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家長:沒有非掙不可的錢,只有眨眼就長大的孩子

2021-02-25 北京博濟教育

朋友王某在外地打拼已近20年了。夫妻倆勤勞能幹,開了一家小吃店,生意紅火,收入很可觀。

為了掙錢,他們把唯一的兒子放在老家跟爺奶一塊兒生活,每到過年才回家和親人團聚一次。

春節碰到了王某,問及他那已上高中的兒子,王某不停地搖頭嘆氣,說孩子越來越不聽話,爺爺奶奶也管不住,孩子成績一塌糊塗,放假了天天在家打遊戲,什麼活也不幹,作業一點兒也不寫。

王某的妻子看不下去,就批評孩子不該整天玩遊戲不學習,孩子卻和她吵了起來。王某生氣地扇了兒子一巴掌,沒想到兒子不僅不畏懼,反而給他甩臉色,摔門而去,幾天都不回家。

「估計又是去網吧了,我也懶得找,死在外面都行,」他一邊講一邊罵,說兩口兒這麼多年辛苦地在外面打拼,就是想掙點錢,讓一家人將來能過上好日子。

沒想到現在錢有了,孩子卻是這個德性。養了這樣一個不成器的兒子,將來還能指望他幹什麼。

我同情的看著王某那張因生氣而扭曲的臉。他的兒子五六歲時我見過,圓圓的臉上撲閃的一雙無邪的大眼睛,見人就躲到奶奶後面抿嘴偷笑。

多可愛的孩子啊,現在卻變成了這樣 !我感到很痛惜 。

其實,像王某這種情況我見過不少。

父母為了掙錢,把孩子扔在家裡,等掙了錢後卻發現,孩子的表現讓自己失望透頂,然後家長就抱怨孩子不爭氣,羨慕別人家有個好孩子。

可家長有沒有想過:是誰把一個天真可愛的孩子養的放蕩不羈、不求上進呢?

捫心自問:在孩子成長的幾千個日日夜夜裡,作為家長,在他們最需要你的時候,你在哪裡?在他們最需要你引導的時候,你做了什麼?

在孩子懵懂無知時,你可曾經常和他進行遊戲閱讀,陪孩子一起開啟探索世界奧秘的大門?

在孩子背著書包開始上學的時候,你可曾注重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興趣,讓他的求學之路更平坦?

當孩子學習上遭遇困難挫折時,你可曾撫慰過他受傷的心靈,助他越過障礙,堅定前行?

當孩子取得成功時,你可曾給他一個鼓勵的擁抱,使他更加信心滿滿地澆灌夢想之花?

很遺憾,你沒有 !

可能你會說,我在忙著給孩子掙錢哪!

可是,一個正在成長中的孩子,最需要的不是錢,而是愛和陪伴。

還記得之前站在哈佛大學畢業典禮講臺上,作為哈佛研究生優秀畢業生代表發言的何江嗎?

何江,來自湖南農村,父母是地地道道的農民,家裡經濟條件一般。當時家鄉很多人都把孩子放在家裡,自己外出打工掙錢,但何江的父母卻始終有一個堅定的信念:不能為了打工掙錢,而讓孩子成為留守兒童。

幾年後,外出打工掙錢的人家都紛紛住進的新房,何江的父母一點兒也不為所動,他們把一門心思放在兩個孩子身上。

無論白天幹活兒多累多苦,睡前一定給孩子講故事。農閒時節,很多農村婦女都喜歡聚在一起拉家常,但何江的媽媽最喜歡的是陪孩子寫作業,因為不識字,她讓孩子把書裡的故事講給他聽,遇到不懂的問題就和孩子一起討論。

後來,何江考入了中國科技大學,又去哈佛大學碩博連讀;而他的弟弟也是電子科技大學碩士畢業,現在上海工作。

如果何江的父母也像其他人那樣選擇外出務工掙錢,把兩個兒子丟在家裡,不知道孩子又會有什麼樣的未來。

還有一個家庭教育的真實故事。

2012年被評為中國家庭教育十佳公益人物之一的賈容韜,原本是個企業家。

正在他的事業做得風生水起蒸蒸日上時,已上高中的兒子出現了嚴重的問題:上網成癮,打群架給別人造成傷害,學習成績倒數第一,學校兩次提出勸退

出現的這樣的問題後,他深入地反思了自己,認為是自己沒有用心陪伴和教育孩子所致,於是毅然關停了辛苦打拼建立起來的企業,在兒子的學校附近租了房子,成為一名專職陪讀父親。

這在當時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很多人都對此不理解,但賈容韜心裡清楚知道,掙錢和養孩子相比,後者要重要得多。 

錢什麼時候都可以賺,但是孩子的成長不會等我們。

於是,賈容韜一邊陪讀,照顧孩子的生活起居,一邊用心的學習家庭教育知識,他看了上千部書,做了80多萬字的教育筆記,同時調整自己的教育方法。

他的教育方法改變了,孩子也發生了根本變化,逐漸好學、上進,最後還考上了全國重點大學。

父愛就這樣創造了奇蹟。

很多家長努力掙錢,是想給孩子留下一定的財富,讓孩子以後的生活能衣食無憂。可憐天下父母心!

殊不知,這樣會剝奪孩子奮鬥的權利,使孩子成為不折不扣的寄生蟲,反而會害了孩子的一生。

正如林則徐所言: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麼,賢而多財,則損其志;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麼,愚而多財,益增其過。

與其把財富留給一個不成器的孩子,不如好好教育孩子,把孩子培養成財富。

錢可以買來漂亮的房子、豪華的車子,但卻買不來懂事上進的孩子。

錢可以回頭再掙,可孩子的人生不可能從頭再來。家長的陪伴和關愛,會讓孩子的成長之路少一些迷茫,多一些從容;少一份曲折坎坷,多一份平坦寬闊。

以犧牲孩子的成長為代價去換取金錢,太不值得。

沒有非掙不可的錢,只有眨眼長大的娃。

(圖文來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致家長:沒有非掙不可的錢,只有眨眼長大的孩子!
    為了讓孩子獲得更好的教育,這已成為每一個家庭的開支大頭,小到幼齡寶寶的早教班,大到學齡孩子的補習班,隨便報個「班」,少則數千,動輒上萬。為了家裡大事小事拿錢應急,人情禮金、親人住院,這些錢可大可小,卻都不可預知,家裡沒點存款,真的不敢想像怎麼度過這些突發事件。
  • 沒有非掙不可的錢,只有眨眼長大的孩子!
    「估計又是去網吧了,我也懶得找,死在外面都行,」他一邊講一邊罵,說兩口兒這麼多年辛苦地在外面打拼,就是想掙點錢,讓一家人將來能過上好日子。沒想到現在錢有了,孩子卻是這個德性。養了這樣一個不成器的兒子,將來還能指望他幹什麼。我同情的看著王某那張因生氣而扭曲的臉。他的兒子五六歲時我見過,圓圓的臉上撲閃的一雙無邪的大眼睛,見人就躲到奶奶後面抿嘴偷笑。
  • 致家長:沒有非掙不可的錢,只有轉眼長大的孩子!
    多可愛的孩子啊,現在卻變成了這樣 !我感到很痛惜 。其實,像王某這種情況並不少見。父母為了掙錢,把孩子扔在家裡,等掙了錢後卻發現,孩子的表現讓自己失望透頂,然後家長就抱怨孩子不爭氣,羨慕別人家有個好孩子。可家長有沒有想過:是誰把一個天真可愛的孩子養的放蕩不羈、不求上進呢?
  • 沒有非掙不可的錢,只有眨眼長大的孩子!每個家長都要好好看看
    現在長大了真想離他們越遠越好!」細細想來,姑姑姑父在外地開飯店,幾乎每天都很忙,只能把表弟放在老家裡。他從小跟爺爺奶奶一起長大,缺少父母的關愛和陪伴,雖然學習好懂禮貌,但是比較內斂怕生人,甚至可以說是有點自閉了,而且沒有任何獨立生活的能力。
  • 沒有非掙不可的錢,只有眨眼長大的孩子
    「職業帶娃,沒有辦法,他爸不帶娃。」「每天帶娃零小時吧。」是事業沒有達到巔峰?還是沒有在孩子小的時候好好陪伴他們?最近,我在布魯森·羅賓森的《忙碌爸爸也能做好爸爸》中似乎找到了答案。問及他們有何遺憾時,大部分人後悔的是沒有好好陪伴孩子和家人。所以你不妨捫心自問,孩子在你的心裡究竟排第幾位?
  • 家長會被點名爸爸崩潰:在孩子教育上偷懶的父母,掙再多錢也惘然
    「現在的老師和學校,有點事兒就讓家長們回復,其目的大家都知道,就是推卸一些責任。」「現在的家長大部分已經是80後了,太難了。小時候被老師管著,長大了還是被老師管著……不能說老師都這樣,有好的,但是大部分老師都是!現在很多老師的狀態是一邊收著禮,一邊罵著你,最後看成績,全是外面學。」
  • 沒有非去不可的應酬,只有瞬間「成熟懂事」的孩子
    她對著手機突然喊了一句:「爸爸,你再不陪我,我就長大了!」說完就哭著自己回去了。我被女兒的舉動驚呆了,連忙給老公打過去,只聽見「您撥打的電話已關機。」瞬間我就淚崩了.....我鼻子一酸,老公忙我也忙,都沒時間陪孩子,導致她比一般同齡的孩子更敏感,心裡的想法也過早成熟。一家子忙的團團轉,卻冷落了可愛的女兒,這過的是什麼生活啊?孩子需要物質生活,作為教育和基本開銷,但物質僅僅是孩子成長的外在條件。如果因為繁忙耽誤了孩子的教育,再多的錢也買不回他們的童年。
  • 當孩子問「咱家有錢嗎?」父母這樣回答,娃長大能掙大錢
    他的父母后來也解釋了,說是希望孩子懂得金錢的珍貴,不能隨便亂花......這件事情聽起來搞笑,還充滿了戲劇性。但是,父母為了培養孩子勤儉節約的意識,不願正面面對孩子的問題,還向孩子哭窮,說家裡沒錢,實在是不可取的。孩子的財商需要從小培養,當孩子開始對錢感興趣,父母就開始引導。不然,孩子對金錢沒有概念,反而會影響他長大掙大錢。
  • ||家長要以身作則,讓孩子成為像你一樣的人||
    每一個家長都想成為卓越父母,但做起來是難上加難,哪家的父母和孩子能沒有一點衝突?最近看到網上有兒子打母親的,還有母親向兒子下跪的,不知道中國的家長是怎麼教育孩子的?很多媽媽以為滿足孩子的各種要求,就是對孩子的愛。即便是孩子出現了暴力傾向,媽媽也容易容忍。久而久之,孩子的暴戾行為就像滾雪球那樣越來越大。
  • 長大能掙大錢的孩子,多數有這3個特徵,班主任強調:與分數無關
    對於成年人來說,對這句話深有體會,年少輕狂的時候,覺得談錢太俗,當步入社會,面對殘酷的生活,才知道錢的來之不易,如果沒有錢,哪來的詩和遠方,哪來的那份灑脫。多數人家都是普通家庭,為了生活拼命工作,有了孩子就更要多掙錢,體會到了生活的艱辛,就希望孩子長大後能掙大錢,不是父母要沾光,而是不想讓孩子過著和自己一樣的生活,每天睜眼閉眼為了錢而發愁。
  • 孩子老是眨眼怎麼辦?
    在日常生活中,有好多家長發現,小孩子經常會出現頻繁眨眼的情況,特別是提醒之後會越來越嚴重。這時,家長應該怎麼辦呢?其實孩子眨眼會有不同的原因,針對不同的原因處理方式不同。 遇到孩子頻繁眨眼,不要著急,更不能對孩子吼,如果偶爾眨眼可以觀察,如果遇到孩子頻繁眨眼,可以去專業眼科醫院檢查,孩子是否會出現以下情況
  • 老師說長大後能「掙大錢」的孩子,基本有這3個特點,和學習無關
    身邊也有一些朋友會說她們的孩子,例如現在好好讀書,以後長大了才能掙更多的錢,甚至有的朋友把她們的孩子管教得特別嚴格,每天淨是讀書讀書,有的孩子都逐漸開始叛逆,變成了一個爸媽眼中的壞孩子。在很多時候,孩子是一個天真爛漫的狀態裡,她們也是需要一些正能量的東西,比如爸媽更多的陪伴,比如考試考差了希望得到父母的諒解、鼓勵,但大多數父母可能只有對孩子責怪和懲罰。久而久之就會讓孩子的內心產生隔閡,對學習反而可能會滋生一種多麼厭惡感,逐漸產生牴觸的情緒。
  • 13歲小孩在《原神》裡充值4萬,父母血汗錢在眨眼的瞬間就沒有了
    《原神》是款新上市的二次元遊戲,各種手機平臺都能玩,衝錢並不是強制性,在選擇這款遊戲的同時,要不要花費大價錢來獲得快樂取決於每個人的思想。13歲其實已經到了什麼都懂的年齡,父母看管力度不夠,沒有提前引導孩子理性消費的觀念,就導致孩子對於遊戲的上癮,充錢就避免不了。
  • 致家長:你掙再多錢,也挽回不了孩子中小學這幾年的缺失!
    我們總在說忙忙忙,但是孩子的教育根本不可能等著我們來彌補,只要稍微有點忽略,孩子的成長變化會很明顯。有些毛病一旦養成,會花費很多精力來改正,甚至根本無法糾正。因此,不管掙了多少錢,事業發展有多順利,如果孩子的教育不得當,將來老了會後悔。雖然不需要我們一門心思撲在孩子身上,但是也絕對不能拿事業繁忙來犧牲孩子。生下他就得負責任啊!
  • 警惕孩子眨眼、清嗓子的「小毛病」
    「孩子總是眨眼、清嗓子,這是怎麼回事?」「孩子經常拉不出,有啥好辦法?」……你家娃是不是也有這些「小毛病」?今天是六一國際兒童節,本期,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兒科醫生為家長們答疑解惑。警惕孩子眨眼、清嗓子的「小毛病」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兒科主任吳力群:孩子反覆出現眨眼、清嗓子,是家長經常遇到的問題。
  • 沒有不聽話的孩子,只有不懂教養的家長
    例如:明明規定好做完作業才能看電視,他非要賴皮,先看電視,後做作業。如果不按他說的做,他就大吵大鬧,直到我受不了,向他屈服。由於看電視看到太晚,等到寫作業的時候犯困了,導致作業沒寫完。第二天被老師批評了,他又把責任推給我,認為是我沒有及時讓他看電視,才導致他鬧了這麼長時間,才沒有按時寫完作業。他從來不從自己身上找任何原因。由於他的性格問題,在學校裡根本交不到朋友。
  • 教你一個絕招:怎樣管理好你幼小孩子自己掙的錢!
    很多做父母的為提高孩子學習和勞動的積極性,喜歡用物質或金錢來獎勵孩子看上去是件好事情,鼓勵孩子學好確實是個不錯的辦法。但是大家有沒有人注意到一個細節問題,孩子如果過份的看中了你給他的錢和他通過勞動或學習獎勵給他的錢,甚至他積攢垃圾變賣的錢都屬於孩子自己所有,父母連碰也不能碰一下,當父母不能支配孩子掙來的錢時,這個孩子心態上就會形成了我的就是我的,誰也別想花我的!
  • 壓力過大可誘發孩子抽動症!孩子出現眨眼、搖頭等家長要警惕
    但她沒想到的是,孩子4歲的時候,身體突然出現問題,總會不自覺地顫動,醫生診斷為「小兒抽動症」,原因是孩子壓力太大,才會「精神疾病軀體化」。拿到兒子的診斷通知書,她泣不成聲:沒有什麼能比一個健健康康的孩子更重要。 其實這位媽媽的焦慮,也是萬千中國家長的縮影,「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大部分父母的心願。
  • 非贏不可的教育,不斷否定孩子,包辦孩子,會讓孩子失去大於得到
    孩子像種子,他們是家庭的希望。孩子是夫妻感情的結晶,也是愛的延續。為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長大、優秀出眾。於是出現了這樣為你好,那樣才是對的口頭禪。家長往往說的比唱的好聽,父母的教育理念經常與實際不符,技術動作也隨之變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