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從南京西路地鐵站13號口出來能看到,豐盛裡長達120米長的公共圍牆變成了「畫布」,風格各異的塗鴉牆繪成為街頭的一道風景。
其中一幅畫了幾個太空人形象,熟悉這位創作者的,應該一眼就能認出——這是施政的塗鴉。
在他的塗鴉中,常常能看到太空人的形象。而這已成為他的創作標誌之一。
如果想看到施政更多的作品,來八號橋藝術空間吧。
這次,施政的塗鴉被搬進了室內。
「與星星的對話」
近日,在八號橋藝術空間,施政塗鴉藝術個展「與星星的對話」正在展出。
這場展覽,施政攜手「來自星星的孩子」聯合創作。
準確點說,這是他與上海市松江區星悅兒童成長服務中心的自閉症兒童們一次「隔空交流」。
《與星星的對話》紀錄片,來源:八號橋藝術空間
因為疫情關係,施政和這些孩子們沒見過面,他們之間完全通過繪畫「對話」:
施政先在畫板上簡單畫出輪廓,再由車子拉到學校裡,由孩子們「接棒」創作。之後,再將孩子們畫好的畫板寄回……
「我盯著畫看、去想像,將他們的筆觸基本都保留了下來,在此基礎上完成了創作。」施政說,交流不一定要面對面,繪畫也是一種能讓彼此產生共鳴的「秘密通道」。
施政與自閉症兒童共同創作的一幅作品
他一直覺得,自閉症兒童的世界是豐富多彩的,只是我們看不到。
施政希望通過這種形式讓更多人了解自閉症群體,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
展覽還有很多施政獨立完成的塗鴉作品,其中能看到熟悉的太空人形象,
作品以不同材料為載體,牆面、門板、滑板……「萬物皆可塗鴉」。
現場還有一個特別的裝置,車手懸空於摩託車上,像在太空漂浮……
整個展覽空間,如同施政用塗鴉創造的「宇宙」。
一個人的塗鴉
在施政的塗鴉中,自由、即興主導著創作。
比如,使用的材料沒有限制、創作環境也都是不確定的,而這種自由的屬性與施政所追求的藝術表達十分契合。
他之所以選擇太空人的形象,也是被太空人在太空中自由漂浮的狀態吸引。
「太空人在漆黑一片的宇宙中引力很小,可以自由漂浮,但付出的代價就是孤獨。」施政說。
而這種「孤獨」或許體現在施政的創作中。
帶好防護面罩、手拿油漆噴灌……施政塗鴉時,大多都是自己一個人。
「最開始可能簡單地畫個草圖,對著牆、喝著酒,然後等待靈感到來。」在他看來,這種感覺,也就是創作的衝動和激情是十分珍貴的。
雖然現在有很多塗鴉工作室是團隊合作的形式,按圖「施工」……但施政始終覺得做不來。
「平白無故就畫出一張圖紙,沒有理由的呀。」對於他來說,創作就要對著現場,一邊畫一邊想,「這個時候感覺自己才是活著的。」
想畫畫就先拿起筆吧
除了是一名塗鴉藝術家,施政還是一個媒體人、攝影記者。
在他看來,攝影和塗鴉是一碼事——發現和創造自己眼中的美。而藝術也不是深刻的、難以捉摸的。
「你能看到什麼比用什麼設備拍更重要;沒有專業訓練照樣能畫畫。」他鼓勵更多有藝術創作衝動的年輕人,不要害怕,想畫畫就先拿起筆吧。
如果能在創作的過程中,也找到自己的宇宙,是件多幸運的事兒啊~
就像施政找到了適合自己個性一種表達——塗鴉,在他作品中能看到,更多的是對美好、自由的追求。
這些充滿著色彩與童趣形象的塗鴉,既呈現了一部分真實的生活,也有對理想的描繪。
想看到施政更多塗鴉作品?
這裡周到君先劇透一下,施政塗鴉展即將在松江雲間糧倉展出,展覽開幕時間還未公布,感興趣的朋友們可以關注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