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有本難念的經,特別是「教育經」,父母與孩子在教育兩端處於對峙拔河狀態,是常見的家庭常態。
最近參加了一個論壇,參與的多是受困擾的父母,他們都有一個相同的難題:孩子沒有上進心,如何激勵他們?
為了激勵孩子的上進心,很多家長大開腦洞,與孩子鬥智鬥勇,有的苦口婆心,耐心說教,有的大開腦洞,旁敲側擊,有的猛灌雞湯,心靈感悟,有的乾脆暴力打擊,……
為此,小編總結了一下:
第一種父母,心直口快,教育孩子直來直去,沒有心機,說出的話,實在是太難聽了,常常引起孩子的反感!
第二類父母,屬於佛系父母,他們受過良好的教育,出口成章,善於從內心深處溝通,常常在孩子的書桌,鏡子等房間的各個角落,貼上各種勵志名言、雞湯帖。
一般情況下雞湯帖是這樣的:
第三類父母,屬於「苦口婆心」類型,他們可能口才一般,說不出什麼高大上的大道理,但是他們有他們的辦法,他們知道,一般說教,美麗雞湯,是無法刺痛內心引起共鳴的,於是有些爸爸媽媽沉痛自己當年的血淚、苦難,現身說法,用殘酷的現實進行觸及靈魂的教育。
第四類父母,屬於幽默類型的,很少見,小編就見過一個,當時她的孩子因為早戀,學習成績飄忽不定,愁壞了老師,惹惱了父母。
於是經過一番心裡鬥爭,媽媽對孩子說:
孩子不努力學習,千萬不要這樣批評孩子:
1、道德批判:
有一種道德綁架叫做「我都是為你好」有一種道德虛偽,叫「全家人臉上都有光」,從道德上進行批評,是對孩子弱小心靈徹底的否定,千萬不要嘗試。這種教育通常都有「後遺症」,潛伏期很難預判,後果很嚴重!
2、親情式綁架:
親情是孩子在這個家裡最安全、最信賴、最依靠的東西,如果以親情為籌碼要挾孩子,必須努力學習,必須達到父母的要求,那麼後果很可能適得其反,受傷的孩子很可能反過來,用親情逼迫父母,不信你試試?所以,不要輕易拿親情試探,更不要把親情當籌碼變成交易。
3、以孝為名:
「不考第一,不是好兒子,不好好學習,不是家裡人,不好好學習對不起生你養你的人」用父母恩勤、血脈關係為籌碼,都會讓孩子背上很大的壓力,聽話就是懂事,好好學習就是孝順。光宗耀祖,是你的使命,更換門楣是你的責任,為了下一代的幸福,為了上一代的保障,必須好好學習,必須出人頭地。這樣下去,孩子時時刻刻都在緊張中度過,還會有心思學習嗎?
4、對比傷害:
比較評判、對比傷害是家長最常犯的錯誤之一。父母經常會拿自己的孩子和別的孩子進行比較,只看到別人的優點,只看到自己孩子的缺點,如果不如別人家的孩子,父母就會焦慮、生氣,轉而對孩子產生各種不滿意;孩子如果比別人好,就會洋洋得意,自我滿足。這是一種很低級的做法,不會產生什麼促進積極向上的動力。
5、威逼利誘:
有的父母對孩子的要求往往帶著懲罰,如果達不到要求,孩子就會受到懲罰。在我們的社會中,這也是強者常用的手段。很多人相信,作為家長我們的職責就是要管教孩子,甚至是改變孩子,讓他們循規蹈矩,可幾乎所有的家長也都會發現,我們根本無法強迫孩子們按照我們期待的那樣來生活。我們可以通過懲罰來教訓他們,但如果我們真的那樣做了,孩子們也遲早都會想出辦法來對付我們。
心靈感悟:
孩子在對待父母的感情中,最大的悲哀莫過於,從未在父母身上體會到理解、包容,從來沒有感覺到自己成長的快樂。同理,父母可能也沒有達到孩子的期望。這種互相期望的落空,隨著時間的發酵,慢慢匯聚成河,隔岸相望且淚眼婆娑。
最後一問:各位父母,今天你努力學習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