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做事能懂得逆向思考,那麼你就已經贏過大部分人了。因為每個人的成功方式雖然各不相同,但基本上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懂得遇到困難能逆向思考。
逆向思考打破了固有的思維模式,當你在一個地方遇到瓶頸的時候,我們要學會往相反的方向出發思考,化被動為主動,以此來讓問題得到創造性地解決。
那怎樣提升你的逆向思考能力呢?
在歷史上有一部叫《反經》的經典,它就是一本專門教人從反面去思考問題的書。
《反經》這本書的靈魂就是這個「反」字,一提到「反」字,有人可能就會產生誤解,認為它代表著逆反,甚至是對著幹。
然而並非是這樣,反這個字,它主要指兩個方面。
一是指所有的事物都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善,也沒有絕對的惡,要辯證著去看。
二是強調所有的事物都在不斷變化的,好事可能會變成壞事,壞事也可能會變成好事,好壞也是相互轉換,並非絕對。
所以這個「反」字就是在告訴我們做事一定要反其道的多角度、多層次的思考,擺脫單向思維。
《反經》這部書一共有9卷64篇, 他大量的用辯證的角度來分析了歷史上的人和事。
書中深入分析了從堯舜到隋唐時期歷代君臣謀略的利害得失,比如歷史上的君臣說如果仁愛過了頭,就很容易造成偽善;或者人太重視自己的名聲,就會產生掠奪的野心;再比如說過於重視獎賞,會讓人因為爭功而產生爭執等等。
這部書就是從大量的舉例讓我們加深了逆向思考的運用,繼而通過對這種思維的練習,讓我們用逆向思維作快速化解難題,懂得變通,出奇制勝!
《反經》又名《長短經》
成書於716年,共9卷 64 篇
集儒家、道家、法家、兵家、雜家和
陰陽家思想之大成
是黑白雜揉之書,以謀略為經,歷史為緯
此書高妙完美,天人合一,振聾發聵
警世懲惡,是難得的謀略全書
為歷代有政績的帝王將相所共悉
被尊奉為小《資治通鑑》
三公的職責就在於把握社會與自然的發展規律。
有道德仁義的士人會遵從仁義。當仁義道德都確立之後,這樣天下便會得到了治理。
如果說古代的五帝是用道德來治理國家,那麼夏禹、殷商、和周文王則是用道義來使得國家人民服從。
4. 帝者體天則地,有言有令,而天下太平。——《反經·君德》所謂的帝王,就是遵從天地自然法則,有條理,有依據,因此才能股使得天下太平。
5. 孫武曰:「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吾以此知勝之謂矣。孫武說:「哪一方的君主有道義,哪一方的主將有才能,我就知道勝利歸屬誰了。」
6. 多言多語,惡口惡舌,終日言惡,寢臥不絕,為眾所憎,為人所疾。——《反經·量才》多言多語,滿口惡言,整天如此,躺下也不停,必會讓人討厭。
7. 人主者,以官人為能者也;匹夫者,以自能為能者也。——《反經·大體第一》身為人主,善於管理人們的人,才算是有才能的人。身為百姓,要以自身才能的大小,來衡量才能。
8. 士大夫分職而聽,諸侯之君分土而守,三公總方而議,則天子拱己而正矣。——《反經·大體第一》君王讓士大夫能夠恪盡職守。聽從自己的命令。使得諸侯國能夠堅守自己的土地,能夠使得三公來商議朝中大事,這樣的天子,就能夠很好的治理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