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是客家菜最常使用的食材之一,鹽焗雞是客家人在遷徙的過程中為了方便貯存偶然發明的。起初客家人將整隻光雞用鹽醃製,封存,食用時直接蒸熟即可食用。後來人們為了方便,便將鹽炒熱後將雞放入其中燜熟。其後,又經過不停的改進,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做法,就成了現在的鹽焗雞。制好的菜品既是色、香、味俱全的席上珍品,又有一定的食療功效,極受大眾的喜愛。
下面就來介紹這道鹽焗雞的做法
客家鹽焗雞
材料:光雞1隻,香菜2棵
調料:粗鹽2000克,沙姜10克,薑黃粉10,米酒10毫升,精鹽5克,花生油、香油、雞精各適量。
做法:1、光雞洗淨,用廚房紙吸乾水分備用。
2、沙姜洗淨去皮,剁成薑末,香菜洗淨去根晾乾備用。
3、雞身用部分米酒塗抹全身,再用黃姜粉抹一遍,醃製20分鐘。將剩下的米酒和沙薑末攪拌均勻塞入雞腹,再將兩隻雞腳折彎從尾部插入雞腹內。
4、取兩張廚房紙,一張塗上花生油,另一張不塗
5、先用沒塗花生油的紙包好整雞,再在外面包上塗有花生油的廚房紙。包好後用牙籤固定接口處,(一般是在雞肚子和雞尾處)防止紙會散開。
6、炒鍋置火上,放入粗鹽用大火炒至鹽發出響聲。
7、用深砂鍋,先放入部分的粗鹽墊底,放入包好的光雞,再將剩下的粗鹽全部倒入砂鍋中均勻的將雞蓋住。
8、蓋上砂鍋蓋,小火燒5分鐘左右。將雞翻轉,再燒5分鐘左右。關火,繼續燜15分鐘。
9、將雞取出,去紙,或斬成塊,或手撕成塊裝盤、
10、香菜用手撕成小段鋪在雞塊上。
11、炒鍋置火上,放入少許花生油小火燒熱,倒入香油,雞精和精鹽均勻調成汁,淋在裝好盤的雞塊上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