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背景:此詞具體創作年份暫不可考。詞中言「雖後約、的有於飛願」,「於飛」一般是比喻夫妻和睦,故此詞應為柳永思念妻子之作;詞中又說「當初不合輕分散」,可見此詞是作於早年與妻子發生矛盾之後南遊之作。柳永漂泊在外,於夢中驚醒,憶起嬌妻,有感而作下此詞。柳永簡介:
柳永,(約987年—約1053年)北宋著名詞人,婉約派代表人物。漢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變,字景莊,後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稱柳七。宋仁宗朝進士,官至屯田員外郎,故世稱柳屯田。他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以畢生精力作詞,並以「白衣卿相」自詡。其詞多描繪城市風光和歌妓生活,尤長於抒寫羈旅行役之情,創作慢詞獨多。鋪敘刻畫,情景交融,語言通俗,音律諧婉,在當時流傳極其廣泛,人稱「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婉約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對宋詞的發展有重大影響,代表作 《雨霖鈴》《八聲甘州》。
安公子·夢覺清宵半注釋:
夢覺清宵(xiāo)半。悄然屈指聽銀箭。惟有床前殘淚燭,啼紅相伴。暗惹起、雲愁雨恨情何限。從臥來、展轉千餘(yú)遍。任數重鴛(yuān)被,怎向孤眠不暖。半夜從夢中驚醒。靜靜地一邊細聽一邊屈指數著漏滴聲。床前只有將要燃盡的流淚紅燭相伴。暗自引發我無限的離別之情。獨自躺在床上到現在已輾轉反側了千餘遍也無法入睡。怎奈獨自而眠,任憑數重鴛鴦被也無法感到溫暖。夢覺:夢醒。幹寶《搜神記》:「忽如夢覺,猶在枕旁。」清宵:清淨的夜晚。銀箭:指銀飾的標記時刻以計時的漏箭。啼紅:指蠟燭之紅淚。雲愁雨恨:指夫妻之歡。展轉:同「輾轉」,翻來覆去。怎向:猶怎奈,奈何。
堪恨還堪嘆。當初不合輕分散。及至厭厭獨自個,卻眼穿腸斷。似恁(nèn)地、深情密意如何拚(pàn)。雖後約、的(dí)有於飛願。奈片時難過,怎得如今便見。可悔又可嘆的是,當初不該輕易分離。到如今獨自無聊,正望眼欲穿愁斷腸。如此情深意濃如何才能和好如初?縱然確有日後相聚和美的願望,奈何這片刻的難過,怎麼才能夠得以馬上相見?堪:可以。不合:不該。厭厭:疲倦,精神不倦。眼穿腸斷:形容思念之切。眼穿,猶言望眼欲穿。腸斷,形容極度悲痛。 恁地:這樣,這般。拚:同「拼」,捨棄。的有:的確有。於飛:原指比翼雙飛,借喻夫妻和睦。片時:片刻。
柳永的主要作品有:雨霖鈴·寒蟬悽切、望海潮·東南形勝、卜算子慢·江楓漸老、傾杯·凍水消痕、定風波·佇立長堤、玉蝴蝶·望處雨收雲斷、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鶴沖天·黃金榜上、少年遊·參差煙樹灞陵橋、戚氏·晚秋天、安公子·遠岸收殘雨、歸朝歡·別岸扁舟三兩隻、少年遊·長安古道馬遲遲、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定風波·自春來、木蘭花慢·拆桐花爛漫、鷓鴣天·吹破殘煙入夜風、迷神引·一葉扁舟輕帆卷、採蓮令·月華收、鳳棲梧·簾內清歌簾外宴、如魚水·帝裡疏散、鶴沖天·閒窗漏永、燕歸梁·織錦裁篇寫意深、紅窗迥·小園東、甘草子·秋暮、木蘭花慢·拆桐花爛熳、鬥百花·颯颯霜飄鴛瓦、鬥百花·煦色韶光明媚、巫山一段雲·六六真遊洞、二郎神·炎光謝等。
《安公子·夢覺清宵半》由[小孩子點讀]APP - 小學家庭輔導專家,獨家原創整理並發布,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