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習慣性防衛的心理,讓你具備更強的溝通能力

2020-10-06 南方烤包子

之前有一篇文章寫過關於情緒控制的小短文,主要是針對已經發生的不好的事情,我們應該怎樣調整情緒的,但是這個屬於事後的心理建設,而今天,我們聊一聊的是前期心理建設,通過前期心理的培養來減少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不必要的糾紛,更好的提升溝通能力,這裡主要講到就是習慣性防衛心理。


那麼什麼是習慣性防衛呢?習慣性防衛是人的本能,是指為使自己或他人免於說真話而受窘或感到威脅而形成的一種根深蒂固的習性,通常表現為「說實話的恐懼」或者「自設的保護殼」。看起來似乎和我們生活中關聯不太大,如果用現實生活的問題加以描述,就很容易理解了,生活中我們遇到與過去認知不一致的新觀點時,就會觸發我們的習慣性防衛。好比我們與他人就同一個問題進行探討時,我們會根據自己的知識和經驗對問題進行一定的判定,並認為自己理解是對的,而當對方提出反對意見時,這種本能就會觸發,有些人可能還沒聽完對方的意見,就急著反駁。


說來說去,無非是證明自己當初得出這個結論的原因是有道理的,不願意接受對方不同的意見,又或者說不能接受他人對自己的否定,更甚者,會認為對方不僅僅是否定自己的觀點,而是在否定自己這個人。如果自己一直陷入習慣性防衛而不自知,接下來會發生什麼,那就可想而知了。同時,這個也和自我知識的提升有很大的關聯,如果我們沒有接受新意見、新思想的能力,又何談提升呢?所以,要改善溝通技巧、提升學習效能,第一步就要打破習慣性防衛。

這裡引用一下行為科學的奠基人阿吉裡斯(Chris Argyris)的觀點:習慣性防衛的根源是懼怕暴露出我們想法背後的思維。當我們自己遭受挑戰的時候,會下意識地向外部找原因。當我們把外部原因當真之後,別人針對我們的意見就顯得更不合理了。


成甲的《個人知識管理精進指南》中說過。防衛性的心理使我們失去檢討自己想法背後的思維是否正確的機會。對多數人而言,暴露自己心中真正的想法是一種威脅,因為我們害怕別人會發現它的錯誤。書中還說,如果想打破這個習慣性防衛,那就要建立綠燈思維。

先說一下與之相反的紅燈思維,紅燈思維就是一聽到不同的觀點就消極處理,準備防衛:「你不了解情況。」「你先聽我說!」遇到與自己不一致的觀點,第一反應是找理由反駁。而綠燈思維是,當我們遇到新觀點或不同的意見時,第一反應是:哇,這個觀點一定有用,我應該怎麼用它來幫助自己?作者告訴我們,遇到不一致的觀點,一定要沉下心來,先不要急著反駁,要用綠燈思維先來接納這個觀點,再理智的分析這個觀點哪些是對自己有幫助的,哪些是沒有用的,不要把別人對我們觀點的質疑,理解為對我們自己的否定。我的成長來自「我的觀點/行為」的改進和提升,而別人對「我的觀點/行為」提出意見,正是我們能夠從不同角度獲得啟發和成長的機會。真正的聰明人是發現改進和成長的機會,成為更好的自己。

通過這樣一個前期心理建設,我們在與他人溝通的時候,就明白要尊重他人提出的建議,理智的分析出他人的建議和異議是否對自己的成長有幫助,如果有,那我們當然要欣然接受,讓自己更進一步,如果沒有,我們也沒必要跟無知的人去計較什麼,俗話說「寧和君子爭勝負,不與蠢人論高低」嘛。

相關焦點

  • 溝通難?洞悉習慣性防衛的本質,4個方法讓你成為職場受歡迎的人
    一、習慣性防衛有哪些影響習慣性防衛是人的本能,是指為使自己或他人免於說真話而受窘或感到威脅而形成的一種根深蒂固的習性,通常表現為"說實話的恐懼"或者"自設的保護殼"。由於習慣性防衛,使團體成員之間形成一道屏障,阻礙了成員的交流和溝通,難以共同學習。
  • 這是進入了「習慣性防衛」
    當我不斷反思自己究竟對孩子的教育哪裡出現了問題才導致這樣的時候,偶然看見了書本上介紹一種心理現象叫「習慣性防衛」,孩子不聽勸很可能是「習慣性防衛」在作祟。一、什麼是孩子的「習慣性防衛」?像我兒子這樣不分是非地固執己見,認為自己沒錯,堅決不改的情況,很可能就是出於「習慣性防衛」的心理。
  • 孩子聽不進別人的意見,一大部分原因是孩子的習慣性防衛在作怪
    有些時候家長會有一些迷惑就是,我們給予孩子的意見明明是有利於孩子的發展的,而是又不是壞的意見,溝通方式也是好好的和孩子表達的,可是就是為什麼孩子就是聽不進去?甚至還會對家長不理解。難道這樣真的是孩子的心理行為在作怪嗎?還是孩子真的就是脾氣壞不理解,就是想要和家長對立,很有一大部分的原因就是孩子的習慣性防衛機制在作怪。
  • 孩子倔強不聽勸,可能是「習慣性防衛」,父母得灌輸「綠燈思維」
    實際上,除了這個問題之外,我家孩子身上表現出來的「倔強」心理還是比較明顯的!記得上次孩子在畫畫的時候也是這樣。因為之前我也有學過素描,孩子當時對此也有興趣,所以後來就報了繪畫班。可是在家裡面只要我多說一句「你應該這樣畫,這樣畫更加像一些」,孩子就會立馬罷工,甚至表示「你怎麼不去當老師去!別指點我了!」聽到這樣的話,想到要讓孩子自由的發揮,所以我還是閉嘴。
  • 與叛逆無關,可能是「習慣性防衛」在作怪
    在現實生活中,不少父母會遇到與孩子溝通困難的情況,出現父母與孩子交流時,孩子根本不聽父母的話,反而堅持自己的做法,我行我素。父母只以為這是孩子成長叛逆引起,對此只能幹著急,只能不斷重複自己的教導,希望孩子能因此聽得進去,但是卻往往沒有什麼效果。其實,父母不知道的事兒,孩子聽不進父母的話,可能並不是叛逆,只是在進行習慣性防衛。
  • 正確運用心理防衛機制能使你心理健康
    筆者認為:與人體生理話動具有一種保持生理、生化話動相對穩定和平衡的能力一樣,心理活動也同樣具有恢復與保持情緒上的平衡並保持心情安寧與穩定的機能。只要認真回想一下,就不難發現在過去諸多經歷中,常常會使用一些心理上的措施或機制,把個體與現實的關係稍作修正,使個體較易接受心理挫折或應激,不至於引起情緒上的過分痛苦與不安。
  • 習慣性抖腿暗示了什麼性格心理?
    導讀:習慣性抖腿暗示了什麼性格心理?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情感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習慣性抖腿暗示了什麼性格心理?!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解書匠:學習臨界知識需要具備哪兩種心態?
    簡單講「紅燈思維「就是一聽到不同的觀點就消極處理、準備防衛。」你不了解情況,你先聽我說,你說的不對……「,這是我們在「紅燈思維」下大腦所處的狀態,遇到與自己不一致的觀點,第一反應是找理由反駁,我們大多數人都是這樣,這種反應來自於人類進化過程中發展出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習慣性防衛。
  • 「正當防衛指導意見出臺」丨新規亮點:立足防衛人心理,更加人性化
    為正當防衛「鬆綁」,立足防衛人心理《指導意見》就正當防衛的十個方面提出新規則,首先便是要把防衛人當成普通人、立足防衛人心理,其次應矯正社會上普遍存在的「誰能鬧誰有理」「誰死傷誰有理」的錯誤傾向,最後是要為正當防衛進行適當「鬆綁」。
  • 秒懂九種心理防衛機制/防衛機制的階序:原始、高階、成熟
    因此,動力學派的精神科醫師必須廣泛熟悉諸防衛機制,因為它們對了解精神官能症問題與人格疾患是很有幫助的。 所有防禦的共通點,是保護自我免於本我的本能要求。我們沒有一個人沒有防禦機制,而我們用的是哪些防禦手法,則透露出許多關於我們自己的訊息。
  • 女人的心理,你了解女人嗎?
    許多 女士在結婚前時間內具備許多 憂慮,因此 ,十分煩悶和消極,乃至時間久了,讓自身心理障礙重重的,那麼,女人的心理該怎麼應對這種事兒,在平常的情況下,掌握女人的心理,無論是對男士,還是針對女士而言,全是具備一定的好處的,下邊我們就看看怎麼解決女人的心理問題吧。
  • 龍檢小課堂:關於正當防衛,你了解多少?
    第三,實施防衛行為造成損害的行為,這是假想防衛成立的結果條件。 朋友們,跟隨小編的腳步,今天的知識你都記住了嗎?讓我們共同期待下一期龍檢小課堂的法律科普吧! 龍檢小課堂:關於正當防衛,你了解多少? 近年來,在刑事案件中經常涉及「正當防衛」這個話題,什麼是正當防衛?防衛過當中到底是什麼行為構成了「過當」?
  • 培訓師應具備的能力
    培訓師應具備的能力 1、 親和力 讓學員感覺與你溝通沒有距離感,笑容可掬,言行一致,為人熱忱,給人一種願意與你接觸的感覺。企業培訓師可以使被培訓者克服任何妨礙達成其目標的障礙和限制,突破心理的恐懼感,擔起責任使命感!4、建立關係的能力 看起來應當是可接近的、友好的、值得信任的。把培訓看作很重要的事。
  • 想成為心理諮詢師,你需要具備這三種能力?
    有人說:「你是心理諮詢師,那我一說話你就知道我在想什麼」,「心理諮詢師是胡扯八道的一個職業」在談論心理諮詢師成長的道路之前,我們得先知道,心理諮詢師它是怎樣的一種職業。這個職業是否和我夢想的職業一樣?帶著這樣的一個想法來的時候,我們可能就會把自己置於這個點上,就是我是幫助他人的,這是一個非常高尚的職業。
  • 溝通中的四個玄機
    第一個是自身因素溝通會受到自身因素影響,比如自我概念會使人在溝通中做出防衛姿態,不接受別人的建議;知覺偏差有可能形成刻板印象,造成對別人的誤解;情緒表達不到位會讓別人無法準確理解你,影響溝通效果。第二個是溝通媒介語言在溝通中發揮著三個作用:塑造別人對我們的印象,包括對個人性格、品質、能力的印象;反映我們對別人的態度;增進和表明與他人的一致性,打造人與人之間的聯盟關係。語言既可以是溝通的橋梁,又可以是溝通的障礙。
  • 創業與否,依託於你是否有強大的認知能力!
    2019年,是機遇與風險並存的一年,創業與否,依託於你是否有強大的認知能力,認知能力對創業成功與否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1、元認知能力元認知是對認知的認知,具體說,是個人對自己認知過程中獲得的知識和調節這些過程的能力。
  • 為什麼孩子習慣性哭?實驗研究了解一下,心理狀態和需求是誘因
    因為在嬰兒期(0-6個月),母親是孩子最大的陪伴者,這時候孩子習慣性哭鬧,事多,遭罪的也往往是媽媽。那麼新生嬰兒為什麼會難帶呢?其實從心理學角度去理解,孩子的哭和鬧不光來自於物質需求,心理狀態和需求也是誘因,了解嬰兒心理,你也能培養出「報恩」的孩子。
  • 兩高一部新規:認定防衛過當應同時具備「明顯超過必要限度」和...
    工人日報客戶端9月3日電 最高人民法院9月3日公布《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檢察院 公安部關於依法適用正當防衛制度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指導意見》對於防衛過當如何認定作出了進一步明確。
  • 一線銷售員應該具備的能力有哪些?
    還應該具備相關的能力去做好銷售工作。1、學習能力作為一線銷售,學習能力是基本功,先學習銷售相關制度,然後學習所銷售產品的詳細說明,最後要去學習和了解自己銷售區域的地域情況和人文狀況。2、分析能力銷售前要注重分析所屬區域的市場消費能力,銷售中要注重分析客戶所表達的潛在意思和購買水平,銷售後要注重分析客戶的二次開發可能性和可實施方案。
  • 如何成為溝通高手?只需掌握這4個高效溝通技巧
    哈嘍,大家好,我是阿胖,今天來與你聊聊高效溝通技巧溝通實在是太重要了,在我們人生中,幾乎每個領域都有溝通在起作用:像心儀的對象表白,如果能夠有優秀的溝通能力,對方會更加容易接受一些>像老闆提加薪,如果有足夠優秀的溝通能力,加薪的的可能性會大上不少和朋友聊事情,如果有足夠的溝通能力,也就不會出現對牛彈琴的狀況,友誼的城堡也會打造的更加好但阿胖發現很多人哪怕知道了溝通的重要性,但溝通能力還是遲遲無法提升,據我了解,大部分人是不知道用什麼樣的方法去提升自己的溝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