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體因其傳播速度快、信息散發覆蓋面廣、交互性強等特點,在此次疫情報導中的影響力逐漸超越傳統媒體。
可以說,伴隨著信息技術、數位技術和網絡技術的高速發展,新聞傳播的途徑與方式已經發生革命性變革,以微博、微信等為代表的新媒體成為公民網絡參與的主要渠道。
從概念上講,新媒體是運用網絡、數位技術,通過網際網路、區域網、衛星通信等渠道,以及電腦、手機、數位電視機等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和娛樂服務的傳播形態。與報刊、電視等傳統媒體相比,新媒體有以下特點。
1、新聞傳播主體呈現廣泛性與多元性
在以往傳統媒體主導信息傳播的時代,新聞信息主要靠專業的新聞工作者進行採寫與傳播,觀眾只能成為被動的新聞信息接收者。新媒體時代,打破了這一限制,社會上的每一個個體都可以成為信息的傳播者。
可以說,在新媒體背景下,新聞傳播的主體變成了普羅大眾,人人都可以參與到新聞傳播的過程之中,成為新聞信息的發布者、編輯者與接收者,新聞傳播主體呈現多元化特徵。因此,在網際網路背景下每個個體都是平等的,新聞傳播主體的平等性以及民主性得到了有效強化。
2、信息發布的高速性與零滯性
實時性和移動性是新媒體最大的特點。通過有線、無線的方式,通過智慧型手機、個人電腦等可攜式移動數據處理工具,可以讓人們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登錄數字網絡,進行信息的接收與傳送操作。
新媒體的實時性和移動性帶來的是信息發布的「零滯性」,每個人都可以通過新媒體工具就某一事件隨時隨地開展一場網絡直播。新媒體環境不存在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它突破傳統媒體在信息傳播過程中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優化了信息傳播速度。
3、信息傳播過程的主動性與互動性
新聞傳播的受眾段具有很強的主動性,相較於被動的觀看電視節目或閱讀新聞,微博、微信和短視頻等新媒體用戶可以主動選擇觀看的內容和形式,觀看的時間和順序,並在這一過程中與信息發布者實現了實時的互動,這也是新媒體區別於傳統媒體的最重要的特點。
微博、微信、短視頻等新媒體工具實現了人際關係網絡與媒體信息傳播網絡的同步發展與互動,這種設計改變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方式,讓實時新聞、熱點信息、個人觀點成為朋友間交流的內容,以及拓寬交友圈的方式,這同時也使得信息通過新媒體能夠得到迅速的大範圍傳播。
4、受眾體驗的立體化與碎片化
報刊、電視、雜誌等傳統媒體通常只能給受眾呈現比較單一的閱讀體驗,而藉助新媒體工具,人們可以同時接收圖、文、影、音等多媒體信息,大大優化了信息質量,這種多感官的信息體驗,也讓信息顯得更豐滿、更立體,更具真實性。
但在新媒體提供的大量的、免費的、實時的信息的同時,這種快餐式的信息消費狀態,也造成新媒體信息逐步呈現「碎片化」與「淺俗化」,越來越少的人能靜下來,仔細閱讀一篇文章,更不用說探究信息的真偽了。人們更喜歡快速、直觀的了解信息,因此也出現大量的「標題黨」。
總體而言,新媒體異軍突起,普通民眾在缺乏專業媒體人素養的情況下,被賦予了信息發布者的權力,這一方面可以提升事件報導的實時性和多樣性,保障了公民的知情權,起到了媒體監督的良好功效;另一方面,由於新媒體傳播主體呈現多元化的特徵,也導致事件相關網絡謠言增多,引發民眾恐慌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