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成像(影像)技術類型及其原理

2020-12-22 電子產品世界

隨著科技的進步,醫學成像技術有了長足的發展。醫學成像是指醫學影像數據的形成過程,也指形成醫學成像(現代醫學成像)的技術或裝置。醫學成像技術是藉助於某種能量與生物體的相互作用,提取生物體內組織或器官的形態、結構以及某些生理功能的信息,為生物組織研究和臨床診斷提供影像信息的一門科學。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99130.htm

一、醫學成像(影像)設備的共同特徵

能量發射源、效應組織、探測器、處理器、顯示器

二、醫學成像(影像)技術的類型

(1) X射線影像 (2)核磁共振成像 (3)核素顯像(核醫學成像技術) (4)超聲成像 (5) 阻抗成像 (6) 熱、微波成像 (7) 光學成像

前四種用途最廣泛,容易推廣普及,稱為四大醫學成像技術。

不同類型的醫學影像具有優勢互補作用

三、各種醫學成像(影像)原理

1 、X線成像原理

1895年倫琴發現了X射線(X-ray),這是19世紀醫學診斷學上最偉大的發現。X-ray透視和攝影技術作為最早的醫學影像技術,直到今天還是使用最普遍且有相當大的臨床診斷價值的一種醫學診斷方法。X線成像系統檢測的信號是穿透組織後的X線強度,反映人體不同組織對X線吸收係數的差別,即組織厚度及密度的差異;圖像所顯示的是組織、器官和病變部位的形狀。

2、磁共振成像原理

磁共振(MRI)成像系統檢測的信號是生物組織中的原子核所發出的磁共振信號。原子核在外加磁場的作用下接受特定射頻脈衝時會發生共振現象,MRI系統通過接收共振信號並經計算機重建圖像,用圖像反映人體組織中質子狀態的差異,從而顯示體層內的組織形態和生理、生化信息,系統通過調整梯度磁場的方向和方式,可直接獲得橫、冠、矢狀斷面等不同體位的體層圖像。

3、核醫學成像原理

核醫學成像系統又稱放射性核素成像(RNI)系統,所檢測信號是攝人體內的放射性核素所放出的射線,圖像信號反映放射性核素的濃度分布,顯示形態學信息和功能信息。核醫學成像與其他影像學成像具有本質的區別,其影像取決於臟器或組織的血流、細胞功能、細胞數量、代謝活性和排洩引流情況等因素,而不是組織的密度變化。它是一種功能性影像,影像的清晰度主要取決於臟器或組織的功能狀態,由於病變過程中功能代謝的變化往往發生在形態學改變之前,故核醫學成像也被認為是最具有早期診斷價值的檢查手段之一。

4、 超聲成像原理

超聲成像系統的檢測信號是超聲回波,圖像信號反映人體組織聲學特性的不同,從而顯示甚至動態顯示器官的大小和形狀。超聲成像設備主要應用超聲波良好的指向性和其反射、折射、衰減規律及都卜勒效應等物理特性,採用各種掃查方法,將給定頻率的超聲波導入體內,超聲波遇到不同組織或器官界面時,將發生不同程度的反射和透射,接收攜帶信息的回聲,利用不同的物理參數,將信號經處理後,顯示為波形、曲線或圖像,觀察分析這個結果,結合臨床表現可對疾病做出診斷。

在這個計算機、信息高速發展的時代,醫學成像技術也隨之進入了全新的影像時代。醫學成像技術是現代醫療診斷的重要手段,醫學影像技術的發展反映和引導著臨床醫學在診治以及隨診方面的進步。

更多醫療電子信息請關注:21ic醫療電子頻道


相關焦點

  • 醫學影像智能定量成像新技術及臨床應用學習班 —腦影像機器學習專題培訓班
    2021年3月19日-- 2021年3月21日(周五-周日)舉辦「醫學影像智能定量成像新技術及臨床應用學習班-腦影像機器學習專題培訓班」(課程內容詳見課表安排)。為此,由中日友好醫院主辦,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醫學影像工程與技術分會、北京賽博爾醫藥科技有限公司協辦的「醫學影像智能定量成像新技術及臨床應用學習班-機器學習專題培訓班」,將於2021年在北京舉辦。
  • 醫學影像技術,畢業後只會拍片?還有輻射?
    一、專業介紹該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醫學影像學的基本理論知識,接受常規放射學、CT、核磁共振、超聲醫學、DSA、核醫學等操作技能的基本訓練,具有以影像診斷學和介入醫學作為手段三、主要課程(大學)電子電工學、斷層解剖學、影像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醫學成像原理、計算機接口技術、醫學圖像處理、內科學、外科學、影像設備學、影像診斷學、醫學影像檢查技術等。
  • 衛校熱門專業解讀(6)——醫學影像技術
    專業簡介:醫學影像技術主要研究基礎醫學、臨床醫學、人體斷面解剖學、醫學影像技術與設備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和技能,進行醫學影像的檢驗與診斷以及相關設備的維護管理等。常見的醫學影像技術有:CT、B超、X光片、核磁共振、心血管造影、都卜勒彩超等。
  • 醫學影像技術(本科)專業介紹
    簡要介紹專業代碼:101003專業門類:醫學技術、軍事課、體育、創新創業教育、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英語、美術、音樂、醫用化學、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中國近現代史、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專業英語;02 公共選修課系統解剖學、組織胚胎學、高等數學、C語言程序設計
  • 376 放射醫學技術(中級)考試大綱
    影像解剖、CT/MR影像診斷基礎、影像設備,PACS技術、醫學影像質量管理單元細目要點要求五、人體影像解剖 (包括平面和斷面)1.頭部(376放射醫學技術(中級)考試大綱專業知識各種影像設備的成像理論、圖像列印技術、照片衝洗技術、對比劑與心電圖技術單元細目
  • 重磅| 「生物醫學影像發展戰略」專輯出版
    生物醫學影像作為研究生命科學的工具和手段,為生命科學的一次次研究突破作出了重要貢獻。生物醫學影像萌芽於放射學領域,不斷壯大成長為囊括X射線成像、核素成像、超聲成像、核磁共振成像、光學成像、質譜成像、生物電/磁成像、電子顯微成像等多種成像技術的領域。
  • X線成像技術考點及其解析(二)
    1.0cm鈣化點答:E考點12】數字成像技術概述fvN影像園XCTMR.com1.數字成像技術概述(1)數字成像技術的興起自1895年德國物理學家倫琴發現X線伊始,X線便首先應用於醫學領域。70年代以前,為了適應放射醫學臨床工作和科研的需要,X線影像設備技術圍繞著X線球管、膠片、成像板、影像增強器以及對比劑等,開展了一系列的新技術、新工藝,使得影像設備的性能、功能不斷改善和提高,產品品種和生產規模日益擴大,X線的檢查方式、檢查手段、應用範圍得到了進一步的擴大和提高。但是,它們的成像方式並沒有本質的改變。
  • 相機是如何記錄影像的?照相機的成像原理是什麼?
    照相機的成像其實是利用了下邊這兩個原理:1、透鏡成像原理話說很早很早的時候,我們的老祖宗,墨子就發現了,用一個帶有小孔的板遮擋在牆體與物體之間,牆體上就會形成物體的倒影,這種現象就叫小孔成像。在箱子一面掛上一塊畫布,直接臨摹畫布上的影像就可以了,很短的時間一幅畫就畫好了。畫了一段時間之後人們發現,這暗箱太暗了,有點兒費眼,想說能不能把這個孔弄大點讓更多的光進來,試了一下發現,小孔成像原理有個問題就是:孔徑越大,成像就越模糊。
  • 專業解讀——醫學影像技術
    醫學影像技術專業培養適應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醫療衛生事業發展需要的,德、智、體全面發展,具有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和現代醫學影像必備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從事臨床影像檢查、診斷與治療技術工作的高級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
  • 4D醫學成像技術或在渝應用
    李偉生介紹,4D醫學成像技術可以動態反映器官機能變化。你聽說過4D電影,可你聽說過4D醫療嗎?4月11日,重慶晚報記者從雲博會雲計算時代的大數據智能處理分論壇上獲悉,由重慶郵電大學和中國科學院合作研發的4D醫學成像技術,有望率先在我市醫院應用。
  • 2015考研專業介紹:影像醫學與核醫學[100207]
    此專業分為放射學(包括X線、CT、磁共振和介入放射學)、超聲醫學及核醫學三部分。主要包含:器官的正常影像學表現及其解剖基礎;各個系統疾病的影像表現、影像表現的病理基礎、疾病的影像學診斷和鑑別診斷;正常和病理組織的功能成影和分子影像學;介入放射學在疾病診斷和治療的應用;醫學影像的圖像處理;影像醫學與核醫學新技術的開發和應用。
  • 教授點評:醫學影像技術專業怎麼樣,是當技師,還是考研轉醫師?
    教授點評醫學影像技術畢業頒發的是理工類證書,不同於醫學影像學頒發的是醫學類。專業對口工作是醫院影像科技術操作,是技師而非醫師,只能做檢查不能出診斷報告,影像學是做診斷。–放射治療技術主要學習課程 –物理學、電子學基礎、計算機原理與接口、影像設備結構與維修、醫學成像技術、攝影學、人體 解剖學、診斷學、內科學、影像診斷學、介入放射學、影像物理、超聲診斷、放射診斷、核素診斷、核醫學、醫學影像解剖學、腫瘤放療治療學、B超診斷學。
  • 4D醫學成像技術有望率先在重慶應用
    由重慶郵電大學和中國科學院合作研發的4D醫學成像技術,有望率先在我市醫院應用。    4D醫療成像技術究竟是什麼,能夠達到怎樣的效果?昨日,、記者來到重慶郵電大學計算智能重慶重點實驗室,採訪該項目負責人——重慶郵電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副院長李偉生教授。
  • 簡單介紹X線機成像原理及其構成
    這種肉眼看不見的射線可以使很多固體材料發生可見的螢光,使照相底片感光以及空氣電離等效應,X線機成像原理就是利用了X射線這一特性(X線機的種類)。那麼,X線機成像原理是什麼呢?在介紹X線機成像原理之前,先來讓我們了解一下醫用X線機成像裝置結構知識(助聽器選配)。
  • 【上海站】2017第九屆冷泉港小動物分子影像會議圓滿舉行
    研究方向:功能無機納米晶體材料的合成,納米晶體材料的生物應用,有機/無機雜化材料具體包括磁性納米顆粒作為納米磁共振造影劑及分子影像探針對腫瘤和其他重大疾病的磁共振成像等。他為我們帶來了題為《納米探針及其生物醫學應用》的講座,詳細介紹了Fe3O4,Au和其他各種複合型、pH可控型納米顆粒在腫瘤成像或腫瘤的診療方面的應用,為納米探針在生物醫學中的最新科研動態做了很好的引領和概述。
  • 裸眼3D,讓醫學影像更立體(科技大觀)
    直到上世紀90年代,得益於計算機及相關技術的發展,科研人員將這一技術拓寬到立體影像的採集、重建和顯示中,實現了立體影像的裸眼觀察,並應用到不同的領域。  在醫療領域,從任何一個角度都可以看到像實物一樣的信息尤為重要。目前的醫學影像大多為斷層圖像或三維重建圖像,仍通過普通的2D平面顯示器呈現,無法直接呈現複雜而精細的完整「三維人體地圖」。同時,手術中還存在著手眼協調問題。
  • 醫學影像高級可視化技術讓影像診斷更輕鬆
    在這一背景下,飛利浦推出了全新第二代網絡工作站--IntelliSpace Portal星雲三維影像診斷中心,它是由飛利浦醫療信息系統依託北美KLAS評比蟬聯8年冠軍的工作站技術研發和生產,可連接並處理CT、MR和核醫學、
  • 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高端醫學影像團隊成果掠影
    11年前的9月,29歲的鄭海榮回國加入深圳先進院,從零開始組建高端醫學影像團隊和平臺,凝聚起劉新、梁棟、楊永峰、李燁、鄒超、朱燕傑、邱維寶、馬騰、葛永帥等一批團隊骨幹,用專注創新的激情和服務產業的熱情,推動一個又一個創新技術在全國各地成功轉化應用。
  • 【專業知識】醫學影像設備全解析
    MRI英文名:Magneticresonance imaging 磁共振成像成像原理:磁共振成像是利用原子核在磁場內共振所產生信號經重建成像的一種成像技術。含單數質子的原子核,例如人體內廣泛存在的氫原子核,其質子有自旋運動,帶正電,產生磁矩,有如一個小磁體。小磁體自旋軸的排列無一定規律。
  • 2017臨床醫學考研二級學科介紹:影像醫學與核醫學
    本學科研究內容包括:   1.器官的正常影像學表現及其解剖基礎;   2.各個系統疾病的影像表現、影像表現的病理基礎、疾病的影像學診斷和鑑別診斷;   3.正常和病理組織的功能成影和分子影像學;   4.介入放射學在疾病診斷和治療的應用;   5.醫學影像的圖像處理;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