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色小字 進入公眾號,看更多文章
課文朗讀
✪ ✪ ✪ ✪ ✪ ✪ ✪ ✪ ✪ ✪
課文
浪淘沙①
李煜②
簾外雨潺潺③,春意闌珊④。羅衾(qīn)不耐⑤五更寒。夢裡不知身是客⑥,一晌貪歡⑦。
獨自莫憑闌⑧,無限江山⑨,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 ✪ ✪ ✪ ✪ ✪ ✪ ✪ ✪ ✪
注釋
①浪淘沙令,原為唐教坊曲,又名《浪淘沙》、《賣花聲》等。本詞作於李煜被囚汴京期間,抒發了由天子降為臣虜後難以排遣的失落感,以及對南唐故國故都的深切眷念。全詞情真意切、哀婉動人,深刻地表現了詞人的亡國之痛和囚徒之悲,生動地刻畫了一個亡國之君的藝術形象。
②李煜(937~978),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鍾隱、蓮峰居士,宋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世稱李後主。
③潺潺:形容雨聲。
④闌珊:衰殘。
⑤羅衾(音qīn):綢被子。不耐:受不了。
⑥身是客:指被拘汴京,形同囚徒。
⑦一晌(shǎng):一會兒,片刻。貪歡:指貪戀夢境中的歡樂。
⑧憑闌:靠著欄杆。「闌」一作「欄」。
⑨江山:指南唐河山。
✪ ✪ ✪ ✪ ✪ ✪ ✪ ✪ ✪ ✪
賞析
《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基調低沉悲愴,透露出李煜這個亡國之君綿綿不盡的故土之思,可以說這是一支宛轉悽苦的哀歌。胡仔《西清詩話》載:「南唐李後主歸朝後,每懷江國,且念嬪妾散落,鬱郁不自聊,嘗作長短句雲『簾外雨潺潺……』含思悽惋,未幾下世。」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幾句,用倒敘,先寫夢醒再寫夢中。起首說五更夢回,薄薄的羅衾擋不住晨寒的侵襲。簾外,是潺潺不斷的春雨,是寂寞零落的殘春;這種境地使他倍增悽苦之感。「夢裡」兩句,回過來追憶夢中情事,睡夢裡好象忘記自己身為俘虜,似乎還在故國華美的宮殿裡,貪戀著片刻的歡娛,可是夢醒以後,「想得玉樓瑤殿影,空照秦淮」(《浪淘沙》),卻加倍地感到痛苦。
「獨自莫憑闌,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三句,自為呼應。說「獨自莫憑闌」,是因為「憑闌」而不見「無限江山」,又將引起「無限傷感」。「別時容易見時難」,是當時常用的語言。《顏氏家訓·風操》有「別易會難」之句,曹丕《燕歌行》中也說「別日何易會日難」。然而作者所說的「別」,並不僅僅指親友之間,而主要是與故國「無限江山」分別;至於「見時難」,即指亡國以後,不可能見到故土的悲哀之感,這也就是他不敢憑闌的原因。在另一首《虞美人》詞中,他說:「憑闌半日獨無言,依舊竹聲新月似當年。」眼前綠竹眉月,還一似當年,但故人、故土,不可復見,「憑闌」只能引起內心無限痛楚,這和「獨自莫憑闌」意思相仿。「流水」兩句,嘆息春歸何處。張泌《浣溪沙》有「天上人間何處去,舊歡新夢覺來時」之句,「天上人間」,是說相隔遙遠,不知其處。這是指春,也兼指人。詞人長嘆水流花落,春去人逝,故國一去難返,無由相見。
李煜的詞無論傷春傷別,還是心懷故國,都寫得哀感動人。同時,李煜又善於把自已的生活感受,同高度的藝術概括力結合起來。身為亡國之君的李煜,在詞中很少作帝王家語,倒是以近乎普通人的身份,訴說自已的不幸和哀苦。✪ ✪ ✪ ✪ ✪ ✪ ✪ ✪ ✪ ✪
情景默寫
1. 李煜《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中,以夢的短,寫現實之長;以夢的歡,寫現實的悲;以夢中的主,寫現實的客的句子是:「_____,_____」。
2. 李煜《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中,詞人長嘆水流花落,春去人逝,故國一去難返,無由相見的句子是:「_____,_____」。
3. 李煜《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中,寫殘春零落,夢醒晨寒的句子是:「_____,_____」。
4. 李煜《浪淘沙令》中,「_____,_____」兩句,寫出了作者被窗外雨聲驚醒,頓覺春意衰退的情形。
✪ ✪ ✪ ✪ ✪ ✪ ✪ ✪ ✪ ✪
參考答案
1.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2.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3.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
4.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
✪ ✪ ✪ ✪ ✪ ✪ ✪ ✪ ✪ ✪
康震點評李煜《浪淘沙令》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