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有腦子,但很少有人捫心自問:我的腦子是怎麼來的?
很久很久以前,在我們人類還不是人類的時候--不,還要再往前--在還是單細胞生物的時候,"我們"是沒有大腦的。"我們"在水裡無知無覺地飄飄蕩蕩,直到機緣巧合之下,大家一紮堆,變成了多細胞生物;又一不小心,開始用化學信號交流;經過了無數個世代,終於具有了神經節;於是,"我們"擁有了記憶能力,能夠學習了;又歷經滄海桑田,人類終於有了一顆"高貴"的大腦。
有腦子和沒腦子的生活可是截然不同的。有腦子,增加了生存概率,使你更容易掌控生活,讓你的工作比那些"沒腦子"的生物更加高效,不必像它們那樣歷經生存的考驗。可見,腦子是個好東西,你想不想了解一下?
美國得州大學的兩位科學家阿特·馬克曼和鮑勃·杜克不甘寂寞,不僅愛玩兒音樂,還做了一檔風靡全美的電臺節目"兩個夥計聊你的腦",專門向大家科普如何正確、放鬆、開心地了解和使用大腦。
兩位作者橫跨多個學科,用風趣幽默的語言和嚴謹負責的態度精選出40期節目精華,編選成這本"夠接地氣"的認知心理學普及讀物--《一本不正經的大腦》。
《一本不正經的大腦》簡體中文精裝版,由"未讀·思想家"引進,2018年11月上市。
(作者:左阿特·馬克曼,右鮑勃·杜克)
本書作者之一阿特·馬克曼,不僅是得州大學心理學家,還是認知科學家、組織決策顧問,他在《今日心理學》《哈佛商業評論》開設專欄的同時,還是《菲爾醫生》等當紅心理節目的科學顧問。
另一位作者鮑勃也毫不示弱,在得州大學心理學家身份之外,還是神經科學家、音樂教育家,曾擔任洛杉磯科本音樂學院學習心理學項目顧問,在人類學習與行為方面的研究橫跨多個學科,包括運動技能學習、認知心理學和神經科學。
通過對生活的細微觀察和對潮流的巧妙把握,兩位科學家在40篇文章中針對很多問題,提出了與常識完全相反的結論。或讓你腦洞大開,或讓你會心一笑。比如"人的大腦真的只用了10%?""我們為什麼愛看小貓視頻?""頭腦風暴的正確操作是?""為什麼把狗叫做狗?""網上溝通為何如此低效?"
讀完你會發現,在40個小問題中,有些是讓人哭笑不得的調皮結論,有些解答了經常困擾你的小糾結,有些還會正經提高學習和工作效率。這些內容,都在讓讀者學會更好的善待自己,尤其是善待自己的腦子。
可以說,生活中許多令人糾結的問題,其實都是大腦的問題。如果你具有了"腦商",幾乎就等於同時擁有了智商、情商、心商、財商、逆商……
科學研究認為,人腦在放鬆情況下運作更加高效。所以,何不放鬆片刻,讓我們的腦子稍微"不正經"一會兒?
《一本不正經的大腦》
作者:[美]阿特·馬克 曼鮑勃·杜克
譯者:秦鵬
出版社:未讀·思想家|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8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