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隔手不支物,隔枝不打鳥」什麼意思?借錢的講究,你要了解

2020-12-20 農村小毛

生活在農村,不僅能看到優美的環境,你還能學到許多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那就是俗語。比如說「貧不串親,富不串鄰」,就告訴我們,一個人落魄窮困潦倒時,就不要串親了,因為在親人看來你定是有事相求,很容易遭到排斥。而當你富有時去鄰居家串門,會被他人認為是來顯擺的。這句俗語也道盡了人心的善惡和虛偽。類似這樣的俗語其實多不勝數,而今天筆者就和大家分享另外一關於借錢的俗語,「隔手不支物,隔枝不打鳥」何意?借錢這一講究你不得不注意。

人在社會活動中,親朋好友、左鄰右舍之間相互挪借錢物是不可避免的。但是現今一提到借錢話題,對於不少人來說卻是一個很敏感的話題,不少借過錢的人都知道,有些人借錢時說的天花亂墜,各種套近乎,一可是真到了還錢時,又是一番的說辭。

確實,生活中許多親朋好友,都是因為「借錢」兩字而鬧矛盾,最後自己失去了本金不說,有得到最後親戚不是親戚,朋友不成朋友,實在太傷感情。因此有的人也覺得,為了避免自己和彼此之間的關係受到傷害,誰來借錢也不借,自己也不借錢就是了。

話雖這樣說,但是誰都難免會出現資金周轉不開的時候,那麼怎麼才能借來錢呢?老話說得好「好借好還,再借不難」,一定要及時的還錢,還有就是你的人品好,信譽度好,有償還能力那麼借錢就會相對容易得多。

不過除此之外,還有一點要注意的是,切勿還錢時「隔手不支物,隔枝不打鳥」。不然的話,今後就會很難借出錢。

這句俗語的意思是說歸還錢物時,不能把錢給第二個人轉手幫忙還,最好是借貸雙方當面交割清楚。因為轉手後,錢物數量和時間如果發生變化,那麼三方都說不清楚,就會引起糾紛,原本是一件好事,其結果卻會大相逕庭。

筆者就拿自己發生過的事來說下。前些年同村發小來找我,說家裡房子太舊,準備落地重蓋,手邊還差2萬塊,問我手邊寬裕不寬裕,考慮到兩人從小玩到大,加上他的人品不賴,第二天就把錢給了他。

當時說好的,半年後還錢,但是到了時間,發小卻沒有一點還錢的意思。心想他或許手頭還沒錢,自己再等等看。就這樣又過了兩三個月還不還,老婆不樂意了「你不說借他錢沒事嗎?這都過約定還錢時間三個月了,他咋還不還」?

「昨天在他家門口過,還見他買了輛十來萬的車,哪像沒錢的樣子,有買車的錢,沒還你的錢?」說著老婆就生氣地回了婆家。

2萬塊對於我來說可不是小數目,尤其是現在又陷奶粉與尿布齊飛的日子。我生氣的終於忍不住給他打電話「濤,你幾個意思?當初你開口借錢,我二話沒說就借你了,你有閒錢了,又是買車又是旅遊的,為啥不還我錢」?

他聽完後用詫異的口氣說「不是早還你了,那天去你家你不在家,就把錢給小飛,讓小飛給你了。你看你的口氣,把我當成啥人了」。小飛也是我的髮小,後來去問後才知道確實是這麼回事。而小飛當時給母親看病,就暫時用了我的錢。

但是自從這件事後,我倆之間的關係就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在我看來,我借你錢就要當面還我,憑啥自己擅作主張?而濤卻認為我說話的口氣不好。直到現在兩人見面最多只是點個頭打個招呼而已。

其實生活中這樣的例子也不在少數,「隔手不支物,隔枝不打鳥」借錢這一講究你不注意的話,到最後或許傷的就是彼此的感情。那麼你對此怎麼看呢?歡迎在評論區告訴我們。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臘月忌尾,正月忌頭」是啥意思,老祖宗要講究什麼?
    農村俗語:「臘月忌尾,正月忌頭」是啥意思?老祖宗要講究什麼?今天是12月29日,農曆的臘月初四。而農村裡很多農民做事都是非常有忌諱的,比如結婚、搬家都必須選個好日子,以來圖個吉利,也嚮往這有一個美好的生活。
  • 俗語:「壽宴不送煙,喪事不後補」啥意思?有什麼講究?
    以前的農村人情味是非常重的,鄰居有什麼困難都會一起幫忙,誰家有什麼喜事都會一起熱鬧,無關錢財。但現在隨著經濟條件的發展,人們的腰包慢慢鼓起來了,關於人情往來的事也開始隨禮了,比如結婚、生日宴席以及喪事等等。不僅各種事都要隨禮,隨禮的講究還特別多,有一句俗語說的就是隨禮的禁忌。
  • 磕三不磕四,磕四定壞事 這句俗語有什麼講究,是什麼意思?
    我們在回到農村的時候,經常會看到農村人三三兩兩的坐在一起聊天,你如果在旁邊坐著的話,就會時不時的聽見一兩句有趣的話。這些有的是俗語,用的是歇後語,也有的是順口溜。他們有的是人們對生活的反映,有的是人們心中的一種寄託。
  • 農村俗語借錢娶親親還在,借錢買田田還要賣,是啥意思
    借錢娶親親還在,借錢買田田還要賣,這句農村俗語應該指的是在解放前,那時農村的土地還是私有化的,有錢就可以自由買賣了。這句農村俗語,所要表達的是什麼意思呢?下面我來給你們分享一下:借錢娶親,親還在是什麼意思現在不少農村人都在抱怨,農村的彩禮是越來越高了,但彩禮這東西,其實在久遠前就有了,那時候彩禮還不是叫彩禮,而是叫聘禮。
  • 古代俗語:「借三不借二」啥意思?借錢門道深,看完將會受益良多
    文/風雪古代俗語:「借三不借二」啥意思?借錢門道深,看完將會受益良多不管是生活在農村還是城市,總需要和人打交道。在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中,需要注意各種各樣的問題。但是在農村的人們就不一樣了,慢節奏的生活讓人們更加注意生活,一些人情世故的經驗通常也會總結成俗語,通俗易懂的句子流傳給後人也方便他們使用。這些看似簡單的句子中往往隱含著人生大道理,不信?接下來我們就來了解一句關於人際交往中最尷尬的事——借錢的俗語。
  • 農村俗語「五十歲以後有三不靠」哪三不靠,什麼意思,你知道嗎
    歡迎大家來到《三個老頭》欄目,如想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請點擊右上方藍色「關注」訂閱!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農村俗語「五十歲以後有三不靠」哪三不靠,什麼意思,你知道嗎在農村,有些老人喜歡用一些俗語和人們聊天。有些俗語都是他們自己的親身經歷,在他們心裡,有困難都不算困難,畢竟,他們那個年代更苦。
  • 農村俗語:「壽不送煙,喪不後補」,什麼意思?隨禮也是要講究的
    農村俗語:「壽不送煙,喪不後補」,什麼意思?隨禮也是要講究的生活有趣聞,故事每天說。我們在看電視的時候,經常會看到這樣一種現象,那就是當某個人的家裡有喜事的時候,就會有很多的人來道賀,並且還帶了很多的禮品等。
  • 俗語:「人窮不走親,人富不回鄉」,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俗語:「人窮不走親,人富不回鄉」,什麼意思?有道理嗎?文|一路說古說今我國文化流傳了很長時間,衍生出了很多民間的俗語,雖然有的聽起來很直接很武斷,但是分析下來並不是沒有道理,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就俗語:「人窮不走親,人富不回鄉」。說的就是人窮的時候不要老是走親戚,人富有的時候也不要總是回老家。它反映的就是現在的人心和社會的風氣,為什麼說它是對的呢?
  • 農村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啥意思?有什麼講究?
    當然,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人們早已經不需要這些俗語當作參考了,但人有很多朗朗上口的話流傳下來,成為老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就好比今天這句「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這句話啥意思,有什麼講究,咱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 農村俗語:「男不娶生妻,女不嫁六郎」,這句話什麼意思呢?
    這句俗語也是很多農村老人給子女結婚前時常講起的,即:男不娶生妻,女不嫁六郎。那麼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呢?所謂「生妻」的意思,其實和「放妻」的意思差不多,多指古代被休掉的女子,也指如今和丈夫離婚,處於離異的狀態。而「六郎」指的是身上有六種缺點和問題的男子。
  • 農村俗語:五十歲不建房,六十歲不栽樹,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五十歲不建房,六十歲不栽樹,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在過去,除了結婚生子的事情外,對於一家人來說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蓋房子了。在以前吃不飽穿不暖的時代,人們蓋房可能會將一家人手中的錢都花出去,所以,講究非常的多。
  • 俗語:「房前不栽樹,屋後不種花」是什麼意思?你可能不太了解!
    俗語:「房前不栽樹,屋後不種花」是什麼意思?你可能不太了解!人對花草的喜愛是沒有國界的。自古以來中國人對花草的讚美不勝枚數。從詩句到歌曲,花草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和現在一樣,古代人也喜歡養一些花花草草來裝飾庭院或是裝飾自己的家。
  • 農村俗語「救急不救窮」到底是什麼意思?背後的含義堪稱人生哲理
    而今天筆者要跟大家分享的是,「救急不救窮」這句農村俗語的真正含義,它背後又蘊藏了怎樣的玄機?農村俗語「救急不救窮」光從字面解釋,就是我可以幫助你一時,幫助你著急的時刻,但是不會一直幫助你,更不會因為你窮而去幫助你。其實這只是非常淺層的意思,其背後蘊藏著很大的人生哲理,待我細細與你分享。
  • 俗語:「男不娶五,女不嫁六」是什麼意思?老祖宗為何如此講究?
    中華文化歷史悠久,幾千年的沉澱,勤勞又智慧的老祖先在日常的生活中,用他們的所經歷過的,所走過的,所得到的教訓,融匯成了一句句具有教育意義的俗語。一代代的流傳下來,讓後世子孫明白俗語中的意思,減少往後人生的彎路,坑道,時至今日,許多充滿哲理的俗語依舊在代代相傳。
  • 俗語:「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什麼意思?有什麼講究?
    我國民間一直流傳著很多俗語。這些俗語可不是農民隨口編造的順口溜,而是經過數千年的經驗總結而成的真理。這些俗語口口相傳,從老一輩人傳到我們這,言簡意賅的一兩句話,不但順口押韻,而且還通俗易懂,其中還不乏一些精彩的總結和深入的道理。
  • 俗語「窮不走親,富不回鄉」什麼意思?包含的人情世故叫人透心涼
    文·段宏剛民間俗語「窮不走親,富不回鄉」是許多人掛在嘴邊的口頭禪,揭示了現實生活中冷冰冰的人情世故,因此,許多人對這句話從心理層面還是比較認同。跟「窮不走親,富不回鄉」意思比較相近的俗語有兩個,一個是明代兒童啟蒙教材《增廣賢文》裡的句子「人窮別走親,馬瘦別走兵」,另一個是出自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中「富貴不歸故鄉,如衣錦夜行」,綜合考量,由民間智者從這兩個句子中得到靈感,把它們捏合而成的可能性更高。
  • 俗語「門前不栽竹,房後不栽樹」,什麼意思?房屋布局很有講究
    富貴人家也是有條件可以建造一所別致大氣的府邸居住,那麼老百姓們沒有那麼多錢財,但是也是比較講究著住所的一些風俗習慣,百姓們在建造自己居住的房屋時流傳一些習俗,關於房屋前後種植什麼樣的植物都有一些說法,真是講究。俗話說的房屋布局講究"門前不栽竹,房後不栽樹"是什麼意思?
  • 農村的這12個俗語,你可能聽過,但可能不了解它的意思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有很多的農民朋友,通過生活中實踐和經驗總結出了很多俗語。農村的這12個俗語,你可能聽過,但可能不了解它的意思。1.農村俗語:「初一寒露後,衣裳不曉顧」。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
  • 俗語:「男不拜月,女不祭灶」,老祖宗留下的講究,啥意思?
    俗語:「男不拜月,女不祭灶」,老祖宗留下的講究,啥意思?中我國傳統節日中,春節可以說是最盛大的喜慶的節日了。每年的這個時候外出求學和工作的人,即使再忙也要抽出時間來回家過年。一家人圍在一起吃個團圓飯,這樣一年到頭才算完整。
  • 民間俗語「不做中不做保,不做媒人三代好」啥意思?太有道理了
    民間俗語「不做中不做保,不做媒人三代好」啥意思?老祖宗做人的智慧,太有道理了!文/農夫也瘋狂中國的民間文化也是博大精深的,農村文化就是極其重要的部分之一,迄今為止在農村裡還流傳著許多的俗語、農諺,而這些都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在今日依然是值得學習和借鑑的。今天農夫就和大家說一句老輩人常教育後輩的俗語:「不做中不做保,不做媒人三代好」,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為什麼媒人不能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