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大米能直接吃,小麥需要磨成麵粉再吃?不能吃「小麥飯」嗎?
我們中國是一個美食大國,而且大家也知道中國是一個地大物博的國家,全國各地擁有很多地區以及特殊的環境和地貌,所以造成了不同的飲食風格,這些主要都是因為當地的農作物不同而造成的,我們中國有句古話叫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這個也側面證明了我們中國人的飲食文化是跟當地的環境有著極大的關聯,比如說我們國家北方地區因為氣溫低降雨少,所以更加適合種植小麥,而南方地區因為溫暖潮溼對水稻的種植更有好處,所以也形成了我國南方愛吃米北方主食,以麵食為主的這個飲食格局。但是我們也發現了一個問題,如果平時吃米的話,只需要將它蒸成大米飯就行了,可是小麥卻不能直接煮成小麥範兒,需要把它磨成麵粉再吃,這到底是為什麼呢?我們不能吃小麥飯嗎?
首先我們要明確一點,我們吃的大米其實也並不是水稻在收割成熟之後能夠直接做飯吃的,因為大米外邊還有一層特別硬的外殼,我們把水稻收割完之後,必須將他這層外皮磨掉之後才形成了我們每天看到的一粒粒的白米飯才能夠接著去煮飯。其實我們國家南方地區不只是將大米直接煮飯吃,也有很多食物是將大米磨成面之後來做成的,比如說年糕發糕,餈粑等等,他們全部都是用大米麵做成的,因此大米也是可以磨成麵粉之後再製作其他食物的。
但是小麥從它的植株上邊就跟大米表現出來了不同的性狀,我們也知道小麥外邊有一層堅硬的殼,但是等到這層皮脫掉之後,小麥的胚乳並不像是稻米的胚乳,那樣應他的硬度稍微軟一些,而且很容易被磨成粉末,因此大家發現了他的這個性狀就直接將小麥進一步加工成麵粉也更方便於吃。但是我們在生活中也會有直接吃小麥的美食,
比如說我們的燒賣原來的時候中間放的是真正的小麥,而不是水稻,相信每一位在農村地區經歷過童年的朋友都有這樣的一種經歷,在小麥還沒有完全熟透的時候,也就是還是清邁之時,我們就可以去地裡邊割上一小把的麥子,然後點上一堆柴火將小麥直接放在火上,邊,烤熟之後用手搓去外皮就能直接吃了,經過燒烤過後的清邁吃起來味道特別香,而且還很有嚼勁,是童年時期不可多得的一種美味。
在我們生活當中還有一種類似大米吃法的小麥吃法也就是將小麥加工成麥仁兒,不知道你們有沒有吃過麥仁飯?其實它就是直接用小麥來蒸成的米飯,不過這種就屬於是粗糧的一種,如果常吃的話能夠促進我們腸胃的消化吸收,更有利於我們的身體健康。
當然了,還有可以用小麥直接加工成爆米花形式來吃的,也是非常美味,它的個頭要更小一些,吃著也更香。所以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要是真的直接選擇吃小麥也不是不行,但是小麥加工成麵粉之後,吃了要更加好吃一些,主要這也是因為我們自古就流傳下來的飲食習慣來決定的,所以如果你也想吃小麥飯的話也是可以的,不知道你對小麥飯感興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