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有條件的話,孩子一定得自己帶?不單是為孩子安全著想

2020-09-09 萌主媽咪育兒經

「文/萌主媽咪育兒經(原創,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你家誰帶娃?

有條件的話,一定要自己帶孩子!

家長的陪伴是有「保質期」的,錯過了就是錯過了。

相信看到這個話題,絕大多數父母想到的都是自己帶娃更安全,因為近幾年保姆虐童、老人照顧不周等事件頻發。

其實,自己帶娃的原因遠不止「安全」一項因素。

娛樂圈的超級奶爸鄧超曾曬出女兒小花的一段話,鄧超因工作無法回家陪孩子,孩子竟然夢到爸爸不要自己了,撩撩幾句從孩子嘴裡說出來,看哭了無數人。

有多少父母將孩子扔在家裡、丟給別人,一年也見不到幾次,給孩子造成了「父母不愛自己」的假象?

作為父母,能夠陪伴孩子的時間少之又少,可能只有短短的三年。

3歲後孩子進入幼兒園,認識了老師、新朋友,打開了交際圈,對父母的依賴越來越少,親子交流僅存在於每天放學後。

有的孩子5歲、8歲、10歲就去外地上寄宿制學校,父母可能周、1個月才能見到孩子。

如果父母不在前幾年陪伴孩子,等孩子長大了,就不再需要父母了,無形中疏遠了親子關係,給孩子的成長之路留下遺憾。

孩子的成長說長也長,說短也短,真正需要你的時間並不多,有條件就自己帶吧!

自己帶娃吧:你養的是「人」,別人養的是「娃」!

現代社會競爭壓力大,年輕人忙於工作無暇顧及生活水平,很多年輕夫妻生了孩子以後沒有時間照顧,只能請保姆、婆婆等幫忙帶娃。

調查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帶娃帶娃大軍是奶奶和姥姥,但是老人的思想觀念落後,帶出來的娃穿衣打扮、行事說話都像個「小老頭」,沒有孩子該有的朝氣蓬勃。

家庭條件稍微好一點的會請保姆照顧孩子,但是「保姆縱火案」證明,不是所有保姆都會盡職盡責,虐待、打罵也會發生,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

在大多數家庭中存在這樣的現象:

  • 父母帶娃為了讓孩子健康成長、全面發展、將來有出息、能夠照顧自己。
  • 長輩或保姆帶娃只追求一點——孩子安靜不哭就好,自己也省勁。

帶娃的出發點不同,照顧孩子時也會存在差距。3歲前是孩子身體發育的關鍵時期,父母自己盡心照顧為的是讓孩子長大「成人」,別人帶娃只是單純的「帶娃」。

父母再忙,3歲前也要自己帶娃,對孩子的投資遠超工資!

出生到3歲期間是孩子發育最快的階段,生物學上孩子的身體發育速度最快,需要合理的睡眠、均衡的營養、適當的運動;心理學上孩子的心智有大幅度提升,需要父母最科學的三觀灌輸。

教育是一分耕耘0.1分收穫的苦差事,無論工作再忙、工資再高,都要親自陪伴孩子這3年,將來超過普通孩子一大截。

  • 1歲前陪伴孩子養成科學作息,包括規律睡眠、一日三餐、日常休閒活動時間等,這些看似簡單的工作需要日復一日的陪伴引導才能完成,只有媽媽能夠勝任。
  • 1-2歲參與孩子的早教,給孩子講睡前故事、耐心解答孩子牙牙學語時的「十萬個為什麼」,繁瑣的講解只有母愛能容忍。
  • 2-3歲言傳身教禮儀規矩,保姆照顧孩子時不會教給孩子「這是小姨、叔叔、奶奶」、「要說謝謝」、「要道歉說對不起」......只有在媽媽眼裡孩子才有地位,會時刻記得教給孩子禮儀規矩。

如果你的孩子不夠3歲,就自己帶娃吧,避免了危險因素,孩子也能健康的成長,短短的3年為今後一生的親子感情奠定底色。

ps:本文配圖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說有條件的話,孩子一定要自己帶?
    其實我認為如果家庭條件允許的話,一定要自己帶孩子。家長能夠真正陪伴孩子的時間很少很少,一旦錯過了,就是真的錯過了。並且自己帶孩子也比讓別人幫忙帶孩子更加安全。這幾年新聞中有很多的保姆虐待兒童或者老一輩幫忙帶孩子發生意外的事件。並且家長能夠真正陪伴孩子的時間並不多,也就是說孩子真的需要父母的時間也不多。這個時間一旦錯過了,就是真的錯過了。
  • 生了孩子就得帶?為什麼說有條件孩子一定要自己帶?
    如果你想讓你的孩子像你,那麼你一定要自己帶孩子;如果你想要你的孩子跟你最親密,那麼自己的孩子一定要自己帶!孩子生來雖然有遺傳基因決定像父母雙方誰更多一些,但是,後天環境對孩子的人格塑造起著更大作用!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在孩子一生當中人格塑造最重要的時期就是0-6歲。
  • 為什麼說有條件的話,孩子一定得自己帶?
    因為,孩子會丟失安全感!生完橘子小姐我帶著橙子小姐一起回老家休產假,然後就地給橙子小姐找了一所幼兒園。然後等我要上班了就把橙子放老家帶著橘子回單位上班了。我走前給橙子小姐做了很多思想建設,明確媽媽不是不要她了,是因為媽媽要上班,她要上學,所以需要跟姥姥姥爺一起呆兩個月。兩個月之後我就回來接她。
  • 有條件的話,孩子一定得自己帶嗎?
    如果你有條件,且自己願意,孩子當然就可以自己帶!作為早教老師,我經常聽到這樣的話: 「吃飯非要餵的壞習慣,都是老人寵出來的」!孩子對於愛的感受,以及ta從父母身上學到的東西,不完全取決於你是否「自己帶」,而取決於我們和孩子在一起陪伴互動的瞬間,和營造出來的感覺——「我喜歡和你在一起,我尊重你的想法
  • 為什麼說,有條件孩子一定要自己帶?自己帶孩子的好處有哪些?
    如今,許多家庭在帶孩子的問題上存在分歧。許多父母想照顧自己的孩子,但由於他們太忙,沒有時間,他們不得不將孩子留給老人照顧。實際上,通常孩子最好跟隨父母更好。畢竟,父母對孩子的愛是別人無法給予的。那麼為什麼孩子要自己帶呢?
  • 有條件的話,孩子一定要自己帶,不然將來後悔都來不及!
    簡單地說,就是大家的教育理念不一樣,年輕父母要求孩子德智體美全面發展,而老一輩只覺得吃好喝好,養得白白胖胖就行了。在我生完孩子的時候,其實我一點也不排斥長輩幫忙帶娃,畢竟現在這個社會發展太快,生活壓力越來越大,普通家庭根本沒有當全職家庭主婦的資本,年輕女孩也需要奮鬥打拼,賺奶粉錢和學費分擔壓力,所以在孩子3歲上幼兒園之後,我直接就把她交給了公公婆婆。說心裡話,公公婆婆平時對我很好,也沒有什麼不良習慣,我也很敬重他們,還是他們提出幫我帶娃的決定,當時真的很感激。
  • 老人保姆帶孩子,為什麼容易限制孩子?
    說在前面的話大姨這幾天在抱怨:2歲的二寶太淘氣,到哪都不停住腳,她堅持走馬路牙子,被大姨給制止了。我聽後,開始解釋:你這就不知道了吧,那是孩子的天性,她想走你就讓你走唄,走馬路牙子在鍛鍊自己的平衡能力呢!
  • 兒子說怕媽媽不愛自己了,有條件的愛管住了孩子,卻失了孩子的心
    他說:「我害怕媽媽不喜歡我了,害怕媽媽不要我了」。我瞬間愣住了,為什麼孩子會這麼說呢?我趕忙告訴他媽媽不會離開你的,會永遠愛你,後來墨仔睡著了,我卻失眠了。童言無忌,孩子的行為就是大人的一面鏡子,我想一定是我們哪裡做錯了才會讓孩子有了這樣的恐懼,思來想去,應該是這兩件事:一個是墨仔不好好吃飯,全家人都很惱火,為了讓他吃飯,對他說過「你不好好吃飯,我們就不愛你了」和「你再扔飯,就是壞孩子,我們就不要你了」這樣的話。
  • 老人帶娃,為什麼總是限制孩子
    說在前面的話:大姨這幾天在抱怨:2歲多的二寶太淘氣,到哪都不停住腳,她堅持走馬路牙子,被大姨給制止了。我聽後,開始解釋:你這就不知道了吧,那是孩子的天性,她想走你就讓你走唄,走馬路牙子在鍛鍊自己的平衡能力呢!
  • 「婆婆,我有自己的孩子要帶,我沒有義務幫你帶孩子!」
    如今養育一個孩子,已經不再是那個吃飽穿暖的年代了,孩子的教育、醫療、興趣培養,都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 所以,在生二胎之前,一定要考察自身家庭的經濟實力,如果家庭條件並不寬裕,大寶本就是一個人在帶,那就真得好好考慮一下,如果生了二寶,經濟能力是否跟得上,二寶又是誰來帶?
  • 真為自己孩子著想,就該讓他學IT
    如果真的為自己的孩子著想,就該讓他學IT!這是一位學生家長為自己孩子尋找出路多次碰壁後總結出來的經驗教訓!「想當初孩子高中畢業後,為孩子的未來發愁,動員孩子上技校,結果畢業後工作還是不好找,又得出去打工。可辛辛苦苦幹了一年之後,還是攢不到錢。眼看孩子就快到結婚的年齡了,但家裡為了供應他讀書,也沒什麼錢,而他也沒找到穩定的工作,因此想找個好點兒的對象都不好找!」這是這位家長對她孩子真實經歷的訴說,語言中充滿了無奈!
  • 孩子不懂「為別人著想」,與家庭教育有關,父母可從三方面引導
    這天蘋蘋媽媽下午的工作很少,於是她決定把工作帶回家做,順便陪陪蘋蘋。蘋蘋媽媽回到家的時候,蘋蘋正在看電視,奶奶還在廚房忙活。看到媽媽提早回家,蘋蘋非常開心,馬上要媽媽帶她去公園玩。蘋蘋媽媽剛回到家,覺得很累,於是對蘋蘋說:「媽媽現在有點累了,先休息一會兒再帶你出去玩,你先睡一會兒午覺,好嗎?」
  • 為別人著想,為自己而活
    為別人著想,為自己而活。為別人著想,才不失活得高尚;為自己而活,才不失活得灑脫。我嘆世事多變幻,世事望我卻依然。一次,他家的孩子被派往外地生活。有一天,家裡接到一封信,上面就五個字:速寄五十元。他的父母看到後,並沒有按兒子信中所說把錢寄出去。而是回了同樣一封信,上面寫有五個字:好大的口氣!這件事對同住一個大院的汪國真來說,在青春時期的影響是大的。
  • 你為什麼一定要帶孩子去非洲
    那今天我要跟大家呢花半個小時的時間,用線上直播的方式來分享一個孩子們特別感興趣,而且家長們特別糾結的一個話題,就是——《你為什麼一定要帶孩子去一趟非洲?》 我在這兒呢要跟大家分享的內容,其實並不是說非洲到底有哪些美麗的風景,其實啊這種非洲的風景,只有你到了那兒,你才能夠知道的了,那我要跟大家分享的是,那到底我們為什麼要帶孩子去非洲?
  • 為什麼孩子一定要自己帶?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說到帶孩子,對於媽媽們來說,真的是一件非常糾結的事情。一方面為了更好的生活,家裡需要媽媽們去工作,另一方面,孩子也需要媽媽的照顧和陪伴。而生活中,大多數的媽媽選擇了前者,照顧孩子的工作則由家裡的老人負責。但是一段時間過後,很多媽媽有決心無論如何都要自己帶,那麼為什麼過來人都建議孩子一定要自己帶呢?
  • 孩子會把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帶回家,家長們應該怎麼做?
    現在很多家庭的孩子都存在這樣的問題,只要是自己喜歡的東西就一定要拿到手,求著讓爸爸或媽媽拿給自己,要是不肯拿的話就要趴在地上開始撒潑打滾,直到爸爸或媽媽同意才肯;還有一種就是自己偷偷把自己喜歡的東西帶回家,就想著能屬於自己就很開心;父母要怎麼樣才能糾正孩子的這些做法呢?
  • 帶孩子坐車一定不要做這8件事,關係到他的生命安全
    獨自帶孩子出門的時候,你是不是會很自然地讓孩子坐在你旁邊,以便自己照看?>不少家長可能都沒有注意過自己的車有沒有「兒童安全鎖」的功能。帶孩子坐車時,家長一定要記得按下車窗鎖定鍵,以防孩子自己調節車窗高度。
  • 孩子乳牙脫落趕緊包起來,能救命?這是有條件的,家長別交智商稅
    ,說著說著,小方就抱怨自己孩子最近在換乳牙,太鬧心了,這時一位媽媽就出來說到這孩子的乳牙一定要保存下來,因為它可以用來救命的。這位媽媽連忙解答了大家的疑惑,原來她在網上看到,真的有科學數據表示過,這孩子的乳牙裡因為含有幹細胞的成分,可以用來治療很多疾病。聽了她的話,一些媽媽也表示似乎自己在其他的地方也有聽過類似的說法。
  • 孩子勝負欲太強?因為你的愛有條件
    文/月簾如果我單純的問你,你對孩子的愛是否有條件,你會很肯定的告訴我,沒有。無論孩子是什麼樣子,你肯定都是一樣的愛孩子。可實際上,你有沒有這樣對待過孩子?在孩子考試前或比賽前,你跟他說這樣的話:只要你這次成績進前三,我們就給你買玩具。或者,你跟孩子說,只要你成績有進步,考入第幾名,我就給你答應你一個條件。
  • 我們從「有條件的愛」中長大,卻要給孩子「無條件的愛」
    我給你洗衣服,所以你一定要特別愛乾淨,一定不能弄髒一絲一毫;我努力掙錢供你上學,所以你必須門門考高分,次次成績名列前茅;我辛辛苦苦地做好飯,所以你要第一時間坐到餐桌上,不能掉一個飯粒……這個那個的框框對兒時的我們太難太難了,於是我們總是活在父母的嘮叨裡,活在「別人家的孩子」的陰影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