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孩子去哪上學?上什麼學校?幾乎是全國所有家庭的頭等大事。
買一套好的學區房,也成為了很多家長奮鬥的目標。
苦自己也不能苦孩子,如果對口學校好,甚至他們願意,墊墊腳咬咬牙也要買套貴一點的。
付出了高價買了學區房的家長,當然希望自己小區對口的學校,中考能夠交出好成績,兌現一套學區房的價值。
所以就在8月初,全國各地中考成績發布,我們看到了大量的關於中考成績的數據匯總和排名。
漫天的喜報紛至沓來,仿佛沒有一個學校考不好。
考生考得好,由學校來發布喜報當然無可厚非,畢竟這是老師和學生們三年努力耕耘得到的碩果,也關係到學校的招生,口碑等等。
但是,在今年中考成績發布之前,有些城市官方就已經明令禁止學校發布考生成績排名的榜單,比如深圳。
按道理來說,應該沒有任何學校的中考成績會流出的。
但是,我們卻還是看到了朋友圈,微信群,QQ群,公眾號漫天的中考喜報,一張比一張發得速度快,畫面精美。
如果學校不發布排名和成績,這漫天的中考喜報又是從哪裡來的呢?又是誰負責統計出來的呢?
一
這顯然低估了民間的智慧和力量。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學校不發聲,也不妨礙成績排名升學率有人知道。
當中考成績一公布,各大初中的喜報就紛紛在微信群裡刷屏,值得玩味的是,有些竟然是是由房產中介們製作的。
所有追蹤各學校升學率的房產中介們,不會放過中考成績的這一波借勢營銷。
中考成績,就是驗證學區房價值的指標,所以現在的中介們,都盯著喜報在賣學區房,所以海報發得比家長還勤,比學校還還快。
一張喜報後面加上項目信息,是他們的基本操作。
畢竟下半年房子好不好賣,就看今年孩子們的考試成績怎麼樣了。
就讀學區房,對口好學校,未來不僅對孩子教育好,同時還能為房子增值保值,最後再製造一番不買學區房的焦慮,借勢營銷玩得賊溜,讓人不得不服。
同時緊張考生們成績的,也有各大開發商。學生考得好,周邊樓盤的營銷說辭又可以改成聽起來更加令人激動的版本了。
不僅如此,很多狀元的小區物業會在小區裡面拉起「慶祝本小區XXX同學總分XX考上清華」等等標語橫幅,彰顯自己學區房的價值和地位。
其實,這中考成績的背後是學區房,學區房背後已經匯集了一個龐大的利益群體,而房產中介們的目的最簡單粗暴。
他們要的就是營銷最大化,最後達到交易最大化。
二
同時,沒有什麼能夠比中考成績更能夠振奮家委會們的精神了。
家長們關心自己孩子成績好不好,這是理所當然的。
但是家委會代表全體家長,除了自己孩子的成績,他們更關心的是的,整個學校考得如何,在全市排名第幾,有沒有更多尖子生。
即便官方要求學校不允許對外公布自己的中考成績,但成績是不太可能被徹底封鎖的,中考成績一出來,很多家長便帶頭整理考生成績,發布喜報。
今年,已經看到不少學校的喜報是由家委會的名義發出來的了。
對於很多家長來說他們有動力把中考成績公諸於世的背後原因,不僅僅是一次成績的展示,同時是一場學區房的價值保衛戰啊。
孩子考試成績的好壞,不僅能夠反映教育水平,還影響著學區房價值的漲跌。
所以,學習使我媽快樂是真的,學習使我家房價不跌,也是真的。
這和去年爆紅微信朋友圈的「業主自發組成房價不跌小分隊」是一樣道理。
更有不少小區紛紛效仿,南京小區業主們成立牛娃獎學金成績好的考生可以分得獎學金,自發建立的獎勵機制,
一方面可以激勵有能力的孩子認真讀書考取好成績,另一方面可以通過成績給小區的房價來升值,因此業主們也是非常的支持。
不論是發喜報,學習小分隊,獎學金,目的很明確,就是不能讓任何一個孩子拖後腿,同時讓自己家小區學區房的屬性更加明顯,房價更加穩健。
現在很多學區房的價格已經達到了天價的程度。
比如,北京千萬以上的學區房每天成交10套,深圳灣一套學區房已經超過20萬元/平。
高價買來的學區房,如果對口學校中考成績不理想,甚至比一個普通小區還要差,家長們能不急嗎?
更可怕的是,有些天價的學區房,很破很小,根本沒辦法居住,賣的就是一個學位。
所以這些學區房的精髓,就在於未來有沒有人接盤。只要學區房對口學校的成績好,只要大家都還在努力生孩子,那麼就會有源源不斷因為學區而來接盤的人。
孩子有沒有取得好成績固然重要,但是未來這套學區房能不能夠以同樣價格,或者更高價格賣給下家,甚至淨賺幾百萬,這才是關鍵所在。
如果學校考試成績轟然崩塌,學區房神話破滅,不僅孩子的教育資源不怎麼理想,自己更成了高位接盤俠,這對於有些家長來說,是更加不能接受的事。
所以我們看到相反的,考得好的業主發喜報,考不好的去維權。比如南京一中家長拿著「一中不行」橫幅雨中進行抗議,讓人唏噓。
換句話說,學區房漲價不僅僅是是中介的願望,同時也是小區家長的期望。
所以,發布喜報就變成了中介和家長們的行為,為了學區房的價值,各自都不遺餘力。
三
是漫天的喜報,帶來了漫天的學區房。
你是總分第一,我是得A率第一,它是升學率第一,總之誰都是第一。
因為沒有一個官方的數據,所以你發你的喜報,我發我的賀報。
我們不能否認,禁止發布排名和喜報的出發點是好的,保護個人隱私的同時,也是為了大眾不要過多關注於成績排名,給熱得發燙的學區房降點溫。
但是封鎖數據也帶來了它的反效果,就是各種喜報滿天飛,真假難辨。所謂考試成績的好壞,看得人云裡霧裡。
這並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作假數據,故意隱瞞數據的行為。
比如隱瞞參考人數,只報優生人數。統計數據只有分子,沒有分母,甚至篡改成績,混淆視線。
大家看看上面這樣由某平臺統計出來的中考成績,來源竟然是家長爆料和自媒體信息,得不到真實的數據支撐,也能作為買房參考嗎?
所以,我們更希望都能有官方真實數據公布告知大眾,可以不以喜報的形式,但必須讓數據明明白白,坦坦蕩蕩。
讓公眾擁有知情權,真實的了解到學校整體的教育水平情況,只有這樣才是真正的對大眾負責。
四
當中考成績直接和房價掛鈎,帶來的註定是一個畸形的市場。
哪個學校的中考成績好看了,那麼這個片區的房價看漲,如果哪個學校的成績不行,那就等著房價下跌吧。為了保住房價,一定要把數據做的漂亮,把話說得漂亮。
甚至有些房子,根本就不是學區房,都可以炒成學區房。
最容易打臉的就是那些剛建成不久的新區裡掛著XX名校名字,但其實生源一般,也沒有經歷過中考檢驗的分校。
比如,XX學校是某市的老牌名校,不僅升學率高,並且尖子率高,師資力量強大,生源優秀。
因此XX學校在某市新區又成立了一個分校,周邊樓盤沒建好,學校已經落成,因此學區房的概念就被一直拿來炒作。
本校和分校的區別太大了,更何況是新區的分校。
名校再厲害也是本部的成績,那些放在新區裡面的分校,實際上沒有任何成績能夠證明。
新區一個從來沒有參加過考試,沒有拿出過成績的學校,只是因為叫做XX分校而被各種炒作到漲幅幾倍的房價,
全國的3500個新區裡,有多少中介拿著名校學區房分校的概念,來抬高房子學區房的概念屬性,給了家長多少期待後,同時未來又給他們多少失望。
一所好的學校,除了掛上一個名校分校的牌子之外,最重要的還要有優質的師生力量,和足夠深厚的文化底蘊。
學校教育質量好不好,不僅是學校的名字決定的,也不是完全學校招收的老師決定的,而是由學校招收什麼樣的生源,有沒有沉澱多年的名校底蘊作為積澱決定的。
到了見真章的時候,很多新區學校的成績往往都不理想,所謂的名校學區房的概念也就名存實亡。
雖然孩子的教育不全取決的學校的名氣,但是每年中考,依然有些中介,拿著XX本部學校的中考喜報,炒作XX新區分校的學區房,讓不理智的看不清真相的購房者上車。
所以中介發布這樣喜報,其實也是在收割部分家長們的智商稅。
五
把真相說出來也許會讓人不爽,但是不揭示真相,一定有人會因此受傷。
重視教育本身並沒有錯,學區房價格高也並沒有錯,畢竟這是資源分配帶來的價格差,尊重市場化,就要尊重這樣的結果。
但是,嘴上說著教育,實際上心裡想的是房價,孩子的一切成績,都是為了房價,那才是最可怕的。
當沒有人真正關心孩子的教育是否到位,學校生活是否開心,成長環境是否良好,那才是最令人心寒的教育環境。
這房價綁架的考試成績和學區房啊,真是太魔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