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ractor什麼意思?合同工,派遣工,還是勞務工?要麼臨時工?

2020-12-11 中國職場蛙

【什麼是Contractor?】

最近不少人問,「這個職位名後面有個contractor,是什麼意思?」「HR跟我說,這個職位是contractor,啥意思?她說待遇跟正式工一樣,能接受嗎?這Contractor是不是就臨時工?」......

今天我們就來給一個正解。你無論百度還是搜狗搜索,這個問題就沒正規答案,不信你現在就試試看。

閒話不多說,那麼,什麼是Contractor呢?

Contractor你看看,這是個英文單詞,本來自然就是外國叫法,Contractor顧名思義,就是契約工、跟別家籤了合同的員工,非本公司正式員工的意思。實際上,它在歐美的學名叫做「Contracted Employee」,翻譯成中文,叫做合同工,不是跟本公司籤訂的僱傭合同

在外國,跟它相對應的職位,學名為「Salaried Employee」,中文翻譯過來就是領薪水的正式僱員強調的是跟本公司籤僱傭合同的員工

本來很好理解的,美國的正規軍(Salaried Employee)之外,他們也有僱傭兵(Contracted Employee),後者就是Contractor屬性。僱傭兵的工作內容更具體,更類似項目制,本身並沒有時間長短的區別,關鍵看項目周期和形勢需要。再具體一點,電影《007》中的邦德,這種所謂的間諜,就是Contractor,他們是政府的臨時僱員。邦德是個特殊例子,技藝高超,屬於專業技術人員,這種技術人才,你很難找,千金難求。當然,你有邦德的這個水平,你也就不用擔心啥Contractor不Contractor的了。

【人才市場在中國的特點】

以上,這Contractor職位,實際上很好理解。但,這裡是中國,你知道的,凡事來了這裡,就複雜了

複雜到什麼程度呢?複雜到幾乎沒有HR能解釋在當下中國Contractor是啥意思,甚至你百度搜索,只能搜到某一家公司某一個新員工籤了Contractor職位的求職經歷,卻跟其他公司其他人的Contractor性質和流程又不一樣。也就是,複雜得沒人敢解釋,能解釋,也解釋得不好。

本文,在這方面做一個先行者,乾貨是必須的。

中國變化太快,各種事情都太複雜,老的還繼續存在,新的卻沒有定型,但是更新的又出來了,這就是在當下中國任何行當的常態。應用到僱傭關係的人才市場上來,也是如此。

1995年之前,中國是沒有人才市場這一說的,人人都是社會主義國家的主人,你說人怎麼能有價值和價格呢?還放到資本主義的人才市場上去出售?這不是反了嘛!

有人問,「那招人怎麼辦呢?」好問題!從建國到1980年前後,招人都是內部招聘,大領導是上面安排,中等崗位則內部引薦,一般崗位則外部人通過關係來謀取。大家發現了沒有?以上所有崗位的招聘,都是動用「關係」來獲取。你也別覺得不可思議,實際上我們當下2018年都快到了,你問下你身邊10個最親的人,至少有5個還是這麼找到現在的工作的。我們這三十幾年來,一直處於計劃經濟往市場經濟的轉變過程之中。

也就是,1980年之前,國內通過關係來「安排」和引薦工作;1980-1995年,外企進來了,私企也發芽了,總不能不招人吧,所以這十幾年的人才市場,是各地悄悄地在搞人才招聘會;1995年之後,鄧主席南巡講話回來之後,加快市場經濟改革步伐,人才市場才進一步公開發展,此時各地的那種人滿為患的公開招聘的「人才交流大會」才全國各地遍地開花,好好搞了起來,「人才」終於有了價格;2000年前後,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促使一部分企業開始了網絡人才市場的開發,比如各地政府都曾有的網上人才熱線、前程無憂、智聯招聘、精英招聘等等,當然,接近20年過去了,各地的人才熱線、精英招聘等等基本被淘汰了,比較弱的比如中華英才以及更多的小網站,也逐漸沒落了。

【單位到企業的演變過程,是什麼樣子的?】

在如上這個人才市場演變的過程中,國內的單位和企業也都在變化、改制、整合。

整個過程是這麼形象化演變的: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半國有公司-->上市公司-->類上市公司-->民企-->私企(外企)

大家注意下,外企,被認為是國外私營資本投資的公司,所以被歸類為私企,是理所當然,也是合適的。

在這個演變過程中,越往後的單位企業,對公開的人才市場越適應,也更加需求猛烈。

這是個很長的故事,我們集中到用人機制來看。一開始,大家都是一種性質,全民所有制,所有員工都是正式工;後來90年代初,更多的非正式工出現了,所以體制內員工之外就多出來了體制外員工;體制外員工先開始籤訂勞動合同,所以他們被叫做合同工;隨著這個過程的進一步演進,所有人都要籤合同了,比方說到了2010年,繼續控制體制內正式工的總數,增加後面的體制外員工數量,所以正式工又分為體制內合同工體制外合同工;後者體制外合同工越來越多,又進一步分為正式合同工非正式合同工,非正式合同工就是派遣制員工;到了2015前後,很多崗位暫時不確定要用多久,崗位確實也比較辛苦或者帶有專業性,所以派遣制員工中又增加了短期合同工

以上這個過程之複雜程度,一般的中國人都不大看得懂,所以外企一下子更難以理解。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這個關鍵詞「合同工」,這個中文詞彙的理解跟外語難以配對:在內資企業合同工大部分是正式員工,就是「Salaried Employee」;在外資企業合同工不是正式員工,叫做「Contracted Employee」;此時,你將Salaried翻譯成合同,將Contracted翻譯成非合同,又完全跟英語字面意思不同甚至相反

【Contractor職位在中國是什麼意思?】

這咋辦呢?統一,中國民間最認可的俗稱,就是「正式工」和「非正式工」。

於是,在中國的外企,正式員工「Salaried Employee」大多數情況下被定製成這種稱呼「Regular Employee」,明顯的中式英語;除此之外的非正式工都叫做「Contracted Employee」,簡稱Contractor。

所以,在當下的中國,Contractor職位代表兩種工作:一,短期合同工;二,派遣工

短期合同工,無論這合同跟誰籤的,時間都不超過1年,一般是6個月10個月最多12個月。

不跟本公司籤合同的員工,叫做派遣工,合同是跟第三方派遣公司籤訂的。派遣公司就是勞務中介,甚至有上萬家,最大的也是事業單位改制成企業性質的國企,北方叫做北京中智,南方叫做上海外服,民企中介則太多了,外企中介在大城市也不少。

以上,經過這個全面分析,你終於知道了,當HR告訴你「該職位為Contractor」時,你得先問她兩點:「一,合同時間多久?二,跟誰籤合同?

實際上,通過這麼多介紹,也是告訴你,明明應該中文翻譯成「合同工」的「Contractor」,在中國卻要硬被逼成兩類「非合同工」:短期工,派遣工

相關焦點

  • 進廠還得分勞務工,派遣工,正式工,有什麼區別?
    導讀:作為一名企業的HR,嚴格意義上說:我們通常所說的勞務工和派遣工可以統稱為勞務派遣工。勞務派遣工與正式工的區別還是很大的,主要體現在以下3個方面:一是用工方式不同;二是薪酬福利待遇有差異。三是晉升空間有差異。
  • 現在很多國企招聘都是勞務派遣,與正式工有區別嗎?建議收藏!
    勞務工是國企幹活,但不是一家人,是外人,開個玩笑,就是給地主家扛活的長工。正式工薪酬高,社保齊,基數高。一般國企是五險一金,好的國企是七險二金,多了補充養老保險和補充醫療保險,企業內部建立了企業年金。勞務工薪酬低,要麼沒有社保,有社保也少、基數也低。至少沒有住房公積金、企業年金和補充醫療保險。這一塊錢也不少,一個月能差大幾千元。為什麼待遇低呢?
  • 如何區別正式工、臨時工、外包工、派遣工
    目前社會上的用工形式多種多樣,比如正式工、臨時工、外包工、派遣工等,對於很多人來說根本分不清,但無論用工形式有多少種,在勞動法中,都稱為「勞動者」,相對應的都是「用人單位」。其實在這四種用工形式中,只有正式工是大家所青睞的,其他的基本都屬於臨時工意義。那麼如何區別正式工、臨時工、外包工、派遣工呢?下面我給大家逐一解釋。
  • HR說這職位是「contractor」,啥意思?說待遇跟正式工一樣,能接受嗎?
    【什麼是Contractor?】最近不少人問,「這個職位名後面有個contractor,是什麼意思?」「HR跟我說,這個職位是contractor,啥意思?她說待遇跟正式工一樣,能接受嗎?「這Contractor是不是就臨時工?」.今天我們就來給一個正解。
  • 為何機關事業單位、國企喜歡用「勞務派遣工」?薪資待遇高?
    說白了國企的勞務派遣用工就屬於「臨時工」,除了在用人單位工作,個人跟單位沒有任何關係,可以讓你隨時走人,也不用對你負責。我舅舅說:如果是年輕人,從長遠來看是不建議選擇這類工作的!不管是機關事業單位還是大型企業,勞務派遣用工都是大同小異,不管是工資還是福利待遇,各方面與「正式工」差距太大了。
  • 正式工、臨時工、外包工、派遣工,您分清楚了嗎?
    然而,大家都是籤訂的勞動合同,在身份上還是有區別的。相信在職場上,我們也聽人說某某是正式工,某某是臨時工等等。其實。這些說法是我們生活中的「俗稱」。有的稱謂還是計劃經濟時期的叫法。目前,用人單位用人方式主要有三種。下面我們從法律層面來分析下,每一種用工方式具體是什麼含義。
  • 正式工、臨時工、外包工、派遣工,哪種員工更有前途?
    比如,有人就搞不清「正式工、臨時工、外包工、派遣工」,這四種究竟有什麼區別。或者他們具體指代的哪種類型員工。這個問題其實很好回答與區分的。我下面用一個例子來說。具體看下圖。假設你是在一家業務公司上班,作為業務公司的員工,和這家公司籤了正式勞動合同,那麼,你的身份就是正式工。你們公司,因為業務擴大急需用人,找了一家外包公司。外包公司的員工,被派遣到你們公司來工作。
  • HR說這職位是contractor,啥意思?待遇跟正式工一樣,能接受嗎?
    最近有位小姑娘剛面試上大外企的採購員工作,不想HR通知她這是個「contractor」崗位,跟她說無所謂,工資福利跟正式工是一樣的,她此前完全沒接觸過,趕緊來問contractor是啥意思。中海油、華為、三大電信運營商,等等,都有Contractor(短期工、派遣工);外企也有Contractor,分成短期工、派遣工,前者一般6個月或者10個月不足一年用工時間,後者則主要特點是跟派遣公司籤合同,兩者通常有交集。有人問「民企私企呢?
  • 第三方合同派遣工(Contractor),要不要考慮,能不能去?
    什麼是Contractor呢?Contractor,你看看,這是個英文單詞,本來自然就是外國叫法,Contractor顧名思義,就是契約工、跟別家籤了合同的員工,非本公司正式員工的意思。正式工的合同期一般≥3年,所以,如果一個外包合同的崗位,給你3年的合同期,已經蠻好,就差那點福利了。體制外基本沒福利,所以很多人擔心體制外私企的外包合同不是「正式工」,就貽笑大方了。體制外要什麼編制?
  • 留學生找contractor崗位,註定是悲劇嗎?
    拿到contractor offer,接還是不接?這些問題,家長完全幫不上忙,學長學姐也似懂非懂,學校裡的Career Center更是指望不上。等遇到自己適合的contractor崗位,就會在心裡嘀咕:投還是不投呢?聽說留學生不能找Contractor職位,不然身份會悲劇?有Staffing公司聯繫我要EAD卡信息能否給?學長學姐反饋水太深!?
  • 大限將至,勞務派遣工轉正還是辭退?
    廣東省人社廳近日發布《勞務派遣調整用工方案參考樣本》(以下簡稱《樣本》),規定用人單位「至2016年2月29日,被派遣勞動者達到(或低於)法定10%的勞務派遣用工比例」。大限將至,許多企業擬用「假外包、真派遣」的手段矇混10%的勞務派遣用工紅線。有的企業則打算直接辭退勞動者。 「做同樣的工作,工資要少2000多元。」市民李先生談到勞務派遣工的待遇時這麼說。
  • 勞務派遣是什麼意思?能轉為正式編制嗎?
    是不是很多人備考事業單位的時候,都曾很納悶,什麼是勞務派遣,什麼是臨時工,什麼是編制人員。勞務派遣工,也是機關事業單位編外合同用工的一種模式。機關事業單位編外人員,包括人事代理、合同工、臨時工和勞務派遣工,這些編外人員,都是單位通過人社部門統一招聘,財政部門統一供給,分配到單位使用的,以補充正式職工力量的不足,解決單位編少事多的問題。還有就是人社部門授權單位自行聘用,自行供給,比如公立醫院這類有經營收入的單位。
  • 「臨時工」比「正式工」幹得多,為什麼「工資」卻比正式工低呢?
    我們今天一起來看一下關於臨時工的那些事,生活中,人人都希望自己有個好的工作,都希望去找個正式的工作做一輩子,但是現實生活有多少人可以夢想成真呢?對於生活中的臨時工和正式工,為什麼臨時工拿著比正式工低很多的工資,卻反而幹著比正式工多很多的工作呢?為此小編專門走訪了相關的人群,總結出了這樣的經驗,給大家分享一下!
  • 現在正式工和臨時工的區別是什麼?
    很多單位由於崗位的需要,招聘了很多的臨時人員,這部分人在單位被熟稱為臨時工。臨時工對比正式員工的待遇,相差很多,這也是很多臨時工心裡不平衡的地方,為什麼幹的活都一樣,而差距卻這麼大。那麼,單位裡的臨時人員和正式人員的待遇差在了什麼地方呢?
  • 大學生兼職時從熱氣球墜亡: 臨時工、「合同工」用英語怎麼說? | 商務英語
    「臨時工」 「合同工」用英語怎麼說? 請看下面的報導:High-tech companies have long promoted the idea that they are egalitarian, idyllic workplaces.
  • 機關事業單位的臨時合同工、勞務派遣工等編外人員,飯碗能端多久
    機關事業單位的臨時工、合同工、勞務派遣工等編外人員,飯碗還能端多久?機關事業單位使用編外人員由來已久,近些年由於機構改革,職能規範,機關事業單位的編外人員越來越少,原來單位長期僱傭的編外人員,大多數都被辭退,或者轉變工作崗位。
  • 以後事業單位的臨時工和正式員工的發展趨勢是什麼呢?
    很多事業單位裡面用工的身份形式多種多樣,包括公務員、輔員、合同工等。事業單位的臨時工,現在要麼已經按規定轉為工勤編制,要麼是臨時的沒有勞動合同的人員。自從《勞動法》實施後,已經沒有臨時工的概念了,行政事業單位裡的臨時工,納入工勤編制,由所在單位繳納「五險一金」。《勞動合同法》規定,勞動者就業後一個月內應當籤訂勞動合同,試用期過後就按照正式工的待遇。這也是平常經常說的「同工同酬」。
  • 萬一被辭退,你應該知道正式工或者臨時工,應該得到哪些補償?
    在我們的工作日常中,經常會有各種臨時工從事一部分的工作,臨時工不像正式工是有勞動合同保障權利的。臨時工泛指在工作場所裡非正式僱用的勞工,通常以日薪計酬。那麼,當臨時工被辭退後可以得到多少補償金呢?4、所謂的勞務派遣指的是勞動者與派遣公司籤訂勞動合同,再由勞務派遣公司與用人單位籤訂用工派遣協議,目前很多外資或大型企業都採用這種用工方式,目的是減少用人風險。也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臨時工的概念。用臨時工的說法實際是錯誤的,應當叫勞務派遣工。新的勞動合同法規定一個單位的勞務派遣工不能超過用工總數量的10%。
  • 機關事業單位使用勞務派遣工有什麼規定,有希望轉正進入體制內嗎
    編外職工就是在體制內崗位工作,但卻不能享有編制的職工,編外職工通常由合同工、勞務派遣工、人事代理、臨時工組成,勞務派遣工就是機關事業單位使用編外職工的一種主要招聘方式。事實上,勞務派遣工是直接與勞務派遣公司籤訂的勞動合同,用人單位是不用給這類職工發放薪資和繳納五險一金等待遇,即使勞務派遣工在用人單位出現各種意外,也均由勞務派遣公司負全責,和用人單位是沒有任何關係的。在這一點上和其他臨時工是不一樣的,臨時工是直接與用人單位籤訂勞動合同。社保、薪資均由用人單位負責。
  • 勞務派遣工是什麼?與正式職工的待遇差距到底有多大
    在國企、機關事業單位的招聘中,常常隱藏著這樣一個坑,即招聘的並不是正式職工,而是勞務派遣工,也是部分人調侃的臨時工,很多單位為了招聘到人,通常承諾勞務派遣工與正式職工待遇一樣,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勞務派遣工與正式職工的區別在於,勞務派遣工的勞動合同與勞務派遣公司籤訂,社保、公積金等也由勞務派遣公司購買,勞務派遣公司將這些人派遣到相應的公司,這些公司稱之為用工單位。之所以存在勞務派遣這一用工形式,一是因為單位為了節約成本,勞務派遣工的工資待遇更低。二是用工方式更為靈活,隨招隨用,這也意味著被裁員的風險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