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機構攻略十二:如何讓機構未來充滿希望?五要點了解一下

2020-08-27 奇碼星球

隨著教培行業疫情衝擊,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有的培訓機構成為區域領軍者,有的卻培訓機構一直停滯不前,甚至於倒閉跑路,導致現有格局一變再變!而且,疫情之後,不少教育培訓機構更是出現了難以有所突破、無從發展的難題。那麼,導致教育培訓機構難以發展壯大的原因是什麼呢?


首先,校長缺乏培訓,校長如果沒有經過市場、諮詢、教學、教務、運營、管理、培養等訓練,或者只懂某一方面的工作,只看到有些機構很賺錢,自己就覺得自己也能做好,就冒然涉足這一行業,是很難長期發展的。

其次,校長缺乏規劃,機構發展一段時間後,市場上出現了很多新的模式,新的產品,家長需求和學生需求也在變化,自己卻茫然,不知道該如何調整戰略,機構該往哪個方向發展。

再次,校長缺乏人才,一個機構完整的組織架構應該是有市場、諮詢、教務、教學、行政、財務、人力七大部門,每個部門都應該有相應負責人。

最後,校長缺乏制度,有部分機構在運營中會出現溝通不順暢,命令傳達不到位,反饋不及時的現象。校長雖然會很專業,但是沒有形成系統的制度。

奇碼星球經過調研發現:能夠在變化莫測的教育行業中不斷發展壯大,並佔有一席之地,與優秀的頂層設計不無關係!也就是說,想要機構未來充滿希望,一定要在源頭有個準確的認知,才能上下皆通,獲得長久發展!

接下來,奇碼星球就從五個要點展開闡述。

第一個,品牌意識,校長一定要品牌意識!機構品牌是什麼,說白了就是市場定位、價格定位、形象定位、地理定位、人群定位、渠道定位等。品牌定位最深層面是能在消費者心智中代表什麼,即強勢品牌烙印。這樣一來,就可以對自己的目標用戶有清晰的認知,明白自己要對目標用戶做的事情。教育市場那麼大,你不可能什麼都做,這不現實。弱水三千,只飲一瓢即可!當然,品牌意識也不是一成不變的,要想不斷發展壯大,就要隨著用戶、市場、政策的變化而變化。根據這些變化思考自身的定位,適應時代的發展。

第二個,生源意識,生源可以說是家長,也可以說是學生,是培訓機構生存、發展的根本!生源獲取至關重要,是每個培訓機構不同階段都要關注的點。用戶獲取分線上和線下,有多種渠道,例如:流量獲客、社群獲客、活動獲客等方式,獲客的前提是取得用戶的信任。每個培訓機構在獲客方法的側重點都不一樣。機構可以根據對應的用戶群體、自身所處環境、實力等多方面,採取適合自己的獲客渠道。當用戶越來越成熟,就越來越多的要求機構從高層級的方式上獲客。

第三個,教學意識,教培行業有這樣一句至理名言:爭取一個新用戶的成本是留住一個老用戶的5倍,一個老用戶貢獻的利潤是新用戶的16倍!所以,教培機構做好用戶留存的環節至關重要,但是,想要留住用戶,就必須保障教學內容的質量、授課教師的資歷、教務服務、教學方式、學習成果等,這些都會影響用戶最終的留存情況!所以,歸根結底,教學內容是決定學生學習效果的基礎。授課老師口碑怎麼樣,過往授課經歷等,一定程度上影響家長對培訓機構的認知、判斷。培訓機構在服務用戶時需要同時兼顧家長和學生的需求。

第四個,課程意識,為什麼課程也要有意識,其實,無論是什麼課程,都要有可持續性。課程體系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需求的班型,例如:每個課程可以設置基礎班--拔高班--衝刺班。當整體上有梯度、有級差,學生可以看到明顯的升級空間。而且隨著疫情的持續常態化,線上線下課程都要有,而且要做的精!這樣才能讓老師教的更好,否則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第五個,多元意識,隨著社會發展,以往教培機構產品單一還能過得更好,更專一!但是隨著環境的改變,靠一個產品難以發展了!建議現在的校長都有多元化意識,小升初、初升高,甚至高中銜接大學,都有多種不同階段的課程,再細分的話有競賽課程、文化課,還有今年針對強基計劃的課程,這些培訓機構都可以涉及。多一個選擇就多一個機會,換句話說,拓展一個新業務,也是給培訓機構多一個Plan B。

做到以上這五個要點,教學質量將會有絕對的保障、知名度已經打開、業務模式趨於成熟、團隊成員各有所長且彼此信任、資金流儲備充足!那麼,教培機構無論是發展壯大,或者招聘還是招生,都要有自己的一套方式方法,且能保持不斷創新的活力,充滿希望也就順理成章了!


奇碼總結

教培機構想要未來有希望,建議一定要重視品牌意識、品牌意識、品牌意識、課程意識、多元意識!這五個要點是息息相關,成為一個整體的,這些要點能夠讓機構自身的體制和架構更加完善和公正,擁有自己的特色,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走錯方向了,再努力也是一種資源浪費的困局!

本文系作者「奇碼星球」原創所有,歡迎關注!接下來會分享更多的教培機構相關文章,歡迎關注後私信進群交流討論,可免費獲取更多乾貨知識,希望大家多多支持,願天下沒有難做的教育!

親愛的粉絲們,對於本文有什麼想說的,也可以留言呦!

相關焦點

  • 教培機構的流量建設:漏鬥模型已失靈,社群營銷更適合機構招生
    以下為張意華分享內容,由《教培校長參考》整理編輯,供各位同行交流學習:2020年已經過去一大半,受經濟下行疊加疫情的影響,今年所有機構都無比艱難。根據專家的權威推測,困難的日子要持續到今年冬天甚至到明年春天。所以,對大部分機構來說,疫情過後,到來的不是希望而是刀槍棍棒。
  • 教培機構「淡季來了」,如何破解現金流?
    教培機構「淡季來了」,如何破解現金流?疫情和二次疫情衝擊著線下教培從業者的神經,翹首企盼的暑期補課潮,也沒有給線下教培機構帶來多少曙光。據媒體報導,從今年2月1日至6月16日,全國線下培訓機構註銷企業數量為18885家,也就是說每天有近百家培訓機構註銷。在疫情逐漸平穩之後,面對全國性機構(如新東方、好未來等)和在線教育企業搶佔生源,線下教培機構該如何突圍?
  • 粉絲提問:如何選擇瑜伽教培機構?
    全文共計1753字預計閱讀時間:5min本來這期粉絲提問是準備往後面放放的,但是後臺收到了許多留言,希望英俊哥能推薦個XX地區的瑜伽教培機構。首先聲明,英俊哥不會推薦任何瑜伽機構,更不會收費推薦瑜伽機構,本著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態度,這期跟大家聊聊怎麼挑選瑜伽教培機構!對了!你關心的什麼行業級證書,畢業包分配這種問題不做贅述,有興趣可以看我的其他推文。
  • 教培機構攻略十四:20%機構利潤超過80%?事實真的如此嗎?
    利潤,是教培行業繞不開的話題,也是教培機構賴以生存的基礎。現在,有很多教培機構面臨著瓶頸問題,調研發現,很多培訓機構的負責人,都非常在意機構有多大規模、教學設備有多麼先進、機構有多少名師,可是問到利潤這個最核心的問題時,卻連連搖頭。
  • 日均百家培訓機構註銷 下沉市場教培機構如何度過「洗牌期」?
    疫情和二次疫情衝擊著線下教培從業者的神經,翹首企盼的暑期補課潮,也沒有給線下教培機構帶來多少曙光。據經濟觀察報報導,從今年2月1日至6月16日,全國線下培訓機構註銷企業數量為18885家,也就是說每天有近百家培訓機構註銷。
  • 「後疫時代」教培機構「客情管理」如何落地?
    *來源:智來智庫(ID:zhilaizhiku),分享:閆志新、卓傳洋、孔瑋、尹園園疫情過後,教培行業的使用活躍度呈斷崖式的下降,大大小小的教培機構都被波及到;在線教育迅速收割了一波流量,線下機構恢復緩慢,正處在兩面夾擊的境地
  • 教培機構門店如何構建一套私域運營體系?
    本文作者從教培門店私域的概念出發,對如何構建私域運營體系這個問題進行了深入分析探討,並對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進行了總結,供大家一同參考學習。教培門店構建私域的核心是利用線下「存量」帶來線上新的增長。多數的素質教培機構,不得不將「營銷「轉移到了線上,轉移到線上不僅僅是朋友圈營銷,那麼在轉移的同時對於傳統機構來說也是一種新認知的挑戰,如何搭建完成的一套素質教育門店私域運營模式成了一大核心問題。01 什麼是教培門店私域?
  • 教培行業的降維打擊:教育機構未來的利潤源在哪?
    教培行業的降維打擊:教育機構未來的利潤源在哪?:教育機構未來的利潤源在哪?進入新的競爭階段,教培行業未來的利潤在哪?從網際網路行業的進化,我們可以看出教培行業未來的路在哪。 網際網路行業擺脫了很多行業都存在的物理限制,有無可比擬的進化速度。目前的網際網路已經進入高度成熟的競爭階段。
  • 教培機構攻略十六:校長做到這一點,初創機構也能夠招生爆滿
    教培機構有個人盡皆知的三三法則,即教學課程體系佔三分之一、地理位置佔三分之一、招生佔三分之一!其中,招生更是重中之重,因為地理位置和課程體系,通過選址和打磨後,就逐漸穩定了,變化不是很大,但招生,確是一直變來變去,稍有判斷失誤,就讓校長苦不堪言!
  • 教培機構如何做好售後服務?
    商品賣出後需要周到的售後服務,教培機構同樣需要做好後續服務,即使你還沒有發現最有效地進行後續服務的方式,長久進行此方面的實踐也比不做要好得多。要堅持不懈地對你的準家長、現有家長開展後續服務。最重要的是,要把後續服務看作是通往成功的必由之路。
  • 教培機構如何應對老師的頻繁離職?
    最近好幾個做教培機構的朋友都抱怨說各自的機構裡都出現了不同的程度的老師離職。 對教培行業來說,機構老師的離職率居高不下幾乎已經成為行業共識。老師的頻繁離職,到底會對機構造成什麼影響?而教培機構又該採取什麼樣的措施來進行預防呢?
  • 教培下沉市場潛力巨大,然而機構該怎樣乘風破浪?
    將目光瞄準下沉市場的同時,所有教培同行們也開始共同思考:整個下沉市場呈現出怎樣的態勢?如何搶佔下沉市場?又有哪些不可忽視的困難和挑戰?但是,三四五線城市的需求快速爆發,縣城教培市場前景一片光明。儘管下沉市場的教培行業有諸多問題有待改善,但挑戰總是伴隨著機遇。作為立足當地的本地機構,首先要明確自身所具備的最大的優勢就是本地化。
  • 畢業後直接去教培機構當老師很沒有未來嗎?
    任何時候你想做教育,都要先問自己一個問題:你想做公校老師還是教培老師?從一開始就選擇培訓機構還是公校,目的就是不一樣的。典型的情況就是公校老師嫌錢少,出來做教培了;教培老師擔心未來沒保證,進公校了。也有一些老師在兩者之間反覆橫跳。在此,重點介紹一下為什麼大學畢業生一定要選擇教培機構?
  • 教培機構在秋季打響持久戰
    李先生經營著一家規模偏小的線下教培機構,從今年二月初被勒令線下停課後,李先生的機構也隨著教育大軍停下了營業的步伐。一路以來,隨著疫情對教培行業一波又一波浪潮的衝擊,李先生眼睜睜看著大家從瘋狂轉型線上,到暑期免費低價熱潮,再到暑期班火熱海拼......最後他看到身邊大量的機構,經歷著復工複課的成功與失敗、堅守與倒下。
  • 教培機構秋季學期招生攻略,拿來即可用
    暑期招生的硝煙還未散盡,秋季招生戰即將展開了,疫情之下,不少教培機構都面臨著招生壓力。受疫情影響,不少教培機構暫停了長達半年甚至更久的線下培訓活動,秋季學期即將到來,教培行業也逐漸復甦,例如錯過了暑假旺季的北京教培機構也逐漸恢復線下培訓活動。
  • 5000家教培機構背後的「獨角獸」
    如同拼多多和快手發現了電商和社交的下沉市場,教育培訓的下沉市場也極為廣闊且充滿無限可能。新東方、好未來等傳統巨頭在一二線城市攻城略地後,開始通過各種方式向下沉市場試探;猿輔導、跟誰學等在線教育更是加足馬力,用網際網路模式獲客並服務;此外還有一些企業扛起「S2B2C」的大旗,和近百萬的線下教培機構「攜手共生」……樂樂課堂是最後一種模式的代表。
  • 2020年決定教培機構沉浮的到底是什麼
    最近很多貼子紛紛轉發各地禁止託管,禁止教培機構開展線下課程的通知。對於已經停業三個月的教培業無疑雪上加霜。據了解,單單深圳市就有4000多家教培機構,還不包括沒有註冊的私人機構。這麼多家的教培機構數十萬人的行業,如果真是那樣,那麼這幾十萬人算是處在等失業狀態了。
  • 暑期大戰,教培機構如何實現精準獲客?
    然而對於在線教育行業來說要如何實現更精準獲客,並提供個性化的教育內容真正留住客戶,是當前亟待解決的一個問題。一、教培行業如何精準獲客?對當前的教培機構來說,如何實現精準獲客,有一個不容忽視的方面——如何篩選出高意向家長,從而提高正課轉化率。為什麼這裡說的是家長,而非接受培訓的學生呢?因為教培行業存在明顯的目標用戶群體身份分離的特點。
  • 三季報持續虧損 教培機構如何「造血」
    北京商報記者梳理後發現,仍有不少教培機構尚未走出陰影,財報表現不佳,而在某些細分領域,如成人公考培訓等,受到政策、市場變化的影響較大,機構的盈利表現不俗。除此之外,更多的機構正在嘗試收窄虧損,提高自身的「造血」能力。作為預付費行業,現金流對教培機構來說至關重要,在近一年的起落和狂飆突進之後,「燒錢」營銷雖仍是主流,但也存隱憂,加強自身的「造血」能力才是教培機構保持生命力的關鍵。
  • OMO變革下,ClassIn如何助力教培機構突圍?
    處在變革中的教培企業應該如何趕上浪潮?OMO趨勢下,大中小機構該如何全面擁抱網際網路?教培機構如何選擇或構建教學系統?隨後,翼鷗教育聯合創始人兼CTO賀騫進行了《教培機構如何選擇或構建教學系統》的主題分享。賀騫表示,首先得明確一點,所有機構都應該以教學為核心、以教師為核心、以服務為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