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美食羅田—吊鍋菜
羅田地處山區,當地人沒有不是吃吊鍋菜長大的,在我們的記憶裡,相當深刻。小時候,特別是冬季,我們都是圍著火塘和吊鍋烤火和吃飯,所以那時我們的手和腳通常被火烤得發紅。火塘是多邊形的,就是在廚房的地面(大部分靠窗戶位置)挖一個直徑約100CM的圓形坑,深度差不多20CM,周邊是用幾塊青磚圍起來的多邊形,人們就在坑裡燒柴火,一家人圍在火塘邊,一是取暖,二是用來煮飯和熱吊鍋菜。一根黑黑的吊鉤,多是耳慄樹枝做的,約有三尺長,倒懸在橫梁上,正對著火塘的中央,吊鉤上還有一個可以滑動的扣,用於控制吊鉤上下。吊鍋菜就是懸掛在吊鉤上的鐵鍋裡做成的,有點類似於我們現在吃的火鍋,但我們的吊鍋菜配菜卻完全不同,而且那個圍著火塘熱烘烘的感覺是吃火鍋沒有的。
原料:
白蘿蔔500克,胡蘿蔔300克,自製醃辣椒100克,小青菜500克,白菜500克,自製臘肉300克,新鮮豬肉200克,自製肉糕200克,自製炸豆腐200克,腐竹100克,米粉100克,肉丸,魚丸適量等。
做法:
1. 白蘿蔔,胡蘿蔔,小青菜,大白菜,自製臘肉,新鮮豬肉,自製肉糕,自製炸豆腐,腐竹,米粉,魚丸,羊肉,雞肉等洗淨,濾水。
2. 將洗淨的臘肉放置高壓鍋裡,(不需要放任何調味料,有條件的可以放點竹筍乾或者別的乾菜)一起煮30分鐘後開蓋將肉撈出備用。
3. 將煮好的臘肉切成3*5CM長方形的片狀,放盤子裡備用。
4. 配菜打底(耐煮的)將白蘿蔔,切成塊的炸豆腐,青菜,肉丸,魚丸,自製醃辣椒放在吊鍋底部,然後一層層的放上其他菜,在倒入剛剛煮臘肉的湯汁,湯汁多少要控制好,以剛剛漫過所有菜為佳。
5. 若要調味,就放點幹辣椒殼與生薑片之類。煮開即可使用。往往把最好的菜放在最上面,羅田吊鍋菜和火鍋不同在於,湯汁沒有火鍋多,也不像火鍋那樣臨時不停地加速食菜。其實羅田吊鍋菜是羅田菜的大雜燴,好讓客人看到食材。吃吊鍋菜有其獨特的熱烈氣氛,在冬天的晚上,圍著暖烘烘地爐火,燙一壺老米酒,看到鍋內煮得突跳的食物,不免食慾大振,開杯暢飲米酒,吃著熱呼呼的羅田農家菜,十分愜意,往往吃到深夜還不散。
記得上世紀一直流傳一個笑話,當年有知青下鄉到羅田,看到農戶家裡火塘上吊著鍋煮菜,很稀奇,一根黑黑的鍋鉤,能上下活動,鍋還不往下掉,是怎麼做到的?於是有人想把鍋放下一點,使勁往下拉鍋鉤,但怎麼也拉不下來。其實鍋鉤上有一個倒扣,就是利用槓桿的原理,鎖死了吊鍋,其實只要往上提一下倒扣,就可輕鬆上下移動吊鍋了。羅田吊鍋可謂歷史悠久,那是千百年遺留下的風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