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曾說過我沒有競爭對手,他這是飄,還是壟斷思維?

2020-12-17 驊駿說教育

大概四五年前吧,有人問馬雲,阿里巴巴的競爭對手是誰?馬雲說:我沒有競爭對手。

當時有些人就說馬雲飄了,這話說得有點太大,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霸氣,根本不把旁人放在眼裡。

現如今仔細品品這話的意思,不就是唯我獨大,捨我其誰的壟斷思維嗎?他想把網際網路上的錢都賺了。

後來網上有了996話題的討論,要讓員工每天工作12個小時,每周工作6天,馬雲放言:能夠996是上輩子修來的巨大福氣。

於是網上有了996的爭議,後來《人民日報》發聲,這種有強迫意味的加班有違《勞動法》,老闆賺錢也不能以犧牲員工的健康為代價,更不能違法。

馬雲一直是一個成功的商人,也一直是人們爭論的商人。

一個淘寶,幾乎壟斷網際網路電子商務,人們只要看到各地大小百貨實體店的不景氣,首先想到馬雲,說是馬雲將實體商戶一竿子全打倒,不留一點情面。為什麼不能兩條腿走路,讓實地經濟和網絡經濟齊頭發展呢?

這就是商人,商人講的就是賺錢,將全天下的錢全部進他的腰包最好,對社會沒有情懷,更不考慮別人會不會因你而餓死。

說馬雲有點飄,要你你也飄,他賺的錢足夠他幾百輩子花不完,據《2020胡潤百富榜》發布,馬雲以4000億身家蟬聯中國首富。

人們常說的越有錢越喜歡錢,一點不假,馬雲夢想著螞蟻集團上市,用30億撬動3000億,說白了就是放高利貸,還是借銀行的錢放高利貸,一旦資金鍊斷掉,就是美國金融危機的翻版。

好在馬雲在上海金融論壇上飄得不能再飄的講話,引起了高層的注意,螞蟻集團上市被擱置,國家反壟斷條例也開始出籠。

還有社區團購。社區團購也就是在微信圈裡賣菜。

本來超市別的賣不動,蔬菜瓜果生意還是很紅火的,結果網上出來一個社區團購,起初還很便宜,很方便,人們便都上網趕集了。

線上的生意火了,線下的肯定不景氣,這和淘寶的出現是一個道理,份額是恆定的,線上份額多了,那麼線下份額就少了。

菜市場和菜農菜販又沒活路了。

你吃飯也要給別人留一碗,商人沒這種情懷,他壓根就是壟斷思維。

馬雲說,中國金融沒有系統,實際上馬雲所有的合作離不開銀行,而銀行利用的是阿里的網際網路工具,離開銀行馬雲不會成事,沒有馬雲銀行業務照常開展。

政府主導的金融給了馬雲很大的面子和巨大的利益,離開政府提供的這個平臺,馬雲啥也不是。

馬雲高調退休,可是退而不休,實際上仍然還是螞蟻集團的控股人,在很多公開的場合,馬雲說他對錢不感興趣,實際上一天也沒有離開操控賺錢的經營。

銀行給了馬雲那麼多的好處,賺了那麼多的大錢,他卻飄了,確實過火了,忘記了無論企業發展規模有多麼的龐大,不能搞壟斷經營,否則必死無疑。很精明的企業家,怎麼這麼一點常識都不知道嗎?

對馬雲的爭論一直在持續,最近有人說:把地主打倒了,窮人就都富了嗎?你對這件事怎麼看呢?

相關焦點

  • 主持人問馬雲:你用微信嗎?馬雲的回覆情商盡顯,競爭對手都佩服
    可是馬雲卻並不甘於現狀,為了掙更多的錢他就辭去了教師的工作選擇了自己創業,經過不斷的打拼之後他終於成功建立了阿里巴巴,憑藉自己的努力將公司帶到了世界500強的位置。其實馬雲的成功除了跟自己努力有關外,還離不開他敏銳的商業眼光和超高的情商,馬雲情商高這一點從他某次接受採訪時就能看出來。
  • 「電商之父」馬雲曾說過:我早已知道自己的結局
    因為當時我國的主力銷售模式還是傳統的線下門店經營方式,並且網際網路也尚未完全普及。但是最後馬雲實現了自己的諾言,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寶一舉取代了美國的ebay的位置,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電商公司。但這依舊像不看好當時的淘寶嘲笑馬雲不懂技術。但是馬雲並沒有理會外界的流言蜚語,堅定自我,相信可以在科技領域進行轉型,並且再次成為舉世矚目的科技型公司。
  • 顛倒營銷:打敗自己的往往不是競爭對手,商業的革命從這六點開始
    一、跨越他擇產業我們做生意之前一般都會分析競爭對手(如果你沒分析過,我...),比方說我想開一間KTV,我往往要分析附近的其他KTV和城市中其他商圈的KTV的各種數據,這個做法很正確,但是,你有沒有注意一點?我們去KTV的目的是什麼?宴請娛樂放鬆等,那是不是其他行業也存在著這些功能?
  • 旗木朔茂曾對卡卡西說過一句話,他預料到了邁特凱的結局
    有多少人記得,小南死後,她的紙張剛好飄到曾經的「根據地」,這一幕讓人淚目。旗木朔茂曾對卡卡西說過一句話,他預料到了邁特凱的結局。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小鳴人~旗木朔茂是卡卡西的父親,也是名號響亮忍界的「木葉白牙」,赤砂之蠍的父母就是死在他的手中。
  • 不讓中國科技進步,壟斷中國30年的美國人被馬雲擊敗,曾年入百億
    在中美兩國的激烈競爭中,我是美國隊的一員。」這就是甲骨文創始人接受採訪說的話,但是不順應時代的人總有一天會被時代拋棄,背離時代的企業最終會被時代淘汰。拉裡·埃裡森的豪宅、汽車、私人飛機、私人遊艇和身邊的許多美女都是他引人關注的原因。拉裡·埃裡森多年來一直是世界十大富豪之一。33歲時的拉裡·艾利森什麼都沒有,甚至連他的妻子都嫌他太窮跑路了。然而,在壟斷中國市場30年後,這位無敵的拉裡·艾利森還是被馬雲打敗了。甲骨文最近宣布在中國裁員900人。北京和上海研發中心的大量技術人員被解僱。
  • 馬雲:我沒有對手?到底是驕傲還是自負?或許這3點能給你答案
    我問過很多人,大家提及馬雲的次數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俞敏洪、羅永浩、羅振宇這些人大多的演講內容,都會隨著時間被聽眾遺忘,什麼都留不下,而一個真正有影響力的演講,首先要被人記住,而後才能廣泛傳播,馬雲的歷次演講,就為我們留下了不少耳熟能詳的金句:"今天很殘酷、明天很殘酷、後天很美好。
  • 與對手競爭之時,有這三種心態的人,定會成為人中翹楚
    有的人與對手競爭時,不希望對手勝過自己,生怕輸了之後損失利益或沒了面子,所以見到對手就容易產生針鋒相對的心態,甚至一言不合就大打出手。不過有的聰明人,面對對手的時候,會換一種思路看待對手,這類人也容易成為人中翹楚,他們都有如下三種心態。一是明白對手是很好的學習榜樣。
  • 馬雲、賈伯斯都說了同一種思維,值得一看
    聽到這個,不免就會想到馬雲之前多次在公眾場合中說過:我不愛錢,對錢沒興趣,錢有什麼用等等這些段子,一個做到首富的人說自己最快樂的事就是一個月拿91塊工資的時候,會莫名覺得非常有意思。「從來沒有想過創辦阿里是為了賺錢」馬雲這麼說,其實就是為了告訴年輕人賺錢的邏輯順序:創業不是為了賺錢,而是做對了事才賺錢。
  • 馬雲曾砸224億買下的大潤發,2年多過去了,如今發展得怎麼樣了?
    不過在21世紀這句話已經落伍了。在馬雲收購大潤發三個月以後,大潤發的創始人黃明端正式離職,高層集體離開。大潤發曾經號稱19年不關一家店的傳奇商場,曾經是2010年國內商場銷售的冠軍,曾經在2016年收入破億,打敗家樂福和沃爾瑪的挑戰,卻萬萬沒有想到竟然敗在馬雲的手裡。
  • 馬雲談反壟斷:BAT不是壟斷,是暫時領先,誰都沒有辦法壟斷未來
    馬雲今年可謂連連不順,今年11月,馬雲掌控的螞蟻集團被暫停上市。 最近,有博主翻出了2015年馬雲在雲棲大會上發表的一段關於反壟斷的演講。 有觀眾提問馬雲:在當今這種創業環境下,年輕人還有沒有機會?年輕人創業會遇到巨頭壟斷流量的問題,這種情況長期以往對網際網路的創新是否會起到扼殺作用? 馬雲回答稱,BAT不是壟斷,是暫時領先。
  • 馬雲之困,阿里之局:萬法皆空,因果不空
    其實我覺得馬雲的理論基礎對錯其實並不是關鍵,真正的問題出在了「越界」這個事上,出現在對於中國金融管理體系的過渡否定上,也出現在自己對於監管的態度上。但是從另一個角度想,這也未必不是壞事,給那些自認為可以大而不倒的企業敲響警鐘:在當下的經濟環境中,沒有法外之地,更沒有大而不能倒,一切不與人民意志相一致,不與國家利益相一致的企業,必將寸步難行,這不是阻礙創新,而是讓創新走得更遠更穩,畢竟對於金融行業而言,「穩定」永遠是第一要務。
  • 王石川:如何理解「競爭」,馬雲的定義值得考量
    ——正如馬雲所說,「我們做生意,不僅僅是賦能自己,它更關乎到我們能給人類文明留下什麼遺產的問題。」近日,《財富》雜誌刊文認為,馬雲本月初在「財富2017全球論壇」的講話,重新定義了「競爭」二字的含義。人們常說「商場如戰場」,商場上的確充滿明爭暗鬥,乃至不乏爾虞我詐。市場競爭往往與溫情無關,與殘酷有關。但是,不應該把競爭簡單等同於「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 競爭需要非市場思維
    但有些孩子,他選擇的不是還手,而是去老師那裡告狀,讓老師用「規則」來懲罰打人的孩子,比如讓孩子在課堂上罰站,或請家長(這是孩子們最怕的一種懲罰方式)等。我個人認為,不還手而選擇告狀的孩子更有「打架」的智慧。
  • 「餘震」還是來了,半月超170萬人退出相互寶,馬雲還能靠什麼
    "餘震"還是來了,半月超170萬人退出相互寶,馬雲還能靠什麼10月下旬,馬雲在上海的外灘金融峰會上對著銀行業一頓"炮轟",直言其是"當鋪思維",完全不給創新的空間。雖然引得臺下陣陣掌聲,但接踵而至的卻是阿里巴巴的"厄運",馬雲也為他的行為付出了代價。
  • 馬雲最失敗的投資:曾經的小弟,已成為阿里巴巴最大的競爭對手!
    馬雲到目前為止,已經投資了上百家企業,覆蓋了包括新零售、外賣、物流、雲計算、人工智慧、晶片科技等領域,可以說阿里巴巴在未來30年裡的布局已經基本完成。然而,要說馬雲生平中最失敗的投資,必定是美團。美團最先接受阿里巴巴投資,後又轉投騰訊懷抱,可以說一直是阿里巴巴心中的一根刺。
  • 阿里系網商銀行開業 馬雲稱支付寶的對手是現金
    儘管是在去年9月底被獲準籌建,但阿里籌備網商銀行其實可追溯到幾年前,按照螞蟻金服董事長兼CE0彭蕾的介紹,阿里幾年前就曾和浙江省政府、建設銀行聯手想做類似銀行,但因種種原因未得實現。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在開業儀式上表示,支付寶的對手不是銀聯visa,支付寶的對手是現金,「我們應該爭取消滅現金,而我相信中國銀行的對手,不是另外一家銀行,而是我們如何能夠建立一個新的金融體系,能夠支持和服務那些80%沒有被服務過的消費者、還有小企業。」
  • 五個思維、三個特性,馬雲的成功你一樣可以複製!
    但是,看著身邊前赴後繼加入創業大軍,後來鎩羽而歸的朋友,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會失敗呢?為什麼同樣是沒有任何背景開始的馬雲卻能夠創業成功呢?為什麼你會創業失敗?這樣的一種思維下,讓很多年輕人初創企業的人,也對創建平臺充滿了熱情,即使目前他們只有幾個人,甚至都沒有一個專業團隊概念。他們只看到了百度、阿里這些巨頭的成功,卻沒有看到這些企業創建的歷史時期。那個時候,中國網際網路才剛剛起步,一切百廢待興自然也是充滿了機遇與發展的時機。你再看看現在的網際網路時代,各種平臺層出不窮,不要去說那些大型的巨頭,就是一路細分下來的各個領域都有了各自壟斷的巨頭。
  • 馬雲炮轟監管背後:監管曾限制螞蟻加槓桿,「IPO自銷」破壞規則
    馬雲20分鐘的演講裡面,照舊是語出驚人:馬雲先是批評監管落後,不是歐美的就是先進的,認為巴塞爾協議無效且有害,中國金融沒有系統性風險,因為中國金融不成體系,"沒有系統";然後認為中國的銀行還停留在「當鋪思維」,抵押貸款害了很多企業家;不能因為P2P把整個網際網路金融都否定;認為現在的金融監管跟不上形勢發展
  • 馬雲飄了,阿里也飄了,要給雲南咖啡「立規矩」
    馬雲飄了,阿里也飄了,要給雲南咖啡「立規矩」這段時間依賴,馬雲可謂是「諸事不順」,從當初的萬人敬仰,朋友圈流傳他的各種金句,到現在的眾人唾棄。996是「福報」、螞蟻集團上市被叫停、阿里被調查、下架網際網路存款產品、進軍社區團購,可謂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 鄧肯·克拉克:我眼中的馬雲與阿里巴巴
    中文簡體版是從今年4月出版的英文版翻譯而來,為了方便英語世界讀者閱讀,書中有大量知識介紹和背景分析,例如介紹對馬雲影響很大的金庸、中國人為何喜歡武俠小說、中國的政治和經濟背景等。遺憾的是,鄧肯未能坐下來跟馬雲進行單獨的直接採訪,而主要從馬雲身邊人——阿里巴巴現在和曾經的員工,以及競爭對手的採訪入手,力求編織關於馬雲和阿里巴巴的夢想與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