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經》智慧謀略:人盡其用,笑看得失

2020-12-13 阿凱閱讀

《反經》(亦稱《長短經》)是一本謀略奇書,由唐朝大詩人李白的老師,道家末枝縱橫家趙蕤所著。

《反經》以唐代以前歷史為素材,集諸子學說於一體,融合百家思想,內容涉及各種領域,且自成一家,邏輯嚴密、涵蓋文韜武略,被尊奉為小《資治通鑑》。

今天學習第一篇《大體》

01知人者,王道也;知事者,臣道也。無形者,物之君也;無端者,事之本也。

知人是君道,辦事是臣道。無形的東西,才是有形之萬物的主宰;看不見源頭的東西,才是世事人情的根本。

管理和工作,這是上下都關心的事情,古代人也提出不同的意見。老子認為「成大事者以無為治天下」,荀子則說:帝王應以善於管理人為能力,臣子應以自己能幹為能力。

漢高祖劉邦也說,運籌帷幄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不如蕭何;戰必勝,攻必取不如韓信。但是我讓他們人盡其用,所以我取得天下。

看來,荀子和劉邦的想法基本相同,老子則太理想化了。《反經》作者趙蕤的觀點自然是支持荀子,他還舉例說,匠人做工時,圓規、尺矩和準繩各有用處。

但東西做成後,就不再理會這些工具了,只是獎賞工匠的奇巧。最後人們也記不住這些匠人了,只是讚嘆東西的精美。

所以,對於管理者要學會人盡其用,物盡其才;對於工作人員,則要知道待價而沽,辨別明主,抓住時機表現自己,求得更大的發展,同時也要防止兔死狗烹,鳥盡弓藏。

02 自為之,則不能任賢;不能任賢,則賢者惡之。此功名之所以傷,國家之所以危。

《反經》告訴我們,如果事無巨細,都要親力親為才放心,就不會信任、重用有才德的賢能之人,能人就會討厭他。其最終結果,只能是功名、事業受損害,國家、社會出現危機。

從前商湯、周武消滅了夏桀、商紂王,一旦擁有他們的財產,就把土地、財寶封賞給有功的大臣,舉國上下沒有不歡天喜地,心悅誠服的。

戰國時魏文候的倉庫發生了火災,魏文侯身穿白衣,離開正殿,以示哀痛。大臣們都哭起來。

公子成父卻走進來祝賀道:「大王現在把國家的財富都儲藏在國庫裡,這樣不發生火災也要發生人患。幸虧沒有發生人患,不也挺好了嗎?」

所以通過學習《反經》,我們知道管理者要善於獎賞,無論是功名財富還是精神鼓勵,總比什麼都沒有好。長輩對晚輩也是這樣,不要抱著自己用不完的金銀珠寶,該送該賞,總比扔掉或是浪費好。

03 設官分職,委任責成,好謀無倦,寬以得眾,含垢藏疾,君之體也。

設立官位,分配職務;委派任命、監督任務;運籌謀略而不知倦怠;有寬容的雅量而又能獲得大眾的擁戴;解決各種矛盾,消除各種隱患,這些都是領導者必須掌握的大道。

終於說到《反經 大體》的主題「大體」了,所謂大體,就是大到國家、社會,小到單位、個人的行為準則和謀略。只有找準了方向,才能高效、及時、準確,上下一心,社會長治久安,單位蒸蒸日上,個人欣欣向榮。

讀《反經》,以古為鏡,慎察既往,以戒今失。春風得意時不會得意忘形,樂極生悲。窮途末路處也許正是柳暗花明時,得失之間,坦然淡定。

一本集大成者,集百家學說於一體的謀略書。內容包括政治、軍事、外交等多方面。

《反經》是陰謀,是詭謀。不管評價是褒是貶,《長短經》的確深入地剖析了君臣謀略的利害得失。

雖然它涵蓋範圍廣,但不用擔心,此書通俗易懂。

類似於《資治通鑑》這類巨著,某種意義上其實《反經》的價值比前者要高,但卻因為本身的特殊性古代挑戰者都是用而不說。

它有獨自完善的體系,有多方面的文化,有實際的運用。實在是不可多得的「外掛」。如果說資治通鑑是遊戲規則,那它從一定意義上來說就是「漏洞」。讀完這本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看透處事規律。

日後學習中要記住一點,反是我國的「經」一定是智慧錦囊。無論什麼「經」絕對都對自己或多或少有幫助,因為萬事萬物本就相通。

小到反向邏輯思維,大到國家治亂方略,《反經》的思想體系可以說是『吾道一以貫之』,就是以《易》中的思想方法論「變易、簡易、不易」為宗旨,結合實際情況去教會我們如何為人處世的智慧。

無論您是初入社會的年輕人,還是混跡江湖已久的老朋友,每次打開這本《反經》都會有不一樣的收穫,讀的越透徹,越能讓自己的生活更上一個層次。

想要品讀的朋友,可以點擊下面:

相關焦點

  • 人生謀略奇書!《反經》中的10大智慧,字字千金卻罕有人知
    在歷史上,大家都知道有《資治通鑑》這本著作,但許多人不知道的是,唐宋以來,有兩本書歷來作為領導者政治教育必修的參考書:一本是被歷代君臣推崇的從正面講謀略的《資治通鑑》;而另一本即罕為人知的《反經》。《反經》是由唐代的趙蕤著。
  • 謀略奇書《反經》也稱(長短經)
    如果有正在其位的帝王,他能好好讀讀這本書,那我就深感榮幸了。前 言  唐宋以降,有兩本書歷來作為領導者政治教育必修的參考書,為有政績、有業績的君臣將相所悉知,一本是從正面講謀略的《資治通鑑》;一本是從反面講謀略的《反經》。對於前一本書,統治者不但學習、運用,而且不斷的宣傳出版;對於後一本書,統治者往往只用不說,避而不談。
  • 《反經》八句精髓,經典現實,都是閱歷的總結
    在歷史上有一部叫《反經》的經典,它就是一本專門教人從反面去思考問題的書。所以這個「反」字就是在告訴我們做事一定要反其道的多角度、多層次的思考,擺脫單向思維。 《反經》這部書一共有9卷64篇, 他大量的用辯證的角度來分析了歷史上的人和事。
  • 朋友之間懂得裝傻,笑看得失,才會得到更多
    【1】別人難堪時,裝傻是一種情商其實每個人活在這個世界上並不容易,想要讓別人更舒心,不僅是情商,更是一種品質,在別人難堪的時候一定不要落井下石,有時候裝裝傻也是一件無傷大雅的事情,這樣的做法並不會讓你失去什麼,反而會讓別人更快樂。
  • 中國第一權謀書《反經》,直指人心的15句話,男人一生至少讀一次
    但是沒有人告訴你的是,如果只讀通鑑而不讀反經,恐怕有一半的遺憾,稱霸稱王稱帝的人,說的大都是通鑑,用的大都是反經,只是不方便告訴你罷了;《反經》千古經典15句,教你透過假象看真實,後半生才能越過越順:1.語而當,智也;默而當,知也。該講話的時候,講話恰到好處,這就是智慧,不該講話的時候則保持沉默,這也是智慧。
  • 十大人生智慧集於一冊,「千古謀略第一書」看後長見識
    十大人生智慧集於一冊,「千古謀略第一書」看後長見識!俗話說"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鬥量"。我相信每個人都可以大聲說出來,但是如果我問這句話是誰的話,大多數人都遇到了麻煩。實際上,這句話來自馮夢龍的《喚醒橫顏》的第三卷提出:別識一番面目,意為:"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鬥量!"
  • 知乎推薦量超高的八本謀略書,史上超高質量,百代謀略,一網打盡
    文化深處必是謀略,謀略深處就是哲學。中國人推崇用謀略解決問題,因為謀略是最高明的處世智慧。謀者謀於未兆,慎者慎於未成。古往今來中國的謀略著作不知凡幾,蘊藏智慧。世人如果從頭向學,多有延誤曲折,特為有心於此者精選八部高質量的謀略著作,在知乎廣受好評,推薦量超高,凝聚五千年智慧寶典,百代謀略,一網打盡,看懂讓你通達為人處世,城府深不可測:一、中華經典藏書:鬼谷子
  • 陸賈: 智慧人生 謀略超群
    他本是恆山郡真定縣(今河北正定)人,秦朝大將。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派他徵服嶺南。嶺南平定後,恰遇秦末大亂,他乘機割據嶺南。大約在公元前203年前後,建立了南越國,自稱南越王,兀自逍遙快活。陸賈憑口舌去徵服南越,其難度簡直難於上青天。為什麼?試想,你劉邦推翻秦朝自立為帝,我徵服嶺南自立為王。你當你的帝,我做我的王,咱井水不犯河水,憑什麼要我卑躬屈膝地俯首稱臣呢?
  • 佛說:凡事太盡,緣份勢必早盡!(品讀)
    佛說:「人不可太盡,事不可太盡,凡事太盡,緣份勢必早盡。」所以有時,難得糊塗才是上道。看淡世事滄桑,內心安然無恙。人生,說到底,活的是心情。什麼事情都不能到底,所以孔老夫子說「中庸之道」,什麼事情你看到底了,勢必緣分早盡。
  • 鬼谷子謀略:不懂如何為人處事?這三點要圓滑,做精明之人
    會做人的人,一定要會說話,會說話的人,開口必定不會讓你明白他的全部含義。一定會善用別的事物加以修飾潤色,這樣的會說話的人,你和他溝通,會不由自主地被他的思路吸引。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想自己不曾想的情景。就算他不說話,也會讓人覺得此時無聲勝有聲,忍不住去看他,忍不住去多想,忍不住繞著他走,好像失去了自我一樣。
  • 鬼谷子謀略:對付小人最省力的4招,用對了小人不敢算計你
    鬼谷子可以說是戰國時期謀略家,在鬼谷子的一生中,不僅培養出了幾個非常厲害的徒弟。他自己還擁有一項超高的本領,那就是馭人識心之術,鬼谷子有著超高的處世智慧,這些智慧直到今天對我們仍然有一些作用。我們每個人都很厭惡小人,有的甚至還怕這些小人,小人很多都是兩面三刀,完全沒有道義可言,對於小人,鬼谷子在兩千年前都展示出了他的智慧,他教我們,對付小人,用這4招,再奸詐的小人你也能對付過去。一、適時反擊鬼谷子說:天下奸,莫不暗變更。小人在暗我們在明,奸邪經常暗中改變惡劣行徑,等待出擊。
  • 唯美語錄:笑看得失才會海闊天空,心有透明才會春暖花開!
    三、看清一個人何必去揭穿;討厭一個人又何必去翻臉。活著,總有看不慣的人,就如別人看不慣我們。活著,說簡單其實很簡單,笑看得失才會海闊天空,心有透明才會春暖花開。我想給你幸福,卻走不進你的世界,我想用我的全世界,來換取一張通往你的世界的入場券,不過,那只不過是我的一廂情願而已。Close your eyes, think I can forget, but shed tears, but did not deceive themselves.
  • 儒、道、佛對謀略的作用和反作用
    其特徵是儒家之虛,道家之玄,佛門之空。這「虛」、「玄」、「空」對謀略有極大的作用力,在各執一端的情形下反作用也同樣重大,有助謀略一方為「智論」,有礙謀略一方為「反智論」。孔子周遊列國,四處獻計獻策,奔波勞累,一再表示有用世之志,他教導自己的學生參與改造社會,「學而優則仕」有錯誤的導向影響,但孔子重「智」、重知識的態度也是十分明確的後來孟子發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這當然偏頗已至極端,不過,其重智重謀那也是難以否定的,在百家爭鳴的日子裡,荀子舉出許許多多的具體史例來證明儒門弟子.對國家貢獻最多,他認為的謀略「在本朝則美政,在下位則美俗」。
  • 掌握這8句鬼谷子處世口訣,讓自己做一個懂謀略的老實人
    鬼谷子是戰國時期人,著名的謀略家、教育家,他的徒弟蘇秦、張儀、孫臏、龐涓都是了不起的人物,他們都是受鬼谷子的真傳,領略了高人的智慧,最後封侯拜相無所不能。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從《鬼谷子》一書中,摘取其中的8句謀略精華,分享給大家,看看懂大智慧、大謀略的人怎麼謀事,多長點心機,做個有謀略的老實人。
  • 謀略,數百年來,《天下無謀之秘卷八書》無出其右
    在歷史上,對中國的智慧、謀略、政治有影響的學派不可勝數,呈現出紛紜複雜的狀態,但萬變不離其宗,只要掌握了這些思想內核,也就把握住了中國的謀略和智慧。由於作者特殊的經歷和小人視角,此書便來得有些分量,用曾國蕃的話說:「一部《小人經》,道盡小人之秘技,人生之榮枯,它使小人汗顏,君子驚悚…」《小人經》提供給人們的只是審視小人的一個獨特的視角,至於如何定義小人、如何防範小人、並最終戰勝小人,讀者可以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 鬼谷子謀略:社會複雜多變,掌握5個規律,消滅潛在危機
    當然,作為縱橫家的創始人,鬼谷子的智慧並不是這一兩篇文章就能說得完的。鬼谷子集畢生心血,為後人留下《鬼谷子》一書。其領域涵蓋管理、商場、職場、處世等各個領域,以精彩紛呈的故事呈現鬼谷子的智慧謀略。《鬼谷子》作為道家的經驗總結,它融會了鬼谷子畢生學術研究的精華,其價值是不言自明的。這本書被後世稱為「智慧禁果,曠世奇書」。今天給大家推薦這本關於心理學的書籍,主要教我們如何為人處事,從人性的角度,任何挖掘出人性的弱點,察言觀色,走向成功。
  • 二論道家謀略之大象無形
    至聖達奧之謀略,真講出來,卻往往「淡乎無味」,一般人「聽不懂」。更多的像是一種「心態」問題。但它又有確切法度,用的人,心理能明確感覺到那些「準繩」,「知道」這樣做是「不對」的,那樣做才是「對」的。而這樣做和那樣做,兩者帶來的結果,又是「判若分明」的。而這種心法,往往講出背後的原理,卻淡乎無味,難傳,甚至無法可傳。恰恰相反的是,一細講,分析,一講即「錯」。
  • 曾國藩捧讀的處世奇書《智囊全集》:汲取官場智慧,習得為人處世
    下面就例舉10個包含大智慧的句子,希望可以幫助到你。①西江有水,遐不及汲。西江的滔滔之水,卻沒有辦法汲取以解除遙遠之地的災禍②似石而玉,以錞為刃;去其昭昭,用其冥冥;仲父有言,事可以隱。看上去像是石頭實際上卻是寶玉,用戈戟的柄套也能作為兵刃;捨棄明顯可見的用途,運用它幽微隱秘的妙處,這是管仲為人處世的謀略。③道固委蛇,大成若缺。如蓮在泥,入垢出潔。先號後笑,吉生兇滅。逶迤曲折的道路,完滿之中似有缺陷。正如同生長在汙泥中的蓮蓬,經過洗滌才能顯出本來面目。
  • 權謀秘籍《反經》:真正的聰明人從不拘泥於是非對錯
    有的人崇尚用權力謀略來治理國家,有的人推崇用道德教化來安定百姓。因此,前代眾多思想家、史學家和典籍中留下的方方面面的理論觀念,我們都可以從中找出一正一反的論述。如何來說明這一現象呢?下面就試以正反對照的方法來一一列舉之。[正方:]《詩經·大雅》說:「既能明了善惡,又能辨別是非,才能確保安全。」《周易》說:「天地之間最偉大的德行就是愛惜生命。」
  • 這6種人不可深交,能躲多遠就躲多遠,老祖宗的智慧,十拿九穩!
    如何識人和辨別人心是鬼谷子智慧中的一門至關重要學問,鬼谷子的縱橫術可以使我們明白與人溝通的區分人和人之間的差別,既而我們才可以進行相應的反應策略,通過學習鬼谷子絕學對識人的解析,我們大體上可以區分有6種人在生活中是不可去深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