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
文稿 | 魏小苑 喵喵
校對 | OT 靖兒
新社工三天培訓筆記 day1:個案工作不是解決問題,而是協助案主改變 |
(點擊上方藍字查看第一天筆記)↑↑↑
昨天的筆記看的過癮嗎!
今天來繼續「社區工作」篇
社區工作是三大工作手法中
大陸目前應用最廣泛的手法,
一定要認真學習哦
你了解你的社區嗎?你知道社區工作做的是什麼嗎?原來社區工作不僅僅是開活動……擁有16年社區工作經驗的香港社工 Athena Wong,將為我們帶來不一樣的社區工作介紹。
導師: Athena Wong 黃穎姿
★香港註冊社工
★十多年社區服務經驗
★多間香港大專院校社工系專題講師
★致力發掘及整合社區資源,鼓勵居民參與社區建設
★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碩士
★香港理工大學社會工作學士(榮譽)
★香港理工大學專上學院兼職講師及實習督導
★社區發展計劃(天水圍) 項目統籌
01 社區是什麼?
一種社會單位,分享著共同價值、生活背景、文化或是地緣性。社區是一種超出家族關係或血緣關係的人們互相保持著一種相互依附的關係,緊密、持久,透過這種互動關係,他們能夠確認自己的身份、位置、價值及應該做出怎樣的行動。
社區分為:地緣性社區、功能性社區
社區本質是關係,人與人、人與土地、人與自然、人與社群的關係,我們所處的社會環境和社會聯結就是社區。
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關係是:正面vs負面、緊密vs疏離、建設性vs破壞性、支持vs阻礙
02 「社區發展工作」
★ 眾多的、個人所面對的共同問題與其身處的社會脈絡及社會制度存在互相關係;
★ 社區發展模式假設社區問題是可以透過參與和溝通獲得解決,主要目標在於建立社區的自助能力和社區整合;
★ 任務目標:環境改變
★ 進程目標:參與者的轉化及提升
2008年9月開始,在天水圍社區進行為期一年的社區發展需要調查,目標是找出可以短時間內行之有效的扶貧方法(因社區家庭的貧窮引發其他一連串問題)。
調查方法:
透過觀察社區及訪問居民
調查方向:
1.社區目前面對的問題及需要
2.社區目前所擁有的資本(潛能),包括物資資本、人力資本、社會資本
資料收集途徑:
1.社區觀察
2.調查數據
3.報紙報導
4.直接訪問數據
數據分析:
1. 社區觀察
2.以需求為本看天水圍情況
3.以資產為本看天水圍情況
4.訪問居民
根據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來設計一系列的實施方案:
1.透過街頭/街站討論了解居民意見及參與動機(付出時間的動力有多大);
2.了解地方官員的態度;
3.舉辦記者招待會,了解媒體是否關注及公眾對方案的態度和意見
最後,2012年9月1日,政府公布設立天秀墟,由慈善機構負責經營,設立200個攤位。在活動試驗成功之後,促進社區居民社會意識的覺醒,並且推動社區實踐了一系列的扶貧方案,包括:
(圖片來源:香港參訪天水圍之旅)
01、計劃背景
由於天水圍發展的步伐沒有跟上時代的發展,人群的貧窮、家庭暴力、屋邨規劃等問題,天水圍周邊以大型商場為主,這導致了「貴价菜」的現象產生;新移民及青少年的管教問題等也非常明顯;由於居住在天水圍的居民以低收入人群為主,為了維生,小販應運而生,但小販的出現卻又不符合香港的相關管理條例;為了省錢,部分天水圍的居民願意耗時兩三個小時,到深圳買菜。
02、社工介入
(一)調研、訪談、走訪社區
1.居民參與&方案策劃
2.實驗計劃:試行社區墟市
3.開展的頻率和形式:邀請居民參與計劃的修改,不斷修改和改進。
(二)政策倡導,促進墟市合法化
在政策倡導層面,動員居民去遊說政府。
(三)連結媒體資源:
①街頭調研,與媒體有一些合作,將墟市計劃進行紙媒報導;
②通過媒體進行專題,用故事來告訴政府。
(圖片來源:香港參訪天水圍之旅)
(四)其他介入:
①邀請青年人和當地居民的對話:貧窮不是個人的問題;
②角色扮演:如果你是有能力的人,你會怎麼改變天水圍;
③社區有很多空間,關於空間如何改造,讓居民參與進來討論;
④並邀請規劃師來到現場一起參與(社區是居民的集聚地,如何改造和規劃,需要更多地傾聽居民的想法和了解他們的需求)。
(長按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03 產出
(1)三年多,政府回應需求,給予指定的區域進行擺賣;
(2)人的改變:剛開始在街頭擺賣,覺得當小販失敗,很沒面子。現在覺得自己為了生活而付出,是有能力的;
(3)社區意識的覺醒:居民從開始反思「為什麼小販就像小偷一樣」,然後展開討論,到願意公開接受記者採訪;
(4)香港墟市政策:由社會福利機構申請,對接居民;
(5)爭取到公營街市:以低價出租,交易的物品種類更多元。
04 墟市令其他可能性出現——共廚家作
(圖片來源:香港參訪天水圍之旅)
當地婦女想出售手作美食,但是香港有關部門對自製食物監管嚴厲。社工整合當地一些持有牌照的餐廳,選擇沒有客源的時間提供給居民進行食物的製作。
空置的學校:申請來當墟市和貨物擺放。
(長按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推薦閱讀:
天水圍的日與夜:香港「悲情市鎮」在社區協作之下的轉變
香港社創之旅精華筆記NO.1 | 小客在現場
Q:在墟市計劃中,小販從個人行為,怎麼轉變到有組織有參與的團體?
A:第一次只有5個小販相信社工並願意來參加,結束後他們回到社群裡幫忙宣傳了,社工要為居民創造一些成功的經驗。例如找到一間學校成功舉辦一次不會被人抓的墟市;辦一個沒有現金的交易,現場以兌換券的形式進行。小販可能會擔心向政府爭取資源很困難,會有所顧慮。
還可以找一些合作較多、有權力的議員與居民代表見面,讓居民有足夠信心去做遊說政府。但也要製造一些危機,不能讓小販處於安逸做小生意的狀態。當受到政府否定時,因為有過成功開展墟市的經驗,會促使居民更積極去爭取。
Q:深圳是一座流動城市,社工流動率也高,怎麼開展社區營造(開展社區營造是否需要人員穩定一些,封閉一些的社區?);還有政策的原因,服務中心三年投標,可能會換機構進行社區的服務,新機構需要重新開始一切,這樣的現狀之下怎麼開展社區營造?
A:主要是看機構在這個社區是否有改變的決心,不要因為當地有資源才去做。當初介入天水圍時,我們並沒有政府資源的,而且當時只是2個社工在開展工作,並且半年沒有工資,都是團隊籌錢來支援我們。
政府投入很多資源進去,但成效不行。主要是因為政府投放的是補救性服務,而不是發展性服務。而且當時香港並不夠重視社會服務的作用,我們也想通過天水圍成功案例來扭轉這樣的局面。當時我們和基金會是每一年籤一次合同,每半年評估一次。
要建立居民網絡,促進參與。
讓居民知道機構的實際困難,希望居民明白,他們想要的改變,是需要他們付出更多的。
另外,社工發現學校的一些需求,通過為學校提供服務以換取學校的資金支持。
「當初就像進了火坑一樣,工資很低,但如果不是我們去做的話,也沒有人願意去做了。」
社區工作精華內容就是這些啦~
如果你有機會去香港
可以去一下天水圍,
實地感受一下「墟市」
小組工作篇,明日見哦~
周末愉快~
(文末福利:放一張你們最愛的大頭姐姐)
元氣少女▽▽▽▽請在文末瘋狂打call~
官方考試報名入口:http://www.cpta.com.cn/
啥也不說了,小客的手已殘...志願者們把每天的筆錄整理成Word,小客再編輯為微信文章的工作量挺大的!但是還是希望能夠把這些香港社工的社工心得信念傳遞出去,讓更多的小夥伴看到、學習,一起進步~ 如果你覺得這樣的筆記很好,記得轉發點讚哦~
▽「社工客」官網開通啦,更多有料好玩內容,等你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