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建立一種新的離子通道藥物篩選方法

2020-12-15 中國科學院

  926日,《自然-通訊》期刊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神經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蔡時青研究組與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教授蘭峰團隊合作的題為《利用離子通道疾病線蟲模型篩選調控離子通道功能的小分子化合物》的研究論文。該研究構建了在小動物體系高通量篩選靶向作用於離子通道化合物的方法,找到了一些能夠恢復致病離子通道突變體功能的化合物,並闡明其作用機制,為離子通道疾病的治療提供了新策略。

  離子通道提供特定離子進出細胞的路徑,它們是生物體電活動的分子基礎的重要組成部分。離子通道參與調節神經系統電信號傳導,在心臟搏動等重要生理過程發揮關鍵作用。目前已知有與人類疾病或功能障礙(如癲癇和心率失常)相關的離子通道多達60多種。遺傳性基因突變主要通過四種機製造成離子通道功能異常:1、改變基因的轉錄和翻譯等過程;2、造成離子通道蛋白摺疊組裝異常、膜運輸缺陷;3、改變離子通道的門控和動力學特性;4、改變離子通道的離子選擇性等。因此,恢復不同離子通道致病突變體的功能需要不同的策略,從而實現離子通道疾病的精準化治療。目前離子通道化合物篩選方法主要關注調節離子通道門控和動力學特性的化合物(如阻斷劑和激活劑),而有關調控離子通道生物生成(Biogenesis)化合物的研究則較少。然而,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基因突變導致離子通道摺疊異常、進而造成蛋白滯留在內質網是離子通道疾病一種重要的致病機制。因此,急需建立能夠在生理條件下,從不同層面(電生理特性和生物學生成過程等)高通量篩選調控離子通道功能的化合物的方法。

    hERG鉀離子通道主要介導心肌細胞動作電位的復極化過程,其功能異常會導致長QT綜合症(一種心律失常疾病),甚至引起猝死。模式動物秀麗線蟲(簡稱線蟲)的UNC-103鉀通道和人源ERG高度同源,控制著線蟲運動、產卵等重要的行為。在該研究中,研究人員把人源hERG鉀離子通道表達在線蟲中,鉀通道功能增強會顯著改變線蟲神經元和肌肉細胞的興奮性,使線蟲產生明顯的行為缺陷(如產卵和運動);而hERG鉀離子通道功能變化將會導致線蟲行為改變,這為離子通道化合物篩選提供了便利條件。研究人員通過對線蟲行為的觀測,結合相應的螢光蛋白標記,篩選了約14,800個小分子化合物,成功找到了抑制hERG通道膜運輸的化合物ALA以及恢復運輸缺陷型hERGA561V通道功能的化合物ProstratinIDBProstratinIDB促進hERGA561V通道突變體膜運輸,提高通道功能,並能夠在人誘導多能幹細胞(hiPSC)分化為長QT 綜合症的心肌細胞模型中糾正其電生理異常。進一步的研究顯示,ProstratinIDB通過激活PKCε信號、進而磷酸化位於hERG通道的孔道區的S606位點來提高hERGA561V功能。

  該研究建立的線蟲離子通道化合物篩選方法具有構建、操作簡單,通量較高且成本低廉的優點。結合目前該課題組已開發的線蟲行為高通量分析平臺,這一基於線蟲離子通道疾病模型的化合物篩選方法預計將在離子通道藥物開發中發揮重要作用。

  該研究工作主要由博士研究生江強和李凱在蔡時青、蘭峰指導下共同完成,北京安貞醫院的魯文靜、中科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院丁秋蓉課題組的李爽等參與了該項研究。該工作受到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基金委等的支持。

 

  圖註:A,構建線蟲通道疾病模型篩選通道化合物策略的總體示意圖。B,利用轉基因線蟲篩選通道阻斷劑和激活劑或功能矯正劑(能夠恢復突變離子通道的功能)的策略示意圖。

  9月26日,《自然-通訊》期刊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神經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蔡時青研究組與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教授蘭峰團隊合作的題為《利用離子通道疾病線蟲模型篩選調控離子通道功能的小分子化合物》的研究論文。該研究構建了在小動物體系高通量篩選靶向作用於離子通道化合物的方法,找到了一些能夠恢復致病離子通道突變體功能的化合物,並闡明其作用機制,為離子通道疾病的治療提供了新策略。
  離子通道提供特定離子進出細胞的路徑,它們是生物體電活動的分子基礎的重要組成部分。離子通道參與調節神經系統電信號傳導,在心臟搏動等重要生理過程發揮關鍵作用。目前已知有與人類疾病或功能障礙(如癲癇和心率失常)相關的離子通道多達60多種。遺傳性基因突變主要通過四種機製造成離子通道功能異常:1、改變基因的轉錄和翻譯等過程;2、造成離子通道蛋白摺疊組裝異常、膜運輸缺陷;3、改變離子通道的門控和動力學特性;4、改變離子通道的離子選擇性等。因此,恢復不同離子通道致病突變體的功能需要不同的策略,從而實現離子通道疾病的精準化治療。目前離子通道化合物篩選方法主要關注調節離子通道門控和動力學特性的化合物(如阻斷劑和激活劑),而有關調控離子通道生物生成(Biogenesis)化合物的研究則較少。然而,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基因突變導致離子通道摺疊異常、進而造成蛋白滯留在內質網是離子通道疾病一種重要的致病機制。因此,急需建立能夠在生理條件下,從不同層面(電生理特性和生物學生成過程等)高通量篩選調控離子通道功能的化合物的方法。
    hERG鉀離子通道主要介導心肌細胞動作電位的復極化過程,其功能異常會導致長QT綜合症(一種心律失常疾病),甚至引起猝死。模式動物秀麗線蟲(簡稱線蟲)的UNC-103鉀通道和人源ERG高度同源,控制著線蟲運動、產卵等重要的行為。在該研究中,研究人員把人源hERG鉀離子通道表達在線蟲中,鉀通道功能增強會顯著改變線蟲神經元和肌肉細胞的興奮性,使線蟲產生明顯的行為缺陷(如產卵和運動);而hERG鉀離子通道功能變化將會導致線蟲行為改變,這為離子通道化合物篩選提供了便利條件。研究人員通過對線蟲行為的觀測,結合相應的螢光蛋白標記,篩選了約14,800個小分子化合物,成功找到了抑制hERG通道膜運輸的化合物ALA以及恢復運輸缺陷型hERGA561V通道功能的化合物Prostratin、IDB。Prostratin和IDB促進hERGA561V通道突變體膜運輸,提高通道功能,並能夠在人誘導多能幹細胞(hiPSC)分化為長QT 綜合症的心肌細胞模型中糾正其電生理異常。進一步的研究顯示,Prostratin和IDB通過激活PKCε信號、進而磷酸化位於hERG通道的孔道區的S606位點來提高hERGA561V功能。
  該研究建立的線蟲離子通道化合物篩選方法具有構建、操作簡單,通量較高且成本低廉的優點。結合目前該課題組已開發的線蟲行為高通量分析平臺,這一基於線蟲離子通道疾病模型的化合物篩選方法預計將在離子通道藥物開發中發揮重要作用。
  該研究工作主要由博士研究生江強和李凱在蔡時青、蘭峰指導下共同完成,北京安貞醫院的魯文靜、中科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院丁秋蓉課題組的李爽等參與了該項研究。該工作受到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基金委等的支持。
 
  圖註:A,構建線蟲通道疾病模型篩選通道化合物策略的總體示意圖。B,利用轉基因線蟲篩選通道阻斷劑和激活劑或功能矯正劑(能夠恢復突變離子通道的功能)的策略示意圖。

相關焦點

  • B肝理想靶點工具,日本科學家開發,高純度篩選抗HBV藥物系統
    2020年7月31日,日本大阪大學醫學研究生院微生物和免疫學系病毒學科科學家Eriko Ohsaki和Keiji Ueda開發了高純度HBV轉錄酶活性區的篩選及其應用。B肝理想靶點工具,日本科學家開發,高純度篩選抗HBV藥物系統這項新技術發表在科學雜誌《Viruses》,歸屬抗病毒藥物和疫苗部分。
  • 上海藥物所等發現與細胞死亡相關的新型離子通道
    同時採用突變半胱氨酸接觸能力掃描(Substituted Cysteine Accessibility Mutagenesis, SCAM)策略,研究人員在缺乏跨膜晶體結構的情況下進一步證明MLKL通道每個亞單位包含5個跨膜區段。MLKL的離子選擇性和5次跨膜的特點不同於所有已報導的通透鎂離子的通道,顯示出MLKL是一種新型陽離子通道。
  • 匹茲堡大學:新的小蛋白藥物可減輕中風的後遺症,保護大腦
    皮特醫學院科學家培訓項目的醫學生、該研究的第一作者安東尼·舒連(Anthony Schulien)表示,「在臨床實踐中,沒有任何藥物能夠阻止中風後發生的細胞死亡。這些實驗為藥物靶向提供了令人振奮的早期證據,我們希望有一天能將這些證據應用到患者身上。」
  • Neuron:科學家找到幫助修復損傷神經元的藥物
    現在來自德國的科學家們成功解除了一種"剎車"分子的作用,這種分子能夠阻止神經纖維的再生。他們利用一種作用於生長抑制機制的藥物--Pregabalin治療小鼠實現了受損的神經連接重新形成。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Neuron上。神經元細胞互相連接形成網絡遍布身體各處。
  • 從氯胺酮抗抑鬱新機制探討靶向離子通道的新藥研發
    但它的鎮痛機制並不是像巴比妥類那樣作用在抑制性GABA(A)受體/離子通道上,而是與腦中另一種重要的離子通道——N-甲基-D-天冬氨酸受體(NMDA receptor,NMDAR)/離子通道密切相關(圖三)[5]。
  • 藥學院屠鵬飛、姜勇團隊創建精準單細胞微流控技術用於TRP通道調節...
    Channel Modulators」(精準單細胞微流控篩選TRP離子通道調節劑)為題發表在國際著名SCI期刊Advanced Science(IF=15.804)上,並被選為封底文章。屠鵬飛、姜勇團隊創建精準單細胞微流控技術用於TRP通道調節劑的高效發現TRP通道是細胞膜上重要的陽離子通道蛋白超家族,是治療疼痛的新型藥物靶點之一。
  • 長篇回顧:細胞膜水通道、離子通道的發現|2003年諾貝爾化學獎
    2003年,兩位美國的科學家發現並研究了這個作為通道的蛋白質,並共同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他們是發現了水通道的彼得·阿格雷和發現了離子通道的羅德裡克·麥金農。它是血球的細胞膜裡含有的三四種最豐富的蛋白質裡的一種,因為對通常的蛋白質著色劑不反應而一直沒有被發現。隨著更進一步的研究,阿格雷發現質量為28千道爾頓的蛋白質特別豐富地存在於腎臟的細胞裡。這個蛋白質由四個要素構成,組成被稱為「四聚體」的構造,分布在細胞膜全體。這個立體空間的特點表明了這個分子具有孔狀的通道。
  • 神經元血壓傳感器的真身竟是離子通道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斯克裡普斯研究所和哈佛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機械敏感性的離子通道PIEZO1和PIEZO2一起是壓力感受是所必需的。這兩種離子通道是自主神經系統中感覺神經元的血壓傳感器,其中這些感覺神經元觸發感受器反射,即一種有助於保持血壓穩定的穩態機制。
  • 如何批量快速篩選抗新冠病毒藥物?
    有沒有一個平臺可以批量檢測藥物的抗病毒效果呢?最近,上海科技大學楊海濤、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蔣華良和南開大學饒子和等研究人員合作開發出了一種新的藥物篩選技術。該技術將蛋白質結構、計算機模擬和高通量篩選相結合,用於快速鑑定靶向COVID-19主要蛋白酶(Mpro),抑制病毒複製的化合物。目前,該論文已提交到預印本網站bioRxiv[1]。
  • 發現神經元血壓傳感器的真身竟是離子通道PIEZO1和...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斯克裡普斯研究所和哈佛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機械敏感性的離子通道PIEZO1和PIEZO2一起是壓力感受是所必需的。這兩種離子通道是自主神經系統中感覺神經元的血壓傳感器,其中這些感覺神經元觸發感受器反射,即一種有助於保持血壓穩定的穩態機制。
  • 世界首個「離子電流」電池問世:生物相容性良好!
    導讀最近,美國馬裡蘭大學的工程師們發明了一種具有生物相容性的全新電池。這種離子電流電池能夠產生出基於離子的電能,它與人類和其他生物系統所用的電能屬於同一種類型。創新然而,美國馬裡蘭大學進行獨到的創新研究,發明了一種新型電池,也稱為「電子電池」。它的工作方式恰恰相反:它在電池內部移動電子,而在外部以離子流動的形式傳遞能量。這也是科學家們首次發明一種產生離子電流的電池。
  • 科學家發明無需針頭就能注射藥物新方法
    科學家研發出一種無需針頭就能注射藥物的新方法,可用一種高速高壓噴射器將藥物透過皮膚注入體內。這種方法有朝一日可能會終結今天打針會疼的時代。過去幾十年裡,科學家研發了各種皮下注射器的替代品。例如尼古丁貼片,它可以將藥物慢慢滲透進皮膚中。但它們只能釋放小到足以穿過皮膚氣孔的藥物分子,對藥物的使用限制很大。由伊恩-亨特率領的這個麻省理工學院研究小組開發了一種射流注射系統,通過一種嚴格控制的方式給不同深度的皮膚注射各種劑量的藥物。這種設計是建立在一種名為「洛倫茲力制動器」的機械裝置基礎上的。
  • 我國學者創建鉀離子通道「摺紙風車」模型 合理闡釋細胞動作電位...
    藉助此模型原理,孫作東合理闡釋了動作電位發生全過程:動作電位上升相——去極化過程,相當於細胞在「放電」,由特殊離子通道旋入的鈉離子所主導,即旋入的鈉離子、溢出的鉀離子、多出的正電荷的比例為3:2:1;動作電位下降相——復極化過程,相當於細胞在「充電」,由特殊離子通道旋入的鉀離子所主導,即旋入的鉀離子、擠出的鈉離子、多出的負電荷的比例為2:3:1。
  • 什麼藥物既能減輕疼痛,又不存在成癮風險?
    在尋找新型止痛藥的道路上,科學家們當前的研究焦點集中在人體感知疼痛的基本生物學通路上。疼痛感是如何產生的呢?這首先要從一組嵌在細胞膜上的蛋白質說起。這些膜蛋白就像細胞表面的一個個通道,能夠通過打開和關閉來控制鈣離子出入神經細胞。這是神經系統傳遞信號的一種方式。而這些蛋白通道在神經科學裡則被稱為「鈣離子通道」。
  • B肝DNA分離分析方法,針對大量樣本分析,且適用中高通量篩選
    研究人員介紹,為了建立一種簡單、經濟、適用於標準q PCR分析的HBVDNA製備方法,我們設計了這種無柱DNA製備方法(見下圖:來自Viruses)。B肝DNA分離分析方法,針對大量樣本分析,且適用中高通量篩選之前,已有大體這種新型製備方法,研究人員介紹,B肝病毒基因組的量化通常在實驗室中進行,以評估B肝病毒複製和抗病毒藥效。研究人員通過排除多個洗滌和離心步驟來提高時間和成本效率。
  • 科學家揭示抑制鈣離子通道的新方式
    細胞膜上的電壓門控鈣離子(如CaV1.3)通道精確調控鈣離子內流及其時空動態,對於心腦等器官的生理機能至關重要,也與心律失常及帕金森症等重大疾病密切相關。因此,抑制CaV1.3等鈣通道的機制及方法成為基礎研究及應用開發的重要目標。臨床上,鈣通道抑制劑(也稱為拮抗劑)是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藥;另外,針對阿爾茨海默症的藥物迄今尚未攻克,而鈣通道拮抗劑是當前研發中的重要先導藥物之一。
  • 中國學者基於機械敏感性離子通道的超聲神經調控 | 大家點評
    因此,越來越多的研究人員將目光轉向其他無損傷的方法,比如超聲。超聲是一種安全的刺激方式,可以無損傷的穿透深入大腦或其他組織內部,並且可以通過聚焦獲得精確定位。該項研究將超聲輻射力和機械敏感性離子通道結合起來,首次在神經元上通過超聲刺激激活機械敏感性離子通道,並進而精確控制神經元的興奮性。該成果開拓了超聲在腦科學研究中的新方向,為超聲遺傳學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應用價值。
  • 口服藥物也能解蛇毒?
    圖片來源:Wikimedia今 年 5 月 發 表 於《 科 學-轉 化 醫 學 》的一項研究表明,有一種原本用來治療重金屬中毒的藥物,可以減輕蛇毒對小鼠的影響。鋸鱗蝰(又名地毯毒蛇)是一種劇毒蛇,生活在亞洲和非洲,這 些區域中有一些人口稠密但缺乏現代醫療設施的社區。
  • 高血壓藥物的神奇作用!或能治療其它多種疾病!
    當前還沒有治療這種疾病的方法。醫生採取的阻止子癇(eclampsia)---一種危及生命的癲癇發作---的唯一方法是提早分娩。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揭示了在先兆子癇中,導致血管增厚和失去彈性的信號通路。他們開發出的一種治療方法能夠治療患有先兆子癇的孕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