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陳忠實先生在耀縣花園飯店的那次會晤…

2020-12-17 騰訊網

今年4月29日,是著名作家、茅盾文學獎獲得者陳忠實先生逝世四周年。

我與先生的相識、相知是基於一次偶然的例行公事採訪活動。

時間猶如白駒過隙,一晃十多年過去了。但每每想到先生,那次會晤時的情景便立刻浮現在腦海裡,久久揮之不去。

上個世紀90年代初,我在銅川市耀縣報社做記者。一天,領導告訴我,著名作家陳忠實先生住在耀縣花園飯店,指派我去採訪。

依稀記得採訪陳忠實先生時,我開門見山就提出了三個問題。

「一是與作家柳青先生的《創業史》相比,您的小說《白鹿原》在中國文壇上佔有什麼地位?二是您以後還會創作出比《白鹿原》更好的作品嗎?三是您在寫作中遇到的最大困難是什麼?」

先生抽著煙,坐直了身子,朝我微微點點頭,那雙如鷹般犀利的眼睛定定地看著我。略加思索後,他把菸灰彈在煙缸裡,便以一種平和的口氣、嘶啞的嗓音對我侃侃而談。

「先回答你第一個問題。」他頓了一下,接著說。

「柳青是我的老師,我創作的《白鹿原》從他的《創業史》中汲取了不少有用的東西。我的作品怎能與老師的作品相提並論呢?《創業史》是什麼?是中國十七年文學中農村題材的傑出代表作,被譽為中國文壇『經典性的史詩之作』,具有思想的『深刻性』和矛盾衝突的『尖銳性』。」

「再回答你第二個問題。」

「《白鹿原》之後,我有可能再創作出超過它的作品,也有可能創作出不如它的作品。」

「最後回答你提問的第三個問題。」

「在創作《白鹿原》時,遇到最大的困難是什麼呢?是自己很難從小說塑造出的故事意境中拔出來。」「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對我來講是多麼痛苦的一件事呀!現實中也確實用了一些宣洩情感的極端方法。」

他突然打住了話,眼睛審視著我,臉上的神情顯得異常嚴肅和莊重。

「我答應您,下面這個例子不在採訪報導中出現。」我鄭重其事地向他承諾。

隨後,他又恢復了平靜,接著剛才的話題繼續聊。也許是接下來的例子「太敏感,不準登報」有約定,從而使彼此雙方心裡上都如釋重負,交談的氣氛頓時顯得既友好又溫馨。不知不覺,半個多小時過去了,我也到該離開的時間。

「你的採訪結束了,還有什麼要求?」先生一改採訪時嚴肅的面孔,爽快地笑了笑,問道。並習慣性地用右手往後攏了攏散亂的頭髮,露出了滿口被煙漬燻黃的牙齒。

「能不能給我們全縣的文學愛好者寫幾句激勵的話?」我趁機把翻到空白頁的採訪本和一支鋼筆遞過去。

先生接過本子和筆,不假思索欣然寫到「自立、自強、自信、自愛」八個字。

以後工作的原因,我從小縣城來到了省會城市西安。當時的單位就在建國六巷,和陝西省作協是一條街,相距不過百十米遠。由於沒有事先預約,自己單獨去了省作協幾次都沒有與先生謀面。

省作協辦公室負責人告訴我,陳忠實先生下去到基層體驗生活去了。連我本人也沒有料想到,十多年前的那次採訪相見後竟成了永別。

尤其是1997年《白鹿原》獲得第四屆茅盾文學獎之後,就再未採訪到陳忠實先生。這也成了自己20年職業新聞記者生涯中的一大憾事。

先生人品如書品,平淡中追求著人世間的真善美。他筆下文學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在當時社會大背景下演繹著人生的酸甜苦辣和喜怒哀樂。

小說《白鹿原》是他文學道路上的巔峰之作,從而奠定了他在中國文學史上,乃至世界文學史上不可撼動的地位。

書中他筆下的白家和鹿家,就是在共產黨與國民黨激戰中上演的一場情仇大戲。可以說,先生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他喜愛的文學事業。

數十年來,他逃離人人羨慕的車水馬龍般繁華喧囂的都市生活,甘願躲在西安郊外農村自家老屋裡殫心竭慮,廢寢忘食,筆耕不輟。

他早期創作的文學作品《藍袍先生》《兒時的原》等,至今讀起來,仍然讓人回味無窮,浮想聯翩,受益匪淺。

小說《白鹿原》獲得茅盾文學獎後,多年來相繼被改編成同名電影、電視劇、話劇、舞劇、秦腔等多種藝術形式,收穫了大量忠實讀者。在2018年6月15日落幕的第24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綻放」頒獎晚會上,眾望所歸,電視劇《白鹿原》一舉斬獲了「最佳中國電視劇獎」「最佳導演獎(劉進)」「最佳攝影獎(黃偉)」三項大獎。

2019年4月19日晚,在陝西大劇院舉行了「紀念陳忠實先生逝世3周年」話劇《白鹿原》演出活動。官方公布的數字,截至當日,該話劇經過了38個城市、43座劇場、行程距離約80000公裡,已經完成演出217場,受眾達275512人次,相關網絡搜索量達176000次。

我個人以為,這是社會各界、黨和政府以及普通百姓對《白鹿原》作為經典文學作品的最大肯定,也是對作家陳忠實先生逝世後最大的祭奠和緬懷。這掌聲和讚嘆,這不舍和喜愛,就是對先生文學藝術成就的最高獎賞和最風光的禮遇。

來源:陝西科技報

編輯:銅川秀點

聲明:為了傳遞更多有價值信息,部分圖文內容來自網絡,如涉版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在看文章的你,點讚

相關焦點

  • 陳忠實的「大」
    第一次見陳忠實先生時,他在臺上,我在臺下,其時,我還在上大學,學校邀請了省內一批作家、評論家來講課,陳忠實就是其中的一位。那時,陳先生的短篇小說《信任》剛剛獲得了全國短篇小說獎,聚光燈下的他,腳穿布鞋、身著布衣制服,頭髮偏分,操持著一口濃重的關中話,其裝扮與舉止,很像一位土色土質的鄉鎮幹部。講起課來,他侃侃而談、詼諧幽默,惹得大家不時捧腹大笑。
  • 「解讀檔案 傳播文化」優秀徵文展示——陳忠實《白鹿原》和藍田縣...
    檔案利用是檔案文化傳播的重要途徑,檔案利用集大成者,古有司馬遷,今有陳忠實。長篇小說《白鹿原》的問世,讓藍田縣檔案館走進人們的視野。陳忠實《白鹿原》中的人物原型、歷史背景和藍田縣檔案館館藏檔案之間有怎樣的關係呢?本文從田小娥、朱先生、白靈三個角色的塑造過程為你解說一二。
  • 陳忠實:歷史將永遠銘記
    是陳忠實先生逝世四周年的日子。 西蔣村祖居老屋門前 陳忠實先生離開我們四年了。但是,先生的人格風範、文學風範,還長留人間,山高水長。先生及其作品,深具文學史的意義,人和文都堪稱典範。 如果要對陳忠實其人進行概括,那就是:「學為好人」,忠實於良心。「剝離」蝶變,為民族畫魂。
  • 陳忠實生命的最後三天:痛苦 從容 安詳 頑強
    和陳忠實有多年交情的陳彥一直密切關注著陳忠實的病情,陪他走過了人生的最後三天,見證了先生的痛苦、從容、安詳和頑強,更見證了先生對美好生命的留戀。  4月29日深夜,陳彥應約寫下了這篇文章,以此紀念陳忠實——一個民族最偉大的書記員。  先生是去年這個時候查出舌癌的,一直當是口腔潰瘍,沒想到,最終查出來竟是這樣的結果,並且已到晚期。但先生始終很淡定,也很配合治療。
  • 往事|米納飯店:《開羅宣言》誕生地
    在寬敞的飯店大堂裡,花甲之年的盧特菲先生用一口流利的英語向記者說起70年多前在這裡發生的事情……「邱吉爾花園」見證歷史時刻「1943年11月26日下午4時許,在《開羅宣言》正式發表前,三國首腦在『邱吉爾花園』的草坪上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三國已就共同對日作戰等問題初步達成一致意見。」盧特菲先生說著,指向大堂一側的落地窗。
  • 陳忠實和他的兒女們
    貧困的陳忠實生活才算有了些改觀。但由於他一直恪守節儉,成名後依然低調的享受著沒人打擾,靜靜讀書的時光。可讀書時追求安靜的陳忠實,竟也是個資深的球迷。他愛熱鬧,愛看球賽。看到興奮處,也會和球迷一起吶喊,一起拍手叫好。
  • 陳忠實與西安市第三十四中學
    四年前的今天,西安市第三十四中學傑出校友、一直關注學校發展的陳忠實先生離我們而去。四年來,我校師生分別組織了不同形式的紀念活動來緬懷這位文壇巨匠,先後去過他曾經居住的西蔣村老宅,白鹿原北坡的墓地,參觀白鹿原上的「白鹿書院」,「陳忠實文學館」, 誦讀他的詩歌、散文……
  • 陳忠實生前盼白鹿原影視版能全面展示小說情節
    提到具體的劇情,黑娃砸「鄉約」那一段讓陳忠實感到震撼,「因為小說中這段文字是一個很重要的情節和細節,他砸的其實是那個時代中國人的文化心理結構」。這部影片讓陳忠實覺得可惜的地方是公映版中白靈、朱先生等人物的消失。不過他也表示理解。陳忠實認為,小說中的作品人物多、情節多、時間跨度長,改編受時空限制,包容不下這麼多內容,所以只能取捨。
  • 花園飯店,年過而立 | 沈軼倫
    如果不是這條消息,很多人或許沒有意識到,坐落於茂名南路58號的花園飯店,是錦江國際(集團)有限公司與野村中國投資株式會社即野村土地建築物株式會社的全資子公司,和株式會社大倉飯店於1984年開始的中外合資項目。根據當初協議,合同期滿後,花園飯店會進入一個新階段。而這個時間點,就是今年。30年過去了。
  • 社會各界人士弔唁陳忠實 母校組織學生追思前輩
    陳忠實先生的弔唁場所設在西安市建國路省作家協會大院內。4月30日上午8時開始,不斷有各界人士前來悼念緬懷先生,有陳忠實的生前好友,還有很多與先生素未謀面的讀者,有的人手捧白菊花默默不語,有的人還未開口便已涕不成聲……看著陳忠實生前工作過的作協大院已被花圈花籃擺滿,一位生前好友感嘆,「這個院子裡布滿了先生的足跡,在這裡緬懷陳忠實,感覺與他貼得最近」。
  • 《白鹿原》獲茅盾獎,作協書記氣的拍桌,陳忠實:終於不用養雞了
    陳忠實在寫這本書的時候,就光查閱和準備資料就用了2年,資料堆滿了一個房間。閱讀和寫作花費了他大量的時間和金錢,那一段日子,根據陳忠實的回憶說過得很節約。但是為了文學的創作,為了自己心中的希望,陳忠實豁出去了,他義無反顧,放手一搏。
  • 多位名家紀念陳忠實逝世三周年 話劇《白鹿原》西安再上演
    忽然想起,墓地旁那條蜿蜒溝壑,不就是傳說中白鹿上原的那條溝道?白鹿若有靈,會伴著陳忠實先生——這位將白鹿原寫進小說的作家,伴著這位忠實厚道的關中老漢。 華商報記者 路潔  生前曾醞釀三部作品 但一直未能動筆  文學巨匠陳忠實離開我們已三個年頭。這幾日,陝西文壇舉辦了多場紀念活動,他為人、為文的作風對陝西文壇的影響還在繼續。
  • > 南充東方花園明宇豪雅飯店風華五載 築夢未來
    四川新聞網南充6月29日訊(南平 文/圖)南充東方花園明宇豪雅飯店在開業五周年之際,於6月28日晚在酒店大堂成功舉辦了「風華五載 築夢未來」周年慶典活動。來自各界的重要嘉賓及媒體,酒店總經理何江先生,副總經理杜瓊女士、副總經理杜蓉女士,合作夥伴拉斐德高端婚禮總經理李欣先生、領跑健身遊泳館總經理唐成先生、國窖1573南充片區總經理羅巧齡女士等等,與酒店管理層一同出席了這場盛事。
  • 陳忠實籤售《白鹿原》,理髮師送來兩把梳子
    陳忠實:《白鹿原》出版不了,我去養雞1991年臘月二十五,寫完《白鹿原》最後一句話的陳忠實,並沒有向外界四處宣揚他出了新作,他只把這個壯舉告訴了夫人和孩子。因為他擔心作品的藝術性和某些方面的承受力,不受當時文學界的待見。
  • 陳忠實的葬禮:頭枕一本《白鹿原》安眠
    傳 記 那條通往西蔣村的路,邢小利和陳忠實走過很多次。有一次,在路上,邢小利說,晚明文人很講究生活的藝術化,有個叫屠隆的,說他最理想的生活是「樓窺睥睨,窗中隱隱江帆,家在半村半郭;山依精廬,松下時時清梵,人稱非俗非僧」。這種生活方式,可進可退,非常靈活。
  • 陳忠實精神:「像水一樣流淌」
    40年農村生活的積累,5年艱辛勤奮的創作,陳忠實1992年寫成了堪稱當代文學經典之作的長篇小說《白鹿原》,1993年6月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問世。陳忠實隨著1955年,陳忠實13歲,正在小學讀書,他敏而好學。為了讓哥哥考上師範,他休學一年。因為當時他的家庭經濟能力,無法供兄弟倆一起上學。可就是這一年,使他錯過了人生的一大步。1962年,陳忠實20歲時高中畢業,參加高考。恰逢國家為糾正「大躍進」主觀冒進造成的偏差,對國民經濟進行調整,高考招生名額也大幅縮減,他高考落榜。一時間,陳忠實迷茫不知所措,六神無主。
  • 花園飯店的前身是法國總會
    1990年,擁有近三萬平方米花園的花園飯店在原法國總會舊址開業,上世紀二十年代建造的法國文藝復興風格老建築與新建的33層主樓珠聯璧合,成為當時繁華淮海路上的一大熱門景點。圖說:花園飯店 新民晚報記者 蔡瑾 攝花園飯店的前身是1903年由德國僑民集資建造的鄉村別墅樓——德國花園總會,1917年被法租界公董局以敵產名義沒收,改為霞飛路公共花園。同年6月11日,改名凡爾登花園。1925年,法公董局將花園賣給法國僑民,在南昌路的法國總會重新組建後遷此。
  • 讀陳忠實《晶瑩的淚珠》
    表妹送家裡一套《朗讀者》,讀到了朗讀嘉賓江一燕推薦的著名作家陳忠實的《晶瑩的淚珠》。作品回顧了自己當年因為家貧聽從父親安排休學一年的事情,主要寫了對自己退學想幫助而又無可奈何的學校教導處女老師的懷念。文短情綿意豐,我概括一點,即為三「遺憾」一「滿足」。
  • 陳忠實說一句「憨話」,登作家富豪榜
    當時成的陳忠實雖然擔任陝西省作協副主席,但是每月工資只有150元,並且沒有其他稿費收入,又要兼顧家裡的孩子上學,生活捉襟見肘。1992年春節過後,陳忠實聯繫了人民出版社的主編何啟治。據陳忠實回憶,當時的出版社,安排了編輯高賢均和洪清波和他見面,當他將《白鹿原》的一大摞複印件交出去時,一度情不自禁,差點要說——「我連生命都交給你倆了」,不過話到嘴邊還是咽了回去。
  • 銅川耀縣中學優美的校園環境
    銅川耀縣中學優美的校園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