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下我的泉州之行。在旅行中,曾多次在廈門轉機,對廈門比較熟悉了,此番去了廈門近鄰的泉州呆了一周。泉州又稱鯉城、刺桐城、溫陵,泉州被譽為」世界宗教博物館「,道教、佛教、伊斯蘭教等十餘家宗教,寺、觀、院、堂等古建古蹟遍布古城。如果時間充裕的話,在老城裡完全可以步行參觀。
本日要去塗門街上關帝廟,臨近塗門大街時,所坐的公交車就堵得水洩不通,不得已中途下車走過去。眼前的一幕,讓我瞬間明白了,這裡周邊為什麼堵車。
關帝廟應該很熟吧。它是一所道教廟宇,俗稱關帝廟。因主祀關聖帝君,附祀嶽王。泉州關帝廟始建於宋代,廟宇佔地二畝多,由主廟和左右的三義廟、崇先殿三座並列,各有前殿、大殿三進深,後進新建仿古樓房一幢。廟內香火終年旺盛,信徒遠及東南亞及臺灣地區。
看這個路牌,道教的關帝廟緊鄰著清真寺,這種景象只有在泉州才可以看到,這就是泉州。
通淮關嶽廟位於鯉城區塗門街,是泉州古城祭祀文(孔子)武(關羽)聖著名古蹟之一,主殿奉祀關漢亭侯、嶽忠武王,配祀歷代著名忠武將士24位。
正殿稱「武成殿」,祀三國關羽和南宋嶽飛,面闊三間,進深五間,單簷硬山頂,穿鬥式木構架。右為「三義廟」祀三國時桃園三結義的劉備、關羽、張飛,旁祀諸葛亮。左為「崇先殿」,奉祀關公三代先祖。今日三殿並峙,形成結構對稱廟宇壯觀的建築群,總建築面積1294平方米。修復後的殿宇,裝飾精美的木雕、石雕和泥雕。
廟內保存著宋代大儒朱熹手書「正氣」和明代書法家張瑞圖書「充塞天地」等巨幅名匾,歷代泉籍文士名賢之石刻、楹聯遍布,文化內涵豐富。
這裡的香火鼎盛令人驚訝,那麼,關帝廟為什麼香火如此鼎盛呢?神通廣大,有求必應關老爺形象在老百姓的心中根深蒂固,老百姓不論是生意、婚姻、求職或去病,都要來拜上一拜。
關帝廟內的香火濃煙沖天而起,遮天蔽日,這是我從未見過的壯觀景象。歷史上,泉州當地商業貿易一直極為發達,傳統商業文化非常注重「信譽」,而關老爺正直的形象就代表著這種美德,順理成章地被奉為商業保護神,也稱武財神。按慣例,關帝廟便拿出大部分香火錢救災辦學,積德善事,關帝廟成了閩南地區香火最旺的寺廟之一,也就不奇怪了。
關帝廟風格以閩南古建築藝術為主,殿宇內是裝飾精美的木雕、泥塑和石雕,屋脊剪瓷龍雕,造型各異,其間花鳥走獸形態逼真,令人肅然起敬。從廟內到廟外,香爐面前不斷有磕頭禮拜之人,香案上滿是香客帶來的貢品,從廟外老遠就能看見青煙嫋嫋,聞到濃濃的香火味。
關帝廟大門之上的「正氣」二字,由大儒朱熹題寫,朱熹少年時曾居住泉州,是閩學派理學代表。而理學發展到明代把關羽當成「忠義禮智信」的體現,關羽漸漸被民間尊崇,地位至高無上。
夜深了,關帝廟終於歸於沉靜,呈現出不一樣的風採。關帝廟木雕、磚雕和石雕的精美程度,可見一斑。
關帝廟是福建省現存規模最大的武廟,每年前去進香的多達數十萬人。泉州,將「世界宗教博覽會」作為最亮麗的一張城市名片,老城區裡的開元寺、清淨寺、天后宮、鐵佛寺、府文廟、承天寺和崇福寺等,都值得慢慢遊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