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李煜《浪淘沙·簾外雨潺潺》

2021-02-19 國學優選課堂

♪  點擊上方綠色按鈕⊙收聽

浪淘沙簾外雨潺潺

李煜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闌,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李煜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他是在中國詩歌史上一位非常特殊的詞人。我想在歷史上還從來沒有一個詞人像李煜一樣具有這麼高的地位,他既是一朝之國君,同時又是在詞史上留下了千古聲名的傑出的詞家,以皇帝而身兼最著名的詞人的名號,我想李煜也是千古第一人了!只可惜他這個皇帝是叫做亡國之君。

 

至於他所寫的詞,亡國之前寫的大量的詞,主要是在描寫那種宮廷的富貴的生活,而在亡國之後的詞卻寫出了他內心真實的世界,為我們展示出了一代帝王的心路的歷程:他的國家由盛而最後走向徹底的破滅,而他自己也成為一個階下囚。真可以說是字字是血,句句是淚。這首詞毫無疑問就是李煜在國家破滅之後,不得不投降於北宋王朝成為階下囚之後的一段心理的描寫。

「簾外雨潺潺」,門帘窗簾,不管是什麼簾,總之是詞人在房間內,聽著外面潺潺不斷的雨聲。這說明什麼呢?說明「春意闌珊」,春意已殘,那春天已經過去了,下起這潺潺不斷的雨的時候,已經是暮春時節了。大家可能會問,既然是暮春的雨,為什麼又說「羅衾不耐五更寒」呢?按理說春天過去之後,就到了夏天,應該是天氣越來越熱,就算是半夜三更下點雨,那應該是感到涼快,而不應該是感到冷。

 

然而對此時此刻的李煜來講,恐怕無論是春天還是夏天,只要天氣陰鬱、下上一點雨,都會讓他感覺到無比的寒冷,所以他說「春意闌珊」。這本來的意思是說春天慢慢就要過去了,但在這首詞中是說美好的春天就要過去了,溫暖不在了,(就如同故國不再了)。「羅衾不酎五更寒」,身上穿的衣服、身上蓋的錦被受不住這深更半夜時候的寒冷。怎麼辦呢?就只有是做著夢,在夢裡頭在那一瞬間,好像還是暖的。

 

為什麼在夢裡還是暖的呢?因為「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那只有在夢裡,他又回到了屬於自己的南唐王朝,只有在夢裡,他還是南唐的那個李後主、南唐的皇帝。可是等到醒來周身一看,原來已是成為了北宋王朝的階下囚,所以只有在夢裡他才能夠「一晌貪歡」,才能夠貪那點歡樂、那點歡愉。可這終究都是美夢,都是空夢。在現實當中,李煜無論是春夏秋還是冬,都感覺到寒冷,更不用說下了這點雨,所以他更就耐不住了。

既然睡不著醒來了,怎麼辦呢?只好"獨自莫憑闌」,其實這話是個反話,他可不願意「獨自莫憑闌」,(一說「莫」通「暮」,意味傍晚獨自倚欄),因為只要憑闌就會想起他的無限江山。現在在這樣一個五更的天裡,屋子外面是淅淅瀝瀝潺潺不斷的雨聲,是闌珊的春意。作者從那過去的美夢中忽然的驚醒,在欄杆上獨倚著,腦海裡想起自己那江南的無限的江山國土,那可真是"別時容易,見時難哪

 

這句話本來是當時常用的一句俗語,與《顏氏家訓》當中說:「別易會難」,曹丕在他著名的七言詩《燕歌行》當中也:"別日何易會日難",告別的時候當然很容易,可是再要相見可就難了。李煜這裡肯定說的不是和朋友作別,而是和自己家國的作別!一朝和自己的故國分離,再要相見此生,不能夠了。作者曾經寫過一首《虞美人》其一,詞中說:"憑闌半日獨無言,依舊竹聲新月,似當年。」對,只能是似當年,可是當年的故人、當年的故土,都永遠不會再見。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那剛才已經說了「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那春天就要走了,沒錯,你看花也落了,雨也來了,水也流走了,春天走了,故國也從此遠離了自己,一去難返,不能再相見,從此之後便是「天上人間」,什麼叫「天上人間」?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上,永遠不可能相合,那可真是天上人間,再難相見。

 

李煜的這首詞寫的是分外的沉痛,為什麼這麼沉痛?主要是因為他的家國之痛,囚徒之悲,是常人所很難體驗,也很難經歷的。自古而來,亡國之君很多,但亡國之君善於如此細微地刻畫自己的內心世界者,那可真是少而又少,甚至我們可以說也許只有李煜這樣一個人!

 

李煜當時主政的南唐,那可是在五代十國時期,在這裡時間的概念要給大家界定一下,這是在唐王朝滅亡之後,在北宋王朝建立之前,有過一段歷史時期,叫五代十國。當時湧現出了很多小的國家,這些小的國家和政權彼此爭鬥,在當時的版圖上劃出了一塊又一塊的分割的政權。其中十國時期的李昇在江南建立了一個政權,定都江寧,也就是現在的南京,傳了三世,享國三十九年,這就是南唐。這南唐是十國當中版圖最大的一國,在它發展到鼎盛時期的時候,地跨今天江西的全省,包括現在安徽、江蘇、福建、湖南和湖北等省的一部分。

 

五代十國總的來講,算是個亂世,但是在十國時期的南唐,經濟文化比較繁榮,甚至對外開放程度還比較高,他們打的旗號其實就是延續了大唐帝國。只不過到了公元974,北宋派兵攻打南唐,並在第二年也就是公元975年的11月,攻破了他的首都南京,南唐從此宣告破滅。李煜曾在自己的詞中說:「四十年來家國,三千裡地山河」,說得真是非常的精準。他本人其實輪不到做皇帝,只不過他前面的幾個哥哥全都早亡,所以才輪到他登上了這個皇親的寶座。

只可惜,李後主此人其實並不壞,可是他真是一個很特別的君王,他的詩詞寫的好,又非常擅長音樂和繪畫,這樣一個生長在溫柔鄉裡的詩人,卻偏偏的讓他做了一個皇帝。據史書的記載,他這個人的個性其實還是非常的善良,不喜歡用武和用兵,卻喜歡讀文章,喜歡研究六經,喜歡研究百家,而且酷好文詞,喜歡寫作,通曉音律。應該說,如果是作為一個文人,李煜絕對非常標準,甚至很出色。

 

但是他這個人作為一個帝王,在很多性格方面那實在是不合格的。譬如說他不大理朝政,比如說他不喜歡大臣在朝廷之上爭論、議論朝政,比方說他對於老百姓的疾苦不是那麼關心。假設李後主生活在太平的年代,做個所謂的太平的君主,那倒也可以敷衍一世,也就罷了,只可惜他擔任帝王的時期正是南唐處在生死危亡之際,那以他這樣一種精神狀態,怎麼可以保得社稷、保得身家性命、保得一國之安全呢?

 

據史書記載,當初宋軍圍困金陵,而我們這位李後主卻還在聽僧人們高談闊論《楞言經》、《圓覺經》,甚至還要那些文館的學士們為他講解周易和詩經。大家都說國家危在旦夕了,可是他卻聽信了那些奸佞之臣的讒言,認為宋朝的軍隊立刻就會撤退,所以並不感到擔優!等到宋軍真的兵臨城下,而他自己大夢方醒,方知為左右所蒙蔽,雖然盛怒之下誅殺了近臣,可是"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國運已衰,已經難以挽轉了。

 

所以我們說像李煜這樣一個君主,他的成功之處只在於他的詩文詞的創作,也很巧,正是因為他有著非常傑出的藝術的才華,才使得他能夠將自己亡國之後的這一段心路的歷程揭示得如此的細緻入微,如絲如縷。沒錯,無限的江山就這樣從他的手中滑落而去,他的家國在他的手中就像流水落花一般的流去了,也就像他現在所經歷的這個寒冷的春天一樣,悄然而去。而他只能在人間作這一番夢,夢見他的故國。

 

在中國古代的歷史上,又有哪樣一個君王曾經經歷過這樣慘痛的內心的爭鬥,而又把它如此活靈活現的展現在了藝術的作品當中呢?恐怕只有李煜自己了。所以我們一方面感慨李煜這樣一個不稱職的皇帝,丟掉了他的家國,另外一方面又不由得驚嘆,這樣一個傑出的藝術天才用了這樣的傑出的筆觸,給我們刻畫出了他內心充滿血淚的慘痛世界。我想這是中國古代文學史和詞史上的一段竒觀。我們也藉此可以看到這樣一個特殊的君王,他內心世界的一段獨白。讀這樣的詞,內心是痛苦的,但毫無疑問,在藝術上也達到了很難讓後人企及的一個高度。我想這正是李煜的詞所給予我們的特殊的藝術的感受。

 

《浪淘沙簾外雨潺潺》李煜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

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闌,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拓展知識點】

一、詩人介紹及創作背景

李煜(937年8月15日一978年8月13日),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鍾隱、蓮峰居士,漢族,生於金陵(今江蘇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蘇徐州銅山區),南唐最後一位國君。

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繼位,尊宋為正統。開寶四年(971年)十月,宋太祖滅南漢,李煜去除唐號,改稱"江南國主」。次年,貶損儀制,撤去金陵臺殿鴟吻以示尊奉宋廷。開寶八年(97$),李煜兵敗降宋,被俘至汴京(今河南開封),授右千牛衛上將軍,封違命侯。太平興國三年(978年)七月七日,李煜死於汴京,追贈太師,追封吳王。世稱南唐後主、李後主。

這首詞作於李煜被囚汴京期間,抒發了由天子降為臣虜後難以排遣的失落感,以及對南唐故國故都的深切眷念。全詞情真意切、哀婉動人,深刻地表現了詞人的亡國之痛和囚徒之悲,生動地刻畫了一個亡國之君的藝術形象。

二、詩文解析

潺:形容雨聲。

闌珊:衰殘。一作"將闌」。

羅衾:綢被子。

不耐:受不了。

—晌:—會兒,片刻。—作"餉」

貪歡:指貪戀夢境中的歡樂。

憑欄:靠著欄杆。

江山:指南唐河山。

三、引用詩句

《燕歌行》曹丕

別日何易會日難,山川悠遠路漫漫。

鬱陶思君未敢言,寄聲浮雲往不還。

涕零雨面毀形顏,誰能懷優獨不嘆。

展詩清歌仰自寬,樂往哀來摧肺肝。

耿耿伏枕不能眠,披農出戶步東西。

仰看星月觀雲間,飛鴿晨鳴聲可憐,

留連顧懷不能存。

《虞美人•風回小院庭蕪綠》李煜

風回小院庭羌綠,柳眼春相續。憑闌半日獨無言,依舊竹聲新月似當年。

笙歌未散尊罍在,池面冰初解。燭明香暗畫堂深,滿鬢青霜殘雪思難任。

 

《破陣子•四十年來家國》李煜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裡地山河。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幹戈?

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

與君初相識,猶如故人歸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國學經典

相關焦點

  • 【名家解讀】李煜《浪淘沙·簾外雨潺潺》
    《浪淘沙•簾外雨潺潺》
  • 《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課文、注釋、默寫
    ①李煜② 簾外雨潺潺③,春意闌珊④。✪ ✪ ✪ ✪ ✪   ✪ ✪ ✪ ✪ ✪賞析《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基調低沉悲愴,透露出李煜這個亡國之君綿綿不盡的故土之思,可以說這是一支宛轉悽苦的哀歌。胡仔《西清詩話》載:「南唐李後主歸朝後,每懷江國,且念嬪妾散落,鬱郁不自聊,嘗作長短句雲『簾外雨潺潺……』含思悽惋,未幾下世。」
  • 21《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 李煜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音shǎng)貪歡。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
  • 每日一詩|《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李煜
    此詞基調低沉悲愴,透露出李煜這個亡國之君綿綿不盡的故土之思,可以說這是一支宛轉悽苦的哀歌。  上片用倒敘,先寫夢醒再寫夢中。起首說五更夢回,薄薄的羅衾擋不住晨寒的侵襲。簾外,是潺潺不斷的春雨,是寂寞零落的殘春;這種境地使他倍增悽苦之感。
  • 【隨緣.鑑賞】李煜的悲傷--《浪淘沙》
    《浪淘沙·懷舊》                                        李煜
  • 李煜最經典的一首詞,最後4個字是神來之筆,驚豔了世人!
    研究李煜文學,發現他完完全全是一位被王位耽誤的文學家,就連毛澤東主席在評價他時,也無不嘆息:南唐李後主雖多才多藝,但不抓政治,終於亡國。不過李煜雖不擅政治,但卻才華橫溢,精書畫,通音律,且在詩詞文學上造詣頗深,尤其在詞曲創作上,因很多不朽佳作傳世成為經典,故也被稱為「千古詞帝」。
  • 李煜午夜夢回,寫下一生最悲傷的一首詞,道盡亡國之痛和囚徒之悲
    某夜,他午夜夢回,夜不能寐,在百感交集中寫下了一生中最悲傷的詞作《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 浪淘沙令·秋色遍群山|雁去聲殘,獨自倚霜寒,家書只許寄平安
    浪淘沙令·秋色遍群山文/曉安秋色遍群山,五彩斑斕。登高何必望鄉關。註:浪淘沙令,詞牌名,又名「過龍門」、「煉丹砂」、」賣花聲」等。以李煜詞《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為正體,雙調五十四字,前後段各五句四平韻。
  • 學詩計劃|《浪淘沙》: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今天要學的這首就是南唐後主李煜在亡國之後寫下的千古名作。全詞純用白話,沒有一句多餘刻意的雕飾,千載之下猶能震撼當今的讀者。浪淘沙·簾外雨潺潺李煜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 李煜最悲傷的一首詞,道盡人間悲歡,催人淚下
    南唐後主李煜,在中國歷史上算是一朵奇葩。三十八歲之前,他當皇帝,混後宮,風花雪月,紈絝浪蕩,幾乎沒幹過什麼有價值的事,除了寫寫詞。而在三十八歲之後,他除了寫寫詞,什麼都不能幹,卻在短短的三年時間裡留下近三十首空前絕後的傑作,成了真正的皇帝——詩歌的皇帝。
  • 李煜的1首詞,只道「貪歡」,卻說盡天上人間
    今天介紹的仍然是李煜的1首詞。其實對於李煜的詞,每一首都能說上一天,又或者說,每一首都能說出不一樣的故事。僅僅數十首存世作品,每一首看似都很簡單,但我們每一次再讀,都會讀出不一樣的哀愁。今天這1首詞,很短,我們才看到他說「貪歡」,卻在他的話裡讀到了天上人間。
  • 中華好詩詞浪淘沙令|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浪淘沙令,詞牌名,又名「過龍門」「煉丹砂」「」賣花聲」等。以李煜詞《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為正體,此調為重頭曲,每段由一個五字句、兩個四字句、兩個七字句組成,用平聲韻。代表作有王安石《浪淘沙令·伊呂兩衰翁》等。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李煜〔五代〕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 中華好詩詞 浪淘沙令|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浪淘沙令,詞牌名,又名「過龍門」「煉丹砂」「」賣花聲」等。以李煜詞《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為正體,此調為重頭曲,每段由一個五字句、兩個四字句、兩個七字句組成,用平聲韻。全調用韻很密,用韻之句末兩字均為平聲,而且四個四字句均為仄仄平平式,故音韻響亮,和諧流美,並有迴環之藝術效果,宋人用此調者甚眾,名篇亦多。
  • 說宋詞之四十八:品讀李煜之《浪淘沙》
    浪淘沙今天試著從哲學的工具論或目的論角度解讀他的詞《浪淘沙》: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門帘外的雨聲潺潺,濃濃的春意快要凋敗。我即便是蓋著錦綢的被褥,也受不了五更時分的寒意。只有在夢裡才能忘掉自已是拘押在汴京的異鄉之客,才能享受片刻夢中的歡愉。千萬不要獨自一人登樓憑欄遠望,這會引起我對南唐故國江山的無盡思念。離開金陵是容易的,再想見到故國就很難了。春天就像流逝的江水,像凋落的花朵一樣,消逝而去,過去和現在相比,一個在天上一個在人間。
  • 李煜最悲傷的一首詞,字字誅心,句句沉痛,堪稱千古哀音
    他就是李煜。「國家不幸詩家幸」,他是個失敗的君王,卻是個才華橫溢的詞人。也因了亡國,他後期的詞風格大變,直悟人生苦難無常之悲,為後世留下了眾多不朽的詩篇。在他後期的作品中,這首《浪淘沙·簾外雨潺潺》,更是字字誅心,句句沉痛,堪稱千古哀音。《浪淘沙·簾外雨潺潺》李煜 (五代)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
  • 李煜被囚禁時寫的一首詞,催人淚下感人肺腑,還是一個成語的出處
    今天小編跟大家分享一首南唐後主李煜的《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李煜,是五代時期的南唐國君。開寶八年,趙匡胤率領宋軍攻破金陵,李煜被迫率領文武百官投降,被押解到汴梁。被封為「違命侯」。這首詞,是李煜被幽禁時期,懷念故國的感傷之作。從低垂的門帘外,時斷時續地傳來潺潺的春雨聲。一場春雨,花園中的花朵,又不知要凋零多少。時令已是暮春時節,春天即將過去了。
  • 由詩而來的詞牌——浪淘沙、鷓鴣天
    有的詩歌朗朗上口,後人根據原來的詩歌,另制新聲,打造出更具有節奏感的長短句,今天一起來看一下《浪淘沙》《鷓鴣天》。浪淘沙《浪淘沙》是唐代的教坊曲名,又名《浪淘沙令》《賣花聲》《曲入冥》《過龍門》等,創自劉禹錫、白居易,形式為七言絕句,二十八字,詞句多詠江浪淘沙,如白居易」卻到帝都重富貴,請君莫忘浪淘沙「,劉禹錫」九曲黃河萬裡沙,浪淘風簸自天涯「。後來的雙調小令是南唐李煜創製的。
  • 李煜夢中驚醒,夜不能寐,寫下一生最悲傷的一首詞,道盡一生悽苦
    這句話,正是對李煜一生的真實寫照。李煜的詞作句句都是經典,尤其是國破被俘之後的作品,更是意境開闊,情真意切,是他用血淚、更是用生命凝成的佳作。《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是李煜的經典詞作之一。《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 【 簸箕 】、【 潺潺 】怎麼讀?
    百科釋義報錯潺潺是一個漢字詞語,拼音:chán chán釋義:  ①三國 魏曹丕《丹霞蔽日行》:「谷水潺潺,木落翩翩。」  ②宋 蘇軾《梅花二首》其一,「春來空谷水潺潺,的皪梅花草棘間。」  ③明王錂《春蕪記·宴賞》:「看霏霏山抹微雲,更潺潺水遶孤村。」  ④冰心《寄小讀者》十四:「如今呢……過的是水的生活,自在的潺潺流走。」
  • 李煜經典詩詞,你會背幾首?
    李煜經典詩詞,你會背幾首? 4、《浪淘沙·簾外雨潺潺》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 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