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面數量過剩 日本家電連鎖進入併購期

2020-12-18 聯商網linkshop

  隨著日本家電連鎖店面規模的擴大,原本控制城郊地盤的三家家電連鎖Yamada、kojima、KS發動了對城市中心,特別是對佔日本家電銷售總額約四成的東京市場的攻勢。2008年,尤其是秋葉原商圈,家電連鎖戰火將更為激烈,戰況也將更加慘烈。

  目前,日本家電連鎖業形成了郊外型連鎖店和市中心型連鎖店並立的競爭格局。前三者的代表是Yamada、Edion、KS(3家大型家電連鎖企業的名稱)。後者以YodobashiCamera、BicCamera兩家為代表。隨著擁有日本連鎖店霸主地位的山田電機(Yamada)進軍城市中心商圈之後,日本連鎖業的競爭變得激烈起來。

  另外,隨著日本家電市場的成熟化,人口趨向減少,家電市場擴大的餘地缺乏。同時家電連鎖寡頭壟斷格局形成。雖然Yamada作為家電連鎖店的龍頭,通過搶奪中小型連鎖企業的份額實現了增長。但是,這種蠶食增長模式正在接近極限,日本家電連鎖市場已經出現店面過剩的狀態,今後新開店鋪擴張的餘地缺乏。因此,連鎖店欲通過店面擴張實現增長的戰略為時已晚。因此日本連鎖企業的合縱連橫成為2008年的必然趨勢。

  從群雄割據到寡頭競爭

  1990年左右日本的家電連鎖店,形成了各地區群雄割據的共生狀況。譬如位於福岡地區的Best電器,廣島崎嶇的deodeo(現被Edion收購),各自平靜地發展著。但是,YKK(Yamada群馬縣發源、Kojima櫪木縣發源、KS茨城縣發源)這三大連鎖企業由於店面互相重疊,形成了激烈的競爭狀態。這家3公司在激烈的競爭過程中,成功推出了成本競爭力模式,同時把成本競爭力作為武器進而走到全國稱霸,並席捲到郊外市場。

  東日本成為YKK的統佔地盤,而排名第二位的Edion電器則在西日本中心擴張自己的版圖。但是,原本屬於Edion的地盤,Yamada也急速進攻著。在日本家電連鎖業形成兩雄,形成面對面的競爭態勢。

  其他區域型的連鎖店,這10年也發展成為多店的連鎖經營模式。特別是在新宿、池袋等最激戰地區,YodobashiCamera、BicCamera的競爭力逐漸強大。YodobashiCamera在札幌、仙臺、大阪、福岡等,BicCamera在札幌、名古屋、京都、大阪、福岡等大城市完成了連鎖布局。

  目前家電連鎖店排名前列的是Yamada、Edion、YodobashiCamera等,都在各自的市場和區域成為當地的霸主。

  Yamada進入只追求規模的怪圈

  日本家電連鎖的霸主Yamada從東日本向西日本擴張,從郊外到城市中心擴張,進一步打破了原有的市場格局。Yamada的擴大意圖強烈,其似乎並不僅僅滿足已取得全國稱霸的霸主地位,而有更大的野心。

  Yamada所追求的是成功循環增長模式,即企業規模擴大,進貨能力增強,進貨條件變得更加有利。他認為,如果進貨條件好,低價格戰略才能夠推進。因為家電低價格銷售成為最大的競爭武器,如果價格競爭力處於優勢,那麼競爭就難以取勝。連鎖企業只有在競爭中取得優勢並進一步擴大銷售規模,規模才會隨之擴大。

  從這一點來看,Yamada似乎進入了只顧追求店面規模的怪圈。如果其在郊外區域的強勢地位難以鞏固,而在市中心市場又無法實現預期目標的話,那麼對Yamada來說則面臨必然的發展變數。

  在日本家電連鎖企業中,Yamada雖然處於絕對第一的地位,其銷售規模是排名第二位Edion的近兩倍,毛利率更是高達21.42%,令競爭對手無法望其項背。但Yamada的增長空間卻越來越有限。一旦增長停滯的時候,那麼作為家電連鎖企業王者的Yamada則不得不對其成功循環增長模式再重新定論,甚至目前已出現了變化的兆頭。

  Yamada的進攻也慢慢開始剎車。其總資產在2005年3月時突飛猛進,當時的Yamada迅速擴大著企業規模,並且以超過總資產增長速度使經營利潤飛速提高。但是,隨著它的這種成功循環增長模式出現負效應(當規模超過合理邊際之後,對規模成本的作用是反向的;而對規模費用的作用則是正向的;從而對經營利潤形成反作用)。目前Yamada規模擴大的步調也變得緩慢起來,收益性的提高則出現了停滯狀態。

  併購成為勝負的鑰匙

  隨著日本家電市場的成熟化,人口趨向減少,家電市場擴大的餘地缺乏,同時家電量販巨頭的寡頭壟斷化格局形成。Yamada作為日本家電連鎖店的龍頭,雖然通過搶奪中小型家電連鎖企業的市場份額實現了增長。但是,這種蠶食增長模式正在接近極限。日本家電連鎖市場已經出現店鋪過剩的狀態,今後新開店鋪擴張的餘地缺乏。連鎖企業通過店鋪擴張實現增長的戰略為時已晚。因此連鎖企業的合縱連橫,成為2008年的必然的趨勢。

  去年,排在日本家電連鎖市場第2位的Edion和第5位BicCamera發表了兩年後經營合併的公告。而山田電機則收購或控股了kimuraya、satomusen等公司。前兩名日本家電連鎖企業之間的規模爭奪戰日益升級。特別是Yamada,目前其自有和控股的家電連鎖店已達1028家,店面數量已逼近EdionGroup的1057家。在2008年3月,預計成為超過1.7兆億日元的巨大家電連鎖,並大幅度拉開了與前兩名連鎖企業在店面及銷售規模的差距。

  2007年8月,Yamada成為排名日本家電連鎖企業第7位的BEST電器的控股股東,再一次為行業的洗牌增加了變數。2008年,Yamada將進一步收購其他公司,則進一步促成了其他競爭對以對抗Yamada的動機和信心。於是BicCamera通過收購方式購進Best電器股權,2008年2月20日,BIC宣布與BEST電器合作的第一店Bic&BEST廣島店於3月4日正式開業。

  郊外型連鎖店與都市型連鎖店聯盟縱橫組合的出現,使得排在第二位的Edion極為不安。2008年1月20日Edion的社長久保允譽則表示不放棄與BEST之間的合作。在對BEST爭奪戰中,各家所表現出的對店面規模的追求,則進一步增加了日本家電連鎖競爭格局的不確定性。

  同時,業界對於Yamada在短短5年時間銷售規模增長兩倍,躍居業界首位的膨脹態勢,存在著很大的排斥。同時業內人士甚至成立了反Yamada非理智收購整合聯盟。

  排在第2位的Edion則積極推進收購策略,拉開追擊目前「一枝獨秀」Yamada的架勢,因此也不排除其與BicCamera再次合併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隨著規模的擴大,原本控制郊外地盤家電連鎖YKK發動了對城市中心的攻勢,特別是對佔日本家電銷售總額約四成的東京市場。預計各連鎖企業將持續推進對東京各主要車站周邊商圈爭奪的策略,搶佔有利地盤和市場先機。隨著Yamada、KS等連鎖店將爭奪的視線轉向澀谷、新宿等地區,2008年,尤其是秋葉原商圈,家電連鎖戰火將更為激烈,戰況也將更加慘烈。

  2008年成為決定日本家電連鎖生死存亡的關鍵年。

  譯者後記

  近年來,中國家電連鎖業競爭格局隨著併購擴張發生著聚變式的變化。上海永樂收購燦坤3C、廈門思文、河南通利等區域型家電連鎖;而2006年一紙對賭協議把永樂送入國美的懷抱。2007年12月,國美電器斥資近38億元把北京大中電器收歸麾下,抱得「美人歸」。2008年1月再度出手1億元收購山西北方電器。2008年2月新年伊始,三聯商社的2700萬股控股權花落國美。另外繼成立國美通訊公司之後,國美電器總裁陳曉的前期言論表明其不排除通過併購區域通訊連鎖企業(如陝西蜂星等)的方式實現手機連鎖的規模擴張。國美的一系列併購擴張的舉措是否充滿隱憂,如何有效解決文化衝突,以及在兩強對戰過程中蘇寧電器能否守住以及何時突破體內自增長模式的底線,都頗為值得關注。

  短短2~3年間,中國家電連鎖競合的趨勢已經由中國家電連鎖業巨頭收購整合中堅企業到家電連鎖巨頭之間的收購整合。但是,這並不能說明中國家電連鎖業比日本家電連鎖更良性、更進取、更先進。

  究竟是體內規模自增長模式還是體外併購型增長模式,哪一種更為有效,更為穩健,更加能夠成為制勝的關鍵,尚有待於時間的檢驗。
  (來源:中國電子報)

相關焦點

  • 日本家電連鎖龍頭山田電機將收購BEST電器
    【中國家電網 郭瑩瑩 編譯】據日本媒體報導,日本家電連鎖行業龍頭企業山田電機將收購日本排名第八的家電連鎖BEST電器。山田電機將通過第三方配額增資方案,取得逾50%BEST電器股份。預計此次收購金將超100億日元。  據了解,山田電機現在持有BEST電器7%以上的股份,是其第二大股東。
  • 快訊:日本兩大派系家電連鎖大戰再升級
    中國家電網訊:繼20日傳出BIC相機進駐K』S電機總部大本營—茨城縣水戶市JR(日本旅客鐵路)東日本水戶站商圈,都市型相機系家電連鎖站前店與郊外型家電連鎖國道店競爭升級之後。
  • 家電併購黃金時代落幕
    這也是美的自2016年併購德國庫卡機器人以來,公開透露的第二起重要跨界併購案。其實,家電廠商收購一家電梯公司並不奇怪,日本的東芝、日立等家電巨頭就擁有自己的電梯業務。但對於我國的家電巨頭來說,以電梯為切入點的併購案卻在少數。
  • 日本:山田電機收購BEST電器 家電重組加速行業洗牌
    據日本媒體報導,7月13日日本最大的家電連鎖巨頭山田電機公布收購BEST電器,兩家公司合併後的總銷量將達到2兆日元以上。  山田電機此前接受了BEST第三方增資121億日元的要求,將原有7.5%的出資比率調高到51%,因此完成收購後,山田電機將成為BEST的第一大控股股東。不過,BEST將依然維持現有的上市狀況,小野浩司社長等高層也將留任。
  • 日本最大家電連鎖「山田電器」入駐蘇寧國際
    日本最大家電連鎖「山田電器」入駐蘇寧國際來源:聯商網2019-06-25 08:52聯商網消息:繼年初全資收購萬達百貨後,這兩天,蘇寧易購又對線下優質零售資源發動猛烈攻勢。這邊收購剛落地,又有消息傳來:6月24日,日本最大、全球第二的家電連鎖巨頭山田電器(YAMADADENKI)正式入駐蘇寧國際,開啟新一家中國線上官方旗艦店,也為蘇寧易購全場景智慧零售生態系統注入新血液。
  • 日本家電消亡史
    日本的電氣時代正式啟程。 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明治維新與電氣化革命讓日本家電產業進入了萌芽階段,而東京等大都市圈發展、西化運動與摩登文化興起,進一步推動家電在大都市圈開始小範圍普及。 1930年代,在日本國內,收音機、電風扇、冰箱、攪拌洗衣機、吸塵器以及熱水器等產品陸續問世,其中價格較為低廉的收音機、電風扇率先進入普通家庭。
  • 2月連鎖及零售行業引爆併購市場 海外併購金額激增
    2月能源及礦產行業數量拔得頭籌連鎖及零售行業金額位居榜首>   從披露的行業數量上來看,2015年2月完成的併購案例主要分布在能源及礦產、房地產、金融、機械製造、生物技術/醫療健康、IT、網際網路等20個一級行業。
  • 全球家電再掀整合風,土耳其家電巨頭併購日立
    撰文/藍科技如果說西門子代表著過去歐洲家電的輝煌,如今,土耳其家電巨頭Arcelik風頭正勁。或許,普通消費者對來自土耳其的Arcelik比較陌生,但談到旗下品牌,比如倍科(Beko)、博倫博格(Blomberg)等家電品牌,則會有很多人比較熟悉。
  • 【研究報告】日本蔦屋2018年以來的實體店面發展解讀
    TSUTAYA將把日本各地的店面繼續擴展為「生活建議」型店面,讓更多的顧客在未來的店面中享受「時間」,並通過獨特的資料庫營銷和規劃能力,為客戶創造高質量的價值。枚方T-SITE的雙店招設置,入口處強調蔦屋書店8、蔦屋家電,首店是東京二子玉川的蔦屋家電,第二個店在廣島,該店與日本第二大的家電連鎖商愛電合作,因此店招變成
  • 四大上市連鎖藥店瘋狂「圈地」 一季度併購數已近700家
    中國網財經8月23日訊(記者杜丁 實習記者許倍)藥品零售行業洗牌在即,連鎖藥店開始了瘋狂「圈地運動」。2017年四大上市連鎖藥店一年發起23次併購涉及724家藥店,此熱度延續今年「高燒不退」。中國網財經記者梳理發現,今年一季度,四家連鎖藥店併購(加盟)數量已近700家。
  • 日本房產崩潰後,日立東芝等白色家電甩賣中國,無奈還是戰略?
    1991年,日本房地產崩盤,東京地價幾被腰折,時至如今30年,地價、房價也沒有恢復到當年的峰值。以至於很多國人跟著日本個別學者唏噓:日本失去了10年,日本失去了20年、30年,日本進入了低欲望社會等等。但這種論調真的正確嗎?日本經濟真的衰敗了嗎?事情並非如此。
  • 日華報:從三洋易主看日本白色家電「淡定」轉型
    10月23日,位於東京繁華地區池袋的大型家電銷售店Big Camera的副店長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這樣說。  認可海爾併購三洋的日本媒體稱這筆交易為「聰明的舉動」。《富士商業新聞》評論說,海爾作為電冰箱全球市場佔有率第一、洗衣機全球佔有率第二的領導者,正在逐步吸納和取代日本在傳統家電產業上的優勢,「可能意味著新的國際家電霸權的轉移」。
  • 解密連鎖商業DNA:複製與裂變的價值方程式
    1999年12月,南京新街口,蘇寧自建的18層蘇寧電器大廈剪彩,成為當時單店面積最大的綜合家電賣場,蘇寧綜合家電的進軍正式打響,隨後,全國的所有店面都轉變成了綜合家電賣場,單店面積也成倍增加,各種需求顧客的連帶消費,一站式打包購買模式的刺激,讓蘇寧的業態實現了又一次飛躍。
  • 家電製造商「決戰」價格決定權,日本家電連鎖業走下神壇
    綜合日本媒體資料編譯:端木清言    7月20日的星期日,在秋葉原電器街,激烈的戰鬥正在持續。進入大量販店的話,平板電視賣場以北京奧林匹克即將開幕為由頭的獎金商戰佔據著您幾乎全部的視線,一片熱戰的景象。「品牌影響力一般的廠家只能以價格取勝;受歡迎程度高的品牌最後也只能採取降價的應對方式,以提高勝算」。一位廠方派遣的煩促員表示。「漲價?在這裡沒有聽過這樣的說法」。
  • 日本最大家電連鎖「山田電器」入駐蘇寧 進軍中國市場
    新京報訊(記者 陳維城)6月24日,日本最大、全球第二的家電連鎖巨頭山田電器(YAMADA DENKI)正式入駐蘇寧國際,開設中國線上官方旗艦店。山田電器在日本全國各都道府縣都開設有店鋪,山田電器多年來不斷拓寬事業領域,經營的品類早已不只是電器3C,還涵蓋了化妝品、母嬰用品等。蘇寧方面表示,山田電器官方旗艦店的加入,將為中國消費者帶來更豐富的新選擇,也將進一步完善蘇寧易購的全場景、全品類布局,為用戶帶來更場景化、更有價值的購物體驗。
  • 百思買(Best Buy)併購迷局的真相?
    讓我們告訴你7月10日Best Buy公司宣布正在考慮進行的一項在太平洋國家推進高端家電零售連鎖銷售公司構建計劃的幕後真相。    首先,讓我們從兩年前開始說起。尤其是其2000年底西雅圖13家連鎖店面內家庭影院品牌的成功經驗,於2008年3月被推薦在346家 Best Buy門店推行。2006年Best Buy推出5家獨立運營Best Buy移動商店後,BestBuy與英國Carphone Warehouse集團公司籤訂管理諮詢協議,將BestBuy移動商店擴大到9個地區並在599 家Best Buy門店內設立移動商品銷售專區。
  • 醫藥電商來了,連鎖藥店還是好生意嗎?
    另外,與美國、日本等國相比,我國醫藥零售行業的連鎖化率仍然較低。國內藥店連鎖化率僅為52.14%,相比美國的63.25%、日本的87.12%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從大參林看連鎖藥店「四大金剛」我國連鎖藥店中還未形成全國化龍頭。
  • 如家和漢庭的消失,對於中國家電業意味著什麼?
    就華住集團而言,除了漢庭和海友等經濟連鎖酒店品牌之外,旗下還擁有全季、星程、桔子酒店等中端品牌,以及從法國雅高集團拿到授權運營的宜必思、美居、諾富特等。2015年以前是經濟型酒店的快速發展期,截止這一年底,全國經濟型酒店客房數量突破186萬間,行業佔比接近60%。而到了2016年,經濟型酒店的增長出現明顯下滑。
  • 回望2003:非典那年的家電行業與家電市場
    「非典」前2002年中國家電產量及每百戶擁有量  這一年的1月21日,時任伊萊克斯中國區總裁劉小明給員工發了一封告別信,在信裡,劉宣布辭職並「感到萬分內疚」。1996年進入中國市場的伊萊克斯,給國人的印象是一個中高端歐洲大牌,從百事可樂中國空降到伊萊克斯中國區總裁位置的劉小明,通過低價擴張將伊萊克斯中國拉出了持續虧損的泥潭,但伊萊克斯的品牌形象也一落千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