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孩子心理更強大?培養孩子這四種力量就行,父母要學會

2020-12-16 荷葉媽咪

我有個高中同學,平時成績很好,但是一到大考就心理緊張發揮失常。她中考的時候就是因為考不好,在高中入學的時候分到了平行班,幸好她沒有因此沮喪放棄,而是不斷努力、刻苦學習,終於在高二分文理科的時候,憑藉優異成績進入了特尖班。

但是到了高考的時候她又再一次考砸了,這一次她感覺天都塌了,我也覺得很遺憾。最終她還是接受現實去了一所普通大學。

你們覺得她會就此甘於平庸嗎?當然不是,我這位朋友,可以說是「打不死的小強」,她排除萬難,終於在考研大軍中,成功考取了理想的院校,最後我們又成為了校友。說真的,我這位朋友的經歷實在有些坎坷,但不管怎樣,她總是能夠一次又一次在逆境中突破自我,創造奇蹟,十分令我佩服。

說到這裡,我們不得不提到一個詞叫「心理資本」

所謂「心理資本」就是指個體在成長和發展過程中表現出來的一種積極心理狀態,它可以促進人的成長這個概念是在2002年的時候美國的心理學會的馬丁·塞裡格曼提出的。

其實現實中有很多像我這位朋友一樣的人,他們的心理十分的脆弱,心理資本不高;一到考試的時候就會容易緊張,尤其到了大考的時候很容易就會發揮失常!

所以家長們一定要學著提高孩子的心理資本;使得孩子的心理變得更強大一些,更有自信一些,這樣才能夠更從容的應對生活、應對之後所到來的磨難!

那麼,父母應該如何提高孩子的「心理資本」?先讓我們來了解這4種力量。

2004年,美國著名管理學家路桑斯把「心理資本」定義為:個體在成長和發展過程中表現出來的一種積極的心理狀態,包括希望、自我效能、韌性、樂觀等四種引導正向的力量即Hope、Efficacy、Resiliency、Optimism。

所以家長們想要提高孩子的「心理資本」,不妨從希望、自我效能、韌性、樂觀這四種力量著手。

01「希望」

希望對於人來講是很重要的,一個人如果希望特質強的話,那麼他們看未來就會看的更加的清楚,而且很會定目標。並且因為希望特質強,他們的執行力還會非常的強,所以他們做事情更容易成功。

02「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是指一個人對自己是否能夠成功地進行某一成就行為的主觀判斷。

「自我效能」高的孩子會更加的自信一些,會覺得自己有很大把握能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並且在做事情的時候會更加堅韌一些,不會輕易放棄。

03「韌性」

韌性強的人在遇到困難之後不會輕易的後退,反而會越戰越勇,越戰越強。最終他們總能夠將困難給克服掉!

04「樂觀」

一個樂觀的人在遇到問題的時候會更加冷靜,這就更有利於他們保持冷靜的頭腦,從而更好的解決問題。

了解了「心理資本」的四種力量,接下來我們可以通過這6個步驟,循序漸進提高孩子的「心理資本」。

①教孩子學會樹立目標

人如果沒有目標的話,那麼就等於在大海之中漂遊而沒有一個具體的方向,那麼一個人就很容易墮落,就容易整天無所事事,所以定目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事情。

家長應該幫助自己的孩子定目標,比如在一個學期開始之前要定一個目標,這個學期的平均分要達到多少或者要拿到獎學金;有了目標之後再配上具體的行動,那麼就會很容易就達成目標,一旦達成目標,那麼孩子就會更加自信了。

②不僅僅要學會定目標,更要定好目標

比如說目標要細分、要具體一點,不要那種比較虛的目標,而且儘量將目標縮短一點,不要將戰線拉得太長,那樣子很容易就導致目標無法達到。一旦目標沒有達到,那麼孩子就會很失落;所以不僅要定目標,更要將目標定的好一點!

③讓孩子多去完成幾個小的目標

家長可以試著讓幫助孩子多去完成他們幾個想達成的小的目標,比如說跑1000米,只要能多達成幾個小的目標,那麼孩子就會慢慢的覺得自己很強大,也就會更樂觀了。

④讓孩子多做成功幾件事情

一個人的自信來源於他解決過多少難題,一個人如果做成功的事情多了,那麼他們自然就會更加的自信;下次在遇到問題的時候他們自然也會覺得自己能行,因為他們過往解決過很多問題。所以家長不妨幫助孩子多去解決幾個難題,讓孩子有幾次成功的體驗,這樣子孩子就會更有自信。

⑤教孩子找一些成功的人做自己的榜樣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大的,一個人如果找到了自己的榜樣,那麼他們就會想辦法去向他們的榜樣所靠攏,想辦法的提升自己;這就是榜樣的激勵作用。

⑥在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鼓勵孩子不要放棄

遇到困難如果就後退的話,那麼永遠也鍛鍊不到韌性,一個人的韌性是在與困難做鬥爭中壯大起來的。所以家長在孩子遇到困難之後要好好的鼓勵孩子不要放棄,要積極的與困難做鬥爭!最終戰勝困難!

小結:

希望、自我效能、韌性、樂觀這四種力量的大小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人的成功與否,家長們如果希望自己的小孩在將來的時候有出息的話,那麼可以培養孩子這四種力量;一步步的引導孩子,讓他們身上的這四種力量越來越強大,讓他們變得越來越自信;讓他們的心理變得更加的強大起來!

相關焦點

  • 學會尊重孩子,培養健康心理,當父母的要注意這六個方面
    今天我想給各位寶媽寶爸們分享一下如何學會尊重孩子,如何培養孩子的健康心理。父母是孩子來到這個世界的第一任老師,其實父母一生都是孩子的燈塔,照亮著孩子前行的道路。孩子的心靈是單純而又脆弱的,他們不僅需要我們當父母的關愛,需要維護良好的親子關係,更需要我們的尊重。
  • 直播精彩回顧 | 張怡筠:如何培養心理強大,贏在未來的孩子
    5月31日晚,復星家庭+健康平臺特別邀請心理學者、情商教育專家、【張怡筠情商教育】創始人張怡筠博士,為爸媽們帶來《如何培養心理強大、贏在未來的孩子?》,幫助孩子培養必備情商力,無論環境如何多變,孩子都能夠內心強大,贏在未來!
  • 培養內心強大的孩子,從小給他這幾種心理營養
    這是不是孩子缺乏安全感呢?要怎麼做,孩子才能擁有強大的內心,來面對這個世界帶來的挫折和壓力呢?如何才能讓孩子學會在逆境中前行呢? 在回答這些問題之前,父母一定要先看看自己是不是呵護了孩子的安全感。前幾天,有一位朋友說帶四歲的兒子去學遊泳,想要孩子去變得勇敢一點。
  • 李玫瑾:12歲之前,父母要注重培養孩子四種能力,一生受益
    有一位寶媽說,那也得多學習,多培養孩子的各種能力,要不然以後的苦果也是自己嘗。李玫瑾教授曾經提出,早期教育,孩子的四種能力一定要及時培養,這對於孩子未來影響深遠。李玫瑾教授就曾說過,語言表達能力較強的孩子,一般都擁有一種內在的力量,不會輕易用暴力解決問題。可見,日常父母多培養孩子好好說話,鍛鍊孩子擁有好的語言能力是多麼重要。培養孩子語言能力的技巧一方面,日常父母要為孩子樹立好榜樣,在語言交流中,多與孩子進行好的溝通。
  • 6歲前如何培養孩子強大的內心
    他們可以在任何人、事面前都保有心理優勢,在人格上,他們更是有著高度的自尊。他們可以通過自我(現實原則)構建的世界來調節本我(快樂原則)和超我(道德原則),使這三者達到平衡,從而使內心始終處於平衡的狀態。也許,人終其一生都無法修煉成百分之百強大的內心,但有意識的去修煉終究是有意義的,這能使得人的內心變得更加強大,也越容易感受到和諧、強大力量、平靜、溫暖、祥和。
  • 孩子懦弱源於內心不夠強大,強大的父母才有自信培養強大的孩子
    只有強大的父母才有自信培養強大的孩子。缺乏情感互動生活中有很多父母,由於工作繁忙很少陪伴孩子。就算下班回到家中,也很少會關心孩子和孩子聊聊天。問一問學校的情況或和同學的相處。因為這是在長期消極家庭氛圍中,養成的思維慣性。建議這一類型的家長,應在平日多些與孩子的交流。不僅要關心他們的學習狀況,更應在意他們的心理變化。讓孩子的情緒能夠正常宣洩,讓情感得以排解。
  • 孩子心理脆弱?問題可能出在父母身上,幾招幫娃塑造強大內心
    作為父母,應該著重培養孩子的這項能力,儘早放手讓孩子學著獨立,只有經歷困難、挫折以及打擊,才能使心理承受壓力不斷增強,當然,遇到問題時不要悲觀、逃避,而是學會減壓,想辦法戰勝,增強自信心。,才能在困難和挫折中提升勇氣,磨鍊意志,對於不合理的請求要拒絕,避免養成任性、恣意妄為的性格,只有學會忍耐,才能收穫不一樣的果實。
  • 孩子內心脆弱不堪,該如何變得更強大?父母要經常說這3句話
    文/初語媽媽現在孩子動不動就離家出走,要不就跳樓,很多父母都不知道,孩子什麼時候成了溫室的花朵,內心脆弱不堪,其實孩子內心的壓力,父母沒有看見罷了,那麼該怎樣讓孩子擁有一個更加強大的內心呢?父母要經常說這3個字。
  • 這四種父母,最容易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所有的父母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父母培養孩子的心都是相同的,但是為何培養出來的結果卻千差萬別呢,關鍵在於不同的父母培養孩子的方式不同,觀察什麼樣的父母更容易培養出優秀的孩子呢,以下四種類型的父母培養出來的孩子情商更高,更加容易成才,都是哪四類,一起來看看吧。
  • 培養樂觀的孩子,才能讓孩子的內心更強大
    樂觀的孩子,大都是積極向上的。樂觀的孩子,不易被困難嚇倒。樂觀的孩子,更願意嘗試新的挑戰。樂觀的孩子,心態好,心理更健康。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樂觀向上的。那麼,如何培養樂觀的孩子呢?父母只需要滿足吃飽,穿暖就可以了。比如:寶寶餓了及時餵奶、更換尿不溼等2、滿足寶貝的心理需求孩子成長的每個時期,都需要父母心理的安慰。滿足孩子心理需求最好的武器就是一個擁抱。給孩子一個擁抱可以解決寶貝的很多心理問題。
  • 如何培養孩子的安全感?「暗示效應」讓孩子更自信
    如何培養孩子的安全感?能表達出自己的感受或想要什麼,就更能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1.「暗示效應」讓孩子更自信。所謂「暗示效應」,即是用含蓄的、間接的方式對別人的心理和行為施加影響,從而使被暗示者不自覺地按照暗示者的意願行動,此稱之為「暗示效應」。
  • 孩子內心脆弱怎麼辦?父母學會感同身受,幫助孩子內心更強大
    並且,在剛開始出現這樣情況的時候,父母沒有重視並加以引導,導致孩子心理變得越發敏感,稍微一遇到困難就會開始讓自己產生負面情緒。,只要學會感同身受,還是有機會幫孩子內心變得更加強大。但其實這類孩子是有一定的敏銳性,感知事物的能力和內心自發力量,所以他們只是需要父母的一句肯定話語增強他們的自信,讓他們能夠揚帆起航。父母的鼓勵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幫助孩子建立自信。
  • 如今的父母難做,但孩子的兩種心理要注重培養
    國外的一個教育家,經過與世界各地的父母接觸發現,無論是來自哪個國家、或者哪種文化背景的父母,都被兩樣東西緊密地聯繫到一起:一個就是幫助孩子茁壯成長的願望,另一個就是想實現此願望卻力不從心的感受。仔細想想,也真是,在育兒的過程中哪個父母不是在這兩件事上糾結,所以說現在的父母真是不好當,父母們要方方面面對孩子負責到底,包括認知、生理、社交、情緒、品行、精神、文化和教育等等。
  • 如何培養孩子強大的內心?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都會遇到一些這樣的煩惱。這是不是孩子缺乏安全感呢?要怎麼做,孩子才能擁有強大的內心,來面對這個世界帶來的挫折和壓力呢?如何才能讓孩子學會在逆境中前行呢?在回答這些問題之前,父母一定要先看看自己是不是呵護了孩子的安全感。
  • 父母怎麼培養出內心強大的孩子?
    正是因為這樣正能量的家庭氛圍,才會潛移默化地感染到孩子,讓他們學會感恩生活中的一切,擁有更寬廣的眼界和遠大的格局。所以,一個正能量的家庭裡,能培養出內心強大的孩子!有美國的心理學家注意到,受亞洲文化的影響,年輕的亞裔美國父母會在孩子小時候就開始培養自制力。
  • 孩子抗挫能力弱?父母在這3方面用功,建立孩子強大的內心
    內向、不敢說話等這時父母一定要做好孩子的心理老師,如果不把孩子從這種傷痛中拉出來,很可能會對孩子的一生都有影響。,挫折教育我還推薦孩子閱讀培養內心強大的故事書,今天給大家推薦一套針對兒童挫折教育的書《挫折教育系列》,全書共6冊。
  • 【心理健康】心理學研究:父母在孩子一生中扮演四種角色
    而唯有透過陪伴與參與,你才可能跟你孩子的生命有交集。 許多諮詢孩子,他們所需要的並不是諮詢和治療,而是需要一個能夠真正盡責、鼓勵他們、對他們有所期許的父母。 孩子要的是父母的陪伴,一旦父母不在孩子身邊,便失去了主導孩子成長的力量,也失去了能夠給孩子源源不絕的溫暖。
  • 想要孩子內心強大?爸媽可要從小給娃這幾種心理營養,別不知道
    一個內心強大的孩子,是需要父母從小培養的。每一個孩子都是對未知充滿著恐懼,每一個孩子一開始都受不了一點挫折,每一個孩子都十分喜歡黏著大人。所以孩子想要變得強大,就需要父母的教育,以及未來的自身領悟。那麼如何培養一個內心強大的孩子呢?
  • 這四種父母,更容易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優秀,但是優秀的小孩,不僅僅是提供最好的教育,昂貴的學區房,上不完的培養班就可以培養的! 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的性格,愛好,習慣,悄無聲息的影響著孩子的行為,這四種父母,才更容易培養出優秀的孩子。1.尊重孩子的父母有一種喜歡叫「你媽覺得你喜歡」,我一句俗語叫「我是為了你好」,事實真的如此嗎?
  • 怎樣培養一個「強大」的孩子
    作為父母,在孩子幼小的時候,悉心地照顧他、保護他,而當他漸漸長大,怎樣培養他在成長的路上變得更「強大」,能夠儘量少受傷害在我看來,強大的含義有兩重,一是肉體層面,二是心理層面。肉體層面的強大很好理解,現代社會錯綜複雜,雖然我始終堅信大部分人都是善良的,但是人口基數在那裡,總歸會有些害群之馬,躲在暗處,虎視眈眈。惡魔手裡的屠刀永遠只會揮向比他更弱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