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緻利己主義這一詞,是北京大學教授錢理群在談到中國當代教育狀況時說的一番話,他說到:「我們的一些大學,包括北京大學,正在培養一些『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他們高智商、世俗、老到、善於表演,懂得配合,更善於利用體制達到自己的目的。這種人一旦掌握權力,比一般的貪官汙吏危害更大。」
在錢理群教授的言語中,精緻利己主義者是指當代的大學生,而後其外延不斷擴大,逐漸引申到社會各個行業。精緻利己主義者由兩個詞組成,其中利己主義者是指一切行為都是以自己為核心的一群人,精緻則是說明其手段更高明,一般人難以分辨。普通的利己主義者受利己意識驅動達到自己的目的,其手段一般是較為低劣或者是顯而易見的;而精緻利己主義者則不同,他們高智商、高情商,達到自己目的的手段更加高明,一般人難以看出來,並且還能將這種手段解釋成一種合理的存在。
無論是利己主義者,還是精緻利己主義者,他們都忽視了人類具有的一個特點:共情能力,即體諒他人他物的能力,就好比你走在公路上,你看見一塊石頭橫在馬路上,這時候你就會走過去,把石頭搬開,因為你想到如果石頭在這裡,車輛來來往往可能會造成一定的事故。你這樣做的目的是以免其他車輛撞上,如果不這樣做,你會感到很難受,這就是共情能力。如果你不這樣去做,那麼你的內心會感到很難受,於是你通過搬開石頭達到一種救贖。無論是利己主義者還是精緻利己主義者,他們想到的是只要這塊石頭沒有妨礙我通行或者我沒有碰上,那麼就與我無關,因為石頭並不是我放在這裡的。
精緻利己主義者出現的深層次原因一是小時候處在自私的家庭環境或者受到父母或長輩的過分寵溺;二是在成長過程中受到唯分數論的影響,沒有好的成績,就沒有好的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等,以及畢業之後沒有好的工作;三是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又或者是在人生中遭受不公平待遇等後思想突變。一切以自己為核心,以滿足自身為目的,凡事皆要求得最好方才罷休。做事之前首先考慮這件事是否對我有好處,如果有好處,那麼我才去做,如果沒有,那麼對不起,這件事與我無關。如果想要得到一樣物品,那麼他們會想盡一切辦法去佔有,運用華麗的言語,不尋常的手段等,在得到之後他們還會千方百計地掩飾或者用漂亮的外衣去包裝。
在我看來,精緻利己主義者不只是在當代大學生中有,從古至今,每個行業每個角落都有。他們利用自己的高情商高智商,尋找著這個社會每個事物中存在的漏洞,以高超的手段或華麗的外包裝來達到自己的目的。如果在眾多的利益當中只能選擇一個的話,那麼精緻利己主義一定會選擇最好的那一個。
精緻利己主義者對於社會危害是非常大的,我們的社會應該是追求真善美的社會,不應為一己之私,不顧社會道德和倫理,去損害他人的利益和社會公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