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達到母語者水平,不僅僅是如何學的問題,而是如何「演」的問題。需要在說英語的時候,扮演另一個自己,從發音到動作、語氣詞、甚至表情,都和母語者近乎一致。
文章的最後,會介紹三個實用方法,幫助您說英語說得跟母語者一樣。
語言學習的周期
首先,我們來判斷一下自己的英語水平在什麼階段。
當您掌握了英語的0%-25%的詞彙和語法,就到達了「基礎流利」階段。這意味著您可以用英語開展簡單的對話,出去旅遊什麼的已經沒有問題了。
下一個階段是「流利」,僅需要掌握25%-50%的英語知識。這個時候,英語儲備已經比較穩定。即使一段時間不用英語,簡單複習一下,就可以恢復自己的英語水平。使用英語的時候,可以直接輸出英文,不需要在腦子裡把中文翻譯成英文了。
第三階段,是我現在所在的階段,叫做「精通」,掌握了50%-75%的英語。大多數在國外讀過書的人都在這個水平,能夠閱讀英語文學名著,能夠在自己的職業領域輸出高級複雜的專業學術英語。
最高階段,就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母語者」階段。 這個階段,其實已經超越了語言學習,是一種身份的轉化,讓自己從發音到動作、語氣詞、甚至表情,都和母語者近乎一致。
達到母語者水平的好處與困難
達到母語者水平,最大的好處是能夠更好地融入英語世界,被說英語的人當做同類。這種社交上的優勢,無論是工作升職、做生意談判、還是日常生活,都會有很多便利。
在美國讀研的時候,我曾經滿足於自己的「精通」水平。一方面讀書的時候,同學老師都跟我是一個專業,我能夠熟練使用專業詞彙,自己的英語聽起來還是比較高級的;另一方面,在高校裡,大家的素質比較高,和我對話的時候,都會很有耐心。
離開學校,進入社會以後,就完全不同了。當我不能表達清楚自己的想法時,美國人不會體諒你是外國人不容易,他們甚至會用「這個人是不是智商有問題」的眼神看著你。跟同事在一起閒聊,我只會聊正事,顯得自己非常無趣,對方直接走神、轉移話題常常發生,而他們聊的話題,我又插不上嘴。最讓人難受的是,不被尊重的感覺。
要想達到母語者水平,就得打從心底裡相信,自己說英語的時候就是美國人(或者其他英語國家的人)。我遲遲沒有向母語者水平努力的原因就是,我不會「演戲」,放不下我是中國人的這個身份,不願意改變自己的興趣愛好去迎合別人。這其實是最大的難點,學語言好的人,多少都得有一些模仿天賦。
三個實用的練習方法
這裡的三個方法,是我從語言學家身上學到的,也是自己正在練習的。
1. 發音準確,無限接近母語者口音
雖然很多人說口音不是問題,但是哪怕細微的發音不準,母語者對待你的態度也會有所不同。
語言學家給出的練習方法是,請一位母語者聽你朗讀句子。每念一個句子,就讓母語者給你打分,糾正所有細微的發音不準,直到這個句子說得完美無缺。反覆練習,確保每一個元音、輔音都沒有錯誤,所有的連音、漏音等發音習慣也都完全掌握。
發音準確,可以在學英語的任何一個階段開始抓,從一開始學就準確無誤最好。
2. 用詞本地化
上學的時候,老師也會強調使用俚語、俗語、成語等。但是,教材上教的,往往與現實用法有所脫節。所以,可以看一些當下的影視作品、綜藝節目學習。
現在網絡上活躍的,說中文的老外網紅,就是「用詞本地化」的最佳例子。中國流行的網絡用語,他們也許比本地人還溜。雖然在我們看來,他們用這些詞有點搞笑,但的確拉近了與中國觀眾之間的距離。
3. 文化小動作
這一條完全是「演員的修養」了,舉手投足、表情語氣,都在告訴別人,「英語就是我的母語」。
舉一個例子,在被人踩到腳的時候,你會發出什麼聲音?美國人會說」ouch」,中國人說的是「啊/哎呀」。看到可愛的小狗,你會說什麼?美國人一般說」good boy/girl」,中國人說「乖狗狗」。
另外,穿著打扮、個人愛好似乎都需要跟著變化才行。美國人午飯的時候,聊得都是橄欖球、棒球,在國外工作,不感興趣也得假裝感興趣。
再看老外網紅星悅,她的髮型妝容穿著都「非常中國」,她喜歡的食物是小龍蝦,男神是張藝興,她見到男朋友會說「親親抱抱舉高高」。所有網友包括她自己,都覺得星悅是一個假的美國人,因為她在「扮演」中國人時,真的夠投入,才會被我們當做同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