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行業的降維打擊:教育機構未來的利潤源在哪?

2020-12-12 芥末堆

教培行業的降維打擊:教育機構未來的利潤源在哪?

作者:校長運營圈 發布時間:

教培行業的降維打擊:教育機構未來的利潤源在哪?

作者:校長運營圈 發布時間:

在市場競爭不夠激烈的情況下,教育機構利潤來自成本控制。這種情況,在目前三四線城市教培市場依然存在。很多小城市的老牌頭部機構,靠著常年積累的知名度,幾乎不用做市場投入,而且靠很少的課時費就能留住老師。

在市場競爭比較激烈的情況下,教育機構的利潤來自品牌溢價。市場競爭比較激烈的一二線城市,已經走到了這一步。老師可選擇的機構多了,機構留住好老師的唯一方式就是更有競爭力的工資。優質機構依賴常年積累的好口碑,可以以更低的成本招生,並且收取更高的學費。

在競爭更激烈的市場呢?你老師好,我打個電話就能挖。你有口碑,我也不差。巨頭之間互掐,最終的結果是大家的市場投入都居高不下,而且學費差距不能大。這種情況,在北京已經出現。這兩年大家不怎麼提入口低價班了,不是幾個大機構不打了,是大家已經習慣了,這是招生標配,它已經不是新聞了。

更可怕的是,北京的故事,正逐漸發生在更多的城市。新東方激進的市場策略大家都了解,穩健如學而思,雖不至於全面開放入口低價策略,但也在很多新城市開始搞「變相低價」——雖正課收費,但是贈送大量免費課程。

進入新的競爭階段,教培行業未來的利潤在哪?從網際網路行業的進化,我們可以看出教培行業未來的路在哪。 

網際網路行業擺脫了很多行業都存在的物理限制,有無可比擬的進化速度。目前的網際網路已經進入高度成熟的競爭階段。網際網路行業最經典打法有兩個:高頻打低頻,降維打擊。

高頻打低頻定義:在同一類用戶需求中,假如你先充分做好了一個用戶頻次更高的需求,再去切入到另一個頻次相對低一些的需求領域中時,你會更具備天然優勢。微信打支付寶是大家比較熟悉的高頻打低頻的經典戰役。當年微信靠紅包以極快的速度在支付市場超越支付寶,靠的就是國民應用微信的逆天打開率。

當然,高頻打低頻,需求之間的邏輯關係也很重要。高頻上遊需求打低頻下遊需求肯定是一打一個準,否則不成立。比如美團想做打車,這個出發點就是從上遊需求打下遊需求——用戶想去吃飯,看電影,住酒店,在美團上選完了地址,如果有打車選項,順手點一下是很符合邏輯的;但滴滴做外賣,我感覺就是純賭氣——總不能用戶想打車去某地,然後看到某個外賣不錯,就順手點擊下吧。

在教育行業,搜題軟體是典型的高頻打低頻。學生每天可能打開幾次搜題軟體,但是學習軟體如學而思網校等,可能一個星期才打開一次。但是這個倒流效果不好,問題就在於,搜題到學習,不光不是上遊需求到下遊需求的關係,反而有點互相衝突需求的關係(想抄作業就不想學習)。

降維打擊定義:如果你有多個業務滿足用戶多個需求,你可以放棄其中一個業務的盈利要求,將其作為其他業務的入口或輔助業務,從而打掉以此業務為主要盈利業務的企業。最經典的降維打擊的案例是360,一個殺毒免費,直接把金山、瑞星之流炸死了。還有最近的摩拜之於美團,掙錢是次要的,別賠太多就行,重要的是對其核心業務的數據支持,這麼搞急需自身造血的ofo頂得住才怪。如果說應用級的競爭聖經是高維打低維,那麼降維打擊則是企業級競爭的不二法門。

有可能被降維打擊的行業,有三個核心特點。一是,該行業是流量窪地,能夠聚集大量流量;二是,該行業是高勢能行業,其流量能夠順利流量低勢能行業去。三是,該行業下遊的低勢能行業,規模不一定特別大,但毛利一定要足夠高。第一個、第三個特點大家好理解。

第二個特點,有兩個情況滿足:一是高信任度行業勢能比低信任度行業勢能高,比如京東開始是賣手機的,噹噹開始是賣書的,一個手機幾千塊,一本書幾十塊,所以京東的用戶信任度自然比噹噹高,京東賣好了手機再去賣書自然比噹噹賣好了書再去賣手機更簡單。第二個情況是,時間軸上更早發生的需求所在的行業,自然比更晚發生的需求所在的行業勢能高。比如4s店可以賣汽車裝飾,但汽車裝飾公司想賣車就是扯淡了。

做完以上分析,我們發現,教培行業有一個子行業是有可能被降維打擊,成為其他子行業的流量入口的,就是線下班課。理由:

1、線下班課是教培行業絕對的流量窪地,從小學到中學,沒有一個孩子避得過,這個產品是全民參與的;

2、線下班課絕對是高勢能行業,首先它是高信任度行業——這個信任度不來自價格,而是來自線下班課最容易做出的培優口碑,這個培優口碑代表著家長的信任;而且從時間軸看,線下班課絕對是滿足更早發生需求的行業,三年級、新初一、新高一入口班不就是這麼來的嗎,後面才是一對一(小六、初三、高三),網校(網校不適合入口班,入口班在家長眼裡類似全日制課程,全日制課程需要強管控和強社交屬性,網校太弱了)等。

3、線下班課下遊的網校和諮詢類服務是妥妥的高毛利行業,一對一雖然不暴利,但體量巨大。

剛開始推演出這個結論,我自己也蒙了——這不是扯淡嗎,誰不知道線下班課掙錢,怎麼可能不掙錢,怎麼可能給別的業務做入口?不過靜下來自己思考,這不是沒可能,而是已經發生,或即將發生——

1、現在流行的低價入口班,就是弱化版的降維打擊。入口班在新進入市場者眼裡是流量入口,不需要盈利。但對於原來的市場老大來說,每年暑假入口班都是很重要的盈利點,這一下子給打沒了。

2、走出一對一業務不盈利怪圈的,恰恰是優秀的班課機構的一對一部門。北京市場,新東方學而思高思的一對一的利潤率遠高於同行,就是因為有班課導流。

3、學而思網校過來的暑假,以及即將到來的寒假一直在瘋狂砸廣告擴張,但是其主要用戶,無論是新增還是續費都是集中在一二線,其有線下學而思培優的城市,沒有線下學而思培優的三四線城市,學而思網校的數據也並不亮眼。這個原因,當然還是大量的學而思培優用戶轉到了網校上。

4、新東方有個產品叫私播課,核心邏輯也是讓線下課老師錄製課程,賣給在讀或者曾經在讀學員。這個產品能跑通,核心邏輯也是把線下班課的流量進行了二次利用。

上面這些例子,相信大家耳熟能詳,但是從來沒有系統的整合起來看。大家對於「線下班課入口化」這個事實還不敏感,主要還是因為線下班課這個行業的競爭沒有發展到這樣的地步,以及這個行業的整合程度還不夠高。隨著雙師業務(雙師從打法上看算線下班課)的迅速推進,我覺得這個過程會大大加速。

在大多數人的眼裡,線上流量很輕,很容易擴增做量,把輕線上流量導到更重的線下進行消費是效率比較高的。

我認為這是種錯覺,或者是教條主義。在教培行業,這個邏輯是要反著來的:【純線上教培機構獲客難,獲客成本高的問題會長期存在,創業者再怎麼忽悠投資方也會長期存在,這是由教培產品重體驗,重諮詢,高單價,高試錯成本,長消費周期的特點決定的。】

我一直研究招生打法,希望探索出一種「別人家文章裡寫的那樣」的簡單,快速,批量的線上裂變和轉化方式,但是總是不得其法。最近出去走了很多地方,見識了各種各樣的機構,我有一個感慨,教培行業就是個笨行業,本來就沒有什麼大招可用。能做好的,都不是什麼所謂的導師,而是一幫認死理的人。拿招生來說,地推並不是沒有用了,而是選擇多了,大家不堅持了。地推low嗎?阿里,滴滴,美團,哪個不是一步一步地推出來的?

所以,在這個笨行業,我們沒法期待超額利潤。我和UncleW曾經算帳算瘋,怎麼算,飛百雙師的利潤也沒比純線下機構高多少。為了讓財務模型更加好看,我們拼命的壓成本,控優惠,甚至考慮要不要犧牲課堂體驗去提高利潤率。後來終於想明白了這個問題,就是我們希望在這項業務上獲得超額利潤這個想法本身就是不合理的,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沒人能獲得超額利潤。任何降低課堂體驗的想法都是愚蠢的,唯有提供給客戶極致的產品體驗,企業才能長青。

教培行業巨頭未來的競爭,一定不是某條產品線的競爭,而是整個產品矩陣的競爭。巨頭間比拼的,不在於誰成本控制好,也不在於誰某條單一產品線好,而在於誰對流量的重複利用率高。

產品矩陣的規劃和設計能力,是未來教培行業巨頭的核心能力。未來小機構有兩個選擇,要麼在自己的主營業務上遭受巨頭的降維打擊掛掉,要麼加入巨頭生態,成為巨頭產品矩陣的一部分,這也是行業整合的最終方向。

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號「校長運營圈」,作者CK47(崔凱)。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

1、本文是

芥末堆網

轉載文章,原文:

校長運營圈;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布失實文章,只呈現有價值的內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並希望被芥末堆報導,請您

填寫信息

告訴我們。

來源: 校長運營圈

推廣: 芥末堆商務合作:010-5726 9867

相關焦點

  • 河南教培行業考察報告:2700萬學生,50000家機構
    「降維打擊」搶奪下沉市場,「包產到戶」快速跑馬圈地,「搶佔心智」實現品牌溢價,「新品類、新技術、新供給」形成差異化競爭……河南的教培機構在激烈的競爭中,練就出自己的發展擴張模式。可謂是,全國教培看北上,各省教培看河南;一線教培看北京,二線教培看鄭州。河南的教培行業尤其發達,教培人亦是層出不窮。
  • 教培參考張沉浮:採訪了200家在線教育,我們看到了教育的未來
    和《王后雄教育董事長馬巍:我幹教培30年的思考和預判》。大家下午好,我是張沉浮,特別開心在這裡和大家做一個分享交流,我今天分享的主題是《教培激蕩三十年:教育未來,誰主沉浮?》。在座有很多線下教培行業創業者,我們是做教育媒體的,除了《教培校長參考》,我們還做了很多布局。
  • 教培機構攻略十四:20%機構利潤超過80%?事實真的如此嗎?
    利潤,是教培行業繞不開的話題,也是教培機構賴以生存的基礎。現在,有很多教培機構面臨著瓶頸問題,調研發現,很多培訓機構的負責人,都非常在意機構有多大規模、教學設備有多麼先進、機構有多少名師,可是問到利潤這個最核心的問題時,卻連連搖頭。
  • 河南教培行業考察報告:下沉市場裡的需求、競爭與趨勢
    「降維打擊」搶奪下沉市場,「包產到戶」快速跑馬圈地,「搶佔心智」實現品牌溢價,「新品類、新技術、新供給」形成差異化競爭……河南的教培機構在激烈的競爭中,練就出自己的發展擴張模式。可謂是,全國教培看北上,各省教培看河南;一線教培看北京,二線教培看鄭州。河南的教培行業尤其發達,教培人亦是層出不窮。
  • 教培行業進化論:在"危機」中開拓發展新模式
    今年的教培市場,表面看是疫情加速了教育培訓行業的競爭,開啟了線下機構倒閉潮,其實是一種優勝劣汰的表現。處於中間的中小型機構遭遇「價格戰」和「退費潮」雙重壓力,還要承受政策合規和消費需求發生變化的擠壓。疫情後的複課審核,政府對機構消防、辦學手續、外教資質等方面的要求更加嚴格,也更加打擊了小微型教培機構。
  • 教培行業九月開端:倒閉潮持續、轉型壓力大、40%機構教師流失
    儘管疫情和二次疫情一直衝擊著教培行業,但是教培從業人員一直未放棄,積極開展復工複課積極自救,希望能讓機構重現生機,但實際上並不算樂觀!這讓本來以為暑期可以引爆的線下教培機構大受打擊,這或許是因為北京、新疆、大連的疫情影響,讓廣大家長打了退堂鼓。再加上近段時間幾乎所有的網際網路巨頭都擁擠在教育賽道上,無疑更加壓縮了教育這一賽道的市場空間!剛剛開始的九月,就呈現了獨特的行業開端:倒閉潮持續、轉型壓力大、80%機構教師流失!第一,倒閉潮持續,為何到了九月依舊還有機構倒閉呢?
  • 教培行業九月開端:倒閉潮持續、轉型壓力大、40%機構教師流失
    儘管疫情和二次疫情一直衝擊著教培行業,但是教培從業人員一直未放棄,積極開展復工複課積極自救,希望能讓機構重現生機,但實際上並不算樂觀! 從現實來看,很多教培機構用了很多方式進行了地推和宣傳,甚至承諾湊夠五人就可以開班,但報班率依舊還是很低。這讓本來以為暑期可以引爆的線下教培機構大受打擊,這或許是因為北京、新疆、大連的疫情影響,讓廣大家長打了退堂鼓。
  • 疫情後的教培機構:分析過往,及時止損
    只有11%的機構預計用工與去年同期持平,1%的機構預計用工同比會增長。教培機構的止損節點,以及轉型線上的選擇分析對於現階段的教培行業來說,還遠遠沒有達到盈利的時間節點,甚至於對某些純線下的教培機構來說,如何繼續在行業內生存下去都是一個非常艱難的課題。
  • 2020年,傳統教培機構的好日子到頭了嗎?
    2020年,一場疫情,讓整個教培行業哀鴻遍野!曾記得王興說過:「2019年是過去十年中最困難的一年,但卻是未來十年中最美好的一年。」當時以為只是大佬們茶餘飯後的調侃,沒想今天到卻成了無數教育機構的慘狀預言。
  • 釘釘發布教培新產品 賦能1萬家教培機構
    助力教培機構數位化阿里釘釘副總裁傅徐軍發布了招生管理、在線課堂和教務管理等新產品。在線課堂產品提供了直播、互動、課件錄製等功能,解決教培機構直播教學場景的問題,面向中小學、教培機構等教育行業用戶全面開放。&39;一對一&39;一對多&34;傅徐軍介紹。
  • 教培機構攻略十二:如何讓機構未來充滿希望?五要點了解一下
    隨著教培行業疫情衝擊,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有的培訓機構成為區域領軍者,有的卻培訓機構一直停滯不前,甚至於倒閉跑路,導致現有格局一變再變!而且,疫情之後,不少教育培訓機構更是出現了難以有所突破、無從發展的難題。那麼,導致教育培訓機構難以發展壯大的原因是什麼呢?
  • 在線教育集體漲價,線下機構逐漸複課,教培行業全面復甦
    行業觀察 | 在線教育集體漲價,線下機構逐漸複課,教培行業全面復甦8月9日下午,北京線下教育機構迎來了可以恢復線下教學的官方通知。根據各地區教育局最新發布的消息顯示,全國有將近60%的教培機構也已經復工複課。與線下機構「戰戰兢兢」複課形成鮮明對比,線上教育平臺正式續約課程價格全面上漲。
  • 武漢教培行業重啟,竟有意外收穫
    那麼,疫情對上半年武漢教培行業的影響究竟有多大?從多個受訪機構的回應可以得出結論:衝擊是有的,但正規教育機構並未遭受致命性打擊。對教培行業來說,線上線下融合是繞不開的關鍵詞。科技的發展,讓教培行業的場景多元化。與完全停滯的餐飲、旅遊等行業相比,「停課不停學」的大背景給教培機構「開了道口子」,為他們在這個漫長的「寒冬」贏得喘息之機。
  • 新東方好未來等大機構的創新之道 | 教培行業峰會首日實錄
    這次行業會議的主題是「創新迎接行業新挑戰」,為了帶給現場參會的2000多位校長最新的行業信息,騰躍校長在線也邀請了新東方、好未來、高思、楊基教育、臺灣知識庫等海峽兩岸知名機構的創始人/高管來到現場,分享他們對行業最新的觀察,討論行業未來的發展風向。什麼是創新?對於培訓機構而言該怎麼創新?不同的機構有不同的答案,新東方、好未來和臺灣的楊基教育給了我們不同的答案。
  • 教培行業的春天在哪裡?
    春天在哪裡,春天在同行春天在哪裡,春天在明年春天在哪裡,春天在手裡教育部治下,穩定第一位教育產業化,不是市場化規模雖不大,矛盾易放大想想紅黃藍,好比是三鹿資本不沾邊,禁止掙快錢行業難標準,行業市場化錢掙的太猛,上級就犯愁百口難爭辯,有司不作為學習負擔重,家長能怨誰管理不到位,各種不公平若你是領導,你也一個樣教育是育人,市場必限制從小學到老,一切為高考分數高不高,學校擔首責機構太火爆,打臉真的疼
  • 畢業後直接去教培機構當老師很沒有未來嗎?
    任何時候你想做教育,都要先問自己一個問題:你想做公校老師還是教培老師?以及獻身教育事業而產生的自豪感。從一開始就選擇培訓機構還是公校,目的就是不一樣的。典型的情況就是公校老師嫌錢少,出來做教培了;教培老師擔心未來沒保證,進公校了。也有一些老師在兩者之間反覆橫跳。在此,重點介紹一下為什麼大學畢業生一定要選擇教培機構?
  • 教培機構應該靠什麼驅動發展?
    所以我說一家可持續發展的教培機構一定是靠 商業模式(市場營銷)+教育服務(內容)來驅動的。02教學服務驅動型的機構大部分發展比較緩慢,以教學成果促招生,贏口碑。我們桃李邦團隊12月初賦能的金華這家校區,在金華東陽已經發展15年了,目前為止沒有市場&銷售部門,在當地巔峰時期將近萬名學員,可是這三四年市場佔有率逐漸下滑。
  • 教培機構在秋季打響持久戰
    在近日的一次交流中,教育從業者李先生嚴肅地對我說道。 李先生經營著一家規模偏小的線下教培機構,從今年二月初被勒令線下停課後,李先生的機構也隨著教育大軍停下了營業的步伐。一路以來,隨著疫情對教培行業一波又一波浪潮的衝擊,李先生眼睜睜看著大家從瘋狂轉型線上,到暑期免費低價熱潮,再到暑期班火熱海拼......
  • 時光心理攜手教培行業大咖,探討教育機構的OMO版圖拓展
    2020年9月9日,「教育行業回暖,教育機構轉型OMO模式探索」沙龍活動在京舉辦,致力於為疫情影響下的培訓行業探索出一條切實可行的轉型方案。本次活動邀請了時光心理、獲得場景視頻、大都藝術館、北京新思維教育等諸多行業大咖和資深人士,圍繞 「教育機構的OMO模式轉型之路」進行了深入解讀和探討。
  • 湖北教培行業考察報告:武漢撐起半邊天,「外來和尚好念經」?
    武漢本土的教培行業極度火熱,同時也吸引了全國性的教培巨頭和獨角獸企業。新東方來了,學而思來了,猿輔導來了,跟誰學也來了……「本地人本地品牌的教培機構」、「本地人外來品牌的教培機構」、「全國性教培機構」、「在線教育企業」,四類教培企業齊頭並進。這四類教培機構中,相較於本土品牌,外來品牌和全國性教培機構發展的要更快更好,「外來的和尚好念經」是什麼原因導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