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熱的夏季,大家都喜歡拿冰鎮的食物來消暑,冰激凌、雪糕、各種冷飲都備受歡迎。不過冰冷的食物吃下去之後,對腸胃的刺激比較大,容易誘發夏天常見的腸胃炎。
但如果夏天不吃冷飲,那還能熬過夏天麼?其實學會正確地吃冷飲,能將它對身體的傷害降到最低。
首先要糾正一個認知誤區,很多人認為夏天吃點冰的食物是能降火的。但實際上吃冷飲並不能清心火,冷飲之所以好吃,是因為它能讓人感覺「瞬間降火」。
貪吃寒涼食品和冷飲不僅不能清心瀉火,反而會損傷脾胃,過於貪涼圖痛快,只會損傷人體陽氣。對於陰虛火旺體質的人群,還容易因此而生病。
人體的氣血、五穀營養,都要靠脾胃來吸收運化;靠腎臟排除人體代謝廢物,所以保護好脾胃和腎臟非常重要。
冷飲的溫度一般要比胃內溫度低20~30℃。長期過量的冷食物進入胃,會使胃黏膜下血管收縮,使保護胃的「天然屏障」——黏液層受到破壞,出現黏膜水腫和糜爛,最終形成慢性胃炎。
女性不但要一年四季少碰冷飲,冷水澡都要少洗,不然痛經、月經不調都會找上門,這些都是常識。
小孩子過度吃冷飲,會影響發育;冷飲會刺激孩子的腸胃,導致孩子胃口下降,進食減少,長久這樣必然導致小孩各種營養物質的缺乏及吸收障礙。
即便知道吃冷飲對身體不好,很多人還是會選擇貪圖享樂。那麼可以掌握下面幾種吃法,儘量減少對身體的傷害。
先在嘴中含一會,等沒有明顯不適了,再下咽
不管是吃冰還是吃冷飲,可以吃進去之後先在嘴裡含一會,儘量讓食物接近口腔的溫度,等口腔感覺沒有明顯的不適了,再咽下去。這樣食用的原理是讓食物的溫度儘可能的升高,縮小和腸胃溫度的差距。
含的位置要在口腔較前面的地方,就是接近嘴唇的那一邊,而不要含在靠近喉嚨的地方,這樣可以避免直接刺激上顎上方的蝶神經節和附近的三叉神經,減少偏頭痛的症狀。
只吃料而不吃冰或冰水
古時候沒有冰箱的時候,通常會將冬天的冰塊儲藏到夏天來用,將食物冰鎮一下再吃。或者用深井裡的冰水來冰鎮食物。
現代的刨冰類食物,吃的時候儘量少吃下面層的冰,只吃上面覆蓋著的食物,如水果、紅豆泥等,這樣也能減輕傷害,表層食物經過冰鎮溫度會降低,但始終接觸著周圍環境,溫差不會太大。
所以吃冰西瓜可以選擇用冰鎮的方式,而不是直接冰到冰箱裡面去。家裡可以常備一些冰塊,用於各種食物的冰鎮。比如喝飲料,可以倒一杯常溫的飲料,再往裡面加入冰塊的方式來飲用,這樣食物溫度會低於環境溫度,但不會太低,也能起到消暑的效果。
常喝清熱降火的茶飲,能不讓人感覺燥熱
夏天悶熱的天氣很容易讓人感覺燥熱,特別是肝火旺的人更容易上火。再加上夏天的美食宵夜多是燒烤、小龍蝦之類比較辣、比較容易上火的。
可以選擇每天喝一點清熱降火的茶,如菊花、金銀花、決明子等,如果身體比較寒,可以在茶中添加一點枸杞中和一下。
當然上述是比較養生的做法,任性的朋友未必能按這樣做。偶爾一兩次吃冰的問題不大,不要長期、過量的吃冰食物,否則腸胃疾病就要來找你了。
堇生活,您身邊的食療養生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