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嘗百草,嘗到哪種植物能解百毒,有人因喝不到它還刀兵相見

2020-12-17 源易緣

神農嘗百草,嘗到哪種植物能解百毒,有人因喝不到它還刀兵相見

「民以食為天」。

人在吃飽以外,有一些食品很多人總受不釋手,還因此大動幹戈,比如茶。

茶是生活不可或缺的食物,這對於蔬菜、水果豐沛地區的人來說不可理解,但對於北方乾旱山少雨,以肉、蛋、奶等為食的遊牧民族來說,這卻實實在在是一件重要的大事。

「沒有茶就活不下去。」

茶,這種植物是怎麼被人類發現和利用起來的呢?

從唐代陸羽《茶經》中:「源易緣」發現:茶葉的出現要追溯到神農氏。

在中華的民間故事中,也記載了神農氏發現茶的生動故事。

相傳,神農氏之所以可以嘗百草,是因為他天生具有特殊的身體構造:身體透明,植物下肚之後,能夠清晰地看到食物在體內不同的變化。

神農在嘗百草的過程中,無意間吃到一種樹的葉子,吃完以後,可以從神農的肚腹中看到樹葉在腸道間走來走去,整個腸胃像被清洗一樣乾淨清爽,神農給這種樹葉起名叫茶,據說能解百毒。

茶經過不斷發展改進,逐漸進化到現在的樣子。

茶在一般人的眼中是調劑口味的飲品,甚至流傳到全球不同的國家,構成了當地必不可少的飲食構成部分。

但在蔬菜、水果缺乏的地區,喝茶卻是生理需求。

因為北方遊牧民族氣候和地理條件不適合生產茶葉,而其飲食結構又需要茶來中和其飲食中缺少的部分,從中原產茶地源源不斷地獲得茶葉就顯得尤為重要。

在我國古代的一些時期,茶像鹽一樣只能官方經營。

這是因為,茶在古代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甚至歷史上多次因為茶而產生戰爭和流血衝突。

明朝萬曆初年,首輔張居正為了承辦茶葉走私,下令關閉了邊境茶葉貿易,這一措施就斷了北方茶葉的來路。

建州女真首領王兀堂甘願當大明的質子,以請求重開茶市。

因為得不到茶葉供應,蒙古和建州女真部和大明開始為期三年的清河堡戰役,雙方傷亡不計其數。最後以重開茶市而告終。

歷史上,因為茶葉而產生戰爭並不罕見。可以說,茶葉互市歷史就是一部血淚史。

對此話題,您有哪些看法和高見,歡迎留言互動。

相關焦點

  • 在山西老頂山,聽神農嘗百草的傳說
    北宋地理總志《太平寰宇記》記載,「百穀山與太行、王屋皆連,風洞泉谷,崖壑幽邃,最稱佳境,昔神農嘗百草得五穀於此,因名山建廟。」在老頂東北峰,有一處天然巨石形成的峰巒,高居於層巒疊嶺之上,形似雄獅蹲踞,它就是獅巒峰。《長治縣誌》曾有記載,清朝有人曾稱讚此峰:「北鈺得獅象,猙獰鎮此邦。臥雲峰疊疊,孔澗水淙淙。」相傳在遠古時代,華夏先祖炎帝神農氏的部落在這裡首先完成了從遊牧到定居、從漁獵到農耕這一重大歷史發展階段,開創了農耕文明。神農嘗百草、得稼穡、教民農耕的傳說在這裡廣為流傳。
  • 流傳千年的神農嘗百草還有另一種說法,以鞭試之是晉人的記憶
    神農是距離今天五千年前的傳說人物,在那個時代有著許多傳說,但都被我們細心的祖先用歷史文字的形勢記錄了下來,特別是記錄歷史這種沉悶寂寞的事情,偏偏就有許多人堅持不懈,並把它當成是中華文明傳承的主要方式,而在我們後世也有幸看到了五千年前神農嘗百草的傳說故事,可是在一千七百年前的晉朝,他們和我們見到的卻是另外一種傳說
  • 炎帝神農 重農興商 嘗百草
    神農氏摘一粒谷穗嘗了嘗,覺得味道非常好,就把族人招來,讓他們採集九穗谷種植在地裡——最早的農業產生了!神農還發明了斧子,鋤頭,耒等農業生產用具,提高了翻土的效率。2.嘗百草吃飯的問題解決了,但是還有一件事困擾著人們,那就是生病。神農氏巡視四方,看見百姓飽受各種病痛折磨,於是決定解決這個問題,他發現一些動物受傷後會自己找草嚼碎,然後塗抹在傷口上,幾天之後傷口就好了,於是神農意識到草是可以作為治病的用品的。他立下宏願,要親嘗百草、定藥性,為大家消災除病。
  • 「遊山西·讀歷史」老頂山:神農嘗百草得五穀於此
    北宋地理總志《太平寰宇記》記載,「百穀山與太行、王屋皆連,風洞泉谷,崖壑幽邃,最稱佳境,昔神農嘗百草得五穀於此,因名山建廟。」百穀山就是今天長治市東北的老頂山,方圓40餘平方公裡,有五頂、九脊、十八道溝谷,40餘座山峰。
  • 成書於漢代的《神農百草經》,與神農有什麼關係?
    《神農百草經》成書於東漢時期,被後人託名是上古三皇之一的神農氏所作,是中國傳統醫學中醫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典籍。這部如此重要的典籍為何要假託神農氏之名,還要從神話故事神農嘗百草開始說起。相傳炎帝神農是上古時期最後一位神明,在他出生的地方出現了九眼井,這九口井水相互相連,取其一,另外八個就會沸騰起來。等炎帝長大後,天上的鳥兒將一串種子當作禮物送給了炎帝。炎帝將種子分發給眾人,教人們如何將種子埋進土裡,又教人們怎麼使用木製農具以及如何澆灌施肥。自此人們學會了怎麼種植收穫糧食,為了感恩炎帝(下為神農),人們將炎帝稱為神農,尊他為農業之神。
  • 福蓮嘉葉|茶文化——神農嘗茶
    神農嘗百草的故事我們大家都知道,神農嘗茶的故事你知道嗎?神農,又稱炎帝、農皇,姓姜,名魁。傳說中農業和醫藥的發明者,是距今約4700年原始農業社會的首領,在位一百二十年。與傳說人物燧人、伏羲合稱「三皇」。
  • 嘗百草分五穀,死於哪種植物
    神農氏雕像在上古時候,部落社會在掌握了「鑽木取火」的技術後,完成了從狩獵的取食生吃,到熟食火烤的轉變;也完成了從舊石器時代到新石器時代的轉變。而這時候,人們生活的食物主要還是狩獵所得,可畢竟狩獵多少無法預測到,遇到獵物少時,人們發現一些青青綠綠的花草也可以充飢,於是也會靠捋草籽、採野果、摘青葉維持生活。但有時候,人無法分辨食物的性質,吃了不該吃的就會中毒。
  • 都知道『神農嘗百草』 那麼神農是誰呢?
    傳說有一位炎帝教大家耕田播種莊稼,種出糧食食用,他還帶領大家製作各種農具,大興水利教大家識別五穀,種植百果,使人類世世代代生存下來,因此人們稱炎帝為神農。神農教會人們種田後,看到人們經常亂吃東西而得病,甚至喪命,在疾病面前人類一點辦法也沒有隻有等死,神農心裡很是焦急,決心要親自嘗遍所有的植物,這樣就可以知道什麼是可以吃的,什麼是不可以吃的,什麼是有害的,什麼是可以治病的,下了決心後神農做了兩隻大口袋,一隻掛在身子的左邊,一隻掛在身子的右邊,他每嘗一種植物覺的可以吃就放在左邊口袋裡,覺的能治病的就放在右邊的口袋裡
  • 歷史茶典故:神農嘗茶的傳說
    發於神農,聞於魯周公,興於唐朝,盛於宋代。中國茶文化糅合了中國儒、道、佛諸派思想,獨成一體,是中國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芬芳而甘醇。神農嘗茶的傳說 很早以前,中國就有"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傳說。
  • 傳說中的神農嘗百草是誰,神農氏是指的一個人嗎,遠古還有什么氏
    而流傳很廣的傳說就是神農嘗百草的故事。那這個傳說講的是誰的故事呢?神農嘗百草的神農和神農氏是一樣的嗎?既然有神農氏,那還有別的氏族嗎?在遠古原始時代,人們生活茹毛飲血非常的艱苦。他們時刻在與大自然進行著生死較量,稍不注意就可能被大自然殘酷的環境所殺死。
  • 北京中醫藥大學舉行「神農嘗百草」塑像落成揭幕儀式
    8月30日,在北京中醫藥大學(良鄉校區)舉行了捐建「神農嘗百草,塑像落成揭幕儀式」。北京中醫藥大學黨委書記谷曉紅、校長徐安龍等領導及捐建人北京中藥大學教授王林元出席了揭幕儀式。「神農嘗百草」塑像揭幕儀式「北京中醫藥大學現正處在一個不斷上升向上的時刻,此時我們更需要勇往直前的精神,弘揚正氣,團結一致,抵禦外界的幹擾,克服我們工作中的困難,
  • 神農嘗百草!你知道當初神農是因為吃了什麼而導致死亡的嗎?
    傳說神農氏的那個時代,人口已經比較多了,人們依靠打獵已經吃不飽肚子了,獵人們一大清早帶著弓箭和木棒去打獵,常常奔忙了一整天還是毫無收穫,只好餓著肚子,拖著疲憊的雙腿回來,偶爾獵到一隻野豬,整個氏族百十來口圍攏起來分配,每個人只能分到一小塊肉,根本填不飽肚子,小孩子餓得哇哇大哭,婦女和老人聽了更加心煩意亂,獵手們因為自己餵不飽整個氏族,垂頭喪氣地坐在地裡發呆,人們都陷入了極度的苦惱之中
  • 神農嘗百草的地方,世界首批地質公園,河南沁陽的神農山美不勝收
    我國一直有神農嘗百草的傳說,神農氏作為三皇之一,他為給人們治病,親自嘗百草,為老百姓找尋治療身體的草藥,神農氏多次中毒,都多虧了茶來解毒。神農氏誓言要嘗遍所有的草,後來人們為了紀念他的恩德和功績,建碑立祠,將神農嘗百草的故事一代代流傳了下來,讓世人尊敬。
  • 除了神農嘗百草,還有未知生物嗎
    除了神農嘗百草,還有未知生物嗎神農架是一個充滿魔力和魅力的地方。至於上古神話神農嘗百草和動物園常客金絲猴,這些都是發生在這裡的故事。從神農嘗百草可以看出,神農架的生物資源一定很豐富,因為生物資源並不豐富,那麼神農就沒有那麼多草可嘗了。比神話故事更有趣的是神農架附近的動物資源:這裡是我國未知物種傳說最頻繁的地方。
  • 炎帝神農長啥樣?山西此地最是特別:黑臉為紀念其嘗百草中毒而亡
    炎帝神農長啥樣?山西此地最是特別:黑臉為紀念其嘗百草中毒而亡女媧娘娘生日當天,去了個地方,見了三位聖人——火雲宮中的天皇伏羲、地皇炎帝神農、人皇軒轅。《封神演義》原著中,稱女媧娘娘是前往朝賀「三皇聖人」的。
  • 不忘初心 守正創新 北京中醫藥大學舉行「神農嘗百草」塑像落成揭幕儀式
    8月30日,在北京中醫藥大學(良鄉校區)舉行了捐建「神農嘗百草,塑像落成揭幕儀式」。「神農嘗百草」塑像揭幕儀式「北京中醫藥大學現正處在一個不斷上升向上的時刻,此時我們更需要勇往直前的精神,弘揚正氣,團結一致,抵禦外界的幹擾,克服我們工作中的困難,使我們的學校在發展中穩步前進
  • 如何用英文講好中國故事 神農氏「直播」嘗百草引圍觀
    《中國好故事》項目策劃人樓夷向記者介紹,這個系列的作者團隊來自全球七個英語母語國家,不僅都能說寫地道純正的英語,並且在表述方式上非常注重能讓小讀者更容易理解。例如在「神農嘗百草」中用第一人稱口吻說道:「『我』(神農)竟然有一個透明的胃,吃了啥喝了啥,旁人都能看得一清二楚。在沒有微信、電視的古代,這可成了遠近聞名的奇景。每次『我』一吃飯,就吸引了無數鄉親們圍觀,比直播還精彩。」
  • 炎帝嘗百草,薨於此山。又葬於何處呢?
    炎黃二帝山西省高平作為我國炎黃文化的重要源頭,現存神農炎帝寺廟就多達40餘處,居全國之首。這還不包括炎帝嘗百草、行宮等遺址。相傳炎帝在羊頭山嘗百草時,誤食了一種有巨毒「百足蟲」,而炎帝自製的解藥不起作用,炎帝巨痛難忍,只好下馬由人抬著走。於是這地方便叫做「換馬村」。先民發現炎帝情況有異,邊走邊呼喚,但炎帝因病勢沉重,始終不應聲。故此地叫做「不應」,後來諧音為「北營」,即現在的「北營村」。炎帝死於「北營」,先民把炎帝抬到一個山溝裡裝殮,此溝名為「臥龍灣」。裝殮之地稱為裝殮村,後諧音為如今的「莊裡村」。
  • 神農嘗百草,野人時傳說:中國唯一以「林區」命名的行政區劃
    神農架,位於湖北省西北部,是一個山川交錯,峰嶺連綿的地方,因華夏始祖神農氏嘗百草救民之傳說而得名。整個神農架林密谷深,與世隔絕,仿若世外桃源,完好的保存了洪荒時代的風光,動植物資源極其豐富,更有神秘野人的傳說,為其增加了更多的傳奇色彩。
  • 炎帝神農的傳說
    作為農業和醫藥的發明者,他遍嘗百草,教人醫療與農耕,是掌管醫藥及農業的神,能保佑農業收成、人民健康,更被醫館、藥行視為守護神。 從他一生的經歷中,可以看出他不僅是一位發明者、探索者,更是一位將理論與實際完美結合、將理想與實踐融為一體的踐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