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黨代表熱議省黨代會報告。丁玎 王輝 張由瓊 攝
「入黨必須解決理想信念問題。」在審議黨代會報告時,潮州市委書記許光表示,現在有些人從實用主義角度出發,入黨動機不單純,缺乏足夠的理想信念。這種趨勢發展下去,不利於進一步提高黨的凝聚力、影響力和戰鬥力。因此,應該按照省委書記汪洋在黨代會報告中所提出的要求,堅持黨員發展標準。
南海要求入黨積極分子義工服務50小時以上
今年3月份,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家副主席、中央軍委副主席習近平在《求是》雜誌發表的《紮實做好保持黨的純潔性各項工作》一文指出,現在有的人入黨、當幹部,不是因為信仰馬克思主義,不是要矢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產主義事業奮鬥終身,而是認為入黨、當幹部能給自己帶來好處。發展新黨員,必須認真分析入黨動機,嚴格掌握標準和程序,確保質量,切忌「帶病入黨」。
在省第十一次黨代會報告中,汪洋指出,我們黨的力量和作用,不僅取決於黨員數量,更取決於黨員質量。要堅持黨員發展標準,注重從優秀青年特別是共青團員中發展黨員,及時處置不合格黨員。
連日來,在審議報告時,有多名代表建議,發展黨員要更重質量。傳統的發展黨員模式,主要由基層黨組織討論決定,由於缺乏公開程序,容易導致基層黨組織將發展黨員工作簡單化和任務化。
如何嚴把黨員入口關?佛山市南海區裏水鎮北沙村黨總支部書記沈小琴介紹了來自南海的經驗。她說,南海在發展黨員的過程中,實行競爭性選拔入黨積極分子。入黨前,要經過民主測評、筆試和面試。此外,南海還要求入黨積極分子在團支部和義工隊進行義工服務50個小時以上。「通過層層考核和觀察,我們可以掌握入黨申請人的動態,了解他們的素質,有效提升了黨員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健全基層黨組織制度解決村幹部待遇歸宿
汪洋在黨代會報告中提出,黨的基層組織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鬥力的基礎。要紮實推進以重視基層導向、加強基層歷練為主要內容的「雙基建設」。各級黨委要堅持重心下移,全面推進農村、企業、社會、機關和學校黨的基層組織建設。要把村級黨組織建設作為基層建設的重點,用5年時間分期分批整頓問題突出的村級基層組織。
廣州市委常委、組織部長張虎指出,汪洋書記要求重心下移,意義重大。廣州要建立各級黨組織書記抓基層黨組織建設的制度,真正做到重心下移,將資源和人力物力下到基層,構建黨建工作新格局。要創新基層黨組織的設置模式和方式,促進黨的工作全覆蓋。當前市場主體多元化的發展趨勢,對黨的建設和社會組織的模式都提出了新挑戰,只有主動應對這種挑戰、適應這種發展規律,才能確保黨的工作全覆蓋、充分發揮黨的作用。完善教育、服務和管理黨員長效機制,增強黨員隊伍的生機和活力,讓黨員隊伍體現先鋒隊的模範作用。要按照守信念、甘奉獻、講文明的要求建設高素質的基層黨組織帶頭人。
潮安縣委書記林群認為,這充分體現了省委站得高、看得遠,把脈把住了重點。與全國很多地方一樣,當前潮安也處於經濟轉型、矛盾多發期,村一級黨組織建設還存在薄弱環節,對村級幹部的條件、標準要求還跟不上,給一些利用家族關係的人鑽了空子,造成部分幹部素質較差。下一步要逐步健全基層黨組織相關制度,並解決村幹部待遇和歸宿問題。
如何加強對黨員的日常服務與管理,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在黨員的日常管理過程中,南海還對基層黨員進行分類管理,對不同行業、不同地域的黨員進行精細化管理。「以我們村為例,我們在村經聯社和經濟社裡建立黨支部,讓黨員真真正正能參與經濟管理和社會服務工作,充分發揮了黨員的引領能力和服務能力,提升了黨員在群眾心中的形象。經聯社、經濟社黨支部也起到了村黨總支與群眾的橋梁紐帶作用。」
潮州市楓溪區委書記張時義建議,加強對大學生黨員的組織與服務,增強黨的凝聚力、影響力和戰鬥力。「尤其對游離在村組織之外的黨員,比如出去讀書隨後在外地就業的大學生,怎樣組織與服務?我們打算通過QQ群、黨員活動室等有效手段,把這些黨員聯合起來,茁壯成長為新生力量。」
黨校教師下基層增強教學針對性
黨校是幹部教育培訓的主陣地,但相當一部分黨校教師缺乏基層工作經歷。昨日,佛山市委黨校常務副校長朱華仙在參加分組審議時表示,針對上述問題,佛山市委黨校建立了教師下基層掛職鍛鍊制度。
佛山市委黨校曾對該校師資進行過一次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從校門到校門」的教師佔到51.1%,有過短期校外工作經歷的佔18.6%,有兩年以上校外工作經歷的佔23.3%。「黨校教師如果不了解基層實際情況,講課質量就難以保障,來參加培訓的學員也會不滿意。」朱華仙說,佛山市委黨校為此採取了多項措施優化教師結構,提升教師素質。
首先是讓黨校教師重新去「做學生」。佛山市委黨校實施培訓者培訓工程,舉辦現代培訓方法培訓班,同時選派教師到高校和高層次幹部培訓機構進修學習。
最值得一提的是建立教師下基層掛職鍛鍊制度。「今年市委組織部安排了11位骨幹教師到鎮街、企業掛職鍛鍊,補短板、接地氣,增強教師了解實際的能力,使今後的教學更有針對性和實效性。」朱華仙表示。
此外,佛山市委黨校還實行特聘教授制度,選聘工作經驗豐富、理論功底深厚的領導幹部、企業經營管理人員、知名專家學者為特聘教授,增強教學的針對性。
專家視野
把基層民意作為
幹部任用剛性條件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廣東省委黨校副巡視員、研究生部教授韓銳認為,省第十一次黨代會報告提出,各級黨委要堅持重心下移,非常具有針對性。作為一個長期執政的政黨,最大的危險就是脫離群眾。
建立幹部直接聯繫群眾的制度,應該有剛性要求和制度約束。「如果幹部不能直接聯繫群眾,就難以被群眾需求所打動、感染,可能不會真正做事。這一塊做好,會是一個突破。」韓銳認為,黨要管黨,要實現嚴管善治,就要逐步擴大黨員群眾的監督力量。同時,還要擴大政治參與,著力強化黨內監督、黨外監督、專門機構監督、群眾監督以及輿論監督的作用。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詹文都認為,現在的問題是,有些幹部眼睛總是往上看,不往下看。一個領導幹部不深入基層、不關心群眾、不重視解決民生疾苦,就難於推動一個地方實現科學發展。因此,提高管黨治黨水平,必須像汪洋書記在報告裡所說的,樹立正確的用人導向,讓善於科學發展的上,不會科學發展的讓,阻礙科學發展的下。要把基層群眾的民意作為幹部任用的剛性條件,要改變「少數人選人」和「一把手決定用人」的機制,不斷推進黨委全委決定下屬單位正職、差額票決制、公推公選、提名「帶病上崗」人選責任追究制等改革,並作為常態機制,真正選出組織放心、群眾信任、善於科學發展的領導幹部。
南方日報記者 胡良光 雷輝
趙楊 周志坤
統籌 周志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