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富人轉移子女監護權 騙取助學金

2021-02-08 北京日報客戶端

前段時間鬧得沸沸揚揚的美國大學招生舞弊案之後,美國媒體近來又曝光一系列富裕家庭鑽空子騙取大學助學金的醜聞,令人對美國高校的公平性再度產生質疑。

多家媒體報導,芝加哥大約40個富裕家庭通過父母轉移子女監護權的方式,使得子女的經濟狀況不再與父母收入「掛鈎」,從而能夠以貧困生的身份申請多項助學金和獎學金。

由於美國各項助學金和獎學金的資金規模有限,富裕階層爭取到這些資金,勢必意味著真正貧困的學生無法拿到資金,甚至有可能被迫放棄學業。這一醜聞曝光後,招致廣泛的口誅筆伐。

知情人士介紹,目前曝光的案情集中在芝加哥富人區,涉案大學數量還不算多。預計隨著調查持續展開,美國更多地區以及高等學府將捲入醜聞,類似亂象極有可能遍及全美各地。

為何轉移子女監護權?原來是瞄上助學金

美國《華爾街日報》、《華盛頓郵報》、非營利性新聞媒體「為了人民」網站等多家媒體近來相繼曝光美國富裕家庭「鑽法律空子」騙取大學獎學金和助學金的醜聞,引發公眾譁然。

這一騙補套路是:美國家長在子女即將上大學時放棄監護權,改由親戚或朋友監護孩子。這樣一來,這些富裕家庭的子女便可在財務上與父母「剝離」開來,以缺錢為由輕鬆申請到美國大學的各類助學金和獎學金。

所謂放棄監護權,實則只需完成一些法律手續,例如向法庭遞交文件、指定新的監護人等,美國不少律師事務所和諮詢公司對辦理這類業務可謂輕車熟路。

在承辦這類業務的公司中,一家頗受矚目的諮詢公司名為「目的地學院」。這家公司輔導過眾多客戶,成功幫助這些家庭的子女申請到總額不菲的助學金和獎學金。其中,一名女家長近期接受媒體採訪時承認,她與丈夫年薪合計超過25萬美元,住在一棟市價120萬美元的房子裡,已經供養好幾個子女念完大學,眼瞅著17歲女兒即將上大學了,想做些手腳「省點錢」。

在目的地學院的指示下,這名女家長將17歲女兒的監護權轉移給一名商業夥伴。隨後,女兒以只有夏季打工的「微薄」收入為由,成功申請到2萬美元的大學助學金和獎學金。

不少知情人士披露,為騙取這些用於補貼貧困學生的助學金和獎學金,美國富裕家長往往在子女讀高二或高三時辦理監護權轉移,通常是轉移給親戚、朋友或商業夥伴,從而使子女在法律上被認定為「財務獨立」,在評估經濟狀況時不再與父母收入掛鈎。

他們騙領到的助學金和獎學金種類五花八門,既有聯邦資金,也有來自各州和各所大學的補貼資金。

據美國媒體追蹤,僅在伊利諾州最大城市芝加哥北部郊區,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間便有超過40起類似騙補案,所牽涉的家長涵蓋地產商、醫生、律師、保險商等行業的成功人士,家境普遍較為優裕。他們的子女就讀於伊利諾伊大學、威斯康星大學、密蘇裡大學、印第安納大學等高校,目前這些高校大多數尚未正式回應媒體質疑。

騙補規模有待查明 預計遍布全美各地

截至今年8月,本案調查矛頭集中在伊利諾州,尤其是芝加哥富人區的數十戶家庭。然而據美國教育行業專家推測,類似騙補手法恐怕遠遠不止局限在伊利諾州,而是遍及全美各地,預計最終涉案家庭及學生的數量將更加令人震驚。

「這是騙局,」伊利諾伊大學招生主管安迪·博斯特得知此事後說,「這些富裕家庭玩弄手段,鑽程序空子才申請到他們原本沒資格申請的助學金和獎學金。他們剝奪了那些真正有需要的家庭(獲取助學金和獎學金)的機會。」

例如,伊利諾州某項助學金的發放方式為「先到先得」,即按照大學生遞交申請的時間順序予以批准發放,金額為每人大約5000美元。2018年,該州大約8.2萬名有資格申請這項助學金的大學生最終沒能拿到錢,緣由是申請人數太多。

博斯特介紹,伊利諾伊大學的貧困學生可以申請聯邦和州兩個層面的助學金和獎學金,如果均申請成功,兩項金額合計為每年1.1萬美元。然而,富裕家庭的學生卻同樣盯上這部分資金,想方設法搶奪貧困學生的優惠待遇。

美國教育部網站發布的資料介紹,在美國家長自願放棄子女監護權的情況下,子女申請大學助學金和獎學金時不再需要提交家長的財務狀況等信息,而被視作財務獨立的個人。因此,有關部門評估這些學生的經濟狀況時,只考慮他們本人的打工收入和其他資產,而不再考慮他們父母的財務狀況。

「這些富裕家庭離貧困簡直太遙遠了,甚至連邊兒都沾不上,」博斯特頗為憤慨,「我不清楚這類亂象達到什麼規模了,但我希望儘可能把它掐滅在萌芽。如果這樣都算合法,那什麼才叫犯罪?」

一家旨在幫助美國家庭籌措教育資金的機構高級主管馬克·坎特羅威茨抨擊道,利用轉移子女監護權而騙取大學助學金和獎學金的做法是相當可恥的「極端手段」,「有人如此厚顏無恥地行事,真是聞所未聞!這種做法極其不道德」。但他同時無奈地承認,由於那些富裕家長及學生的操作手法均有法律依據,校方即便是發現貓膩,就目前而言「也是無能為力了」。

被指違背法律初衷 如何補救引發深思

美國法律界人士介紹,家長轉移子女的監護權,通常是由於意外發生或處境艱難,例如單親家庭失去住宅、家長患有精神病、父親吸毒或坐牢、家長遭移民部門驅逐出境、家長嚴重虐待子女等特殊情形。

按照芝加哥法律援助組織成員麗貝卡·拉希德法魯希的說法,美國法律允許家長轉移子女的監護權,原本是為保護子女,尤其是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

然而,不少富裕階層卻鑽法律空子,在子女即將成人前夕放棄監護權,「利用合法手段不當騙取助學金和獎學金」,這樣做顯然「違背了法律的初衷」。然而,如何作出補救,避免更多聯邦和州級助學資金落入富人腰包,卻並不是容易解決的問題。

博斯特回憶說,他最初起疑心是在大約一年前,當時芝加哥富人區一所高中的指導老師專門找到他,詢問他為何某位家境不錯的高中生有機會拿到伊利諾伊大學一筆針對貧困生的助學金。

博斯特隨即查閱那位高中生的申請材料,注意到該學生的父母放棄監護權,所以她才有機會申請那筆獎學金。無獨有偶,在那以後伊利諾伊大學又接到至少14樁類似的申請要求,均為富裕家長放棄監護權、子女「在帳面上淪為貧困生」。

截至今年8月,美國「為了人民」新聞網站試圖接觸15個家庭以了解更多情況,但採訪進展不順。面對記者詢問,其中一些家長直接掛掉電話,一些家長表示無可奉告,另一些家長同意透露內幕、但希望保持匿名。

不少人質疑美國法律存在漏洞,以致給人可乘之機。以芝加哥為例,該州法律允許父母在子女同意的前提下、自願放棄子女的監護權,但是沒有詳述法官應該在何種情況下拒絕這類申請。在實際操作中,法官哪怕注意到家長有能力看護子女,最終往往仍然只能批准轉移子女監護權。

今年6月,伊利諾州萊克縣法官約瑟夫·薩爾維在一樁轉移子女監護權案件中表達質疑,認為涉案的一名高中生與父母住在一起「沒有不妥」,似乎沒必要轉移監護權。辯護律師瑪麗·貝爾林卻振振有詞,說本案家長雖然收入不低,但是要供養孩子上大學仍有一定壓力,利用當前法律儘量減輕學費負擔「屬於合法操作」。

貝爾林辯稱,在法律沒有禁止的情況下,本案家長的做法「沒問題」,「這符合那名未成年人的最佳利益,因而也符合法律初衷」。

貝爾林的說法招致廣泛抨擊,而她供職的卡布律師事務所被曝曾辦理數十樁類似的轉移子女監護權案件,同樣引起監管部門的注意。

博斯特說,伊利諾伊大學已經向美國教育部以及其他助學金審批部門匯報最新情況,預計有關部門後續將展開更深入的調查。一些媒體提出更多質詢,美國教育部尚未作出回應。

相關焦點

  • 美國大學再爆醜聞!竟有家長『放棄』孩子監護權,只為騙取助學金
    近日,據美媒披露,芝加哥多戶富裕家庭為節省子女大學費用竟「放棄」監護權,騙取獎學金和助學金。《華爾街日報》稱,一名學生通過這種方式,成功拿到4.7萬美元的獎學金和助學金,這名學生所在的學校每年學費為6.5萬美金,剩下的學費由其祖父母支付。
  • 美國大學又曝醜聞:為騙取獎學金,富人家長轉移孩子監護權
    就在這時,美國教育部又在調查「鑽空子」事件,即一些富裕家庭的父母將即將上大學的孩子的監護權轉移給親戚或朋友,這樣孩子就能獲得獎學金。為獲取大學獎學金,富人家長轉移孩子監護權芝加哥一位母親稱,去年她將17歲女兒的監護權轉移給了一位生意夥伴。
  • 美國大學入學醜聞!為騙取獎學金,富人家長竟轉移孩子監護權
    圖源:Unsplash芥末堆 阿宅 8月1日報導美國當地時間7月29日,《華爾街日報》報導,前段時間沸沸揚揚的美國大學招生舞弊案之後,美國公眾都對大學申請流程的公平性抱有強烈情緒。就在這時,美國教育部又在調查「鑽空子」事件,即一些富裕家庭的父母將即將上大學的孩子的監護權轉移給親戚或朋友,這樣孩子就能獲得獎學金。
  • 美國部分富人放棄監護權,為子女爭取助學金,多數是醫生和律師
    據外媒7月31日報導,在美國伊利諾州,家庭富裕的家長通過放棄對孩子的法定監護權,以此欺騙大學,從而讓孩子們在大學時可以獲得國家助學金。▲有錢的家長利用法律漏洞幫助孩子獲得國家助學金美國獨立新聞調查新媒體Pro Publica和《華爾街日報》報導稱,在伊利諾州芝加哥地區,至少有40個家庭的父母利用這個法律漏洞,讓自己的孩子在大學期間獲得國家助學金,其中大多數家長是醫生和律師。
  • 美國:為獲取大學獎學金,富人家長轉移孩子監護權
    美國當地時間7月29日,外媒報導,前段時間沸沸揚揚的美國大學招生舞弊案之後,美國公眾都對大學申請流程的公平性抱有強烈情緒。就在這時,美國教育部又在調查「鑽空子」事件,即一些富裕家庭的父母將即將上大學的孩子的監護權轉移給親戚或朋友,這樣孩子就能獲得獎學金。
  • 為了拿到助學金,芝加哥的父母已經轉移了孩子的監護權!
    如果說,Lori Loughlin和Felicity Huffman涉案的美國最大招生騙局讓我們見識了名人富豪幫孩子上大學的決心,芝加哥父母鑽空子拿下大學助學金的這一波神仙操作,真的是徹底毀三觀。他們連孩子都不要了!!!
  • 為獲獎學金轉移監護權,這波操作太不地道!
    六個月來第二次,美國大學錄取再曝驚天醜聞。上周,ProPublica Illinois和華爾街日報報導,芝加哥郊區的父母參與了一項騙局,以增加孩子獲得大學需求的經濟援助資格。這個騙局顯然是由獨立升學顧問Lora Georgieva一手設計的,他是伊利諾州林肯郡一所教育機構的負責人,他們讓父母在高中三年級或高年級期間放棄對子女的合法監護權,轉移給朋友或家人。
  • 美大學醜聞:為騙獎學金富人家長轉移孩子監護權
    就在這時,美國教育部又在調查「鑽空子」事件,即一些富裕家庭的父母將即將上大學的孩子的監護權轉移給親戚或朋友,這樣孩子就能獲得獎學金。為獲取大學獎學金,富人家長轉移孩子監護權芝加哥一位母親稱,去年她將17歲女兒的監護權轉移給了一位生意夥伴。她的家庭年收入超過25萬美元,為了讓家裡另外一些孩子上完大學,她和自己的丈夫已經累計花了60萬美元。
  • 美國大學又曝入學醜聞:富裕爸媽為獲助獎學金,「放棄」子女監護權
    【環球網報導 記者 侯佳欣】繼美國名校招生舞弊案被曝光後,美國大學入學問題一度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30日,美國大學再被曝出入學醜聞:芝加哥地區數十戶富裕家庭為節省子女大學費用,通過「放棄」監護權等方式,幫助子女騙取大學助學補助和獎學金。
  • 代孕子女的監護權
    原審中被上訴人多次提及其年事已高,行動不便,並表示將委託其在美國的女兒撫養兩名孩子,而原審判決中對被上訴人的監護能力均未提及,完全置未成年人的利益於不顧,將孩子判給無法確定監護能力的被上訴人,欠負責任。3.《民法通則》第十六條不能成為被上訴人取得監護權的法律依據。根據該條款規定,未成年人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只有在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經死亡或者沒有監護能力而其本身又具備監護能力的情形下才可以擔任監護人。
  • 監護權轉移有利於未成年人權益保護
    原標題:「監護權轉移」有利於未成年人權益保護        23日,南京市政府召開全市未成年人社會保護工作推進會,出臺一系列硬招實招,全力呵護處於困境中的未成年人。在本次會議上傳遞出的信息,南京還將探索對嚴重侵害未成年人權益、屢教不改的監護人,依法採取行政和司法幹預措施,轉移監護權。
  • 「監護權轉移之訴應慎之又慎」
    儘管有了撤銷父母對未成年子女監護權的相關法規和先例,但在實踐中,這樣的案件極少。   2015年2月4日,全國首例由民政部門申請撤銷父母作為孩子監護人資格的案件在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合議庭經過庭審、合議後做出了判決,支持了申請人銅山區民政局的申請,撤銷被申請人邵某、王某對女兒小玲(化名)的監護權,指定徐州市銅山區民政局為小玲的監護人。
  • 離婚後子女監護權如何確定?離婚後怎麼爭取子女監護權?
    但是離婚時夫妻對孩子的撫養權、監護權往往爭執得不可開交,那麼,離婚後子女監護權如何歸屬?離婚後怎麼爭取子女監護權?網友諮詢:我今年15歲了,可是父母要離婚,關於離婚子女撫養費的規定是怎麼樣的?北京市高朋(揚州)律師事務所竇莉律師解答:離婚子女撫養費標準撫養費應由子女生活費、教育費、醫療費等費用組成。在具體實踐中,在確定子女撫養費的要從以下幾方面給予考慮: 1、子女實際需要; 2、父母雙方的負擔能力; 3、當地的實際生活水平。 由於社會分工不同,當事人的工作情況也不同。
  • 深圳被傳列入兒童監護權轉移試點 官方否認
    南都訊 記者朱凌 吳懌 許曉蕾 近日有媒體報導,深圳、廣州、東莞等地被列入全國第二批試點城市,開展監護失當未成年人監護權轉移試點。對此,廣東省民政廳表示沒有發過此類文件,深圳市民政局多個部門均表示未收到相關文件。
  • 從本案看監護權的臨時轉移
    所謂監護權的轉移,是指監護人基於保護被監護人的合法權益,在不違背法律規定的前提下,將監護職責部分或全部委託他人行使,並由他人承擔相應法律後果的行為。對於監護權的轉移,我國《民法通則》未作規定,但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第二十二條規定了監護權的轉移。該條前段規定:「監護人可以將監護職責部分或全部委託給他人。」肯定了監護權的轉移。
  • 離婚後父母對未成年子女監護權有關問題的探討
    三、離婚後父母對未成年子女監護權行使的原則  (一)離婚後父母對未成年子女監護權行使的類型  關於離婚後父母對未成年子女監護權或親權的行使原則,從現代國外立法看,大體可分為三種類型:  1、單方行使原則,即離婚時法院確定由父或母一方單方行使未成年子女監護權或親權。這主要以本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一些資本主義國家修訂後的立法為代表。
  • 【法學入門的50個關鍵概念(7)】父母對未成年子女的監護權
    今天是第七個概念:父母對未成年子女的監護權(L』AUTORITE PARENTALE SUR NU ENFANT MINEUR)。監護權(autorité parentale)是一套「以孩子的利益為最終目的之權利義務的總和」(《民法典》(下同)第371-1條)。它不再是專屬於父親或母親的權利(apanage),而是由「父母雙方」共同擁有。
  • 先讓未成年人監護權轉移接上地氣
    民政部副部長竇玉沛介紹,多家試點未成年人保護的地區,將開展監護失當未成年人監護權轉移個案實踐工作。這意味著,對孩子監護不當的父母等監護人,將被撤銷監護權。民政部社會事務司相關負責人則表示,雖然法律對撤銷監護人職責作出了規定,但至今尚無一例司法實踐案例,主要原因是現行法律法規沒有規定不履行監護職責和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具體情形,也沒有規定有權申請撤銷監護人資格的有關人員、單位的範圍和適格監護人的具體條件,並且缺乏明確、細緻的監護權轉移司法程序。
  • 傑克遜母親獲子女臨時監護權 申請接管巨額財產
    本報訊洛杉磯高等法院法官當地時間6月29日籤署文件,麥可-傑克遜的母親凱薩琳-傑克遜已經獲得了三名子女的臨時監護權。同時,凱薩琳-傑克遜申請暫時接管麥可傑克遜留給孩子們的巨額遺產。  美國當地時間6月29日,凱薩琳-傑克遜為了保障自己的三個孩子成為受益人,正式提交了作為傑克遜莊園監護人的申請文件,申請獲得麥可三位未成年子女的監護權。同時,傑克遜的父親喬-傑克遜也表示自己的妻子應該成為傑克遜所擁有莊園的管理者。
  • 未成年人監護權撤銷轉移案例何時破零
    但在具體的生活實踐和司法實踐中,當真正出現監護人監護失當的情況,撤銷監護人的監護權卻是「只打雷不下雨」,直至目前,國內尚未出現一起撤銷並轉移監護人監護權的案例。   不履行監護權的事件比想像中要多   儘管惡性事件總是發人深省,但在現實生活中,仍然有不少未成年人連最基本的生活都無法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