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安康苑地塊的舊裡有望整塊保存。
8月16日,82歲的同濟大學建築城規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阮儀三告訴澎湃新聞記者,此前一天,上海市靜安區政府及市規劃局主要領導向他明確表示,市區相關部門將加快研究商議「安康苑」舊改基地文物建築保護原則意見,建設單位結合基地建設總體規劃,繼續深化編制文物建築保護設計方案,在組織文物保護專家進行論證後,最終明確基地文物建築的具體保護方式。
上海市靜安區有關職能部門當日向澎湃新聞記者證實了上述內容,並表示已要求建設單位和徵收單位確保不再發生有擅自拆除損壞文物建築的行為,並採取圍護封存措施保護騰空的文物建築。
舊裡保留中國傳統居住形態
「拆除『老北站』地區對整個上海石庫門建築群的損失令我十分悲傷,如此重要的歷史地段,在經歷了多輪保護發展的較量後依然要被拆除。」阮儀三說。
阮儀三告訴澎湃新聞記者,「老北站」地區就是現在的安康苑舊改地塊,永慶裡等裡弄當時公布為風貌街坊的時候就已經在徵收,所以徵收沒有停止,但規劃是要徵求相關職能部門意見。
據澎湃新聞此前報導,安康苑舊改地塊是上海市最大體量的舊改項目,位於原閘北蘇河灣核心區域,東至河南北路,南至海寧路,西至浙江北路,北至天目東路,由6個街坊組成,佔地超13萬平方米。在該地塊中,建於1912年的均益裡、建於1942年的錢江新村以及建於1935年的永慶裡都已被不同程度地破壞。
「老北站」地區上海舊裡的價值何在?
阮儀三解釋說,保護「老北站」地區的上海舊裡的價值不局限於某幢單體的建築,而是整片舊裡的歷史價值。除了擁有吳昌碩故居,這片舊裡留有中國傳統居住形態,跟老北站差不多同時期形成,格局還是老上海裡弄的形態。從單個建築來看,由堂屋、兩廂房和天井構成;從舊裡來看,有著總弄、支弄、馬路的結構,這片舊裡往北、往西分別是天目路、浙江路,這兩條馬路都是非常繁華的馬路,這兒的舊裡形成了前街後房、鬧中取靜的格局形態。
他還表示,安康苑地塊的不同舊裡有著形式不同的石庫門老房子,它們的細部格局不完全一樣,這些石庫門舊裡成了上海目前比較少見的、擁有完整脈絡的裡弄。
對安康苑地塊中的舊裡做部分拆除,阮儀三是反對的,「新天地那樣的石庫門展現的僅僅是裝飾性門面,就如同『花瓶』。只有原樣留存整塊舊裡,才能真正原汁原味地保存舊裡功能,安康苑地塊的石庫門的老房子不應該像新天地那樣改造成『花瓶』。」
「我那天在相關職能部門聽聞,他們也只能提出吳昌碩故居不能動,其餘三普(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的不可移動文物,業主表示,可能也是採取復建或遷建的方式,這也是現在看到的很多正在拆除的原因。」阮儀三說。
此前在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他表示,「(安康苑舊改)地塊中三普不可移動文物除了均益裡、錢江新村,還有康樂裡的潘氏住宅(山西北路551弄4號)、福蔭裡12號(山西北路469弄12號),至於除此之外的其他裡弄,對其拆除就很難談到是不是違規,因為雖然處於風貌街坊,但並無保護身份,從規劃和出讓條件來看,都沒有確定保護或保留,這也是我們上海目前風貌保護面臨的很重要的問題,連有保護身份的都不能夠保得住,其他的沒有身份的更難以顧及。」
已全面叫停拆毀行為
阮儀三近日給上海市主要領導寫信說,「驚聞均益裡要被拆除,我不得不放下手中所有工作提筆疾書,也不得不打攪您繁忙的公務,希望讀信的片刻時間,一起回憶下上海的一個重要歷史地段『老北站』……」
8月16日,澎湃新聞記者從阮儀三及上海市靜安區有關職能部門獲悉,上海市靜安區政府及上海市規劃局主要領導在8月15日下午,拜訪了阮儀三且明確表示,市區相關部門將加快研究商議「安康苑」舊改基地文物建築保護原則意見,建設單位結合基地建設總體規劃,繼續深化編制文物建築保護設計方案,在組織文物保護專家進行論證後,最終明確基地文物建築的具體保護方式。
「他們表示,安康苑地塊的舊裡有望整塊保存。」阮儀三說,「我個人建議原樣留存,人員疏解,部分恢復居住功能。」
上海市靜安區有關職能部門表示,目前「安康苑」舊改基地涉及的文物建築擅自被拆毀行為已經全面叫停,等待區相關部門後續處理意見;區相關部門聯合加強對「安康苑」徵收地塊文物建築日常巡查監管。對「安康苑」舊改基地被擅自拆毀的文物建築屋採取圍護措施進行保護,妥善保留已拆卸的樓板、樓梯、窗門、磚等構件;要求建設單位和徵收單位確保不再發生有擅自拆除損壞文物建築的行為,並採取圍護封存措施保護騰空的文物建築。
動動手指,隨時查詢交通違法!
掃一掃下方二維碼,關注騰訊大申網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