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界不守法 香港再無出路\劉迺強

2020-12-23 大公資訊

  本欄上次講到「如果激進派認為挑戰解放軍沒有成本,但卻能在媒體面前曝光,後續的衝擊只會越演越多、越烈」,本月2日解放軍發言人剛把闖軍營行為定性為對駐軍的「公然挑釁」,3日下午再有一名男子闖入位於中環的解放軍總部。首批闖軍營的組織「香港人優先」獲釋後更在臉譜上稱:「此仇我們一定千倍奉還!」

  香港主流意見一般同意擅闖軍事禁區是違法行為,但所違反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駐軍法》及香港《公安條例》等法律,刑罰都比較輕。「依法懲處」也者,最高不過罰款5000港元及監禁2年。解放軍怎樣強調闖軍營的嚴重性也好,一上法庭,大家都知道刑事檢控有很多技術性脫罪的可能性,量刑也有很大的彈性,隨時結果只是象徵式的社會服務令。

  過去港英時期,有案底是極不光彩的事情,也在移民、專業資格和就業等方面影響終身前途。即使沒有被定罪,政治活躍人士一般都會被港英政治部監控,並因此一生都遇到種種阻礙。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很多港人為怕惹上麻煩,甚至不敢走進國貨公司。但從2003年始,反對派大量投入各個非政府組織、政黨、智庫和傳媒出版平臺,逐漸形成一個龐大的「意識形態產業」。和黑幫分子一樣,有案底在這產業群裡面是光榮,出獄以後不愁沒有好工作。

  即使在專業人士的行當裡面,政治也逐漸從負擔變成資產。對於曾經因為政治原因留下案底的人,律師工會等專業團體也願意格外開恩,使用酌情權允許他們獲得專業資格。

  只有在這個大背景下,我們才知道為什麼越來越多港人願意「公民抗命」、「以身試法」。他們當然願意解釋為「良知的醒覺」和「港人身份的興起」,面上貼金,但更重要的原因只不過是成本大大下降。

  企業往往由於成本改變,在短時間內由盈轉虧,香港的「意識形態產業」也不例外。駐軍2日的發言中有一個細節值得我們注意。駐軍發言人表示解放軍對於此類擅闖軍事禁區的行為,將「依法採取堅決果斷措施」,並強調「由此引起的一切後果,由其本人負責」。

  激進派法律界互相呼應

  若果發言人講的法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駐軍法》和香港《公安條例》,則駐軍除了強烈譴責和乾瞪眼以外沒有什麼「堅決果斷措施」可以採取。可是按發言的整體意思考慮,不能排除還有其他附例解放軍可以依從,激進派最好留意。

  這邊廂激進派的衝擊行動逐步升級,那邊廂法律界也蠢蠢欲動,暗地裡其實互相呼應。

  陳文敏打贏了新移民綜援司法覆核官司後不到幾天,即公開表示《基本法》及國際人權公約說明港人有被選舉權,若政改方案的提名程序有不合理限制,預計港府有可能面對司法覆核,甚至被法院推翻。 他認為根據《基本法》第26條,「香港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依法享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並據此推論永久性居民人人都有提名權。他同時表示,有建制派認為,《基本法》第45條有關「民主程序」規定,代表提委會以「少數服從多數」提名,即參選人獲過半委員支持才能「入閘」,這規定不合理。陳文敏以上的理解,與他打贏綜援官司的思路一致。由此觀之,陳文敏「質疑(提名程序)難過司法覆核一關」是頗有把握的。無獨有偶,類似的法律觀點,較早幾天也曾經出自「佔中」搞手,同時也是港大法律學院的戴耀廷口中。

  陳文敏最近的表述,意味?將來不管諮詢與政治協商的結果如何,即使立法會通過了政改方案,只要他和「香港2020」等一小撮人不高興,「可預計一定會有人提出司法覆核」,很有可能可以通過司法覆核把它推翻。之後人大即便釋法,也會因為沒有回溯力而不能扭轉終審法院的裁決。由此觀之,司法覆核無疑是陳文敏和戴耀廷祭出的最新「核彈」。第一個「核彈」,搞「佔中」還要動員群眾,難有保證。這個第二代「核彈」則只須由他們幾個懂得如何說服法官的人便可引爆,更加管用。

  反對派現在的布局,是議會政治、「佔中」、野貓衝擊與司法覆核的大包圍,無賴的程度用「搬龍門」都不足以形容。無論是硬還是軟,反正我們和中央是吃定了。陳文敏在最近的訪問中表示如果結果不順他的意思「一系就上街,一系去法院囉。你系逼人去法院,逼人去『佔中』!」當港大法律學院的院長告訴大家守法有守法的玩法,不守法有不守法的玩法,這個遊戲難玩的程度可想而知。

  弔詭的是,在極端強硬的同時,反對派同時藉羅範椒芬的口透露任志剛和黃仁龍都是「可以接受人選」的風聲,再次表明什麼「人權」都是假的,最終誰能入圍才是要害。

  極左往往就是極右,反之亦然。現在左中右幾個老大合唱黑白臉「釣王」,一邊拿?複數「核彈」要挾,另一邊表示只有他們認可的人入圍就可以息事寧人。按他們以往的經驗,這種手法行之有效。但是遇到習主席領導下的新政,加上區域地緣經濟,和內地新一輪改革開放的複雜博弈,這次「釣王」大合唱看來難以如願得逞。

相關焦點

  • 內地及香港法律界人士「追本溯源」 冀準確把握基本法初心及本意
    中新社香港11月17日電 (記者 張曉曦)多位內地及香港法律界人士17日在參與一場論壇的座談會時,對《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香港基本法)的立法原意進行追本溯源,並希望各界準確把握香港基本法的初心和本意,令「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行穩致遠。
  • 香港法官輕判亂港分子竟升職加薪 法律界促向公眾交代
    有多名法律界人士指出,看似無須他再審判案件,但實際上卻是「暗升」為暫委「高等法院副司法常務官」,質疑當中原因為何。據香港「文匯報」報導,據香港司法機構網頁資料顯示,「刑事案件排期法官」主要負責案件的排期事宜,職責包括處理案件控辯雙方的申請文件,並在收到辯方的排期要求後21天內為案件排期審訊及定下審訊日期,只涉及行政工作,無須親自審案。
  • 黎智英被判刑事恐嚇罪罪名不成立,香港法律界人士促律政司14天內上訴
    亂港頭目、香港「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刑事恐嚇記者案今天(3日)下午在香港西九龍法院裁決,法庭裁定黎智英刑事恐嚇罪罪名不成立。據香港「東網」報導,有香港法律界人士表示,此次案件顯然引起公眾關注,亦有不少市民對判決存疑,他認為考慮到公眾利益,香港特區政府律政司應盡責地研究判詞是否有法律漏洞等,並提出上訴。另有香港法律界人士說,律政司若選擇上訴,一般而言要在14天內提出上訴申請。
  • 黎智英被判刑事恐嚇罪罪名不成立,香港法律界人士促律政司14天內上訴
    亂港頭目、香港「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刑事恐嚇記者案今天(3日)下午在香港西九龍法院裁決,法庭裁定黎智英刑事恐嚇罪罪名不成立。據香港「東網」報導,有香港法律界人士表示,此次案件顯然引起公眾關注,亦有不少市民對判決存疑,他認為考慮到公眾利益,香港特區政府律政司應盡責地研究判詞是否有法律漏洞等,並提出上訴。另有香港法律界人士說,律政司若選擇上訴,一般而言要在14天內提出上訴申請。據報導,本身是律師的議員周浩鼎說,現時有不少市民對此次案件判決存在質疑,甚至感到不滿,雖然法官有自己的判決,但判決有可能較為主觀。
  • 香港法律界人士:警員西灣河開槍行為恰當且克制
    新華社香港11月13日電(記者蘇萬明、郜婕)在11日驅散暴徒的行動中,有香港警員在港鐵西灣河站附近開槍擊傷一名企圖搶槍的暴徒。香港多名法律界人士表示,開槍警員行為恰當合法,而且已經足夠克制。香港警方13日召開記者會表示,西灣河開槍事件中,警員行為符合警方用槍原則。香港警察行動科高級警司汪威遜說,香港警方使用槍械是有原則的,使用武力前會發出警告,同時會使用必須的最低武力,用完之後就會立即停止。西灣河事件中,警員使用槍械是因為當時他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脅,並發現使用槍械是當時可以使用的必須最低武力。
  • 香港法律界人士質疑海牙仲裁庭漠視「法庭之友」意見書
    信息 香港法律界人士質疑海牙仲裁庭漠視「法庭之友」意見書 2016-06-29 00:11:06來源:新華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
  • 香港再出發大聯盟成立:為香港尋找出路
    「香港再出發大聯盟」5月5日在香港中環中心舉行成立儀式。大聯盟由全國政協副主席、前特首董建華和梁振英作為總召集人,由1545位社會各界人士共同發起成立,被認為是推動香港再出發的「最強陣容」。大聯盟發布共同宣言,呼籲堅守「一國兩制」。大聯盟旨在團結香港各界人士,凝聚共識,為香港尋找出路。
  • 香港專修學校校長陳卓禧:高校有責任教育學生明辨是非、守法負責
    (兩會通道)香港專修學校校長陳卓禧:高校有責任教育學生明辨是非、守法負責中新社北京3月13日電 (邢一 邢利宇)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專業進修學校校長陳卓禧13日在北京表示,高校有責任教育學生明辨是非、守法負責。
  • 那些香港街頭的年輕人,找得到自己的出路嗎?
    看不見的「拆」是餐飲、零售、酒店、貿易、運輸業動輒百億港元的損失和這五大行業中就業的100萬香港人的飯碗,還有股市中化為飛灰的萬億市值。  香港第三季度經濟增長的普遍預期是0,再「拆」下去,「拆」的就是香港的老本了。為了所謂的「自由」,把自己的家砸個底朝天,親手把自己的未來化作斷瓦殘垣,香港的年輕人,真的知道自己在追尋什麼嗎?
  • 香港「黃官」明降暗升漲薪水引不滿 民眾質疑法律界「黃人」當道
    香港東區法院裁判官何俊堯曾負責審理8起涉及「修例風波」的案件,案中被告不是判無罪就是輕判,引起香港輿論強烈不滿。據港媒最新報導,何俊堯將被調離東區裁判法院,轉往高等法院專責處理原訟庭刑事案件的排期事宜。然而他雖然調職後暫不審案,月薪卻大漲6萬至8萬港元。
  • 千禧年之後,香港再無「港女」
    楊千嬅自2013年楊千嬅憑藉《春嬌與志明》拿下香港電影金像獎影后之位後,這一位置就一直被香港老牌女演員和內地女演員佔據著,香港女演員年輕一代中再無「上位」之人。相較不斷崛起的大花小花、仍然相對活躍的香港男演員,香港女演員的現狀或許更令人唏噓。大眾對她們的印象更多也停留在了那個,青霞喝酒、張敏回頭、朱茵眨眼、祖賢穿衣的黃金年代。千禧年之後,香港再無「港女」千禧年前後,孕育著香港「最後一批」女演員。
  • 一文讀懂「香港大律師及其公會」
    不少人選擇先成為律師從業數年,獲得經濟保障後,再放棄律師身份進入大律師行業實習,成為大律師。大律師雖然看起來「更高端」,但地位並不高於律師,只是分工不同。一般市民需要法律服務,均需首先接觸律師,如果要聘請大律師,需要通過律師或律所轉介。
  • 羅冠聰鼓動歐洲制裁中國,香港法律界人士呼籲警方發布國際通緝令
    【環球網綜合報導 記者趙友平】香港「東網」等港媒1月8日消息稱,亂港分子羅冠聰8日又鼓動歐洲制裁中國,還要求臺灣通過所謂「香港人權及民主條款」。香港有法律界人士表示,羅冠聰的相關言論已涉違香港國安法,呼籲警方對羅冠聰發出國際通緝令,儘早緝拿歸案接受法律制裁。
  • 修例風波中那些「泛黃」的香港大律師
    戴啟思:港英政府埋在香港法律界的一枚釘子現任香港大律師公會主席戴啟思在蔡維邦辭職後,向大律師公會會員發公開信表示,公會每當法治受威脅時都有發表聲明響應,法治精神講求政府所有行為都要合法,但政府不負責任地向公眾施暴,是對法治最大的蠶食。
  • 香港副學士課程—另一種畢業出路
    免責聲明1、文章部分內容來源於百度等常用搜尋引擎,我方非相關內容的原創作者,也不對相關內容享有任何權利 ;部分文章未能與原作者或來源媒體聯繫若涉及版權問題,請原作者或來源媒體聯繫我們及時刪除;2、我方重申:所有轉載的文章、圖片、音頻視頻文件等資料智慧財產權歸該權利人所有,但因技術能力有限無法查得智慧財產權來源而無法直接與版權人聯繫授權事宜,若轉載內容可能存在引用不當或版權爭議因素
  • 新學年將開始,香港政務司司長張建宗:須幫助學生培養國民身份認同及守法意識
    來源:環球網【環球網報導】新學年即將開始,香港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張建宗今天(30日)發文表示,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特區政府致力培養青年人成為有積極人生觀,對社會有承擔及守法,具國家觀念、香港情懷以及國際視野的新一代。另一方面,我們須幫助學生培養國民身份認同及守法意識,成為負責任的良好公民及國民。
  • 香港中小學加強「守法」和「同理心」教育 培育學生正面價值觀和態度
    中新社香港12月3日電 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3日向全港中小學發出通函,公布加入「守法」和「同理心」作為首要培育學生的正面價值觀和態度,以加強學校推行價值觀教育的工作。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發言人表示,培養學生建立正面的價值觀和態度一直是中小學教育的重要學習宗旨。
  • 「『港獨』在香港是完全沒有出路的」
    【香港回歸20周年·權威訪談】「『港獨』在香港是完全沒有出路的」——訪香港特別行政區候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光明日報記者 鄧凱  站在門口的人突然安靜下來  一位戴眼鏡、配珍珠項鍊、著暗花旗袍、穿黑色開衫的女士走進會議室,微笑著與大家握手,親切而又端莊,優雅卻不失幹練。  她就是此次訪談的主角,林鄭月娥女士,香港特別行政區候任行政長官。
  • 多家香港出版社修訂通識教育課本,強調守法、刪除煽暴表述
    近日,香港出版社的課本修訂內容被港媒陸續披露。 8月18日,綜合香港《文匯報》、「東網」等消息,雅集出版社、齡記出版有線公司(簡稱:齡記)等7家出版社做出多項相關修訂。香港居民同時認同「香港人」和 「中國人」的身份。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簡稱:教圖)也刪去「三權分立」字眼。在涉及「公民抗命」的課題中,教圖加入「參與違法行為者,須承擔相應的法律刑責」的內容,並在書中多處強調不可違法、守法是公民責任等。
  • 內地生留學香港,出路在哪?揭秘香港職場特點
    到香港留學不僅是去學習知識,還要為自己的將來做打算,畢業之後的出路在哪裡?是留在香港工作還是回到內地重新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