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十三五」將完成舊改281萬平方米 14萬戶居民從此改善居住條件

2020-12-20 新民晚報

圖說:靜安區北寶興路基地舊改集中搬遷 新民晚報記者 張龍 攝(下同)

舊區改造既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近年來,上海迎難而上,按下舊改「加速鍵」,對房屋結構較差、使用功能和設施不全、市政公用基礎設施薄弱以及危舊房集中的區域實施改造和建設。截至2019年底,上海中心城區剩餘成片二級舊裡以下房屋186萬餘平方米、居民9.2萬餘戶。

根據計劃,「十三五」期間,上海舊改目標任務是240萬平方米、為近12萬戶居民改善居住條件。今天上午,記者從市舊改辦獲悉,市委、市政府的重視、關心,持續高位強力推動,預計到今年底,上海將完成舊改281萬平方米、為14萬戶居民改善了居住條件,遠遠超額完成任務。

能交出這張亮眼的「成績單」,跟上海不斷探索舊改模式、完善配套政策等分不開。

創新模式 政企合作解決資金難題

虹口區17街坊進入交地收尾最後階段。這是上海市創新舊區改造模式,實行「市區聯手、政企合作、以區為主」後,有望成為第一個收尾交地的舊改項目。「這片房屋大多上百年了,一到梅雨季,家裡經常會漏水,居住環境非常差。」70多歲的居民彭俊傑苦笑道,他和周邊的鄰居天天盼舊區改造,希望改善居住環境。去年6月初,地塊啟動舊改項目二輪徵詢,短短20天後,籤約比例就達到了98.81%。

這樣的「加速度」從何而來?市舊改辦負責人介紹,虹口區17街坊地塊採用了「政企合作」的新模式,這是近年來上海舊改的一大創新之舉,可以破解老城廂一些舊改成本收益「倒掛」地塊的資金籌措難題,通過市場化的融資手段,為舊改地塊的順利啟動提供保障。同時,許多後道工作也前置謀劃、完成起來。

以虹口區17街坊為例,由上海虹房(集團)有限公司和市地產集團,按照40%和60%比例分別出資,成立虹口城市更新建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編制改造實施方案。同時,以銀企合作方式,籌措改造資金和安置房源,推進項目前期工作,組織開發建設和招商等。

圖說:黃浦區喬家路地塊舊城區改建項目集體搬遷儀式

完善配套 構建「1+15」配套政策

政策「加持」,進一步打通舊改推進過程中的難點、堵點。今年8月底,上海市舊改辦會同市相關部門、地產集團和各相關區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討論具體政策措施,構建「1+15」配套政策。

其中,關於制度創新的相關文件有3個,包括「預供地」制度、財政貼息政策、保障性住房和租賃住房配建政策;關於體制創新的相關文件有6個,包括上海市城市更新中心舊區改造項目實施管理暫行辦法、上海市城市更新中心舊區改造項目前期土地成本認定辦法、上海市城市更新中心舊區改造項目招商合作管理暫行辦法等;關於管理創新的相關文件有3個,包括舊改及資金平衡地塊稅費支持政策、市城市更新中心配套和租賃房轉化工作措施、舊住房更新改造工作實施意見;關於細化管理要求的相關文件有3個,包括完善房屋徵收補償政策、加強舊改徵收基地安全管理辦法、直管公房殘值補償減免政策。

為加快現狀成片二級以下舊裡的舊改攻堅,並助力舊住房改造、城中村改造及其它城市更新項目實施,今年7月,上海成立市城市更新中心。市舊改辦相關負責人介紹,這15項配套文件,包括相關政府部門為城市更新中心賦權賦能內容。

另外,還有一份《加快推進舊住房更新改造工作的實施意見》也將下發。未來,上海還將在舊改工作中不斷完善總結相關配套政策。

圖說:2019年洪南山宅地塊舊城區改建意願徵詢計票現場

多策並舉 「手拎馬桶」全部改造

在舊改推進過程中,有一類地塊十分特殊,它們被稱為毛地出讓地塊。截至2019年底,中心城區剩餘27塊「毛地」地塊,面積約47.5萬平方米、居民2.6萬戶。按照今年的工作計劃,上海將全力推進「毛地」地塊處置,對確實無法啟動改造的地塊,年底前全部完成土地收回工作。

目前,上海正通過一地一策的方式,激活沉睡的「毛地」,已基本完成剩餘「毛地」地塊處置工作方案。比如,已啟動改造的地塊有6個,包括:黃浦區董家渡14號地塊,五坊園四期,新昌路1號、7號地塊,楊浦區129、130街坊,虹口區116街坊;已明確處置方案和改造時間節點的地塊有17個,包括黃浦區士林華苑二期、中海建國路地塊等;被法院查封的地塊有4個,比如虹口區3塊被查封「毛地」地塊,也正在積極探索解決路徑,努力加快推進。

在上海,居住條件的改善從來不只有舊改一條路。對於暫時無法實現舊改的非成套住房,上海明確由政府出資,消滅「手拎馬桶」,擁有「一平方米幸福」。去年,上海啟動「一平方米馬桶」改造1.1萬戶,今年進一步加碼,上海各區非舊改地塊剩餘的「手拎馬桶」住房將全部啟動改造。

記者從上海市舊改辦獲悉,相關區的黨委、政府將舊改放在重中之重,舉全區之力,全力推進,僅今年預計完成的激活毛地的任務量為往年的兩倍,創歷史新高;相關國有企業如建工、城投、中海等,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克服困難,主動作為,發揮了重要作用。

新民晚報記者 楊玉紅 裘穎瓊

相關焦點

  • 上海探索舊區改造新模式,首個地塊今正式啟動!7300餘戶居民將告別...
    喬家路地塊居民戶數多,資金投入大,風貌保護要求高。具有國資背景的上海地產集團介入後,將採用市場機制,從多渠道融資進行舊改,兼顧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控制收儲成本。這也是上海地產集團今年啟動的首批舊改地塊,年內總共將啟動四批。
  • 曾經上海數十萬家庭人均居住面積不到4平米,如何讓舊改...
    上海居,大不易。住房,曾是上海人心中的一道痛。住亭子間、燒煤球爐、用手拎馬桶,是多少上海家庭日常生活的真實寫照。上世紀90年代初,上海有數十萬戶家庭的人均居住面積低於4平方米,還有3萬多戶人均居住面積不到2.5平方米。
  • 34歲兒子和爸媽住10平方米小屋 蝸居人民廣場旁終於盼到舊改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一家三口住10平方米,34歲兒子沒睡過正式的床!蝸居在人民廣場旁的他們盼到了鄒阿姨的家距離人民廣場步行還不到一刻鐘,住在這樣「黃金地段」的一家人卻日夜期盼著能夠搬家。因為他們所居住的新閘路(二期)地塊都是近百歲高齡的二級以下舊裡,破舊、狹小,還缺少獨用廚衛。鄒阿姨一家三口就蝸居在10平方米陰暗逼仄的老房內。正常的床擺不下,鄒阿姨只能給34歲的兒子弄了張彈簧床,晚上支上,白天再收起來,怕兒子睡傷了腰,彈簧床上面又鋪了塊舊床板。
  • 「建築界」城市管理精細化水平不斷提升,上海「十三五」推動城市更新
    堅持「做減法、全要素、一體化」方法,實現約356千米道路架空線入地和合杆整治,累計拔除各類立杆4萬餘根,平均減杆率達到60%。連續開展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累計拆除各類違法建築1.6億平方米,騰出土地約90平方千米;創建完成211個「無違建創建先進街鎮」,累計完成率93.4%。四是強化示範引領,推動部市合作,打造世界城市日活動品牌。
  •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 也說說舊改
    舊改,事關居住水平,事關城市面貌,今年以來,在政府工作會議中多次被提及政府發文確定加大城鎮老舊小區改造 舊改多次提上日程4月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傳出消息,會議確定加大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力度,推動惠民生擴內需
  • 黃浦區老城廂舊改傳來好消息
    全區累計舊改籤約總量超過8000戶,僅用半年時間,就提前完成年初制定的各項任務目標,實現歷史性突破!  6月30日上午,黃浦區委書記杲雲,區委常委、副區長洪繼梁等領導來到喬家路動遷基地,看望慰問一線工作人員,實地了解房屋徵收進展。
  • 上海虹口「七個小矮人」地塊籤約生效 明年將完成6千戶舊改
    原標題: 上海虹口「七個小矮人」地塊籤約生效,明年將完成6千戶舊改  97.83%!  12月25日,被稱為「七個小矮人」地塊的上海虹口萬安路地塊,在房屋徵收籤約選房首日,就以高比例生效。在未來的舊區改造中,該地塊將進行集商業、住宅、辦公於一體的綜合開發,助力區域發展。
  • 大國小家系列報導|「舊日子」翻篇 新房舊裡慶「新生」—東餘杭路...
    連日來,為了迎接國慶、中秋「雙節」,不僅各類主題活動和市集在商業綜合體熱鬧開幕,社區居民們也心花怒放,用自己的方式在屋裡屋外歡慶佳節。該地塊居住條件差,房屋大多建造於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人均居住面積狹小,大部分居民還在使用手拎馬桶與合用廚房,居民要求舊改的呼聲十分強烈。如今,隨著東餘杭路(一期)地塊正式啟動第二輪方案徵詢籤約工作,他們即將告別蝸居,實現「新房夢」。「雖然大家馬上要各奔東西,但只要有機會,我們一定會重聚北外灘,為其他社區居民獻上一場精彩的薩克斯演出。」
  • [關註上海舊改提速]之三:舊改"陣痛"如何紓解?
    提要:今年,上海全市舊區改造目標定位拆除二級舊裡以下房屋70萬平方米,受益居民將達3萬戶。但如今時間已過半,離全年目標還有不少差距。舊改涉及地塊內的千家萬戶,群眾工作在其中尤為重要。東方網記者實地採訪後發現,對地塊內鄉裡鄉親知根知底的街道居委等基層單位,在紓解舊改「陣痛」時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 上海虹口「七個小矮人」地塊籤約生效,明年將完成6千戶舊改
    12月25日,被稱為「七個小矮人」地塊的上海虹口萬安路地塊,在房屋徵收籤約選房首日,就以高比例生效。在未來的舊區改造中,該地塊將進行集商業、住宅、辦公於一體的綜合開發,助力區域發展。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虹口區獲悉,至此,該區今年6000戶的舊區改造任務已超額完成。
  • 住房條件大改善 幸福安居享太平
    「解放前,爺爺被國民黨軍隊帶離了家鄉,從此奶奶一個人撐起了家,將我父親和姑姑拉扯大。」尹玉霞的孫子洪海彬說。一個小腳女人要擔起一家人的生活,其中的困難和艱辛可想而知。與丈夫分離時,尹玉霞只有29歲,她拉扯兩個年幼的孩子,住在兩間面積只有10多平方米的老屋,經常為生計發愁。
  • 2萬元「買」一套房,上海舊住房改造送來大禮包
    7~20平方米的居住面積,四五戶合用2平方米的衛生間和廚房,電線裸露、下水不便,一到夏季就汙水橫流、蚊蠅滿街。在國際化大都市的上海,還存在一些這樣有著近70年歷史的非成套舊公房,也被稱為「倒馬桶房子」。僅在上海靜安區,還遺留70多萬平方米的「倒馬桶房子」,是全上海居住環境最差的住所。
  • 安徽人均住房面積4年增加7.1平方米
    12月18日,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由省住建廳通報了安徽省「十三五」住房城鄉建設發展情況。據悉,住有所居取得重要進展。聚力解決城鎮低收入家庭、棚戶區(城中村)、老舊小區以及新市民等住房問題,居民住房條件顯著改善。
  • 安徽人均住房面積 4年增加7.1平方米
    全省累計建設公租房94.68萬套 全國第四  「十三五」期間,全省累計開工建設棚戶區(城中村)改造住房135.58萬套,超額完成「十三五」105萬套棚戶區改造目標,開工總量居全國第四,基本建成115.05萬套,幫助390多萬居民「出棚進樓」,圓了安居夢。
  • 上海:深化改革 勇於攻堅 不斷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
    堅持「做減法、全要素、一體化」方法,實現約356千米道路架空線入地和合杆整治,累計拔除各類立杆4萬餘根,平均減杆率達到60%。連續開展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累計拆除各類違法建築1.6億平方米,騰出土地約90平方千米;創建完成211個「無違建創建先進街鎮」,累計完成率93.4%。四是強化示範引領,推動部市合作,打造世界城市日活動品牌。
  • 徐匯區大調研成果 城市有機更新和「留改拆」政策研究
    改造建築面積約72.8萬平方米,居民戶數約6400戶,基本完成成片二級以下舊裡地塊改造。  在推進成片舊區改造的同時,徐匯更加強調保護原有的生活形態,更加強調社會的共同參與,更加強調動態的有機更新,更加強調點穴式的分類施策。針對徐匯歷史建築眾多、文化底蘊深厚的特點,逐步將大拆大建的舊改模式,逐步轉變為城市有機更新。  能改盡改,全力推進舊住房成套改造工程。
  • 黃浦區今年舊改籤約量突破7000戶_新聞_聚焦東方_中國發展網_中國...
    此次福佑地塊徵收提前生效後,全區全年舊改籤約總量已突破7000戶,在順利提前完成年度任務總量目標的同時,也創下原黃浦和盧灣「撤二建一」以來,黃浦舊改籤約完成總量的新高。創造黃浦舊改項目新紀錄福佑地塊位於人民路、中華路以西,方浜中路、陸家宅路以北,安仁街、光啟路以東,福佑路以南,共涉及居民5680戶。
  • 上海今年舊改已完成1.97萬戶,進度超預期目標,新的提速「發動機...
    2020年時間過半,上海舊改跑出加速度。截至目前,今年全市完成二級舊裡以下房屋改造40萬平方米,涉及1.97萬戶居民,進度已超預期目標。「可以說,今年舊改已全面克服疫情影響,接下來還將持續加速。」上海市舊改辦工作專班負責人徐堯表示。 上海啟動大規模舊改近30年,越到後面,「硬骨頭」越多。若再提速,便亟需一臺新的「發動機」。昨天上海市城市更新中心在上海地產集團揭牌成立,將加快現狀成片二級以下舊裡的舊改攻堅,並助力舊住房改造、城中村改造及其它城市更新項目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