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如何誕生的?」「汽車發動機是怎樣工作的?」「閃電從哪裡來的?」「龍捲風又是怎樣形成的……」 近日,在西固區中小學生科普基地,音樂閃電、龍捲風、機械聯動、煙霧逃生、模擬地震、VR體驗……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體驗活動讓西固城第一小學六年級的孩子們在參與中感受科技的魅力,在互動和實驗中了解背後的科學原理。近年來,蘭州市科技局針對全市科普教育基地系統性建設不足,硬體設施不完善,科普師資和科普工作者培養工作相對薄弱等實際問題,在保證原有科普工作經費的基礎上又增加了280萬經費,從青少年科技體系建設基礎著手,優化完善青少年科技教育模式,在7所小學設立各具特色的「青少年科技創新教育實驗室」試點,通過引入第三方,按照學校需求及科技教育特色為學校配備必要的設備、材料和製作工具,完善的中小學師資培訓體系和課程內容,為科技輔導員和中小學生科技創新發明、科技製作創造條件,提高全民科學素質,助力服務創新驅動和經濟社會發展。
科普基地成為中小學生「網紅」打卡地
位於西固城第一小學的西固區中小學生科普基地,建築面積2000多平方米,項目投資近500萬元,是全市乃至全省規模較大的中小學生科普基地。「科普基地分為序廳、智慧之光、健康與生活、前沿科技、航天走廊、場館服務六個場景展示區,共有展品100多項,主要展品有地面互動、鏡子迷宮、音樂閃電、龍捲風、機械聯動、自己拉自己、人之初、青春密語、垃圾分類、煙霧逃生、模擬地震、VR體驗等。」西固城第一小學校長劉保說道,「我們這個科普基地的建設填補了西固區科普教育的空白,學生可以通過展覽展品和參與體驗,了解科學原理及技術應用,對促進西固區科技事業發展進步,西固區中小學生及城市居民科學素質有積極作用。」
「孩子們,你們知道電磁場是怎樣形成的嗎?」西固城第一小學的科普老師帶領六年級的孩子們走進科普基地,為孩子們開啟了一堂體驗科學探索之旅。在現場參觀的魏宏浩高興地說:「在這裡,讓我學到了很多科學知識,也讓我對科普課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上一屆青少年科技大賽上,我和我的同伴合作完成了拉力機器人的製作。」
劉保表示,科普基地通過科學性、知識性、互動性相結合的展覽展品和參與體驗式的教育活動,鼓勵公眾探索實踐,普及科學知識,注重傳播科學思想、科學方法和科學精神。自開館以來,對西固區中小學生及科學愛好者開放,年服務觀眾超過千人次以上,為學生構建了一個科學的樂園。
此外,科普基地還肩負著示範引領全區中小學生科學技術發展的重任,為全區中小學科普教育、宣傳、參觀奠定了堅實的基石。
3D列印夢想實驗室讓創意成真
3D列印對於教學和學習擁有十分重要的價值,它將教學與思想、智慧和科學相融合,其不只能夠更加真實地呈現特定事物,而且讓學生取得深刻的感知體驗,並且可以讓單調的課程變得生動起來並激發學生的無限創造力。而七裡河小學為了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提升學生動手能力,2018年,在蘭州市科技局的大力支持下,創建了3D列印創新實驗室。
「我正在用3D列印做加菲貓頭像,先塑造加菲貓的外形輪廓,然後塗色,最後就可以列印出來了。」七裡河小學六年級學生劉炳言很開心地告訴記者 :「通過一年的學習,我覺得這個課程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的動手能力,而且想像力比之前豐富的多。」
七裡河小學信息技術老師甘俊傑說:「3D列印對中小學生的影響並不是僅僅在於讓學生學習建模軟體從而變成一個製造工,就3D印表機和建模來說,那僅僅只是一臺機器或是一個工具軟體。我們教師更想把學生培養成有思想、有創意的設計者與思考者,讓學生完成一個探索、思考和操作實現的完整過程,為學生開闢了一種全新的思維通道。而我們學校的3D列印課程主要以五年級學生為主,開設了3D列印與建模課程,通過3D列印,讓學生的想像更容易變成現實,培養學生創新意識,鼓勵學生的創新實踐。」
而西固城第一小學也設有3D列印課程,在科普創新實驗室,科普興趣小組的孩子們每周五都會在老師的帶領下,完成建模和列印。西固城第一小學校長劉保告訴記者:「3D列印教育是一場科技教育的革命,讓學校找到了一個培養學生的新工具,孩子們學會三維建模,再經過3D列印,就可以快速地把想像力變為現實,從而實現『造物』夢想。」
創新創客教育激發學生的創新潛能
蘭州市城關區靜寧路小學建校迄今已有八十餘年,是蘭州市現代化小學、甘肅省STEM教育實驗學校、蘭州市STEM教育種子校、蘭州市科技創新基地校、城關區首批科普示範學校、更是城關區的窗口學校。靜寧路小學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積極探索科技創新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以及學生的科學思維和綜合素質,發展其個性特長。近年來,靜寧路小學建成甘肅省第一間創客教室、校園開放科技體驗館,而在2019年的時候,在蘭州市科技局的支持下,靜寧路小學又建成了蘭州市智能製造創新實驗室,學校利用科技體育教育活動平臺,不斷提升科技體育教育活動的普及力度,多元化組織學生參與科技體育創新活動。
「我們學校將甘肅科技館、甘肅省博物館、甘肅地質博物館、蘭州樂高實踐基地定為學校的科技活動校外基地,還專門聘請了甘肅理工大學李春雷教授、西北師範大學王立群教授等科技專家、企業家、志願者等組成學校科技特色專家指導團隊和科技輔導員,採取多種途徑和多種方式指導學校開展不同層次的實踐活動,充分發揮創新教育STEAM項目式學習特徵,從創新空間、創新課程、創新活動、創新師資、創新文化等維度全面推進創新教育,形成良好的創新教育生態環境,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同時,圍繞課程體系建設、師資團隊培養和教學評價方式探索,打造校園文化創客教育生態。」靜寧路小學科技老師王棟告訴記者。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程珊珊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