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中國藥科大學公派留學生許可馨辱國事件,迅速上了熱搜,讓人想起了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我們中國的大學培養的都是些什麼人?錢理群教授說,現在的一些大學,包括名牌大學北京大學,正在培養出一大批精緻的利己主義者。這些人沒有源自於內心修養的道德,沒有擔當,也從來不講道義,他們的實用性很強,也最懂得利用權力和體制來達成自己的目的,甚至會利用表演而得到體制的支持。
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會把個人利益作為唯一的追求,這些人已經失去了信仰,在個人的利益和集體的利益發生衝突時,他們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個人利益,哪怕個人利益得來得再小,集體利益損失得再大,他們也不在乎,因為在他們心中根本沒有什麼公義可言,自己就是道德的中心點。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比如這次疫情當中,不顧阻攔外出跑步,與社區防疫人員起爭執的澳籍進京女子。據稱畢業於國內一所知名的985高校,企業高管,年薪百萬。
從義大利回國後在上海隔離,對隔離點提供的自來水不滿,聲稱人權沒有得到保障,只喝礦泉水的女留學生。
從德國回國,不接受隔離,跳窗逃跑的中國留學生。
從泰國回國,大鬧重慶機場,不接受隔離的上海女子,據稱是上海引進的高素質人才。
上面所有這些所謂的人才,無不親身試法,向我們闡釋了什麼叫精緻,什麼叫利己。他們每個人從外表看起來都是光鮮亮麗,頭銜加身,名牌大學畢業,留學生,高素質,高薪,高管……可他們實際表現出來的言談舉止,卻讓人覺得那麼低俗下作,甚至作嘔。
當年留學美國的中國女孩楊舒平說,美國的空氣都是香甜的。我相信她說出的不單單是自己的心裡話,也說出了很多人的心裡話,因為在他們這些人的心裡,外國代表的就是好的香的,哪怕是我們這個並不富裕的發展中國家,花了那麼多納稅人的銀子,把他們培養出來,最後還落了個不討好的下場。
對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我們不能對他們的忠誠和感恩抱有任何幻想,既然一己利益成為他們言行的唯一驅動力,那麼道德和情感都是可以忽略不計的因素。這也警示我們的政策制定者,我們的教育目的和選拔制度出了嚴重的問題,帶來的後果是嚴重的,危險的。我們投入的成本不但沒有給我帶來預期的收益,還浪費了大量納稅人的金錢和情感。人是我們自己培養出來的,培養不好,自己要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