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歲末對於日本許多老年人來說,可能最為「寒冷」。
報導來源 / 共同社 日本新華僑報
12月14日日本政府在首相官邸,召開了在少子高齡化加劇的情況下,力爭維持社會保障制度的全年齡層型社會保障討論會議,主席為首相菅義偉。社會保障討論會議,在去年9月的安倍政府時代啟動。
會議匯總了最終報告,回答了「增加75歲以上人群醫療費窗口負擔」這一焦點問題。報告指出,以「養老金收入模式」中每年20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13萬元)以上人群為對象,新寫入使其個人負擔二成的內容。收入標準200萬日元以上為單身的情況,若是有專職主婦的夫妻家庭,則為320萬日元以上。
菅義偉在會上強調:「將在抑制在職一代負擔上升的同時,構築所有年齡層都能安心的社保制度,並傳承給下一代。」
除負擔二成醫療費外,最終報告還寫明:2022年度起實施不孕治療適用保險;為解決兒童「入託難」問題,在2024年底之前準備14萬個保育接收名額;推進男性育兒假;沒有介紹信的情況下在大醫院就診時,個人負擔上調2000日元左右等。
另外,關於向有初中生以下孩子的家庭支付的兒童津貼(每月1萬到1萬5千日元,視年齡而定),如果戶主(非夫婦合算)的年收入為960萬日元或以上,將成為津貼限制的對象。
具體為:960萬日元到1200萬日元以下收入的戶主,則津貼為5千日元;如果戶主的年收入在1200萬日元以上,將其從支付對象中排除。
政府計劃在明年1月召集的例行國會上,提交醫療制度相關法修正案。
本月10日,日本首相菅義偉在巖手縣宮古市對記者表示:「老年人和年輕人相互支持、相互支撐是很重要的。」
但目前來看,日本年輕人與政府顯然負擔起了更多的社會義務。
在日本現行的醫療費支付制度中,超過75歲、個人年收入在383萬日元以上(約合24萬人民幣)的人,需承擔醫療費用的30%,其餘的均承擔10%;70~74歲的老年人,個人負擔醫療費用是20%;70歲以下,個人負擔醫療費用一律是30%。
從75歲以上人群來看,2001年以後原則上負擔10%的狀態持續,新設20%框架是對制度的修改。
從目前來看,在日本超過75歲、個人年收入在200萬日元以上的老年人,約佔人口的23%,大約有370萬人。
這一改革的背景原因,是人口眾多的團塊世代(戰後第一次嬰兒潮時期出生者)從2022年開始達到75歲以上,醫療費預計將激增。顯然,日本政府與年輕一代納稅者的負擔都會加重。
政府目前正轉變方向,調整對老年人的優厚補貼分配,力圖減輕在職一代與國家的負擔。這個舉措如果能夠順利實現,也將使得工作中的年輕一代每年可減少880億日元的負擔。
為看清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蔓延的情況,增加負擔的實施時期,將在2022年10月至2023年3月之間展開。
預計到2050年,日本會進入「4人中有1人年齡超過75歲的超高齡社會」。這次的「上調」,對老年人的影響也不可小覷。
顯然,老年人在情緒上會有強烈的反彈,甚至將會漸漸的遠離醫院,日本政府推動的「人生百年」目標,也會受到影響。
第二,像日本這種按不同年齡劃分支付標準的制度,在世界上是罕見的。與日本有著相同社會保險體制的德國和法國,個人醫療費負擔部分,不管年齡高低一律按30%收取。按年齡劃分醫療支付標準也脫離了「國際化」。
社會保障的主要財政來源於消費稅,因此不管是高齡群體也好、工薪族也好、經濟富裕群體也好、應實行一律要求。
這次的改革,也影響日本醫療支付的信譽。因此,日本政府這個上調政策能否順利實行,也有許多不確定因素。
●從「逍遙」的流浪漢,看日本的社會福利與日本人的尊嚴
●在日留學就職,保險和年金的這些事兒你搞清了嗎?
●受疫情影響,日本允許歸國困難的短期滯在外國人臨時打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