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沒有經過面試者同意,就私下背景調查,求職者表示真不厚道

2020-12-12 時下大叔談職場

面試的時候想必大家都遇到過這些問題,像期望薪資、公司的福利待遇等方面,很多公司會比較重視你的期望工資是否與你的經歷匹配。所以公司一般都會做背景調查,而公司如果想要背調面試者上一家公司的情況,正常來說是會先通知面試者通過面試之後,獲得應聘者同意後開始背調。

今天我們來分享一個特殊的案例。

小李(化名)目前是一家網際網路公司的程序猿,公司各方面待遇都挺好,但就是太累了,每天加班到深夜已是常態了。所以小李決定換一件工作,先騎驢找馬,然而這一找工作卻鬧出了矛盾,小李新找的這家公司雖然工作相對輕鬆,但達不到小李要求的薪資,小李便拒絕了。

結果這家公司的HR卻在小李拒絕後,私下聯繫小李的部門總監,而且最坑的是表示小李目前在面試工作,想調查一下小李的薪資情況。部門總監得知後馬上打電話給小李,表示想知道小李是否去面試了,是否有公司會背調等。

聽完總監的電話,小李又生氣又無語,自己已經拒絕這家公司,為什麼這家公司的HR還私自聯繫現在的公司,關鍵是小李還沒有辭職,這樣一來小李在公司的處境就會變得很尷尬。之後小李就發信息聯繫了這位HR,問什麼不經過同意就擅自背調,而HR的回答更是讓人生氣。

這位HR表示,因為小李要求的薪資太高,公司達不到,需要背調一下小李現在公司的情況。但最關鍵的問題是小李已經拒絕了,這完全是屬於私自背調了。

雖然最後結果:HR表示可以給出小李要求的期望薪酬,但經過這次後,小李認為這樣一家不厚道的公司給多少錢都不會去。

由此可見,這家公司是非常不靠譜,薪資說變就變,而且還私下搞小動作,這是讓所有面試者都非常反感的。幸好的是,小李當時留的是總監的電話,並不是老闆的電話,如果直接打給老闆,那真是人盡皆知了,小李也待不住了。

相關焦點

  • 求職者吐槽:阿里招人的態度真可以,面完沒消息了,找hr也不回
    面試對於職場一族來說早已不是新鮮話題,不管是去大小廠企業都會設置面試環節,面試可以了解求職者的能力,判斷要不要,同時求職者也可以了解企業具體的業務,兩者可謂是互相選擇關係。
  • HR在做背景調查時,需要注意什麼?
    背景調查從某些角度來說,是對個人隱私的打聽,容易讓應聘者產生反感和不配合,也是對應聘者誠信的質疑,同時將HR和員工都擺在職場尷尬的位置。如果操作不當,可能會損害應聘者的利益,還會影響公司的形象。  所以,HR在做背景調查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提前告知應聘者,獲得允許和理解  背景調查在一定的程度上可能會觸犯應聘者的隱私,為了更全面的進行互相了解,獲得互相合作的機會,要在徵得應聘者允許和理解情況下進行。
  • 阿里求職者感慨:面試環節都通過了,沒想到敗在背景調查上
    近年來,科技大廠對於人才的選拔異常的嚴格要經過幾輪嚴格的面試,層層刷選,然後綜合決定聘用哪些求職者,一名求職者應聘螞蟻金服失敗後感慨:支付寶p7offer被調沒過,沒說什麼原因,再次進阿里失敗了,請問以後還有機會嗎?
  • HR須知:如果求職者拒絕背調怎麼辦?
    現在越來越多的行業和企業意識到背調的重要性,因為員工背調可以幫助企業篩掉一部分不合格的候選人,幫助企業規避掉用人風險,節省企業用人成本,還可以規避掉一些法律風險。由於背調行業在國內還不是特別成熟 ,很多候選人比較抗拒背調的,那麼如果hr遇到求職者拒絕背調怎麼辦呢?
  • 背景調查不可盲目進行,這5個問題你一定要知道!
    在深知背景調查的目的和重要性後,越來越多的招聘官注重背景調查了,並且積極地投入這件事情中。但是,建議面試官不要著急,在明確於背景調查的5個問題後,再開展背景調查也不遲。(1)背景調查的法律依據做任何事情都必須合法,這是我們做事的基本原則,做背景調查也不例外。很多面試官之所以不做背景調查,是因為他們認為背景調查涉及求職者的隱私,是一種違法行為。
  • 作為HR,這些背景調查「套路」你知道嗎?
      首先,一個完整的背景調查需要有這五個要點:1.在進行背景調查的時候應該獲得候選人的同意,制定調查問題的範圍,主要是對候選人工作情況各方面進行調查>背景調查最好安排面試之後上崗之前,因為這時不合格的候選人已經被淘汰,對於淘汰的人員沒有實施背景調查的意義。
  • 求職面試,決定你能否錄用的,不是背景調查!
    除非這名員工真的是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那在面試的時候,應該也能暴露出來了。從來不做背景調查的用人單位,一方面沒有這個意識,另一方面,或許他們更相信自己的判斷吧!比如:面試官認為求職者所說的工作業績過於誇大,但又不確定是否真的誇張;認為求職者所說的原單位薪酬過高,存在疑點;需要確認求職者是否存在工作行為、規範、職業道德等方面的問題;……2、用人單位內部對求職者的評價存在分歧,需要第三方驗證他們的判斷:比如:HR認為求職者可以錄用,而用人部門認為求職者存在不良的習慣
  • 應聘者是否可以拒絕背景調查?
    求職者要不要拒絕背景調查?如果從招聘發展的階段來看,背調(尤其是民企)有其特定的發展過程。在90年代以至2000年初期,背調的普遍性以及頻率不是很高。但隨著職場整體形勢的發展,就業職位的要求變化以及求職競爭的逐步激烈,求職者本身弄虛作假程度的提高,背調也變得越來越普遍。
  • 對於HR來說,怎樣才是背景調查的正確方式?
    大家都知道,求職者的簡歷中多少都會存在一些水分,所以,在HR招聘過程中除了面試的評估外,還會對求職者進行背調這項工作,當然這項工作在企業管理制度比較完善的情況下,作為控制成本、降低風險是有必要的。對於HR來說,怎樣才是背景調查的正確方式?一、哪些人需要背景調查?
  • 面試時問到之前公司薪資,偽造了薪資標準,hr表示無法錄用
    面試時問到之前公司薪資,偽造了薪資標準,hr表示無法錄用小王因為2020年疫情失業了,開始重新找工作。在參加一次面試的時候,面試官問小王:「你也說了,因為今年疫情才失業,那我這邊想問一下你之前公司給你的薪資是多少?」小王他在前公司,底薪是4000,加上績效,還有提成,每個月可能拿個8000。這邊面試官問到小王,小王有點遲疑,是不是回答高一點好一些?所以他就說:「我在之前公司,底薪的話是5000,每個月稅前大概是一萬多。」
  • 程式設計師硬核婉拒面試,HR言論引爭議!網友:大爺當慣了,不讓拒絕
    人家不想來,找個理由推掉,作為面試官,就算結局是友好的,你怎麼暴怒得這麼重,可怕! 對於那些面試失敗的人,你會告訴他們他們失敗了嗎?等待你的回答? 你說得對,畢竟,面試來不來都是別人的事,也是他們找到任何理由的自由。這個原因的結果,很抱歉我不能來是一個結果。願意在沒有面試的情況下給人力資源部門傳遞信息並不壞。 人力資源部無緣無故發脾氣。
  • 面試後沒回音,應聘者能不能主動聯繫HR?聽聽HR到底怎麼說!
    作為一個求職者,如果面試了一家心儀的公司,但是遲遲沒有得到通知,對求職者來說,這個等待的時間就會是一種煎熬。轉眼又到了求職季,我們回過頭來看看這個問題,如果面試後沒回音,應聘者能不能主動聯繫HR呢?來看看其他人是怎麼做的!
  • HR如何對應聘者做背景調查?
    背景調查對於每個HR來說並不陌生,就是對於公司的一些關鍵性崗位,比如管理崗、核心技術崗的應聘者的真實性調查。由於這些人員,應聘的都是高薪崗位,他們的工作對於公司至關重要,對於這些應聘者的背景調查就顯得尤為重要。
  • 背景調查有訣竅,HR不能不知道
    在進行背景調查的時候,碰釘子、遭到拒絕很常見,特別是遇到有競爭關係的對手公司,這就需要靈活更換調查對象,對應聘者的直接主管或者同事進行調查是個不錯的選擇,只要你態度夠誠懇,還是會有多數人願意配合你的工作,而這些信息同樣可以從一個方面反映候選人的情況。
  • 參加面試後,應聘者自己如何判斷是否面試通過?
    應聘者大可不必覺得自己沒有面試成功,平常心就好了。如果一周之內沒有電話聯繫,說明就真沒有後續,就可以踏踏實實的應聘其他單位了。為什麼HR要「一周等電話,一周之內沒有電話,就不再另行通知了」這麼回復求職者呢?
  • 面對跳槽時的「背景調查」,這篇文教你正確的做法
    經過核實,某某確實在那家公司工作過,不過沒有通過試用期。而這個小夥子的簡歷上說「在該公司工作了一年」。結果可想而知,我們沒有錄取他。背景調查,主要是為了核實求職者提供的信息是否真實,可靠。對學歷、證書等資料可以在網上直接查詢獲得,比較容易。求職者過往工作經歷、工作表現、為何辭職等狀況則通常採用電話的方式去了解。
  • 面試技巧 | 求職者如何回答HR自己其他面試邀約情況?
    有的HR喜歡像求職者打探「是否有面試其它公司」?
  • 對於求職者工作經歷的背景,應該調查哪些方面?
    背景調查的注意事項   為了避免主觀因素的影響,讓背景調查結果更客觀,在做背景調查時,一般要向求職者單位人力資源部門調查,求職者上級主管
  • 面試官最討厭的3種求職者,無論面試表現多好,都不考慮錄用你
    1.頻繁跳槽 陳晶儘管工作能力卓越,面試中關於專業問題都對答如流,也準備了讓面試官眼前一亮的作品。但是她卻很「老實」地把每個工作經歷都寫進簡歷,包括2份只做了半年的工作。老實講,很多公司都不喜歡頻繁跳槽的求職者。怎樣才算頻繁跳槽?
  • 如何讓求職者對你滿意?論一個優秀面試官的重要性
    不能說我是一個優秀的人才,但企業對於員工是有相關需求的,如果連作為hr的門戶工作都不完善,有怎能得到求職者的認可呢?這不外乎是公司的損失。那麼作為一個優秀的面試官需要做好哪幾點呢?1、面試開始之前至少要對求職者的信息有一個大體的認知,既有部分主觀也有部分客觀,做到重要信息牢記於心,方便接下來的擴展性提問。如果連面試人群的學歷,年齡等都不知道,又怎麼能提出有參考價值的問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