有受到的影響。
  • 寶寶學走路,到底該不該使用學步車
    寶寶是在摔跤和爬起中學會走路的,這有利於提高寶寶身體的協調性,讓寶寶在挫折中走向成功,使寶寶產生一種自豪感,對增強其自信心很有好處,大多數寶寶在8-9個月時,已開始學習爬行甚至開始蹣跚學步了,這時很多父母會給寶寶買學步車來幫寶寶學走路,今天我們探討一下學步車該如何正確使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