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正在成長中的孩子,最需要的是什麼?
電視上的這一幕,讓我感觸頗深。
有多少中國家庭,父母負重前行,孩子缺乏關懷,彼此間交流少得可憐,真應了那句「父母在等孩子的一句謝謝,孩子在等父母的一聲道歉」。
「搬磚我就無法抱你,抱你我就無法搬磚」,是當下許多父母面臨的困境。
成年人辛辛苦苦賺錢是為了什麼?
為了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讓他們養老無憂、吃喝不愁,最好還能在有生之年出去看看世界,在人生的旅途上,踏出更廣的足跡。
為了讓孩子獲得更好的教育,這已成為每一個家庭的開支大頭,小到幼齡寶寶的早教班,大到學齡孩子的補習班,隨便報個「班」,少則數千,動輒上萬。
為了家裡大事小事拿錢應急,人情禮金、親人住院,這些錢可大可小,卻都不可預知,家裡沒點存款,真的不敢想像怎麼度過這些突發事件。
可是父母需要關懷,孩子需要陪伴。不會賺錢與不會生活相比,哪個更可悲?
孩子的成長之路不可逆轉,沒有非掙不可的錢,只有眨眼長大的孩子!
1.孩子的成長需要陪伴
企業家賈容韜,曾被評為2012年中國家庭教育十佳公益人物之一,正在他的事業風生水起時,已上高中的兒子被學校兩次提出勸退,因為孩子上網成癮,打架傷人,學習成績倒數第一。
賈容韜反思後,毅然關停了辛苦打拼起來的企業,在兒子的學校附近租了房子,成為一名專職陪讀父親。
他一邊照顧孩子的生活起居,一邊用心的學習家庭教育知識,調整教育方法,孩子也發生了根本變化,逐漸好學、上進,最後還考上了全國重點大學。
2.孩子的人生需要指引
何江的父母白天都需要打工,可是他們有一個信念,無論白天多苦多累,晚上睡前一定要給孩子講故事。
「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何江的父母雖然不懂多少大道理,但他們知道書裡都有,他們通過書籍拓寬孩子眼界、樹立孩子人生觀。
後來,何江這個地地道道的農村娃,卻走上了哈佛大學的演講臺——他考入了中國科技大學,又去哈佛大學碩博連讀,作為優秀畢業生發表演講。
孩子的人生需要指引,否則就像斷了線的風箏沒有方向,錯過本該有的精彩。
3.孩子的教育需要規劃
一位校長給我講了這樣一個故事,有個家長火急火燎地帶自己女兒來找他,說女兒要上高中了,可是成績很差,考不上大學怎麼辦?
校長根據學校的測評系統,對女孩做了個測試,結果顯示這個女孩經過努力,最後有希望考上國內普通二本。
家長不知該悲還是喜,畢竟孩子將來最重要的是就業,有個高薪好工作,能做到這一點,他們老兩口也就放心了。
後來這個孩子放棄體制內的學校,進了國際學校,學校多元化的評價體系,讓孩子除成績之外的優點都被看見和發揚,重塑信心的孩子,成績竟然變好了。
孩子的教育,一直是許多家庭的頭等大事,不少家長絞盡腦汁,想為孩子規劃出一條最順利、最成功的升學之路。
很多家長努力掙錢,是想給孩子留下巨額的財富,讓孩子以後的生活能衣食無憂。可憐天下父母心!
殊不知,這樣會剝奪孩子奮鬥的權利,使孩子成為不折不扣的寄生蟲,反而會害了孩子的一生。
正如林則徐所言: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麼,賢而多財,則損其志;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麼,愚而多財,益增其過。
與其把財富留給一個不成器的孩子,不如好好教育孩子,把孩子培養成財富。
錢可以買來漂亮的房子、豪華的車子,但卻買不來懂事上進的孩子。
錢可以回頭再掙,可孩子的人生不可能從頭再來。家長的陪伴和關愛,會讓孩子的成長之路少一些迷茫,多一些從容;少一份曲折坎坷,多一份平坦寬闊。
以犧牲孩子的成長為代價去換取金錢,太不值得。
沒有非掙不可的錢,只有眨眼長大的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