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藥物所等發現與細胞死亡相關的新型離子通道

2020-12-22 中國科學院

  鎂離子是活體細胞內含量最高的二價陽離子,在包括中樞神經興奮性調控、生長發育等所有生命活動中發揮重要作用。雖然與鈣離子一樣同屬第二信使,但與鈣離子相比,人們對鎂離子跨膜轉運機制及生理病理功能的了解非常匱乏。迄今為止,哺乳動物中僅有兩類通透鎂離子的通道被發現。

  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高召兵和上海科技大學助理教授王華翌的研究團隊聯合攻關,證明程序性壞死執刑蛋白MLKL(The mixed lineage kinase domain-like protein)形成一種新型陽離子通道,首次將離子通道、鎂離子與細胞程序性壞死聯繫起來。

  在此項研究中,上海藥物所研究人員採用脂雙層電生理系統成功記錄到MLKL介導的單通道電流,並成功分離純鎂離子介導的電流,證明了MLKL優先通透鎂離子,對鈉、鉀通透性稍弱,但不通透鈣離子。同時採用突變半胱氨酸接觸能力掃描(Substituted Cysteine Accessibility Mutagenesis, SCAM)策略,研究人員在缺乏跨膜晶體結構的情況下進一步證明MLKL通道每個亞單位包含5個跨膜區段。MLKL的離子選擇性和5次跨膜的特點不同於所有已報導的通透鎂離子的通道,顯示出MLKL是一種新型陽離子通道。

  程序性壞死是細胞死亡的一種重要形式。但作為程序性壞死信號通路最後一個關鍵蛋白和行刑者(executioner),MLKL如何導致細胞死亡存在較大爭議。此前主要有兩種學說:其一推測MLKL或者開放下遊通透鈣離子的通道引起鈣內流,或者通過某種機制引起跨膜鈉離子流動,後果均導致胞內離子失衡進而誘導細胞死亡;其二則認為MLKL本身形成可通透約10 kD大小分子的非選擇性的巨大孔道,破壞胞膜的完整性進而導致細胞死亡。

  在該項研究中,研究人員證明MLKL本身形成一種新型陽離子通道,其通道活性與致細胞壞死能力正相關,回答了MLKL如何導致程序性壞死的重大難題。MLKL是哺乳動物中發現的第三個通透鎂離子的通道,該項工作將不僅有力推動鎂離子轉運機制和生理病理功能研究,也將為程序性壞死機制研究和與程序性壞死相關疾病的藥物研發提出新方向和新思路。

  研究論文的第一作者為上海藥物所博士研究生夏冰清,共同作者為上海藥物所的方遂、陳學勤、陳培遠和上海科技大學的胡紅,通訊作者為高召兵和王華翌。

  該項成果已於2016年4月在線發表於國際期刊《細胞研究》(Cell Research)。該工作得到了基金委、中科院、上海市科委等基金的資助。

  文章連結

  

  MLKL形成優先通透鎂離子的新型陽離子通道。A:MLKL介導的全部由鎂離子形成的電流;B:MLKL的通道活性與其致細胞膜電位變化和致細胞死亡能力正相關;C:一個MLKL通道亞單位示意圖。

  鎂離子是活體細胞內含量最高的二價陽離子,在包括中樞神經興奮性調控、生長發育等所有生命活動中發揮重要作用。雖然與鈣離子一樣同屬第二信使,但與鈣離子相比,人們對鎂離子跨膜轉運機制及生理病理功能的了解非常匱乏。迄今為止,哺乳動物中僅有兩類通透鎂離子的通道被發現。
  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高召兵和上海科技大學助理教授王華翌的研究團隊聯合攻關,證明程序性壞死執刑蛋白MLKL(The mixed lineage kinase domain-like protein)形成一種新型陽離子通道,首次將離子通道、鎂離子與細胞程序性壞死聯繫起來。
  在此項研究中,上海藥物所研究人員採用脂雙層電生理系統成功記錄到MLKL介導的單通道電流,並成功分離純鎂離子介導的電流,證明了MLKL優先通透鎂離子,對鈉、鉀通透性稍弱,但不通透鈣離子。同時採用突變半胱氨酸接觸能力掃描(Substituted Cysteine Accessibility Mutagenesis, SCAM)策略,研究人員在缺乏跨膜晶體結構的情況下進一步證明MLKL通道每個亞單位包含5個跨膜區段。MLKL的離子選擇性和5次跨膜的特點不同於所有已報導的通透鎂離子的通道,顯示出MLKL是一種新型陽離子通道。
  程序性壞死是細胞死亡的一種重要形式。但作為程序性壞死信號通路最後一個關鍵蛋白和行刑者(executioner),MLKL如何導致細胞死亡存在較大爭議。此前主要有兩種學說:其一推測MLKL或者開放下遊通透鈣離子的通道引起鈣內流,或者通過某種機制引起跨膜鈉離子流動,後果均導致胞內離子失衡進而誘導細胞死亡;其二則認為MLKL本身形成可通透約10 kD大小分子的非選擇性的巨大孔道,破壞胞膜的完整性進而導致細胞死亡。
  在該項研究中,研究人員證明MLKL本身形成一種新型陽離子通道,其通道活性與致細胞壞死能力正相關,回答了MLKL如何導致程序性壞死的重大難題。MLKL是哺乳動物中發現的第三個通透鎂離子的通道,該項工作將不僅有力推動鎂離子轉運機制和生理病理功能研究,也將為程序性壞死機制研究和與程序性壞死相關疾病的藥物研發提出新方向和新思路。
  研究論文的第一作者為上海藥物所博士研究生夏冰清,共同作者為上海藥物所的方遂、陳學勤、陳培遠和上海科技大學的胡紅,通訊作者為高召兵和王華翌。
  該項成果已於2016年4月在線發表於國際期刊《細胞研究》(Cell Research)。該工作得到了基金委、中科院、上海市科委等基金的資助。
  文章連結
  
  MLKL形成優先通透鎂離子的新型陽離子通道。A:MLKL介導的全部由鎂離子形成的電流;B:MLKL的通道活性與其致細胞膜電位變化和致細胞死亡能力正相關;C:一個MLKL通道亞單位示意圖。

相關焦點

  • 科學家建立一種新的離子通道藥物篩選方法
    目前已知有與人類疾病或功能障礙(如癲癇和心率失常)相關的離子通道多達60多種。  該研究建立的線蟲離子通道化合物篩選方法具有構建、操作簡單,通量較高且成本低廉的優點。結合目前該課題組已開發的線蟲行為高通量分析平臺,這一基於線蟲離子通道疾病模型的化合物篩選方法預計將在離子通道藥物開發中發揮重要作用。
  • 從氯胺酮抗抑鬱新機制探討靶向離子通道的新藥研發
    但它的鎮痛機制並不是像巴比妥類那樣作用在抑制性GABA(A)受體/離子通道上,而是與腦中另一種重要的離子通道——N-甲基-D-天冬氨酸受體(NMDA receptor,NMDAR)/離子通道密切相關(圖三)[5]。
  • 重磅發現!神經元血壓傳感器的真身竟是離子通道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斯克裡普斯研究所和哈佛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機械敏感性的離子通道PIEZO1和PIEZO2一起是壓力感受是所必需的。這兩種離子通道是自主神經系統中感覺神經元的血壓傳感器,其中這些感覺神經元觸發感受器反射,即一種有助於保持血壓穩定的穩態機制。
  • 上海科學家發現抗病毒感染新型藥物靶點,並發現一款乳腺癌藥可抑制...
    原標題: 上海科學家發現抗病毒感染新型藥物靶點,並發現一款乳腺癌藥可抑制病毒感染如果不能及時有效地控制病原微生物入侵人體,可能會引起機體死亡或留下後遺症。而近幾年新發或爆發的病毒感染,如禽流感病毒和寨卡病毒等,亟待抗病毒藥物或疫苗來預防和治療。
  • ...最新發現!新型冠狀病毒存在糞-口傳播;上海藥物所:雙黃連抑制...
    據央視網,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基於臨床上新發現新型冠狀病毒的一系列症候群,與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持續開展相關觀察研究。該院呼吸內科張旃副教授、消化內科安萍副教授等人在觀察到部分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患者首發症狀僅為腹瀉後,懷疑消化系統也可能是新冠病毒的傳播途徑。
  • 發現神經元血壓傳感器的真身竟是離子通道PIEZO1和...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斯克裡普斯研究所和哈佛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機械敏感性的離子通道PIEZO1和PIEZO2一起是壓力感受是所必需的。這兩種離子通道是自主神經系統中感覺神經元的血壓傳感器,其中這些感覺神經元觸發感受器反射,即一種有助於保持血壓穩定的穩態機制。
  • 長篇回顧:細胞膜水通道、離子通道的發現|2003年諾貝爾化學獎
    細胞膜裡的水和離子的通道細胞是構成生物體的基本構成要素。一般認為人的身體大約由一千億個細胞組成,其數量可以與銀河系的天體數量相匹敵。細胞有血液細胞(血球)、肌肉細胞、肝細胞、神經細胞等很多種類,它們都在高度複雜的生物體系統中各負其責。細胞由細胞膜來把彼此,還有周圍的基質(細胞外)分離開來。
  • 人類新遺傳疾病「卵子死亡」被發現並命名
    中國科學家揭示相關蛋白致病新機制   人類新的孟德爾遺傳病、糖基化疾病及離子通道疾病
  • 匹茲堡大學:新的小蛋白藥物可減輕中風的後遺症,保護大腦
    腦卒中是中國居民排名第一位的死亡原因。缺血性卒中佔所有卒中的75%-90%,出血性卒中只佔10-25%。且中風患者的後遺症很難治療。匹茲堡大學大腦研究所的神經科學家發現了一種新型藥物,可以在中風期間和中風後保護大腦。
  • 中國科學家發現機體抗病毒感染新型藥物靶點—新聞—科學網
    如果不能及時有效地控制病原微生物入侵人體,可能會引起機體死亡或留下後遺症。而近幾年新發或暴發的病毒感染,如禽流感病毒和寨卡病毒等,亟待抗病毒藥物或疫苗來預防和治療。 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簡稱分子細胞中心)王紅豔研究組與上海大學魏濱實驗室合作,發現細胞內的7脫氫膽固醇還原酶(DHCR7)下調機體先天免疫抗病毒感染的功能與機制,阻斷這個酶的活性可以顯著增強人體免疫「衛士」巨噬細胞清除寨卡病毒(ZIKV)、流感病毒(H1N1)、皰疹病毒(HSV)等多種病毒的「戰鬥力」。
  • 我國學者創建鉀離子通道「摺紙風車」模型 合理闡釋細胞動作電位...
    黑龍江省亞歐腦科學研究院孫作東研究員在腦科學基礎理論研究領域又獲新突破,近日在美國醫學科學期刊Journal of US-China Medical Science(UCMS)同期刊發3篇論文——《鉀離子通道「摺紙風車」模型》《用鉀離子通道「摺紙風車」模型闡釋細胞動作電位發生機制》《鳩子論的修訂與補充》,首次對細胞動作電位與靜息電位產生機制和鈉
  • 中國科學家發現人類新遺傳疾病 命名為「卵子死亡」
    新華社上海3月29日電(記者吳振東、郭敬丹)近日,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遺傳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桑慶副研究員和王磊教授團隊聯合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生殖中心匡延平教授團隊,首次發現了一種新的人類遺傳病,將其命名為「卵子死亡」。北京時間3月28日,《科學》雜誌子刊《科學轉化醫學》在線發表了這項研究成果。
  • 中國學者基於機械敏感性離子通道的超聲神經調控 | 大家點評
    該項研究將超聲輻射力和機械敏感性離子通道結合起來,首次在神經元上通過超聲刺激激活機械敏感性離子通道,並進而精確控制神經元的興奮性。該成果開拓了超聲在腦科學研究中的新方向,為超聲遺傳學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應用價值。
  • 人類新遺傳疾病:「卵子死亡」!復旦團隊首次發現並命名
    近日,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遺傳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桑慶副研究員和王磊教授團隊與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生殖中心匡延平教授團隊,合作研究首次發現了一種新的人類遺傳病,將其命名為「卵子死亡」。
  • KCNE1是兩個不同離子通道超家族的輔助亞基
    KCNE1是兩個不同離子通道超家族的輔助亞基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30 14:59:13 法國尼斯大學Guillaume Sandoz研究組發現,KCNE1是兩個不同離子通道超家族的輔助亞基
  • 研究發現GPCR藥物全新結合模式
    日前,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醫藥所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中心袁曙光課題組帶領團隊與上海科技大學合作,通過計算藥學與生物化學相結合的方法,發現G蛋白偶聯受體蛋白(GPCR)全新藥物分子結合模式與激活機制。相關工作近期發表在ACS Central Science上。
  • 年度回顧專題 | 胡偉新:2019年新型抗腫瘤藥物相關腎臟損傷研究進展
    [如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抑制劑、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抑制劑、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KIs)等]和免疫治療藥物[包括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CIs)、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CAR-T)],此類藥物的應用顯著提高了腫瘤患者的存活時間,但同時所導致的腎臟損傷及對腫瘤患者預後造成的不良影響越來越受到關注。
  • 美國密西根大學教授王少萌到上海藥物所交流
    6月6日,應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周兵的邀請,美國密西根大學安娜堡分校教授王少萌作了題為Targeting protein degradation for drug discovery的專題報告。周兵主持報告,上海藥物所200餘名科研人員和研究生參加了本次講座。
  • 抗愛滋病藥物用於新型肺炎治療,這30種藥物可能有效,全國...
    據央視新聞,2020年1月25日0-24時,湖北省報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新增確診病例323例,新增死亡病例13例,新增出院病例10例。截至1月25日24時,湖北省累計報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病例1052例,重症病例129例,死亡病例52例,出院病例8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