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科學日報|Cell 子刊:不僅助眠,白噪音還可以改善聽力

2020-12-22 腦科學君

1,Nature Genetics | 強強聯合,上海交大/西安交大/北京大學揭示東亞人群精神分裂症的遺傳結構基礎

來源:iNature

精神分裂症是一種使人神經衰弱的精神疾病,全球終身患病率約為1%。大規模的精神分裂症基因研究主要報導了歐洲血統樣本,可能缺少重要的生物學見解。2019年11月18號,上海交通大學Bio-X研究所師詠勇團隊、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馬現倉團隊、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嶽偉華聯合眾多國際知名研究單位在Nature Genetics上在線發表了題為Comparative genetic architectures of schizophrenia in East Asian and European populations的研究論文。

報告了迄今為止對東亞參與者(2277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35362名對照)進行的最大規模的研究,在19個遺傳位點中確定了21個全基因組範圍內的顯著關聯。導致精神分裂症風險的常見遺傳變異在東亞和歐洲祖先之間具有高度相似的影響(遺傳相關係數=0.98±0.03),表明精神分裂症的遺傳基礎及其生物學在人群中廣泛存在。

2專家點評STM │ 陽懷宇/蔣若天課題組合作開發鉀通道TASK-3首創選擇性激動劑:基於化學小分子探針的鎮痛藥物新靶標發現和確證

來源:BioArt

基於小分子的新靶標發現和確證研究策略

疼痛治療迫切需要發現和確證新靶標。2019年11月20日,華東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陽懷宇教授和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麻醉轉化醫學國家地方聯合工程中心蔣若天研究員等多個課題組合作,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雜誌在線發表了題為Selective activation of TWIK-related acid-sensitive K+ 3 subunit–containing channels is analgesic in rodent models的研究論文,報導了首個TASK-3選擇性激動劑CHET3,並基於該小分子系統地評估了TASK-3作為新靶標的潛力,發現激動TASK-3可以降低傷害性感覺神經元興奮性,從而抑制多種疼痛,為開發非阿片類的新型鎮痛藥物提供了新思路。

3,Cell 子刊:不僅助眠,白噪音還可以改善聽力

來源:生物探索

背景白噪聲抑制聽覺皮層神經元的調諧曲線,增加了頻譜相似音的可分辨性

白噪音與其他噪音不同,安靜的環境甚至也不會具有與白噪音相同的效果。來自巴塞爾大學的研究人員在《Cell Reports》的一項研究中證明,連續的白噪音背景下,純淨的聲音變得更加精確,這一發現可用於進一步發展人工耳蝸。

由巴塞爾大學生物醫學系的Tania Rinaldi Barkat教授領導的研究人員研究了在一個充滿挑戰的聲音環境中聲音感知和辨別的神經基礎。重點是研究聽覺皮層——「聽覺大腦」,即處理聲學刺激的大腦區域,通過測量大鼠的腦獲得了聽覺系統的活動模式。研究團隊的數據顯示,白噪音顯著抑制了聽覺皮層神經細胞的活動,正是這種對神經元興奮地抑制,才導致人們對純音的更精確的感知。

4飲酒與伴侶選擇存在關聯

來源:Nature自然科研

使用酒精伴侶共調的可能解釋。

本周《自然-通訊》發表的一篇論文Genetic evidence for assortative mating on alcohol consumption in the UK Biobank報告了一種與飲酒水平相關的遺傳變異,而這種遺傳變異反過來可能與伴侶選擇存在關聯。

5,近2萬中國人研究:退休可能加速認知衰退?要多動腦!

來源:醫學新視點

一項IZA勞動經濟學研究所對中國人群的研究報告顯示,退休可能會加速認知能力下降,增加患痴呆症風險,尤其是女性。研究人員介紹,該研究首次考察了發展中國家退休可能產生的認知影響,其結果與先前關於退休對美國、英國和歐盟地區老年人影響的一項研究結果相似,支持了腦力活動減少會加速認知能力下降的假設。

6,精液中的這種分子,讓雌性果蠅記憶力更強

來源:環球科學

性肽(sex peptide)是一種附著於果蠅精子上的分子,在果蠅的性交過程中,隨著精液進入雌性體內。此前的研究已經發現,性肽作用於與生殖道相連的神經元後,會導致雌性果蠅的行為發生一系列變化,例如進食慾望更高、拒絕其他雄性果蠅。

在一項發表於《科學·進展》的新研究中,來自法國的研究團隊發現,這種分子不僅影響了上述行為,還作用於腦部相應的神經元,改變了雌性果蠅的長期記憶。對於果蠅來說,這項行為的意義在於,雌性果蠅產卵時的安全性提高了。

7,患臉盲症,可能是腦神經迴路失衡了

來源:環球科學

此前的研究已經表明,臉盲症與大腦右側梭狀回面部區域(FFA)有關。而新發表於《大腦》的研究分析了19項已發表研究中、44名中風後臉盲症患者的腦部核磁共振成像數據,發現臉盲症不是單一腦區的功能失常導致的。這44名患者的病灶位置不僅與FFA腦區相關,也與左額頂葉皮層的4個腦區相關,而該皮層負責從視覺刺激中提取特徵。研究人員推測,面部識別功能異常與這兩個不同的神經迴路有關,這項研究將有助於開發針對臉盲症的新療法。

8,Nature研究詮釋中國古語:什麼樣的失敗才是成功的母親?

來源:環球科學

在一項發表於《自然》的新研究中,科學家通過分析大量的失敗案例,證實了中國的古語「失敗乃成功之母」。但研究也指出,苦幹和蠻幹是無法成功的,想要成功需要快速從失敗中吸取教訓,因為改進所花的時間越長,你就也越可能失敗。

前文閱讀

1,腦科學日報|你睡覺時,大腦竟然在努力加深記憶!

2,腦科學日報|Nature子刊:大腦GPS系統呈蜂窩狀,彎路多了就變形

相關焦點

  • 這種噪音不僅助眠,還能改善聽力,你不試試嗎?
    白噪音不僅助眠還能改善聽力 保健時報記者 楚超 海潮起落、流水潺潺、風吹秋葉、細雨綿綿……現在很多人是伴著這些聲音入眠的
  • 腦科學日報|青少年女性抑鬱症的內在神經迴路
    王曉東與清華大學等研究團隊合作,分離出一種小分子化合物,該化合物不僅能阻止細胞凋亡,還可以保護線粒體的完整性和功能。被分離出的這種化合物稱為R6,R6通過抑制mTOR這一主要的信號途徑來阻止細胞凋亡。例如,給患有腦缺血大鼠提供這種蛋白質,會產生劑量依賴性的神經保護作用。這意味著提供的化合物R6越多,大腦免受神經損傷的保護就越好。
  • 睡眠不好的你,有聽過白噪音嗎?專家表示白噪音雖可助眠但使用需有度
    白噪音是指一段聲音中的頻率分量的功率在整個可聽範圍(0~20KHZ)內都是均勻的。眼下,不少「睡眠困難戶」選擇這些白噪音來幫助入睡,市面上也出現了大量白噪音網站、APP,裡面模擬合成的白噪音門類各不相同,最受歡迎的功能就是助眠。昨日,江城專家提醒稱,白噪音雖有助眠功能,但並非適合所有人,睡眠問題還需通過科學手段來改善。
  • 聽「白噪音」,能助眠?--中國數字科技館
    2019-07-03 00:43:00   市面上,嬰兒助眠機器動輒上千,竟然還賣得挺火。商家廣告做得漂亮,稱用的是「白噪音」技術,歐美小孩兒睡覺都在用。大人也能用,不光助眠,還能提高學習工作的效率。
  • 腦科學日報|Nature子刊:大腦GPS系統呈蜂窩狀,彎路多了就變形
    Nature子刊:大腦GPS系統呈蜂窩狀,彎路多了就「變形」來源:量子位如果道路直南直北、城市方方正正,人就更有方向感,但這究竟是為什麼?來自馬克斯·普朗克人類認知與腦科學研究所、倫敦大學學院(UCL)等機構科學家,最新一篇論文登上Nature子刊Human Behavior,揭開了背後的大腦秘密:因為你的腦子裡,記憶不同地標位置的方式是一張虛擬的地圖,負責記憶這些虛擬地圖的細胞,本身排列成六邊形網格。因此,當「虛擬地圖」是四四方方的時候,六邊形網格細胞的記憶形變不明顯。
  • 腦科學日報:Science子刊揭示嗜酒成癮之謎;老年聾的真正原因
    《Nature》子刊發布!全球獨一無二的資料庫,揭示人類和130種哺乳類動物大腦連通性守恆!來源:腦友記BrainUp以色列的研究人員對大約130種哺乳動物的大腦進行了先進的擴散MRI掃描,生成了一個全新的、全球獨一無二的資料庫。
  • 噪音讓人難以入眠,為什麼白噪音反而能助眠呢?
    失眠了,誰都逃不過白噪音的真香定律。今天就來聊一聊,這個白噪音到底真香在哪?其實,經常差旅的朋友都知道,每次做綠皮火車的時候,剛開始覺得很有精神,但慢慢就會感到困意,無暇車窗外的風景,隨著律動的車輪聲而進入夢鄉。這是為什麼呢?
  • 被封為「助眠利器」的白噪音,究竟有多厲害?
    它是雨天的落雨聲,是山間的流水聲,是樹林的鳥鳴聲,是大自然歸於人類的饋贈——白噪音。白噪音的助眠原理白噪音指一段聲音中的頻率分量的功率在整個可聽範圍內都是均勻的。我們可以把白噪音看成是一種背景音樂,其它噪聲被混合到了這個背景音樂中,從而變得模糊。因此,白噪音的助眠原理在於改善了睡眠環境,給對聲音要求較高的人群帶來了撫慰。
  • 白噪音讓寶寶更好睡?研究:恐影響睡眠及聽力
    「白噪音」是許多新手爸媽常用來安撫寶寶、幫助寶寶入睡的「神器」之一。但最近已有不少研究指出,長期使用白噪音恐對寶寶的健康造成危害,不僅可能造成聽力受損,還會阻礙語言能力的發展。市面上有幾款專門播放白噪音的機器,或是免費的白噪音APP或影片可以下載,但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精神病學教授馬蒂亞斯.巴斯納指出,如果因為使用白噪音導致睡眠斷斷續續,那麼這種方式就會對寶寶的健康造成負面影響。
  • 睡眠不好的你,有聽過白噪音嗎?
    眼下,不少「睡眠困難戶」選擇這些白噪音來幫助入睡,市面上也出現了大量白噪音網站、APP,裡面模擬合成的白噪音門類各不相同,最受歡迎的功能就是助眠。  昨日,江城專家提醒稱,白噪音雖有助眠功能,但並非適合所有人,睡眠問題還需通過科學手段來改善。
  • 白噪音讓寶寶更好睡?已有不少研究指出:恐影響睡眠及聽力
    「白噪音」是許多新手爸媽常用來安撫寶寶、幫助寶寶入睡的「神器」之一。但最近已有不少研究指出,長期使用白噪音恐對寶寶的健康造成危害,不僅可能造成聽力受損,還會阻礙語言能力的發展。透過這些白噪音持續地播放作為背景聲音,以減少寶寶睡覺時的環境雜訊與突然的聲響(例如:關門聲、東西掉到地上的聲音、狗叫聲等)之間的聲音反差。因此1990年有研究發現播放白噪音可以幫助8成以上的寶寶入睡,但實際上也有部分寶寶不買單。
  • 失眠研習社|聽白噪音對改善失眠有用嗎?
    416世界噪音日在即,主任今天就來聊一聊,噪音對的影響以及白噪音對於睡眠的幫助。無所不在的噪音汙染據世界組織調查,全球噪音汙染已經成為影響人們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的嚴重問題,不僅影響人的聽力,還可能導致高血壓、心臟病、記憶力衰退及其他精神症候群。
  • 腦科學日報:與自閉症風險基因相關的神經元和神經膠質異常
    2,Nature子刊:浙江大學段樹民院士團隊揭示神經病理性疼痛發生的關鍵腦區來源:浙江大學腦科學與腦醫學學院圖註:LPBN環路調控生理性和病理性疼痛機制模式圖11月研究結果表明,合作過程中個體的行為波動在theta頻段上同步,這與以往超掃描研究中所發現的合作中theta頻段腦間同步一致。此外,該研究還發現合作過程中theta頻段的行為同步與合作得分、兩名被試在實驗過程中的關係(領導者—追隨者)有顯著相關,表明theta頻段的行為同步可以用於預測合作表現和模式。
  • 腦科學日報:為什麼胖人通過節食減肥很困難?充足睡眠改善記憶力
    這項新研究於2020年7月21日在線發表在《氧化還原生物學》(Redox Biology)雜誌上,研究揭示了CMS121通過改變腦細胞代謝脂質的方式發揮作用。Maher研究了一種在水果和蔬菜中發現的名為漆黃素( 別名:非瑟酮 英文:fisetin)的多酚類黃酮醇如何改善記憶力,甚至可以預防小鼠的阿爾茨海默病。
  • 失眠的夜,讓Ta陪你入睡,BOSE白噪音耳塞,黑科技助眠
    ——白噪音Bose這款耳塞助眠的原理是利用「白噪音」,安撫神經,讓人放鬆,輕鬆入睡。那麼什麼是白噪音呢?學術一點來說,白噪音是指一段聲音中的頻率分量的功率在整個可聽範圍(20~20000HZ)內都是均勻的聲音。而想要在百分百絕對安靜的環境中入睡,不受外界環境下聲音的打擾,是無法實現的。
  • 白噪音是孩子的哄睡神器還是聽力殺手?
    各個助睡軟體上的白噪音也曾經風靡寶媽圈,但是,請等一等,白噪音哄睡的方法真的安全嗎?又該如何科學的利用呢?今天丁香媽媽請到了公共衛生博士陳小舒老師,來給大家具體講一講。這時不少人會想盡一切辦法把周圍聲音降到最低,比如戴耳塞、關窗戶……但是近些年,也有人採取了另一種方法幫助入睡,那就是下載各式助眠 App。
  • 腦科學日報:首次發現膠質母細胞瘤幹細胞;「曬傷」腦子是真的
    1,【Nature子刊】史上最大單細胞RNA測序項目!首次發現膠質母細胞瘤幹細胞,有望抑制癌細胞 來源:轉化醫學網
  • 腦科學日報:大腦為什麼會學習和記憶?學習動機是如何喪失的?
    3,Nature子刊解讀!為何機體大腦擁有學習和記憶功能?AMPA型穀氨酸受體的胞吐作用和內吞作用之間的競爭機制,這兩種過程依賴於湧入到海馬體興奮神經元後突觸中鈣離子的水平,同時研究者還通過進行大規模的數學模型模擬對LTP和LTD進行了全面地理解。
  • 腦科學日報:一夜之間逆轉「永久性」腦損傷;女性更容易失眠
    該研究顯示,這種名為ISRIB的小分子藥物可以在創傷性腦損傷數月後恢復記憶功能,此外,它還能逆轉唐氏綜合症認知障礙、預防與噪音相關的聽力損失、對抗某些類型的前列腺癌,甚至還能增強健康動物的認知能力。 結果顯示:從長期效果來看,DBS是有效且可耐受的,能較好地改善強迫、抑鬱和焦慮症狀。研究結局顯示了兩個極端:14%的患者可以被治癒,相同比例的患者沒有任何獲益。DBS能改善生活質量、整體功能,還能減少精神藥物的使用。此項研究結果表明了DBS的長期有效性,為DBS在臨床上的推廣應用提供了進一步的支持。未來,預測DBS療效對臨床應用至關重要。
  • 腦科學日報:口渴的神經生物學基礎;接觸過鉛的成人戒酒更難
    在這項工作中,研究團隊中的楊曉宇博士還開發了一種名為「 CRISPRview」的新方法。該方法結合CRISPR基因編輯、免疫染色和單分子螢光原位雜交技術,可以直接在早期大腦發育的原代細胞中驗證順式作用元件的基因調控功能。CRISPRview在人腦原代細胞混合培養體系上使用CRISPR工具,首次達到以單細胞、單分子解析度精確地測讀DNA序列如何調控基因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