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上海虹口「七個小矮人」地塊籤約生效,明年將完成6千戶舊改
97.83%!
12月25日,被稱為「七個小矮人」地塊的上海虹口萬安路地塊,在房屋徵收籤約選房首日,就以高比例生效。在未來的舊區改造中,該地塊將進行集商業、住宅、辦公於一體的綜合開發,助力區域發展。
記者從虹口區獲悉,至此,該區今年6000戶的舊區改造任務已超額完成。根據計劃,2020年,虹口區還將再完成6000戶的舊改工作,希望通過舊區改造,既能改善這些居民的生活條件,消除安全隱患,同時也能更大程度地釋放城市發展空間。
虹口舊改地塊。本文圖片均為 虹口區供圖
據虹口區介紹,此次生效的虹口區萬安路地塊,實際上並不是一個完整的地塊,而是涉及7個地塊。
該地塊範圍內共有居民507證、818戶,企事業單位75證,房屋總建築面積約35567平方米,佔地面積約36000平方米。由於房屋老舊,散布排列在長約一公裡的區域內,且與周邊新工房地塊形成鮮明反差,因此被俗稱為「七個小矮人」地塊。
2003年10月,該地塊通過公開招標,由開發商取得其土地使用權。但因眾多原因,該開發商長達16年無力啟動地塊開發。
為加快解決民生,改善居民的居住條件,城投集團主動擔當、積極作為,與虹口區在全市首創「政府收回土地、市區國企合作接盤」的模式推進舊改。在各方努力下,虹口區政府與城投集團從籤訂戰略合作協議到地塊籤約成功生效僅耗時4個月,創下舊改快速度,形成了可複製的經驗。
虹口舊改地塊
但在實際推進過程中,該地塊依然面臨不少歷史遺留問題。
一方面,該地塊上世紀80年代行政區劃從寶山區劃撥至虹口區,在管理上長期處於「一地兩府」狀態,造成許多歷史資料缺失。另一方面,由於歷史原因,該地塊內國有土地、宅基地及無證房屋混雜。加上原居民與農轉非居民混合,給舊改推進帶來一定困難。
此外,由於近年來虹口區舊改工作主要集中在南部地區,因此,對於地處北部的萬安路地塊居民來說,雖然迫切期盼舊改,但對今年就啟動房屋徵收的進展準備不足。許多居民對房屋徵收政策完全不了解,對舊改的認知還停留在十年前的「動拆遷」及收回集體土地的時代。
虹口舊改地塊
為加快舊改工作,虹口區舊改部門與規劃等部門聯合推進,不斷加大工作力度,赴市、區各部門尋找資料,夯實工作基礎,提供依據支撐。同時,加強政策宣傳,向居民解釋有關政策,尋找最大公約數,相關問題得到順利解決。
在推進過程中,虹口區堅持以人為本,科學制定補償方案。
在前期與居民接觸中,當地居民反映江灣鎮屬於歷史古鎮,原住民較多,「鄉土情結」較重。針對該現象,虹口區立即開展研究,並大量調撥就近彩虹灣安置房源供居民選擇,同時優化方案,讓居民能買得起就近安置房源。
在江灣鎮街道舊改分指揮部及第二徵收事務所的不斷努力下,在舊改居民的積極支持下,萬安路地塊在籤約選房首日就高比例生效,而且其中5個地塊實現居民100%籤約,不僅達到了成本受控合理化,貨幣安置實物安置均衡化的目的,還為下一步區域發展及舊改可持續推進夯實了基礎。