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維維與尹約:「小娟」們被隱去的,不僅僅是姓名

2021-01-07 騰訊網

大家新年好!

新的一年,新周刊·硬核讀書會推出了新欄目——硬聊。你可以把它理解成「硬核讀書會和它的朋友們的聊天」,也可以理解為「硬核的、有信息量的聊天」,又或者「硬著頭皮的聊天」,總要聊出點有意思的東西來。

如果2020教會了我們什麼的話,那就是「交流」的必要性。在人們越來越習慣生活在自己的世界、對外部世界興趣越發索然、所看所聽越來越多是「回音」之時,我們決定走出書本,去和更多人聊天。他們可能是學者,可能是作家,可能是明星,也可能是一些我們之前不曾矚目過的人。

我們相信,在人們越發退守到自己世界的時候,我們需要這樣的交流。我們也相信,文字、語言和交流是珍貴的,是能夠治癒世界與人心的。

第一期「硬聊」專訪,我們和歌手譚維維、作詞人尹約聊了聊。譚維維的新專輯《3811》裡的《小娟(化名)》上線時引爆了網絡,在女性境況越來越被關注到的2020年,它像是一個總結。但在熱搜之外,這張專輯裡的女性群像是怎樣的?是什麼樣的經歷讓譚維維要做這張專輯?作詞人尹約過往的經歷是怎樣投射在她的歌詞裡?她們想討論的,僅僅是女性嗎?

在喧譁聲逐漸退去之後,我們重新進入這趟車次為3811的列車。

採訪/撰文 | 蕭奉、程遲

編輯 | 程遲

歌手譚維維小時候有一個夢想:長大後當一名司機。

這和多數小孩都不太一樣。在一份關於童年夢想的社會調查中,1000名22歲-45歲的受訪者提供了他們的回答:男孩子最想做的職業前五名分別是公務員、科學家、警察、企業家和教師,而女孩子的夢想職業前五名是教師、醫護人員、藝術家、公務員和設計師。

成為教師、醫護人員或藝術家,一個文文靜靜、穩穩噹噹的職業,似乎才是多數女生的選擇,或者說是這個社會對女性的期待。

譚維維成長於教師家庭,卻從小不太安分,小時候剪著一頭短髮,鎮上的人都說她是「假小子」。1990年代初的一個夏天,13歲的譚維維在父親的教導下,學會了掌握汽車方向盤。

儘管還不懂得倒車和掉頭,她就大著膽子和鄰居叔叔借了輛麵包車,載著十來個小夥伴,一踩油門,開車上路了。

那天,譚維維駕車開過四川自貢富順縣永年鎮沒有紅綠燈的大街,「還越過山坡、山嶺,到了另一個小鎮上,開了大約十公裡」。最後車停在山坡上,譚維維讓大家用石塊塞住汽車後輪,然後到集市上去玩了個瘋。

直到傍晚,譚維維請一位貨車司機幫忙把麵包車掉個頭,又開車把小夥伴帶回了家。到家門口時,所有孩子的家長都在門口「嚴陣以待」。

譚維維

父親並沒有為此責打她,只是教育了幾句。在這樣包容的家庭環境下,少女譚維維得以自由探索,而另一位家人——三姨,為她提供了人生坐標。

譚維維說,她年少時對女性的美好夢想都來自於三姨:「她年輕時是我們小鎮的公交車售票員,生為四川姑娘卻一點也不嬌小,身高一米七五,濃眉大眼,笑起來有酒窩。三姨是我兒時的女神,我每次仰起頭看她撕車票時的麻利動作,就豔慕不已。」

更令譚維維覺得珍貴的是三姨對愛情的態度:「她不斷追求愛情,無論對方什麼年齡、身份,只要愛上就會勇敢追求。離婚後她的感情也曾遭到家人反對,但她總認為愛沒有錯,對待愛情應該全情投入、全心付出,是她讓我明白年齡不是女人追求愛情的障礙。」

譚維維新專輯《3811》封面。

2020年,譚維維新專輯《3811》——歌名意味著38歲的譚維維與11名女性登上一輛車次為3811的列車——的第一首歌《章存仙》寫的就是三姨。

譚維維向詞作者尹約介紹了三姨的故事後,尹約在歌詞中以充滿詩意的語言寫道:「就算只有蠟做的翅膀,也要飛向太陽,長空盡頭一剎那融化,碎作漫天煙花。」

在TME Live 上,譚維維演唱《章存仙》的現場。

這張特別的專輯總共有11首歌,每首歌寫一個女性,她們或是譚維維的家人,或是路上遇見的平凡女性,或是文學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或是社會刻板印象對女性的一個化名。

在華語流行音樂史上,這是第一張如此全面、深刻地回應女性思潮的作品,在充滿喧譁與騷動的2020年,它具有了超越時間的思想穿透力。

在聽眾心裡「炸出了窟窿」

歌詞是最直觀的。

12月11日上線的歌曲《小娟(化名)》用密集的女性刻板印象和社會實踐,譜寫了一部關於女性命運的現實主義悲歌:

夜鶯變啞巴 你們費好大功夫 / 誰敢不聽話 時時刻刻地刻骨 / 用拳頭 用汽油 用硫酸 / 用剃頭 用目光 用鍵盤 / 最後如何被你們記錄?

奻 姦 妖 婊 嫖 姘 娼 妓 奴 / 耍 婪 佞 妄 娛 嫌 妨 嫉 妒 / 輕蔑擺布 嵌入頭顱 / 靈魂割禮 融入血骨

在最後這段歌詞的間奏裡,人們可以聽到鍵盤敲打的聲音,回應了歌詞開頭「用剃頭,用目光,用鍵盤」等各種對女性的壓迫——它是精確的記錄,也是憤怒的控訴。

《小娟(化名)》的第一次演唱會Live。

這首充滿「新聞」的歌,很多人以為它是詞作者尹約搜集諸多時事資料後,小心斟酌寫下的字句。

然而,尹約說,這首大家看起來最複雜、最難把握的歌曲,她收到旋律後三小時就把歌詞寫完了,沒有搜集任何新聞資料。因為這首歌的醞釀過程,不是這寫詞的三個小時,而是她三年、十年甚至三十年來的經歷和感受。

在寫詞的三個小時裡,尹約想到了自己的成長和母親那一代人的命運——家鄉是全國新生兒男女比例最失調的省份之一,尹約母親的姐妹們從小飽受重男輕女的苦,被拋棄、被寄養、被輟學、被早早地嫁人,一輩子顛沛流離,無力主宰自己的命運。尹約出生時,奶奶只說了一句:「什麼都好,就是少了一樣東西。」

想到這,尹約至今難以釋懷:「我從小認真念書,努力變得優秀,但對很多長輩來說都是永遠不夠的。」再加上這些年目睹《小娟(化名)》歌詞中記錄的針對女性的社會事件,更令她震驚和痛苦。作為創作者,這首歌的主題已經在尹約心裡衝撞了很久很久,一直在等一個機會表達出來。

但寫完《小娟(化名)》之後,尹約似乎並沒有感到釋放,反而感受到更深的無力感。她形容道:「寫完之後,強烈的後坐力持續了好多天,在心口轟出一個更大的窟窿。」

《知曉我姓名》

[美]香奈兒·米勒 著

陳毓飛 譯

世紀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0-8

該如何描述這個「窟窿」?《小娟(化名)》歌詞提到了今年出版的一本書《知曉我姓名》。這本書是2015年美國史丹福大學性侵案受害者香奈兒·米勒的自傳,她如此形容女性在社會上的懸浮狀態:

「我感覺自己就像一頭孤獨的奶牛,脖子上掛著一根繩子,凝視著一座金屬建築,在那裡,我可以看到巨大的粉紅色隔間,裡面用鏈條吊著一排排白色肋骨。我身後是一片草地,微風中瀰漫著青草的芳香。以下兩種情況會發生一種:要麼我將被繩子牽著走上金屬通道,被攪成紅色的肉泥,要麼我將被釋放到一個灑滿陽光的牧場。在那之前,我只是站著,感受繩子在我的皮膚上痒痒的感覺。」

尹約說,她讀完這本書後的震撼,不亞於幾年前讀到林奕含的遺作《房思琪的初戀樂園》。她把這些感觸都寫到了歌詞裡,希望那些被「隱去」的東西能夠被「知曉」:「只有這種傷痛真正而廣泛地被看見、被聽見、被承認、被接受,只有這些問題得到正視、得到討論,未來才有止息悲劇的可能性。」

《小娟(化名)》詞作者尹約。圖/受訪者提供

《小娟(化名)》爆紅以後,面對網友鋪天蓋地稱讚她的勇氣,譚維維在微博上寫了一句話:「不是勇敢,只是一份責任。」在譚維維看來,她們的發聲並沒有多勇敢,只是在盡一個創作者、一個女性、一個人應該有的責任罷了。

譚維維認為,作為一個歌手,他們的演唱事業有三個階段:「最開始用聲音唱歌,然後用心唱歌,最後用思想唱歌。」通過音樂讓更多人關注女性問題,聽到女性的聲音,了解女性的困境,就是他們作為音樂人最大的榮幸。

她希望大家知道:「小娟們被隱去的不僅僅是姓名,也不僅僅是苦難,還有她們作為人的尊嚴,她們生活中的喜怒哀樂,她們曾經對愛情的美好憧憬與嚮往。」

不要期待女性「為母則剛」

當我們回看譚維維從超女時期到今天的作品就會發現,對女性的關懷,對人性的珍視,是她一以貫之的價值觀。

在2007年的專輯《耳界》裡,譚維維唱了一首《不穿高跟鞋》,告訴她的聽眾,「自由與束縛不過一念之間」,女性可以不被男人挑選,不必做「盲從風的雲朵」。

譚維維2010年專輯《譚某某》封面

2010年,譚維維28歲,推出了更具搖滾氣質的專輯《譚某某》,她在同名歌曲裡形容自己是「堅強的、無敵的、空虛的、老去的、擰巴的、緩慢的、想家的、努力的」,她對自己想要什麼更清楚了,開始在歌裡讓「石頭歌唱、街道哭泣、杜鵑花尖叫」,直面那些「悲哀而真實」的生活,不懼於表達「我憤怒、我懷疑、我失望、我躲閃、我招架、我反抗」的態度。

十年後的今天,譚維維的創作野心更大了。

她對《3811》的想像和期待,就像這張專輯的文案所示——「像一列火車,穿越女人生生世世的宿命」。少年的、中年的、老年的、真實的、虛構的、歷史的、當下的、人間的、神界的……各式各樣的女性,遭遇起起伏伏的命運,構成了一部厚重的女性敘事曲。

因為專輯講述的都是女性,人們很自然會用「女性主義」去形容這張專輯。譚維維解釋說,她並沒有刻意地強調《3811》的女性主義,只是讓11位女性拉了個群,讓她們分享自己的困惑、遭遇、感情觀和價值觀。

很多歌曲來源於譚維維的採風經歷。2019年,譚維維去大涼山採風,遇到15歲的彝族少女阿果時,她正在「換童裙」儀式上。

這是彝族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儀式之一,是女性們的成人禮:彝族人會以假婚的形式,讓女孩從頭到腳打扮得煥然一新,嫁給一棵樹、一個石磨或者門檻和鍋莊,象徵著她正式踏入成年,成為女人。在採風鏡頭下,阿果有一雙大眼睛,時而茫然,時而堅定,像每一個憧憬未來的少女。

「嫁給一棵樹 / 嫁給山澗的湖」 圖 /《阿果》MV

尹約把她寫到了歌曲《阿果》裡,為阿果傾注了這張專輯最溫柔的筆觸:親人們希望阿果「嫁給一棵樹,嫁給山澗的湖「,平靜是最好的歸宿,而阿果不願停下腳步,」一心只想嫁給日出「。

譚維維說,這種任性的「少女心」是女性一生中最珍貴的東西之一,它不理會成年人的得體和妥協,不願意做社會期待的賢妻良母,它是女性的軟肋,同時也是能夠抵禦世俗的最強大盔甲。

兩位創作人都不相信,讓女性真正變得強大起來的是「為母則剛」之類的社會標籤和社會期待。

有一次聚會散場後,譚維維喝了酒,在手機上約代駕,應約而來的是女司機吳春芳。在代駕這個行當裡,極少有女性從業者。

在車上,譚維維了解到,吳春芳經歷過一段失敗的愛情,而後成了單親母親,一個人打幾份工,獨力供孩子念書,撫養孩子長大,深夜的方向盤背後就是她流浪的家。她告訴譚維維,為了孩子她可以心甘情願放棄一切,包括愛情,只要孩子滿意。

《3811》專輯分為上下兩部分釋出,《吳春芳》在《姐放3811》中,就表明了譚維維的態度,「理想的母親,要活出自己的樣子」。

對母親而言,孩子是生活的動力還是束縛?歌曲《吳春芳》沒有給出明確的答案。吳春芳自然是偉大的母親,她身上有很多中國女性的影子,但譚維維和尹約希望,她們這一代以及下一代女性,能夠徹底結束為子女、為丈夫、為家庭不斷犧牲自我的命運,真正成為掌握自己人生方向盤的司機。

「我覺得一個理想的母親,應該要有自我,要活出自己的樣子來。在成為任何人的母親前,首先應該成為『我自己』。只有一個自我認知清晰,發自內心愛自己的女性,才能更好地去愛孩子、愛別人,而不是靠犧牲自我去換取『母親』的身份。」

譚維維認為,在女性朝著這個方向努力的時候,社會應該給予女性「一種真正客觀的認可與評價」,不是男權的,也不是女權的,而是平權的。

「比如不應該給女性貼『為母則剛』這樣的標籤,要去關注母親與父親在家庭中所扮演的角色,充分認可與尊重彼此的付出,承擔起雙方的責任。」

譚維維和尹約相信,今天女性的社會地位和自我覺醒意識相比以前都要大幅提升,這樣的一天也許不遠了,就像《吳春芳》歌裡寫的:「終有一天我們會看見。」

不僅僅是女性的遭遇,更是所有人的境況

在12月之前,《3811》專輯的歌曲已經陸陸續續上線,譚維維每一首都發了微博,但一直未能引起大眾的關注。再特立獨行的譚某某,此刻也感到不甘和失落:

「畢竟這張專輯,我真的準備了很久,花了很多時間和心血,集結了不少我尊敬的音樂家和作詞人,大家都寄予厚望,希望這樣一張專輯,無論在音樂市場,還是在女性話題上,都能有一些水花和共鳴。但事實就是,別說歌曲的共鳴,甚至沒有人知道譚維維發專輯了。「

也許是時候未到,也許只有等到《小娟(化名)》上線,《3811》才能拉成一張滿弓,徹底擊中那些在2020年目睹無數女性悲喜劇的中國人。

譚維維

抗疫前線被長期忽視的女醫護、為前夫伸冤27年的宋小女、被前夫一把火毀掉的拉姆、拼命將農村女孩送出大山的中學校長張桂梅、單打獨鬥破除刻板印象的拳擊手張偉麗、因為一句小小的調侃便被男網友舉報的脫口秀演員楊笠……她們都是3811列車上的乘客。

看《小娟(化名)》的Live視頻時,有位觀眾發了一條令人印象深刻的彈幕:「我是男性,我也聽哭了。」事實上,儘管《3811》的每一段旋律、每一個句子都在說著女性的生命,卻從沒有把聽眾預設為女性。

譚維維說,那些歌詞的背後,都能夠找到真實的女性,她們可能是一個人生命中最重要的影響者或參與者,理解她們的喜怒哀樂,有時就是理解自己的生命。

TME Live上,譚維維演唱《趙桂靈》 。

這或許就是《趙桂靈》這首歌的意義所在。趙桂靈是詞作者董玉芳的母親,滿頭白髮的年紀,一輩子不認識幾個字,與年輕人的現代生活徹底脫節。

她身上有著無數年輕人的母親、祖母的影子:孩子們都已見過大世面,回家也聊著價值觀話題,但她們還在用陰曆計算時間,還在迷信廟裡的老神仙,還在堅持用手洗衣裳,還是喜歡聽子女說方言,還是堅信人要多存錢。

「趙桂靈」也可能是男性,他們大多沒有受過多少教育,即使上過中小學,其知識結構和接受新知識的能力,也難以適應快速更新迭代的資訊時代。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9年我國農村人口為5.516億,而農村網民規模僅為2.55億,將近一半的農村居民並不接觸網絡。另一組數據是,我國60歲以上的人口約有2.5億,能夠上網的約有6000萬,也就是還有1.9億的60歲以上的人口無法上網。

在今天這個科技網際網路時代,他們是被拋下的一群人,他們在場卻又隱形,與年輕人仿佛身處兩個完全平行的世界。

但正如創作者們對《趙桂靈》的解讀,並非只有趙桂靈這樣的老年文盲才會被時代拋棄,就在幾代人之前,沒有網際網路的時代,每一個人都是事實上的網際網路白痴。

誰敢擔保,以今天的科技發展速度,等到自己像祖父母一樣衰老時,機能衰退,腦力衰退,不會變成下一代年輕人眼中跟不上時代的新文盲?在這個意義上,《3811》講述的不僅僅是女性的遭遇,更是所有人的境況。

譚維維在TME Live 上表演《卡利》的最後一刻。

意味深長的是,《3811》的首次線上演唱會上,最後一首歌是《卡利》。譚維維在表演的最後,把帶著翅膀、象徵著「度母」的無頭雕像推倒了,鏡頭凝固在雕像摔落地面粉碎的一瞬間。與雕像一同粉碎的,是「永恆之女性」枷鎖。在粉碎的尾音中,新的女性被重塑起來。

重塑後的女性是什麼模樣?我們還不知道。我們嘗試問譚維維,下一次會把什麼故事寫到歌裡,會讓什麼人去尋找答案?

她告訴我們,也許是害死白雪公主的後媽的故事。

專訪譚維維

譚維維

Q = 新周刊·硬核讀書會

A = 譚維維

Q:今年7月份,您在微博上說《3811》是對自己內心的一次檢視,您想知道「我們究竟是誰」,完成專輯後,有答案了嗎?

A:我在這11位女性身上,都看到了自己不同的樣子。

Q:《譚豔梅》也很特別,寫的是一個不存在的譚維維。十年前您還有一首《譚某某》,時隔十年再唱一首關於自己的歌,有什麼不一樣的感受?

A:譚豔梅是爸爸給我起的第一個名字,一個我曾經覺得特別土,常被我拿出來開玩笑的名字。長大後我時常在想,我們曾經都有特別討厭的人和事和自己,但那些都是構建我們成為一個完整的人的一部分,當我們學會慢慢去擁抱和承認那些不完美的自己的時候,我們就和自己和解了。

Q:如果沒有走上歌手這條路,就做一個平凡的譚豔梅,您最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A:現在問我想做什麼,我想成為一名唐卡畫師。

Q:專輯裡除了真實的女性,也有歷史上的女性,比如唐代女詩人魚玄機。為何會關注她?您覺得她身上有哪些現代女性的品質?

A:我很早的時候就聽過魚玄機這個名字,她大概是唐朝歷史上活得最放肆的女子——她留下了不少千古佳句,如「憶君心似西江水,日夜東流無歇時」。

她身上具備很多現代女性所渴望與喜愛的品質,比如說「真」與「勇敢」。她一生都在打破各種世俗界限,身份、門第、年齡,地域、人品,甚至性別都未曾能限制她要愛誰和如何去愛。魚玄機的身體裡,或許包裹著多重的身份和多重的自我,但難得的是,每一種自我,都沒有辜負她身體裡的那份愛,每一種自我,令她穿越古今,至今熠熠生輝。

Q:專輯發布後,大家都在談論這首歌的歌詞,但我們也希望看到一些對音樂性的討論。和之前的作品相比,這次《3811》在音樂上做了哪些不一樣的嘗試?

A:這次專輯是全球收歌,主要由中國、英國和美國的音樂人合作完成,然後我找出合適的曲,對應每一個命題,給詞人填詞創作。以前我一直鼓勵自己創作,所以旋律、內容比較自我,這次既然是寫別人的故事,我就希望在產生命題之後,儘量從詞曲的視角出發,讓我們更客觀地看到這些鮮活的人物。

在音樂和表達方面,這次我更希望克制一點,儘量不要帶入太多情緒起伏,讓音樂和表達變得簡單甚至顯得雷同和無聊。我希望大家能夠反覆收聽和咀嚼,最大化地留給這些女人空間,讓大家認識她們。

專訪作詞人尹約

作詞人、音樂製作人 尹約

Q = 新周刊·硬核讀書會

A = 尹約

Q:很多人都說《小娟(化名)》「太敢了」,您有關注網上對這張專輯的熱議嗎?會不會擔心社會輿論太熱烈了?接下來還會寫這種直面社會議題的歌曲嗎?

A:正在創作的新作品集的母題,就是在討論社會議題、探索人性,比如其中有作品批判社會達爾文主義、叢林法則等等。我不害怕引發討論,這是創作者的應有之義。就像我之前提到的,能夠把創作當作一個出口,能夠有這樣的話語權已經是非常幸運的了,所以不管有怎麼樣的反饋都沒關係。而且真理越辯越明嘛,我也從不同視角的評論中學到很多。

Q:《3811》這張專輯中,您還寫了《阿果》《吳春芳》《魚玄機》等歌詞,您覺得自己和歌曲裡的女性,是一種怎樣的關係?

A:好像跟每一位女性都成為了朋友。這幾首歌其實是描寫不同年齡段的女性:阿果是少女的純真和成長,魚玄機是青年女性對愛欲的大膽探索,吳春芳是中年女性的困境與堅持,章存仙是老年女性對浪漫與美的追求,而小娟是從出生之前到死去之後,女性都有可能遭遇到的偏見、規訓甚至是暴力。這些作品的底色都是勇敢,跟她們每一個人都有深切的共鳴。

Q:幾年前您在哈佛大學費正清研究中心的演講裡,提到了女性藝術工作者的困境,比如以前有很多人想當然以為尹約是一位男填詞人。您遇到過的這些女性困境,這幾年有什麼改變嗎?

A:這個困境其實來自於兩方面,一方面有些人會覺得我寫東西「像男人」,可能由於每次都是按照影視劇片方的要求去創作,所以經常呈現出不同文風,導致產生一些誤解。

另一方面,工作當中不止一次地遇到男導演甚至業內德高望重的前輩對我說:「這個題材不適合女人,應該找個男人來寫。」所以其實是「腹背受敵」的雙重偏見。當時我選擇這個主題演講,就知道難免會引起爭議。快兩年過去,我的確獲得了更多認可和更大自由度,也更有自信更有底氣。內心逐漸強大的最重要原因是,我意識到自己多麼幸運:我至少有話語權可以去表達,至少有演講的機會,至少有創作這個出口。

Q:您除了填詞,也是製作人,經常會有一些標籤貼到您身上,比如「美女填詞人」之類的,您會介意這種標籤嗎?

A:曾經擔心因為這個標籤被獵奇,擔心會有人關注點跑偏,把注意力從作品轉移到其他地方。但現在我覺得是一件無關緊要的事情。當今世界科技這麼強大,美貌遍地滿網都是,已經非常不稀罕了。所以面對這種評價,現在既不感到欣喜也不覺得傷害。

Q:您的閱讀興趣是怎樣的?

A:我的閱讀興趣有點雜。留學時候其實拿了一個理學學位、一個文學學位,所以我對感性的表達有強烈共鳴的同時,對定量研究、對數據也是很痴迷的,喜歡搜集資料。最近因為創作作品集,沒有辦法花大塊的時間沉浸式地去讀大部頭。現在手頭在看的是陳春成《夜晚的潛水艇》,劉驍騫剛剛出的《陸上行舟》,還有一本英文短篇小說合集。

相關焦點

  • 譚維維新歌《小娟》引人深思,網友竟然評好敢寫,這可能是最大的笑話
    近日,譚維維的新專輯《3811》登上熱搜,原因則是裡面的一首「小娟(化名)」,也是譚維維為了女性的權益而寫的一首歌,其歌詞真的是字字戳心,網友竟然評論稱「你真的好敢寫」,或許這是最大的笑話了。
  • 還有什麼是譚維維不敢唱的,一首《小娟》訴盡人間悲涼
    其中帶來的新歌《小娟》,就是一首現實意義大於創作價值的歌曲,它將人們的關注點成功引到了當代女性身上。歌曲中的小娟正是出現在所有社會新聞裡的女性化名,她們是杭州碎屍案的來女士,是上海殺妻焚屍案的劉女士,也是被燒死的拉姆,每一名小娟的遭遇都是人性悲涼的折射。一開始肯定很多人會問為什麼歌名是《3811》呢?其實這些數字都非常簡單且直接,其中38是譚維維的真實年齡。
  • 在譚維維的這首新歌中,我流盡了所有的眼淚
    如果要問我怎麼看《小娟》,我覺得這樣的歌太少了。我們需要更多女性視角的表達者、創作者。女性的血腥復仇是假的女性受到的殘害是真的《小娟》的作者尹約是個90後姑娘。因為做過高曉鬆脫口秀的文案和主編,有人甚至還以為尹約是高曉松的筆名。▲去年,尹約登上福布斯中國音樂行業榜單尹約在圈子裡很有名。
  • 譚維維新歌歌詞真的好敢寫!為那些不幸的女性發聲,字字戳心
    12月11日,譚維維的新專輯《3811》正式上線。其中的歌曲《小娟(化名)》是一首為杭州殺妻案、上海冰箱殺妻案以及為所有被家暴女性發聲的歌,該歌曲講述了被隱去真實姓名,大多用化名「小娟」出現的暴力慘案下的女性受害者們的故事。
  • 《3811》譚維維線上演唱會落幕 聚焦女性困境 故事型音樂實力破圈
    新專輯中的曲目《小娟(化名)》因題材關注暴力陰影下的女性,在上線當日被廣泛關注,譚維維現場演唱了這首歌。她還力邀「小娟」的詞作者尹約來到現場,暢聊創作幕後故事。整場線上音樂會布置充滿詩意,十分貼合《3811》的藝術氣質與人文關懷,譚維維12首歌全部唱完仍有觀眾不斷留言,直呼意猶未盡。
  • 譚維維新歌引發半個娛樂圈轉發,歌詞讓人不寒而慄!
    前兩天,譚維維新專輯《3811》正式上線。在11首作品中,其中《小娟(化名)》引起全網討論。發行當天,微博話題#譚維維歌詞好敢寫#直接登上前排熱搜。閱讀量達到3.2億,有近10萬人參與了本次討論。在震驚、驚恐、憤怒的情緒背後,譚維維把目光鎖向了受害人。從無數的家暴事件中不難發現,受害者以女性居多。據說媒體為了保護她們的隱私,都用「小娟」這樣的化名來稱呼受害人。「她們被隱去的,除了真實姓名到底還有什麼?」
  • ...此前吐槽發布新專輯無人知的譚維維再登熱搜:新歌為受害女性...
    繼兩個月前,自己發微博吐槽「新專輯發布兩天了無人知道,真的羨慕那些流量歌手」後,12月11日,譚維維連同新專輯《3811》裡的新歌《小娟》再次登上熱搜。這次的關鍵詞則是「譚維維歌詞好敢寫了!」資深粉絲、歌迷可能已經察覺到了譚維維的這張名叫《3811》的新專輯,相比日常的專輯發布頗有些不一樣。
  • 譚維維為女性權益發聲 歌詞直白卻戳心
    網易娛樂12月11日報導 12月11日,譚維維連同新專輯《3811》裡的新歌《小娟》登上熱搜。嚴格來說,這首歌應該不能算「譚維維太敢寫了」,應該是她「太敢唱了」。《小娟(化名)》的詞作者並非譚維維,而是已經推出過了《風清揚》《默》《大魚》等多首名作的音樂人尹約。新歌發布後,很快網友們就將「太敢寫了」「字字戳心,句句帶血」等熱評送上了熱搜,更有網友直言聽得直起雞皮疙瘩的同時,更應該「註明『以上歌詞內容均取材於真人真事』」。
  • 譚維維歌詞好敢寫,講述那些遭遇暴力女性的真實故事,字字戳心
    譚維維把十來位女性的受害事例寫進歌裡,一字字一句句都在啼血,希望遭受暴力的女性越來越少!真的好敢寫!講述那些遭遇暴力不幸的女性真實的故事,字字戳心。 12月11日,譚維維的新專輯《3811》正式上線。其中的歌曲《小娟(化名)》是一首為杭州殺妻案、上海冰箱殺妻案以及為所有被家暴女性發聲的歌,該歌曲講述了被隱去真實姓名,大多用化名「小娟」出現的暴力慘案下的女性受害者們的故事。網友們對譚維維這首新歌的反響十分強烈,紛紛表示:「太敢寫了」,「字字誅心,句句帶血 」歌詞雖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現實!
  • 聽了《小娟(化名)》,我想說譚維維你到底想幹什麼?
    筆者對譚維維的印象還停留在她唱我們陝西華陰老腔「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第一次聽到時,心裡說「好傢夥,這個女子撒都敢唱」。但今天聽到這首《小娟(化名)》,心中就忽然明白了,也就譚維維敢發這種新歌,會發這種新歌。
  • 譚維維新歌為女性權益發聲 歌詞談及真實案件直白卻戳心
    12月11日,譚維維連同新專輯《3811》裡的新歌《小娟》登上熱搜。 嚴格來說,這首歌應該不能算「譚維維太敢寫了」,應該是她「太敢唱了」。《小娟(化名)》的詞作者並非譚維維,而是已經推出過了《風清揚》《默》《大魚》等多首名作的音樂人尹約。
  • 譚維維新歌歌詞好敢!講述遭遇暴力不幸的女性故事,有態度的歌曲
    12月11日,譚維維新歌《小娟》上線,新歌歌詞好敢!引發網友熱議。講述遭遇暴力不幸的女性故事,隱去真實姓名,大多用化名「小娟」,字字戳心。譚維維把十來位女性的受害事例寫進歌裡,一字字一句句都在啼血,希望遭受暴力的女性越來越少。
  • 38歲的譚維維,靠自己也能上熱搜!
    她們,可能是網約車的代駕女司機《吳春芳》,可能是受困於拜金時代消費囹圄的《錢夫人》,可能是老年文盲女性《趙桂靈》,可能是第一次體驗初潮滋味的《阿果》,可能是勇敢追求愛情、無懼失敗的中年女子《章存仙》……而每一個她們,其實都是我們。
  • 囚禁我身軀,割斷我舌頭,看到一首歌上熱搜的譚維維,你滿意了嗎
    這一次,譚維維將她們的故事放進了歌詞中。每一句每一次每一個曲,都是血淋淋的現實。這首歌曲的作詞人,是尹約,她結合了所有被暴力對待的經歷。譚維維的這一首歌曲出自專輯《3811》,裡面11首歌曲,全部都是女性的名字。
  • 《小娟 (化名)》伴奏 原版伴奏 譚維維|新歌專輯3118所有伴奏
    《小娟 (化名)》伴奏 原版伴奏 譚維維|新歌專輯3118所有伴奏如果您需要該音樂的高品質無人聲伴奏此伴奏來自<萬象音樂伴奏>搜素後進入貼吧即可看到為您提供的高品質伴奏
  • 譚維維用音樂抒寫公共記憶,這份社會責任感值得點讚
    ——本文系紅網第六屆全國大學生「評論之星」選拔賽參賽作品12月11日,歌手譚維維發布了她的新專輯《3811》。這張分別以11個女人為故事主角、11個姓名為單曲名稱的專輯,講述了獨屬於女性的多樣人生經歷。
  • 又一個「小娟」出現,現實遠比歌詞驚悚
    (化名)被校長體罰逼迫寫下「性行為」檢查受盡屈辱,讓不少人驚呼譚維維新歌《小娟(化名)》簡直「神預言」:又一個「小娟」出現了。小娟哥哥反映,當時小娟遭到校長持棍毆打,並被逼寫下一份「檢討」。巧的是,譚維維的新歌就叫《小娟(化名)》。「我們的名字不叫小娟,化名是我們的最後體面。」
  • 譚維維膽子真大,你這樣搞,真的不怕被「封殺」嗎?
    高曉松犀利毒舌,眼光之高,能獲得他連連稱讚的人少之又少,而譚維維,就是其中的一個。 高曉松犀利毒舌,眼光之高,能獲得他連連稱讚的人少之又少,而譚維維,就是其中的一個。 前不久,女歌手譚維維發布新專輯《3811》,其中一首叫做《小娟(化名)》的歌,頻頻登上熱搜,閱讀量高達3億。
  • 用歌曲發聲,譚維維到底多敢說?果然歌詞才是重點
    12月11日,譚維維的新專輯《3811》正式上線,這張專輯十分特別,是一張專為女性發聲的專輯,每一首歌都寫的是不同年齡段,不同時期的女性故事。其中,歌曲《小娟(化名)》在網上引起了很大的反響。聽了《小娟(化名)》的人都說,譚維維這首新歌的歌詞真的好敢寫。歌曲講述了那些遭受暴力,遭受不幸的女性故事,歌詞大膽、有深度。「小娟」雖然是一個化名,但她代表了杭州殺妻案的那位受害者,代表了上海殺妻焚屍案的受害者,代表了所有遭受到暴力的女性群體,所以網友們才紛紛感嘆這首歌歌詞太過真實,歌詞寫的很膽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