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一家縣級公立醫院,採用幫扶託管方式的改革模式,引發各方關注。
福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醫院,曾是當地實力最為薄弱的縣級醫院。去年8月,福州市提出以福州第二醫院幫扶式託管福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醫院,對該醫院進行改革,福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醫院更名福州第二醫院馬尾分院。這樣的縣級醫院改革方法,在福建省屬首例。
半年之後,這場自髮式改革初步顯現成效:今年1~3月,該院醫療業務總收入同比增加192.13萬元,藥佔比同比下降21.9個百分點。
自下而上的自髮式改革
「我們是自下而上的自髮式改革!」馬尾區衛生局局長張俊峰告訴記者。
今年3月,國家衛生計生委等5部門聯合印發《關於推進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的意見》。福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醫院並不在改革之列。然而,開發區醫院到了不得不改的境地,「政府不滿意,群眾不滿意,醫院職工不滿意」。
福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離福州市中心20多公裡,常住人口24萬多。長期以來,區級醫院薄弱的服務能力讓當地百姓「敬而遠之」。2012年底的統計數據顯示,每千人擁有衛生床位數全國平均4.08,福建省3.86,而馬尾區僅為1.1張。「這是全市實力最弱的縣級醫院,很多科室處於空白,原來日均住院人數是12個,床位數100張。」張俊峰說。
這樣的醫療條件,造成馬尾區患者外流比例全市最高,超過70%的參合患者選擇入住省、市醫院,住院費用是全市平均水平的1.4倍。「10多年沒到過開發區醫院,小病自己買點藥,大病去福州市區的大醫院,說實話,我們根本不信這裡的醫療水平。」馬尾居民劉民強說。
2013年5月,福州市委出臺促進開發區加快發展意見,市衛生局也適時出臺支援開發區醫療衛生工作意見。
「改革的目標很明確,就是提升醫院的醫療服務能力,滿足人民群眾的就醫需求」,張俊峰表示,「但只靠我們區內的醫務人員是無法完成的。」
經過多方考察,福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最終在市衛生局的支持下,與市二醫院籤訂《醫院委託管理協議書》,在管辦分離、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的前提下,馬尾醫院實行自主經營、自負風險、獨立核算。
當年8月28日,福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醫院更名福州市第二醫院馬尾分院,改革大幕開啟。
打造現代醫院管理制度
賈春鋒是福州市第二醫院的副院長,他也成為馬尾分院的首任院長。與他一起到分院任職的共有5人,「與『走讀'完全不同,我們雖然還在市二醫院任職,但2/3的時間和精力都在開發區醫院」。
「託管以後,開發區醫院原有的領導班子全部免職,新的管理團隊由福州市第二醫院和馬尾區政府共同成立的管委會推薦產生。」張俊峰告訴記者。在這場自上而下的醫院改革中,管委會對院長績效考評擬定一系列詳盡指標,包括社會滿意、管理有效、資產運營、發展持續、公共衛生、職工滿意6大項,下轄門急診次均費用、藥佔比、每醫生出院人次等22個小項,每個小項都有明確的打分標準。
以院長負責制為核心,一場現代醫院管理制度改革在馬尾分院展開。
「能上也能下,只要你有能力,在這裡就有相應的平臺,編外人員同樣可以通過競聘成為中層領導,並享受相應待遇。」馬尾分院黨支部書記嚴鴻豔說,人事制度改革正在有序進行中,競聘分三輪,第一輪為行政管理人員,第二輪為科室負責人,第三輪為專業技術職稱人員。「現在進行了第一輪競聘,聘任院長助理2名、中層管理人員15名,收效良好。」
以工作量為槓桿的績效管理制度、成本核算制度、院科兩級的值班制、以病人為中心的回訪督導制……接二連三的新機制出臺,推動馬尾分院蛻變。以績效管理制度為例,獎金分配向臨床一線和高技術高風險崗位傾斜。今年1-3月績效獎金人均3143元,同比增長243.9%。
「現在每天至少有兩名福州二院的專家坐診,他們不僅參與門診,還要查房、會診、手術等。」賈春鋒還帶來了19人的專家團隊,使得醫院醫療水平有了質的提升。
在醫院自身改革同時,區委區政府也給予了支持。2013年,投入近2000萬元更換添置醫療設備,並明確改革後連續3年每年投入1000萬元加強醫院全面建設,同時為醫院增加了76個人員編制。
與以入股方式進行託管的做法不同,福州市第二醫院進行的幫扶式託管並沒有從馬尾分院獲得經濟收益。但福州市二醫院也從中受益,雙方建立了雙向轉診、會診制度,開發區醫院轉診患者原則上全部轉入市二醫院,到目前為止,馬尾醫院對危重病人定向轉入福州市二醫院的「綠色通道」共149人。
改變「以藥養醫」的模式
「以藥養醫」是醫院改革的關鍵環節,也是最難啃的骨頭。不過,賈春鋒很有信心,「我們將改變以藥養醫的模式,藥商、醫藥代表來了也沒用。」
「現在藥佔比在逐步下降,下一步我們將把醫院的藥房託管出去。醫院藥房每年耗在藥品上的流動資金不少,讓專業的醫藥集團來經營,就可以把有限的資金用到刀刃上。」他告訴記者,按照目標,今年逐步取消藥品加成,實行藥品零差價銷售,「藥品收入雖然少了,但通過提升醫療技術水平,總體收入肯定會有好的預期。」
賈春鋒認為,「藥佔比下降最能體現醫療水平上升,這意味著病人來我們醫院享受到了更多的醫療服務,醫院不是靠賣藥掙錢。」
患者餘麗嬌在馬尾醫院接受了市二醫院專家施行的右全髖置換手術,醫藥費總計4.15萬元。「我之前去一些大醫院諮詢過,比在這至少貴6萬元。」她說。
在推進醫院改革中,福州開發區醫院善於借力。5月26日,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合作建設的體檢中心投入使用,而與福建中醫藥大學合作建立的中醫館也在裝修中。賈春鋒介紹,今年還將成立小兒科、康復科、ICU等,爭取2015年達到「二級甲等綜合醫院」評審驗收標準,技術水平和綜合實力達到二甲綜合性醫院水準。
此外,馬尾醫院還結束了近10年沒有引入專家的狀況,積極引入骨科、外科等方面的人才,並與臺灣高雄骨科醫院開展合作,計劃將青年醫生送往醫術先進的新加坡、中國臺灣、日本等地醫院進修。
為進一步提升醫生的服務態度,馬尾醫院專門設立了客服中心,對住院病人24小時後48小時內必須徵求意見,對到醫院就診的病人和社會各界提出的意見及時整改和反饋,開展病人滿意度調查,及時掌握患者訴求、現場化解糾紛。
已經在開發區醫院工作10多年的江祥麟醫生感慨道:「和過去比,大不一樣了。對醫院的前景,從未像現在這麼自信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