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嘗百草,嘗到哪種植物能解百毒,有人因喝不到它還刀兵相見
「民以食為天」。
人在吃飽以外,有一些食品很多人總受不釋手,還因此大動幹戈,比如茶。
茶是生活不可或缺的食物,這對於蔬菜、水果豐沛地區的人來說不可理解,但對於北方乾旱山少雨,以肉、蛋、奶等為食的遊牧民族來說,這卻實實在在是一件重要的大事。
「沒有茶就活不下去。」
茶,這種植物是怎麼被人類發現和利用起來的呢?
從唐代陸羽《茶經》中:「源易緣」發現:茶葉的出現要追溯到神農氏。
在中華的民間故事中,也記載了神農氏發現茶的生動故事。
相傳,神農氏之所以可以嘗百草,是因為他天生具有特殊的身體構造:身體透明,植物下肚之後,能夠清晰地看到食物在體內不同的變化。
神農在嘗百草的過程中,無意間吃到一種樹的葉子,吃完以後,可以從神農的肚腹中看到樹葉在腸道間走來走去,整個腸胃像被清洗一樣乾淨清爽,神農給這種樹葉起名叫茶,據說能解百毒。
茶經過不斷發展改進,逐漸進化到現在的樣子。
茶在一般人的眼中是調劑口味的飲品,甚至流傳到全球不同的國家,構成了當地必不可少的飲食構成部分。
但在蔬菜、水果缺乏的地區,喝茶卻是生理需求。
因為北方遊牧民族氣候和地理條件不適合生產茶葉,而其飲食結構又需要茶來中和其飲食中缺少的部分,從中原產茶地源源不斷地獲得茶葉就顯得尤為重要。
在我國古代的一些時期,茶像鹽一樣只能官方經營。
這是因為,茶在古代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甚至歷史上多次因為茶而產生戰爭和流血衝突。
明朝萬曆初年,首輔張居正為了承辦茶葉走私,下令關閉了邊境茶葉貿易,這一措施就斷了北方茶葉的來路。
建州女真首領王兀堂甘願當大明的質子,以請求重開茶市。
因為得不到茶葉供應,蒙古和建州女真部和大明開始為期三年的清河堡戰役,雙方傷亡不計其數。最後以重開茶市而告終。
歷史上,因為茶葉而產生戰爭並不罕見。可以說,茶葉互市歷史就是一部血淚史。
對此話題,您有哪些看法和高見,歡迎留言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