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能夠走生態循環之路,以小規模方式來發展農村養豬業,我認為是利大於弊。
鄉村要振興,農村產業發展是基礎和支撐。沒有農村產業發展,農民就業、農民收入增長就是一句空話,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在農村產業當中,種植業和養殖業是最大的二個產業,也是大多數農民能夠投得起、玩得轉的產業項目。至於鄉村旅遊、農村康養、農產品加工等產業,要靠民營大資本投入、政府大力扶持,才能發展起來的農村產業項目。養豬業是農村一個不小的產業項目之一。從這個角度和層面來說,發展農村養豬業對提高農民就業、增加農民收入是有很大作用的,應該鼓勵和發展才是。
但是,現在如果要進一步發展農村養豬業,可不能再走以汙染環境為代價的老路。否則美麗鄉村或將消失。把農村環境再次搞得髒亂差、臭氣燻天,蒼蠅蚊子滿天飛,生活在這樣環境中的農村人可不答應了。因此,必須走環境保護與養豬業協調平衡發展的模式。
現在大多數農村小規模養豬方式,只是對糞汙作最簡單的處理,搞搞化糞池,把豬糞尿排到山林或者田裡作為肥料的使用。仍然存在「味道『很重,排放也達不到生態標準。如果要發展農村養豬業,這樣的養豬糞汙處理方式就行不通了。使用微生物菌劑,以生態循環方式發展小規模養豬業,是能夠做到保護環境與發展養豬業相協調的。
我最近參觀過了一個存欄量200頭豬的小規模生態循環養豬場。這個養豬場全程使用生物菌劑,把養豬和養鯽魚進行生態循環養殖。豬舍周邊都沒有臭味,排放到魚塘裡的糞尿,經過微生物菌劑轉化後,成為了養鯽魚的優質生態飼料。魚塘是全封閉的,沒有外排一滴水,魚塘水質達到了一類水產養殖標準,也沒有任何異味。這樣養豬就不會對周邊環境造成任何影響。
如果農村都能夠以這種養豬方式,來發展小規模養豬業,那就是利遠遠大於弊。或者誇張一點說,有百利而無一害。養豬還可以與種牧草、養昆蟲再養土雞、養肉食性魚類進行生態循環養殖。前提是必須使用微生物菌劑,以生態方式來養殖。這樣既可以保證農村生態環境不受影響,又能夠降低養豬成本、增加其他附加收入,還能養出生態健康安全的豬來。豈不是兩全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